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骑车去元朝
21608800000010

第10章 哈拉和林之殇(2)

在鄂尔浑谷地曾经突厥人的古都遗址附近,人们发现了两块一千多年前的石碑,被称为毗伽可汗碑和阙特勤碑,是后突厥帝国(第二突厥帝国)时代的可汗毗伽所立。石碑竟然也提到了类似的问题,这位可汗回顾了第一突厥帝国时期那些伟大的可汗以及他们无与伦比的功绩,接着又感慨伟大的可汗竟然拥有堕落的子孙,中了唐朝的诡计,终至灭国。看得出,他试图总结朝代兴亡的规律,但并没有找到确切的结论。当上方苍天下方黑地开辟之时,人类的子孙亦出生于其间矣。人类子孙之上,我祖宗土门可汗及室点密可汗实为之长。既为之长,即与突厥人民制定统治国家的制度。天下四隅,悉为敌人,我祖悉征讨之,使之遵守和平,垂首屈膝。东至兴安岭,西至铁门,悉为我居之地。于此两极之间,统治蓝突厥人。吾祖宗皆圣贤可汗、英武可汗。其梅录亦莫不贤而且勇。诸伯克及人民亦皆亲睦和协。因此之故,始能保国,国保而后立法。但上述诸可汗皆依其命运一一逝世矣。其来祭吊与葬者,由东方日所出之高丽国,与唐国、吐蕃国、波斯国、拂菻国,黠戛斯人、三姓骨利干人、三十姓鞑靼人、契丹人、奚人。与祭人民之多如此,吾祖宗即如此著名之可汗也。

吾先人死后,有以其弟为可汗者,有以其子若孙为可汗,惟弟不类其兄,子亦不肖其父。御极者率皆无知之可汗,怯懦之可汗;其为梅录者,亦莫不无知与怯懦。因伯克与人民间的不和,因唐家从中施用阿谀与诡计,因兄弟自相龃龉而使伯克与人民之间相互水火,遂至突厥人民失其国家。根据历史记载,突厥帝国也像后来的蒙古帝国一样,是在瞬间崛起的。土门可汗这一代人在推翻了柔然帝国之后,迅速打下了江山,又靠木杆可汗和室点密可汗两叔侄继续开疆拓土,让突厥帝国达到了极盛。这时的领土东起今日中国的东北,契丹、高丽都已经臣服,西到中亚河中地区,甚至里海的西岸,进入了欧洲的地界。最盛时,突厥人已经和君士坦丁堡的东罗马帝国联合对抗波斯了。这是继匈奴帝国之后,欧亚大陆上再次出现的游牧怪兽。如果没有后来的成吉思汗,那么土门可汗的功绩足以让他拥有世界征服者的称号。

但就在这时,突厥帝国崩溃的种子已经埋下。

首先是帝国的分裂。游牧民族在继承权问题上总是缺乏足够的经验。在一个成熟的社会中,为了避免家族财产的分割,总是采取赢者全占的策略,对于帝国来说,只有一个人继承王位,而继承了王位的人将获得整个帝国的统治权。但游牧民族的领地却往往要在子嗣间公平分配,你得一块,我分一块,使得父亲的土地总是要分割开来,经过数代后,庞大的帝国就会在子孙分配间被消耗殆尽了。

继承顺位的不确定也会造成兄弟、亲戚间的厮杀,出现王族内部权争的可能性更高。这样的风气甚至影响了中国的某些王朝。比如,唐帝国的皇族受胡人影响很大,唐朝也是中国历史上家族内斗最严重的朝代之一。而清朝皇室出自满洲,早期保留了部分游牧传统,使得各阿哥也为了争夺皇位你死我活起来。

在突厥帝国,土门可汗死后,他的儿子木杆可汗和弟弟室点密可汗瓜分了帝国,木杆占据了东部,包括蒙古本部,而室点密占据了西部,由于西部的疆域不封闭,可扩展性更大,室点密可汗开疆拓土,直达中亚和波斯地区。

由于他们是第一代继承人,虽然突厥帝国分成了东西两半,但还能遵循一定的秩序,木杆继承了汗位,而室点密的位置比侄子要低,在尊崇上居于侄子的下位。

这一点很像后来的蒙古帝国,成吉思汗死后,他的四个儿子各有分封,独立行使权力,却又共同拥护窝阔台做合汗,也就是“可汗的可汗”。

但这样的结构必定不长久,随着亲戚的逐渐陌生,各自的后代之间起冲突的可能性越来越大,到这时,帝国就不可避免地走向分崩离析了。

加之中原政权恰好进入了一个强盛时期,强大的唐王朝建立了。唐太宗采取了各个击破的方法,将东西两突厥帝国一一歼灭。草原民族经过辉煌之后,再次进入了蛰伏时期,以唐王朝为代表的更先进文化成了主流。

但草原上游牧帝国的特点就在于兴亡都在一瞬间。就在人们以为突厥气数已尽时,退守到极北的突厥游牧部落却又在积聚着力量。他们的战士和马匹还在,区区几十万人在一个大型的坝子里就可以生存,但是扩张时,这几十万人又可以占领全世界。古代战争的特点决定一支强悍的部队可以占领数百倍于自己人口的土地。

唐王朝进入中段,在高宗和武后时期,第二突厥帝国(后突厥汗国)兴起。骨咄禄可汗率领突厥人再次统一了蒙古本部,在鄂尔浑谷地确立了统治权,而他的弟弟默啜可汗则帮助复兴的突厥帝国成了草原霸主,一时间,突厥人再次成了从中亚到兴安岭的主人。

但就在这时,游牧帝国的不稳定性再次从这两方面显示出来: 第一,家族内乱。默啜可汗死后,骨咄禄的两个儿子毗伽可汗和阙特勤控制了局面,但他们死后,帝国由于无法选出合格的领袖陷入内乱,帝国随即崩溃。第二,以区区几十万人占领如此广大的地区,统治成本过高,突厥的统治集团无法维持住统一。当河中地区一个消息传回本部都要几个月时,突厥人已经很难实施有效控制了,分崩离析只是早晚的事儿。

如今突厥帝国已经灭亡了一千多年,然而突厥人却遍布世界各地,从中国新疆到土耳其都有其种族,人种意义上的顽强比任何一个草原民族都旺盛。

而在蒙古国境内,只有鄂尔浑河谷发现的几块碑记载了突厥汗国时代。蒙古草原是一个不易于保存古迹的地方,不管是突厥人的都城,还是蒙古人的帝国,在草原上留下的痕迹都不多。当政权消失后,一切的房屋、城池都以极快的速度消亡。这是因为草原帝国建设的房屋本来就少,大部分人即便在都城也是靠帐篷生活,连可汗也不例外。

但蒙古草原又是一个很能保存古迹的地方,只要这个古迹是石头的,那么几千年后人们发现时,它必定还默默地躺在原地,就像当初建造时那样。远古斯基泰人的积石墓葬躺在草丛里、湖边,对历史不了解的人也许会认为它是十年前人们随便垒起的一堆乱石。各地的壁画、鹿石看上去笨拙得如同现代儿童的涂鸦。而可汗们的石碑虽然有的已经破碎,但上面的文字却那么亲切,仿佛是一位说故事的老人在娓娓动听地回顾他的一生,或者讲述昨天宴饮时发生的故事。

游牧民族的社会生活也千年不变。人们惊奇地发现,中国古书中对突厥生活的描写,与欧洲人对蒙古生活的描写是如此相似,他们即便不是一个种族,但马背上的社会对于定居民族来说,都是一样的。

历史继续向前发展,继后突厥帝国之后兴起的是回纥帝国。

回纥帝国的首都也在鄂尔浑谷地,和后突厥帝国的石碑距离哈拉和林都在50公里范围内。

回纥帝国的首都至今还能看见城墙、佛塔遗址,不过,那早已经变成了一层层的夯土堆,就像中国西北常有的烽火台遗迹一样,前往的人只能看见满目荒凉。

回纥帝国存在了100年,在我看来,它是整个蒙古草原最先进的文明,它的都城规模完善,信仰也摆脱了萨满教,信奉起从中亚传来的摩尼教和景教,并最终成了景教徒。可以说,回纥人已经逐渐变成了定居人种。可惜的是,变成了定居的回纥人对于草原不再拥有足够的威慑力,它被黠戛斯人(今柯尔克孜族和吉尔吉斯人的先民,唐时称之为黠戛斯,金代称之为纥黑迄斯,元代称之为吉利吉思,清代称之为布鲁特)推翻,首都也变成了一片荒城。鄂尔浑谷地这蒙古草原最富饶的地区再次落入了黑暗之中,在文明的世界里丧失了影响力。

回纥人虽然撤离了蒙古草原,但他们的血统也像其他的突厥人一样保留了下来。他们离开鄂尔浑谷地西行,进入了今日中国新疆北部和内蒙古的西部,以及甘肃的河西走廊一带。在新疆东北部的回纥人以著名的别失八里古城为中心,被称为高昌回鹘(元代称其为畏兀儿)。而在甘肃的则被称为甘州回鹘,以张掖(古甘州)为中心。而最为强大的一支迁至葱岭西楚河、七河流域,联合葛逻禄等其他突厥语民族建立了威震中亚的喀喇汗王朝,又被称为葱岭西回鹘。

甘州回鹘经历了五代十国,最终被党项人所驱逐,党项人在宁夏、甘肃一带兴建了西夏王国,与辽宋形成对峙局面,并最终被成吉思汗灭国。

高昌回鹘持续的时间更久,并成了成吉思汗的盟友,在征讨乃蛮人的战争中起了重大作用。另外,高昌回鹘由于信奉景教和佛教,将景教的信仰传给了克烈部和乃蛮部,成了文明的传播者,并对蒙古帝国的文明化起到了作用。

葱岭西回鹘的喀喇汗王朝,极盛时期的版图囊括了今天的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南部以及我国新疆中西部。然而如此盛朝亦有衰灭的一天,1212年,其为新兴的花剌子模王朝所灭。

黠戛斯人占据鄂尔浑谷地之后,就到了属于契丹人的时代。

对于中国人来说,一提起契丹,就联想起契丹人建立的辽朝,并想当然认为它的疆域就在中国境内。但契丹的势力范围却要大得多,正是他们将黠戛斯人驱赶回了北方地带。

契丹人虽然占据了蒙古草原的东部和中部,但他们的统治并不持久,很快女真人灭亡了契丹人建立的辽国。

大部分人很难区分女真和契丹,但实际上这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民族,它们的势力范围也不相同。契丹更接近蒙古文化圈,所居住的地方也比女真人靠西。

当女真使辽国灭亡,建立金国的时候,从北京逃出来的契丹人余部却在一位叫作耶律大石的人领导下,匆匆穿过中国北方的草原,向西方走去。在历史上,曾经有无数东方的游牧部落到西方去寻找空间: 在印度开创帝国的贵霜(月氏)人,让西欧人心惊胆战的匈奴人阿提拉,以及突厥人。契丹人耶律大石又将有什么样的命运呢?

耶律大石进入了今中国新疆西部以及中亚一带,他的契丹家乡已经被甩在了几千公里以外。在这里,耶律大石率领的契丹余部站稳了脚跟。耶律大石开创了一个叫作哈喇契丹(史称西辽)的新国家,他自己号称古尔汗。

哈喇契丹面对的是葱岭西回鹘建立的喀喇汗王朝。耶律大石打败了喀喇汗王朝,成了中亚的新霸主。

这名新霸主不仅占领了中亚,还把中原的佛教文化带到了那儿。在这之前,中亚除了少量属于基督教分支的景教徒之外,大部分都信奉******教。突然间,从天边来了一群崇拜偶像的佛教徒,并成为当地的首领,冲突是可想而知的。

后来中亚河中地区的花剌子模在兴起之前也曾臣服于西辽,但在羽翼渐丰之后,立即打起反对偶像教徒的大旗,分裂了西辽。

但是,在花剌子模的君王对西辽用兵时,却有人提醒他: 这些偶像教徒是一道阻止游牧民族西侵的屏障,如果你打掉这道屏障,固然可以获得更多的土地,但也必须独自面对游牧人的入侵了。

面对土地诱惑的君王听不下去这番话,事后,一切都应验了,花剌子模赶走契丹人不久,就被蒙古铁蹄所灭。

历史上的蒙古人并非一个冷酷的民族,他们和契丹人、回纥人都保持着不错的交往关系,即便蒙古人兴起之后,契丹和回纥也大都以盟友的角色出现。在铁木真忙于打内战的时候,他的西部就由西辽、高昌回鹘所控制,而南部虽然是两个对蒙古人并无好感的强权金国和西夏国,但由于戈壁大漠把蒙古本部和金、西夏隔开了,南方的政权对蒙古人的影响非常小。正是这样一个相对和平的外部环境,使得铁木真可以放开手来进行内部整合,最终统一了蒙古草原,成为成吉思汗。

即便我骑车进入了鄂尔浑谷地,哈拉和林也还在几十公里之外。在一处看上去像物资堆放场的地方,我用英语询问了几个看上去像当地人的工人去哈拉和林应该怎么走。对方看上去不想回答,并且低着头总是避开我。

直到避不开了,一个人才低着头小声地用汉语嘟囔了一句:“听不懂……”

就这样,我在蒙古国碰到了第一波中国人。他们是来蒙古国修路的,由于语言不通,总是躲避着当地人和游客。不过,当听说我也来自中国,双方立即投机起来。

近几年,国内对于海外中国人的批评之声甚嚣尘上,所批评的人或者是游客,或者是工人,批评大都针对他们的不文明举止,认为他们丢中国人的脸云云。

但这些批评者往往并没有真正接触过海外的中国人。海外的中国人大都勤劳能干,并且愿意遵循当地的规矩。只是由于他们还不知道如何遵循规矩,显得有些融不进当地社会。加上中国人不爱惹事,见了事情总是躲闪,让当地人感觉神神秘秘,反而让当地舆论对其更加不利。国内的媒体大都是把海外的流言出口转内销,却并不了解所以然。

作为对比,日本游客现在在世界各地都很受欢迎,他们待人礼貌,遵守规矩,口袋里又有钱……但你可能想不到,30多年前,日本游客刚刚走向世界时,世界的反应与现在对中国人是类似的。人们批评日本人古怪、沉默、不守规矩,世界上仿佛到处有黄颜色的、古怪的日本人东张西望地要偷东西。

那时的日本人和现在的日本人并没有太大区别,唯两点有了改变: 首先,随着时间的推移,日本人已经理解了世界的规矩,并逐渐融入其中了。其次,世界看待日本人的方式也变了,更加宽容和理解。总之,经过30多年的磨合,世界接纳了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