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孙中山
21635200000037

第37章

袁克定派出的蒋士立到达日本后,立刻与袁世凯的驻日公使陆宗舆接上头,开始了大张旗鼓的分化瓦解革命党人的活动。

廖仲恺、居正和吴先梅几个人了解了一些情况后来找孙中山报告,认为蒋士立的活动必须认真对待,他带来了很大一笔钱,财大气粗,采用威胁与利诱相结合的手腕。

居正说:“他们允诺,只要脱离中华革命党,就资助留学,有些人经不住金钱诱惑,动摇了。”

廖仲恺说,凡是不受利用的,他们就停发留学费用,这是釜底抽薪的一手,很多穷学生离了官费是毫无办法的。

孙中山说:“要防范他们从内部瓦解我们。你们不是想在上野旅馆建立一个对应机关吗?要揭露他们。”

吴先梅说:“干脆,杀了他算了。”

孙中山说:“我们不用这种手段,不光明正大。”

吴先梅知道多说无益,若想在孙中山这里讨到行刺的手令,是根本不可能的。孙中山和廖仲恺都把揭露陆宗舆、蒋士立的任务交给了吴先梅,吴先梅手里又没有大把的钞票,他有什么妙计可安天下?

于是吴先梅背着孙中山,想来个一枪了断。

这是一个大雨滂沱的夜晚,吴先梅撑着一把伞,在急雨中奔跑着,来到中野附近的一幢楼前,用手电筒照了照门牌号,收伞进楼去。

吴先梅敲敲房门。

门欠开了一点缝隙,蒋士立向外张望着,问:“你找谁?”

吴先梅说:“我是公使馆的公差,陆公使让我给蒋先生送一份文件来,很重要的。”

蒋士立把门全打开,说:“请吧。”

吴先梅趁机拔出枪来,对蒋士立连开了3枪。然后把一个硬纸板丢在地上,急奔下楼,消失在雨中。那纸板上面写着:袁世凯胆敢再派人来作祟,蒋士立就是他的下场。

蒋士立被杀,陆宗舆和公使馆的人倒是吓坏了,一连关了好几天门。

孙中山为此事把吴先梅叫来一顿训斥,可吴先梅事先得到了******的点拨,矢口否认,甚至指天发誓,说自己没得到孙先生的批准,绝不敢越雷池一步。

孙中山相信了他,也就不再深究。

吴先梅从孙中山房里退出来,揩了一把鬓角的冷汗,见******在向他笑,******问:“按我说的没错吧?”

吴先梅点了点头。

******说:“他这人最容易相信别人的,心软。”

他是从自身经验得出结论的。那年他和陈其美指挥谋杀陶成章,半年后孙中山不知从哪里得到风声,曾问过陈其美,但陈其美一口咬定这是别有用心的人在使用离间计,孙中山也就相信了。

吴先梅走后,孙中山听见门外有人响亮地喊了一声“报告”。

宋庆龄很感好笑,出去一看,见是一个穿军人制服却没有军阶的青年人在门口笔直地站着,手举在帽沿上。

宋庆龄问:“先生是……”

“我是******,前天来拜望先生未遇,今天再来拜见。”

里面的孙中山早听见了,推门出来,说:“是******吗?快请快请。”

他与******握过手后,孙中山说:“早知道你了,却是无缘见面,总是失之交臂。”

******说:“不过,间接聆听先生的教诲,已非一日了。”

两个人拉着手走进了房中。

步入孙中山的客厅,******找了一把硬椅子坐下。

宋庆龄替******冲了茶,******以军人的姿态起立,敬礼,又机械地坐下,身子笔挺。宋庆龄忍不住笑了起来。

孙中山介绍说:“这位是宋庆龄女士,美国威里斯安女子学院毕业。”

******说:“如果我没猜错,是宋耀如先生的千金吧?”

“一点不错,”孙中山风趣地说,“宋二小姐。”

宋庆龄回到外间去忙打字了。

孙中山问:“你什么时候宣誓加入中华革命党的呀?”

******说:“很晚,去年10月29日。由陈其美、张人杰在上海监督宣誓,我刚从国内出来。”

孙中山说:“不晚,中华革命党建党也才几个月嘛,你很有作为呀,我第一次从陈其美口中听到你的名字,是你带人活捉浙江巡抚的壮举,真是大快人心啊。”

******说:“一夫之勇而已,还须总理多多指教。”

孙中山问:“你在士官学校学什么?”

“炮科。”******说,“入校前我就分到北海道野炮兵第十三联队实习。”

“好啊,我们太缺军事人才了。”孙中山说,“你上次留下的几点提案我看了,很好,现在是革命受挫的时候,很多革命党人垂头丧气,你却能毫不气馁,这是很难能可贵的。你提出武力之重要,我也有同感。现在我周围的人,陈其美是学警监的,朱执信、居正是学文的,你是真正学军事的,今后要对你多有倚重。”

******又一次起立立正:“我一定尽力。”

孙中山问:“你有没有胆量回国去指挥军事行动啊?”

******说:“听从总理吩咐。”

“那你马上回上海,”孙中山说,“你们制订一个夺取上海的计划,我叫陈其美协助你。”

******说:“我一定能完成任务。”

孙中山说:“不要用’一定‘这个词,话说满了往往要丢面子的,世上没有绝对的事情,我们都一样,尽心尽力就行了。”

******又说:“是。”

9月的东京湾是游人最多的季节。

没有风,大海碧蓝,像一块伸延到天际的硕大无朋的缎子,深邃而光洁。岸边的枫树被秋霜点红了叶子,秋天的东京湾实在是太美了。

宋霭龄、宋庆龄姐妹二人在绵软的沙滩上漫步,轻徐的浪一层层涌来,打湿了她们的脚。

宋庆龄说:“没想到,你这么快就要嫁人了。”

宋霭龄苦笑:“都一样,迟早都得嫁人。”

“那个人,够得上如意郎君吗?”宋庆龄问。

“还行吧,”宋霭龄说,“人还老实,大概因为是学经济的,张口闭口都是经营之道。”

“抠不抠?”宋庆龄嘻嘻笑着说,“据说山西人可小抠了。”她想起一个恶心山西人的笑话,说山西人买了一把扇子,怕摇来摇去摇坏了,便用一只手把扇子固定住不动,用快速摇头的办法来生风。

宋霭龄大笑起来:“真能编排人。”

宋庆龄笑着学了一句山西人的口音:“饿(我)不知道,这个孔公子咋样嘛!行不行,就这……”

宋霭龄笑起来,妹妹学得惟妙惟肖。她对妹妹说,孙中山在南京总统府就职时,山西的议员代表景耀月致颂词就是一口山西话,当时宋霭龄好一顿嘲弄,妈妈就说过,将来给她找一个山西人做女婿,叫她一辈子听这声调……老天爷真会捉弄人,天底下这么大的幅员、这么多的芸芸众生,她真的就碰上了一个山西人与她永结连理。

宋庆龄又开了几句玩笑,然后问她今后的打算:“那你今后怎么办?跟他经商?”

“再说吧。”她轻轻叹了口气,眉宇间有一种挥之不去的失落和怅惘。

“你要成亲了,却又好像并不很开心。”宋庆龄试探地问。她拾起一片扁平的石头,弯腰向海水掷去,打出一串涟漪。

“无所谓开心,也无所谓不开心。”宋霭龄懒懒地说。

走了几步,宋霭龄突然问:“你这秘书当的怎么样?”

“忙一点,”宋庆龄说,“还可以应付。”

“孙叔叔这个人怎么样?”姐姐问。

“那还用问吗?”宋庆龄说,“人中之杰,他的每一句话都仿佛含有深深的哲理,又幽默风趣。原来我以为他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大山,只有峻峭挺拔的威严,当你走近它时,它又像那温柔的大海,柔和广阔,深深的富有内涵……”

望着妹妹无限陶醉的样子,宋霭龄打了她一下:“坏了!坏了!”

“什么坏了?”宋庆龄望着姐姐。

宋霭龄收敛起笑容,语重心长地说:“庆龄,我劝你别离孙先生太近,保持一点距离,我这是好话。”

“怎么了?”宋庆龄惊讶地说,“要提倡男女授受不亲吗?”

“不,不是,”宋霭龄有点词不达意,显然一时不知怎样表达她那复杂的、不可泄于人的内心世界,她只是说:“省得有闲话。”

宋庆龄格格乐了:“有什么闲话?他是叔叔啊!”

宋霭龄眼睛望着无涯无际的大海,说:“他,是可以融化冰山的火山,这融化的过程,可能是在你没感到热量时开始的。”

宋庆龄的心似乎颤栗了一下,现在可以证实了,姐姐确实暗恋着孙中山了。宋庆龄用玩笑的口吻问:“你是爱上他了吧?”

“胡说。”宋霭龄脸刷地红了,“这玩笑也开得吗?”

“我没想到你这么怯懦。”宋庆龄说,“你匆匆忙忙地找丈夫、结婚,原来是逃避这可怕又令你向往的现实。”

宋霭龄以过来人的口气对妹妹说:“你真的不可以走得太近,不会有好结果的。”

宋庆龄格格笑着说:“你不必为我担心。第一,我不相信这团火有那么厉害,我若是南极的冰山呢?什么火能融掉它?退一万步说,真的能融化我的话,我就大胆地接受,去爱他,嫁给他!”

宋霭龄吓了一跳,赶忙说:“到此为止吧,什么玩笑都可以毫无禁忌,这个玩笑是绝对开不得的。”

宋庆龄说:“想不到你临别赠言是这个。”

在水天一色的地方,正有一群海鸥铺天盖地地飞来,天空为之发暗,她们惊奇这大千世界的奇观,都仰起头来看着,听着那悠长的叫声。

1914年8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西方列强忙于战场上厮杀,无暇东顾。日本政府趁此机会想独占中国。袁世凯面对步步进逼的日本侵略势力,竟然莫名其妙地宣布“局外中立”,1915年1月18日,日本驻华公使向袁世凯提出了灭亡中国的21条,日本政府对袁世凯抛出的诱饵是:如果他在21条上签字,日本人就支持他在中国称帝。

这消息一传出,全国民众的抗议风潮骤起。这个事件也在革命党内部引起了思想上的混乱,一些人出于民族义愤,把矛头对准了日本帝国主义,却忽略了卖国贼袁世凯阴谋复辟帝制的企图。

孙中山指出既要反帝,更要打倒袁世凯,才能保障民国的利益。这些天,孙中山几乎天天在处理这些事情。

这一天,宋庆龄又拿了几份电报送到孙中山的办公桌上,是冯自由和林森从美国发来的电报,请求可否暂停国内革命运动,一致对外。

孙中山在看电报时,宋庆龄又拿出了一份文件,这是黄兴、柏文蔚、钮永建、李烈钧的联名通电,他们也主张一致对付日本帝国主义者。

孙中山把电报、文件放到桌上,说:“这些同志只看到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一面,却忽视了袁世凯。我看,袁世凯如此卖国,是阴谋复辟帝制,他一称帝,中华民国不就不存在了吗?我们不能停止国内的反袁斗争,当然也要揭露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面目。”

停了一下,他吩咐宋庆龄:“你给南洋的胡汉民、许崇智拍电报去,让他们抓紧筹款,准备在国内发动起义。”

宋庆龄站在那里飞快地记录着。

这时的东京留学生也举行了多次街头示威活动。9月中旬,华侨与留学生们在古都奈良召开大会,请孙中山去讲演。

讲演过后,已经是下午4点,孙中山与宋庆龄乘马车去会见一个日本朋友后,准备连夜回东京去。

望着奈良数不清的庙宇,宋庆龄很惊讶:“奈良有这么多庙宇呀!听说唐招提寺是中国鉴真和尚修的?”

孙中山称赞鉴真和尚很了不起,他也是坚忍不拔的人,他受日本天皇圣武的邀请,东渡日本,5次为风浪所阻,中途退了回去,第六次终于成功了。

“我们去看看好吗?”宋庆龄提议说。

孙中山有些犹豫,说:“我还要去拜访山田先生,怕时间来不及,改天好吗?”

宋庆龄没等说话,路旁有一个和尚打扮的人向孙中山打招呼道:“孙先生别来无恙?”

孙中山掉头一看,大喜过望:“是智亮长老?”他连忙叫车夫停车,跳了下去。这可是他乡遇故知呀。

智亮笑吟吟地打了个揖首。

孙中山问:“你什么时候到日本来的?”

“来了3个月了。”智亮说。

孙中山把宋庆龄介绍给他:“这是我的英文秘书宋庆龄小姐,这位是杭州白云庵的智亮长老。”

宋庆龄礼貌地向智亮致意。

孙中山对智亮说:“你到日本3个月了,也不去看我,你知道我在日本呀。”

智亮道:“贫僧四海云游,是闲人,先生是忙人,不好去打扰。”

孙中山问:“长老在哪个庙上挂锡呀?”

“前面不远。”智亮道,“就在招提寺,他们让我讲讲经。”

“太好了,”孙中山说,“宋庆龄没去过招提寺,正要去参拜呢。”

“那就到贫僧那里去喝一碗茶。”孙中山向马车夫摆摆手,让他掉转马头,3个人在前面走,马车在后面跟着。

藏在翠柏苍松中的招提寺全然是中国寺庙的格局,迈进大门时,智亮说,鉴真大师就是在这里圆寂的。

孙中山也说:“至今,日本的佛界对鉴真和尚都是十分崇敬的,你能在这里讲经布道,你也是当代的鉴真啊。”

智亮笑笑,领他们进了一间净室,亲自上了茶。孙中山和宋庆龄都跪坐在蒲团上。

孙中山问:“长老这次来讲经要多久啊?”

“这要问先生了。”智亮手捻佛珠说。

宋庆龄奇怪地望着他。

孙中山也不解:“怎么长老回不回国与我有关呢?”

“同是天涯沦落人啊。”智亮说,“都是你的弟子们害的,我这尘界以外的人总是斩不断尘缘。”

孙中山忽然醒悟了,他说:“我明白了,你受了通缉,在国内存身不住,是流亡日本的。”

智亮点点头,说:“我那几个徒弟,虽入佛门,却终究不是个心静如水的人,不安生,总是惹祸。”

“又是刘师复、林君复?”孙中山说,“我早说过了,你收这样的徒弟准后悔,他们哪是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人?”

“不幸为先生言中。”智亮说,“他们与王皖峰等人在上海不是谋刺了镇守使郑汝成吗?也连累了我,白云庵被封,我这和尚的肖像也上了通缉布告,成何体统。”

孙中山笑,宋庆龄也笑。

孙中山说:“你是个革命的和尚。你说得对,等我能回国的时候,我一定与你同行,那时我为你建一座最好的寺庙,叫报国寺怎么样?由你当住持。”

“那老僧可要让佛门除名了,我岂不真成了官办的革命和尚了?”说罢自己也笑。

宋庆龄说:“我想起来了,孙先生第一次起义受挫,说有一位长老通风报信,想来是长老您了?”

孙中山说:“正是他,若他愿意,早成革命党了,而且是资深元老。”

几个人又都笑了起来。

宋庆龄提着一捆印刷品走进院子时,发现屋子里漆黑,没有点灯,只有门口的石制门灯里灯如豆,发出昏黄的光。

风铃在廊下叮叮咚咚地响着。

宋庆龄把印刷品放到廊下,正要伸手去拉电灯,却吓得叫了一声,原来一个黑影坐在廊下的藤椅里。

孙中山问:“你把文件印好了?”

“吓了我一跳。”宋庆龄手扪胸口,说:“先生怎么不点灯啊?”

孙中山说:“在黑暗中摸索了大半生,习惯了。有时我想问题,就愿意在黑暗中进行。你开灯好了。”

“那就不开吧。”宋庆龄说,“若是没事,我回屋去了。”

“大长的夜,坐一会儿吧。”孙中山说。

宋庆龄问:“有别人在,不干扰先生的思路吗?”说着默默地站在一旁。

院子里有几只流萤飞过,留下一条条瞬息即逝的光亮尾巴。

宋庆龄发现,在孙中山的藤椅里有一封电报,她问:“电报吗?要不要归档?”她伸手去拿。

孙中山没有出声。

宋庆龄拿起电报,扭亮手电,匆匆看了几眼,她问:“这是……什么时候……”原来这是他夫人卢慕贞发来的报丧电报。

孙中山依然没有出声。借着手电筒的余光,宋庆龄发现两颗清泪挂在他眼角。

她灭掉了手电,眼前又是一片漆黑,萤火虫在庭院杂草间乱飞乱舞。

孙中山说:“哥哥死了,我都没有可能回去看他一眼。母亲死时,我只能在大海上遥祭。”

宋庆龄说:“他不是一向很好吗?”

孙中山说:“他是忧愤成疾,为我着急。上个月他写过一封信来,埋怨我不该让位给袁世凯,他说我不听他的话,才有今日的悲惨结局。卢慕贞来电说,他是忧郁而死的。”

宋庆龄说:“发一个唁电吧。”

“唁电能传到另一个世界吗?”孙中山凄恻地说。他总是觉得对不起哥哥,从他从事革命以来,海外华侨捐款总数七百多万,他哥哥一个人就捐了七十多万。记得那年他去檀香山筹款,孙眉卖了一千头牛,凑了钱,整齐地码放在桌子上。他儿子孙昌看见这么多钱,非要大哥给他买一个橄榄球,大哥不答应,孩子就又哭又闹,大哥生气了,把孩子打了一顿,也到底没舍得拿出钱来给孙昌买橄榄球。

宋庆龄问:“你这个当叔叔的给孩子买一个不就完了吗?”

“我那时也没舍得。”孙中山说,“如今想起来好后悔。”

宋庆龄看到了孙中山注重亲情的另一面,不由得更为敬重:“孙昌多大了?”

孙中山说:“也有三十多岁了。我准备把他带到身边。一想起买橄榄球的事,我心里就不好过。”

两个人又都陷入了沉默。风铃不停地响着,流萤在院中划来划去。

宋庆龄说:“人的一生,有时就像萤火虫,亮了一下就消失了。”

“有的人连这一点光也没发过,也消失了。”孙中山说。

宋庆龄想伸手捕捉一只从面前滑过的流萤,却没有抓住。

孙中山不慌不忙地起身,伸手一掠,就抓到了一只,递给宋庆龄:“这个我内行。”

孙中山说他小时候家里穷,晚上为了省油,不点灯,他没法看书,有一回老私塾先生给他们讲了个囊萤读书的故事,就想试验一下。

“我也听过,”宋庆龄说,“抓些萤火虫,让它在夜里放光,就着萤光读书。”

孙中山说:“我真的抓了好多萤火虫,试过了,一闪一闪的,根本不亮,骗人的。”

宋庆龄说:“也许古时候的萤火虫特别大。”

孙中山风趣地说:“莫非古时候的萤火虫屁股后头挂着个电灯泡?”

宋庆龄笑了起来。

孙中山问:“你姐来信了吗?”

“来信了。”宋庆龄说,“她说她从来没见过那么隆重的婚礼,她说山西人不抠。”

孙中山说:“她嫁给孔祥熙是嫁对了。”

宋庆龄说:“这有什么对不对的。”

孙中山说:“你姐姐是个擅长理财的人。”

“我怎么没看出来?”宋庆龄问。

孙中山有例证,去年华侨送来一笔捐款,孙中山关照她装到保险柜里积攒着,半年后,让她拿钱汇给国内时,6万日元变成了8万。他大为惊奇,原来她猜到这笔钱不会马上用,放高利贷贷出去了,大加一的利,一下子多了2万!

宋庆龄笑道:“我就没有这个头脑了?”

孙中山说:“你有你的长处,你们姐妹差异还是很大的。”

宋庆龄说:“有什么差别?”

孙中山说:“霭龄聪明,却不能坚持己见;你呢,你认准了的事情,往往是万牛莫挽,很难把你拉回来的,你是一个有主见的人。”

宋庆龄说:“大概一般人都不会喜欢我这样的性格,我妈说我倔,爸爸说我主意正,孙叔叔又说我万牛莫挽,我不是不可救药了吗?”

孙中山道:“这是优点啊,一个人若没有这么一点精神,是干不成事业的。”

宋庆龄说:“几点了?我还得去打字呢。”

“明天吧,你天天熬夜会吃不消的。”孙中山说。

“我没事。”她开亮了走廊的灯,向里屋走去。

时钟已经指向子夜12点,宋庆龄仍在灯下打字。

困意渐渐使她难以支撑,她一连打了几个哈欠,又强撑着揉揉眼睛,噼啪地打下去。

孙中山睡的更晚。

孙中山桌子上堆满了各种翻开的参考书,深色的橡皮、铅笔,他不时地看看参考书,运笔如飞地在写着什么。

隔壁打字机声均匀地响着。

孙中山渴了,想喝水,拿起茶杯,是空的,他刚想张嘴叫人,却又改变了主意,悄手悄脚地走到廊下,去倒了一杯冷开水。这时,他发觉打字机的击打声停顿下来。

孙中山向隔壁看了看,走过去。

孙中山轻轻拉开一道门缝,发现宋庆龄疲惫已极地趴在打字机上睡着了,一头浓密的秀发拖在键盘上。

孙中山犹豫了一下,刚想迈步进去,却又停住。他把脚上的鞋脱去,轻轻地放在门口,赤着脚走进宋庆龄的房间,把自己的外衣披到了宋庆龄的身上。

宋庆龄的睡相很好看,恬静、安谧,嘴角挂着一丝疲倦的笑容。

孙中山笑笑摇摇头,又悄悄走出来,在门口,他拉灭了电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