书城科普中华青少年成长必读集萃:宇宙探秘
21593200000035

第35章 对奇异生物的探秘(2)

在角马看来,这气候如此重要,为此它们在迁徙过程中体现的那种严格的组织性以及那种前赴后继、义无反顾、不畏重重艰难险阻的精神,使人类感叹不已。

此外,在西伯利亚和美洲栖息的大批水鸟,每到秋天来临之际,便汇集在欧洲北部的海岸。

随后有一半的鸟成群结队地飞往大西洋南岸的特里斯坦——达库里尼里亚群岛。次年春天,又成群地飞回原栖息地。这样遥远漫长的迁徙到底是为了什么呢?它们又怎么能够做到准确地往返于两地呢?

有的科学家认为:这仅仅是动物的繁殖需要,长途迁徙是为了寻找适应的气候条件便于繁殖。这种说法引起了人们另一个疑问,为什么只是一部分鸟儿进行迁徙,而另外一半的鸟儿却任凭气候如何寒冷也终年不离开故乡?

还有,为什么这些水鸟对迁徙的时间和对象划定得十分准确?有些鸟类繁殖时宁可甘冒严寒濒临死亡也不迁徙,而另一些鸟类栖息的环境很适合它们的生息和繁殖,但它们每年还要不辞劳苦地按时迁徙呢?

在哈萨克共和国外伊犁山区,曾经发生过多起群蛇搬家迁徙现象。由于哈萨克南部出现长时期不寻常的酷热,导致群蛇“避暑”迁往深山,多条蛇首尾相接,形成宽20米、长达1公里的“群蛇阵”,公路交通因之阻塞。

蛇并不是一个有组织的群体,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蛇结集一起,统一行动,如同具有统一意志一样?它们是怎样达成共识的,是靠什么聚拢到一起的?

1981年春天,在我国西藏墨脱,一夜之间,不知从哪里来了那么多老鼠,铺天盖地,成群结队地聚集在江边的一个拐弯处,面对江岸悬崖,继续向前挺进,结果都掉进江里,刹那间,江面漂满了密密麻麻的老鼠。是迁徙,是自杀?人们不得而知。

其他小动物迁徙的事,更是层出不穷。蝗虫结队迁徙,一天可以飞十多公里,所过之处,庄稼立刻被吃光,形成蝗灾。蜻蜓结队迁徙,甚至从山村飞往城市,在铺天盖地的“小直升机”面前,居民们惊恐万状,不知所措。

青蛙结队迁徙,一路鼓噪,大摇大摆地霸占公路,引起交通阻塞……如果说前面谈到的动物现象尚可以理解的话,那么下面的一个事例就更具有不可思议的神秘意味了。

在希腊西法罗尼亚岛上,每年8月6~15日,数以千计的毒蛇从山崖树洞里爬出来,纷纷往海岛上两座教堂爬去,它们盘结在教堂的圣像下面,逗留约10天左右,然后悄悄地离去。

这是一些有剧毒的蛇,不过它们出现在教堂的那段时间从不伤害人。

毒蛇每年一次出现的时间,正与希腊重要的宗教节日相同。8月6日是希腊人纪念上帝的节日,8月15是纪念圣女的日子。更使人惊奇的是,这些毒蛇的头上,都有个像十字架形状的记号。

传说在许多年前,一群海盗劫掠西法罗尼亚岛,并且把岛上24名修女禁锢起来。手无寸铁的修女无力抵抗,任凭海盗侮辱。圣母得知这一情况,就把24名修女变成蛇,等海盗来到时,发现修女院空无一人,只有24条蛇。

从此,每逢8月6日到15日,毒蛇必然来临。海岛上一位神甫说:“这件事确实无法解释,我亲眼见到那些毒蛇爬到教堂,它们自动往圣母像爬去,盘结在圣像下,动作一致。”

毒蛇在教堂盘结的10天之内,数以千计的居民涌到这里,他们有的是看奇景,有的甚至用手摸它们,相信毒蛇有驱邪治病的神力。

一位妇女说:“我一直为神经官能症所苦恼,没有找到特效药,但是当我碰到这些蛇的时候,立刻舒服起来。”一些妇女把蛇放在自己臂上,让蛇在自己头上及身上缠绕,一边很高兴地说:“看,它正在给我治病。”正因为有了蛇群这一奇观,每年一到8月6日,西法罗尼亚海岛的居民就雀跃起来,这对岛民来说,无疑是一个盛大节日的开始。人们一早就聚在教堂前一块岩石附近。教堂钟声一响,蛇就从各方爬来,直奔教堂。许多居民还把毒蛇出现的数目与岛上居民对上帝的虔诚联系起来,毒蛇越多,表示上帝越知道他们的诚心,毒蛇出现少,则表明他们的虔诚还不够。这些动物们得到了谁的启示?它们怎么啦?是为了生存的需要相邀相约地出去觅食,还是服从某种自然现象不祥的警报预感?

各种动物又怎么知道何地集结,何时起程?是谁在统一指挥?在漫漫的旅途中它们凭什么辨别方向认识路线?又是什么使它们不顾危险,勇往直前?这是揭开迁徙之谜的关键。

动物集体自杀探秘

生存是大自然中一切动物的本能,自从我们这个蓝色的星球上出现生命体以来,它们无时不在利用自己的优势做顽强的努力和抗争,或保护自己,或侵食异类,以求得生存、繁衍和发展,然而,在世界很多地都不断出现关于动物自杀的骇人报道,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1905年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在印度东部阿萨姆邦的偏僻小村——贾迁加村里,一些村民为了寻找一头失踪的牛,在黑暗中举着火把四处奔走。走着走着,人们忽然发现一群群飞鸟像雨点一样莫名其妙地从天上掉下来,纷纷云集在红色焰火的四周,任凭人们捉它、赶它,它都不会飞走。犹如飞回到自己的家园。人们把捉来的鸟儿带回家,它们竟不约而同地绝食,不到两天时间,这些鸟儿便全部死去。

此后,贾迁加村的村民发现了一个规律:每年八九月间,当人们在漆黑的雨夜点燃火把时,便会有几百只鸟成群结队地飞进村子,它们完全迷失了方向,昏头昏脑地到处乱撞。

贾迁加村的村民因这种奇特的现象而兴奋不已,他们把一年一度的捕鸟活动当做狂欢节。“落鸟村”的名称也由此而来。但是,贾迁加村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奇特的现象呢?

1971年,印度动物考察学会专家苏丁·森古普塔博士前往贾迁加村,在那里作了长期考察。他把考察结果写信告诉美国和欧洲50多位著名鸟类学家,许多科学家对这种地球上独一无二的奇观表示浓厚的兴趣,也纷纷慕名而至。1982年,印度林业部门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帮助在贾迁加村落难的鸟儿,在村子一头竖起一座钢塔,并在塔上装上高亮度的灯泡,以期把鸟儿们吸引到塔上,然后再放回大自然,然而引来的飞鸟却寥寥无几,大多数的鸟仍一如既往地飞到村里去了。

难道村子里有股神奇的力量吸引鸟来轻生吗?随着人们不断的观察研究,有些动物自杀的现象是可以找到答案的。譬如,鲸鱼的自杀。在各种动物自杀事件中,最悲壮的要数鲸群的自杀。

自古以来,世界上许多沿海国家都有关于鲸群自杀的记载。我国早在公元前4年记载了莱州湾有7头巨鲸集体自杀;在国外,最早的记载是1784年3月13日有32头抹香鲸在法国奥栋港集体自杀。鲸群在集体自杀时,会不顾一切地往岸上冲,随后就一头接一头搁浅在海滩上。鲸鱼的骨骼结构很不坚实,一旦着陆搁浅,身体的重压使骨骼变形乃至断裂,从而使内脏受压或受伤,因此必死无疑。

那么,躯体庞大的鲸群为什么会自杀呢?科学家们最早的解释是:鲸类同其他动物一样,没有思维意识,只是本能的驱使,当一头鲸鱼因受生命威胁而发出求救信号时,其他的鲸就会赶上去营救,形成连锁反应,致使整个鲸群遇难。

有人解释说鲸的“集体自杀”是一场恋群悲剧,是鲸类的不可思议的互助特性所致。爱成群结伙活动的鲸类,常常组成一个团结友爱的集体,当其中的某个成员不慎搁浅,痛苦挣扎,甚至发出哀鸣时,其他的鲸便奋不顾身地前来营救,以致接二连三地搁浅。

环境科学家是这样解释的,对于鲸群自杀,气候异常与环境激素造成了它们被迫集体自杀,太阳黑子活动异常及人类造成的海洋污染,形成的环境激素都有可能是造成鲸鱼自杀的因素。

最近,科学家们又提出新的解释:鲸类因身上的回声定位功能失灵导致搁浅自杀。由于鲸类自杀的地点多为低洼海岸、水下沙质浅滩、砾石或含淤泥的冲积土地段,当鲸类进入这些地方时,由物体发出的回声就会受到障碍,使之不能准确返回,甚至根本返回不到鲸的身上。另外,鲸类的喷水孔不能侵到水里也影响它的回声定位所能力。倘若再遇着刮风下雨,回声信号就会受到更大的干扰与破坏。

与此同时,两位美国科学家也提出:鲸的耳朵里藏有大量寄生虫,它们侵袭了鲸的中耳和平衡器官,从而使回声定位系统出了故障,鲸鱼便如没头的苍蝇般撞上海滩。个别鲸落入海滩后,便以群居习惯向同伴呼救。喜爱群居并具有保护物种本能的鲸群便纷纷去救助。岂料这种忘我的救援行动不但不能奏效,反而使整个群体遭受灭顶之灾。

英国伦敦大不列颠博物馆自然历史部的两位研究学者凯瑟林·帕里和迈克尔·穆尔俩曾对数十具在英国海滩搁浅死去的鲸鱼尸体进行解剖,结果发现在鲸鱼的耳朵中都有一种身长仅为2.5厘米的小虫,这种虫产生于被污染的海水中,目前尚不知它们是怎样钻入鲸鱼耳中的。鲸鱼靠自己耳内的天然雷达发射和接收超声波以测定方位,而耳内一旦钻进了小虫,发射和接收工作便受到了干扰,“雷达”一失灵,这些无法测定方位的庞然大物,就像没头的苍蝇在大海中到处乱游,直至撞到海滩上,在那儿搁浅死去。

近年来,随着不断有鲸鱼结队冲上沙滩自尽的消息见诸报端,人们在为鲸龟惨死扼腕痛惜的同时,也对它们不合常理的古怪行为感到困惑不解。美国海洋生物学家在对加勒比海巴哈马群岛的殉难鲸鱼做尸体解剖时发现,这些鲸鱼的内耳普遍有出血现象。他们认为这极有可能是造成鲸群丧失辨别方向能力,最终酿成集体自杀悲剧的直接原因。至于说到谁是真正的幕后元凶,参与调查的一位女科学家达琳·凯顿认为可能是美国海军舰艇上使用的大功率声呐。

达琳·凯顿长期从事鲸鱼的行为研究。她说:“每当发生鲸鱼冲上海滩事件时,附近总有海军舰艇在游弋,这种时间和地点上的一致,不能不令人怀疑两者之间存在直接的因果关系。”2000年5月15~16日,先后有16头鲸鱼在巴哈马群岛的阿巴科岛冲上海滩,虽经岛民奋力相救,但仍有7头不幸死亡。

另据2000年出版的《自然》杂志报道,雄性驼背鲸鱼在听到声呐波时,会延长唱歌求偶的时间来对受干扰的歌声进行补偿。科学家担心,海洋噪声有可能影响鲸鱼交配。鲸鱼的听觉灵敏度极高,在深海漆黑的水中,它们的眼睛基本上不起作用,只能用耳部复杂的声音探测接收系统辨别方位,寻找食物。但也正因如此,超强的声波往往会对它们的听觉系统造成损害。

声呐是一种利用超声波在水中的传播和反射进行水下导航和测距的设备,在军事上具有侦察和反潜等用途。

用于在水下搜索潜艇的军用声呐其声波有时高于235分贝。而据海洋学家报告,迄今为止他们所探测到的最大一次水下岩石崩裂产生的噪声,也没有超过这一指标。也就是说,军用声呐已成为海洋中噪声污染的第一本来源。在巴哈马群岛发现鲸群集体自杀事件时,美国海军正在邻近海域进行反潜装备实验。针对学术界的指责,美国五角大楼海军发言人无意反驳,只是说,军方的实验关系到国家最高利益,海军已成立了一个专家组,准备必要时出面支持军方的立场。发言人同时表示,美国海军将积极寻找对策,以保证今后不再发生类似的悲剧。

1996年,当北约军队在某海域进行反潜训练时,也曾发生过12头鲸鱼集体自杀的惨剧,批评者指出,“几十年来,美国军舰在世界各个海域都在使用类似的声呐。”还有消息说,美国海军正在开发一种功率更大的主动式低频声呐,批评者认为这将对鲸鱼以及其他海洋生物带来更大的损害,要求军方停止发展这种新型声呐。不过,美国海军显然不会采纳他们的意见。“军队需要这种系统去探测更加隐蔽的柴电式潜艇。以保护军舰免受对手的攻击。”一位海军军官这样说道。考虑世界各地的舰艇活动和鲸群自杀现象,可以说,假若海军舰艇是鲸群自杀的元凶的话,集体自杀的悲剧性在其他种类的动物身上也同样存在。

1868年的一天,天气晴朗。在浩浩荡荡的挪威海面上,一艘游船正破浪前行。突然,站在甲板上的游客看见前面不远处的海面上,有一片黑糊糊的东西在缓缓地蠕动。

船渐渐靠近那片黑物,人们终于清晰地辨认出,那是一群数以万计的老鼠,只见它们从岸边拼命向海中游去,游在最前面的老鼠,因精疲力竭沉入海底,后面的鼠群便越过鼠尸继续前进,真是前赴后继,视死如归。此后,每隔三四年,在挪威海和巴伦支海或北冰洋一带,人们总能见到投海自杀的旅鼠。它们迅猛而惊慌地从山上冲出来,奋不顾身地直奔海边,继而投身大海。这是一种生活在北欧寒冷地带的旅鼠,与一般田鼠差不多大小,只是尾巴略短,黑褐色的毛中有斑斑白点的点缀。它们的繁殖能力极强,雌鼠每年至少可以生10只小鼠,生下来的小鼠在6周之后又进入繁殖期。这样,一只母鼠一年能繁殖3000~4000只。然而,旅鼠为什么会逃避瘟疫似的集体自杀呢?一些地理学家认为:古时候,波罗的海——北海一带比较狭窄,老鼠因常常泅水过海寻觅食物而被称为旅鼠,后来海面宽了,旅鼠仍然继承着祖辈过海觅食的传统。旅鼠因死守规律,不能审时度势而铸成大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