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有一种口才叫幽默(第2版)
21731000000021

第21章 学会运用多姿多彩的幽默技巧(2)

机辩善辩的幽默技巧

许多情况下,不论是面对谈判的对手,还是平常的交谈,许多话往往是不能够用直接的方式去说的,这就需以曲线的婉转方式去说。机辩善辩的幽默就是这种婉转表达自己意图的一种艺术。首先,机辩不等于或者不完全等同于善辩,所以,“机辩善辩的幽默”最少包含有两个层次的意思。机辩,直面的意思就是充满机智的辩解,或者辩解是充满机智的。善辩,就是对一个说话者来说,他有善于辩论的专长。机辩与善辩的关系是这样的:机辩不一定是善辩,善辩一定能够包含机辩。因为,有时一个人能够“机变”往往证明他有敏捷的思维,但不一定能够像“善辩”者那样做到面面俱到。

既能够统一机辩与善辩,又把这种统一与幽默交互渗透贯通起来,用幽默的语言展开自己的机善之“辩”,这种口才艺术,在我们这里就给它命名为“机辩善辩”的幽默。

话中有幽默,生活才更有味道。王蒙说:“幽默是一种酸、甜、苦、咸、辣混合的味道。它的味道似乎没有痛苦和狂欢强烈,但应该比痛苦和狂欢还耐嚼。”回家路上,杰瑞忽然看见两个年轻的神父同骑一辆自行车在一条小路上飞驰,便将他们拦住。杰瑞说:“你们不觉得这样的速度是很危险的吗?”神父们说:“没关系,天主和我们同在。”杰瑞说:“很好,这么说我应该罚你们80美元,因为三个人是不能同骑一辆自行车的。”自嘲也是辩论的一种。当这种幽默成为一种自嘲的时候,就增添了谈话的调侃气氛。

有一个长相很黑的人讲,有一次他在井台边洗脸,一只乌鸦飞来把他的香皂叼走了,他悟道:原来乌鸦也要用香皂洗自己。“啊,它也和我一样黑,一样得用香皂洗脸。”

这种自嘲还可放到另一种场合。在这种场合下,说话者面对的人,总是阴沉着脸,当说话者讲这个笑话的时候,就有意无意间对“黑脸”的人有所敲打,使对方意识到自己不该总黑着脸。

在历史上和现实生活中,我们看到或听到过许多这种“机辩”与“善辩”的幽默。当年诸葛亮只身过江东,游说孙权抗曹,舌战群儒,这已成为家喻户晓的历史趣闻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在许多日常的场合下,也不难发现这样的“机善之辩”的幽默。比如,在酒席上,有的人就特别善于辞令,特别善于借助自己机辩的辞令,劝人喝酒。比如:一些会议上,面对某项一筹莫展的计划,有的人就能够巧妙地拉拢支持的掌声。这样的事情,很多很多,随时随地都能碰上。正如前人所说的那样:不是生活中没有美,是缺乏发现美的眼睛。

曲解原意,多向思维

如果人们在交际的场合中,都是有一说一、有二说二,没有任何的创新和变化,也没有奇巧和怪诞,要想取得幽默的效果是很难的,假如我们就某种现象进行说明或者就某个问题进行辩解时,讲出了别人没有想到的奇妙歪理,给人一种新奇的心理体验,相信一定能使人眉开眼笑、精神不禁为之一爽。用似是而非的荒唐道理去解释某种现象或问题的幽默方法,即是“歪解法”。你看下面这段对话是不是很有意思:“您认为牛皮最大的用途是什么?”

“做皮衣。”

“不对。”

“做皮鞋。”

“还是不对!牛皮最大的用途是把牛包起来。”上面这个类似脑筋急转弯的幽默故事,其实就是“歪解法”的一个具体运用,说话的时候我们用寻找新奇表现角度的方法来解释正常的现象,回答一本正经的提问,可以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幽默感。“答非所问”也是一种歪解原意的方法,有时候,利用这种“答非所问”的方法也能造成新鲜的幽默效果。下面一段对话就是这种方法的一个典型应用。一人问道:“鱼为什么生活在水里?”

智者答:“因为陆地上有猫。”这种“答非所问”与“偷换概念”有相同点,它们又有明显的不同之处,“偷换概念”重在“换”,需要有原来的东西和用来替换的东西两个因素,“偷换概念”在逻辑上是合理的。而“答非所问”重在一种新角度的回答,看似合理,其实是一种似是而非的歪解,仔细推敲就会发现其逻辑上不合理的地方。上面例子中,“鱼生活在水里”当然不可能是因为“陆地上有猫”,这样说虽然能够产生幽默的效果,却并不符合逻辑。

“歪解原意”虽然不合逻辑,可是这种技巧除了能够产生幽默效果外,有时候还能起到正面的说服效果。从前,有一个人生了病,亲戚朋友都来探望他。他问大家:“我可能快死了,但不知道死后的日子好不好过?”

一个客人马上回答:“死后很好过的。”

他听后大吃一惊,急忙问那个客人为什么这么说。

客人解释道:“很简单,如果死后过得不好,死者自然都纷纷逃回阳间来了。现在看来,一个逃回来的都没有,可见那里不是很不错吗?”面对死亡,一般人都怀有一种恐惧感。上面例子中客人对死亡的幽默解说虽然是一种不合逻辑的歪理,可是能起到安慰病人的作用,减轻病人对死亡的恐惧心理,使病人在剩余的日子里能够更好地享受活着的幸福。

“歪解原意”的幽默技巧能给平淡的日常生活增添新鲜的活力。

巧借人力,顺势而为

在生活中,幽默也可以通过借力的方式产生,我们可以巧妙地利用对方的话来为自己服务,这就是所谓的“借别人的梯子,登自己的楼”。这种方法多用于应对攻击性的话语。当对方从某一角度、某一方面对你进行嘲讽、侮辱时,你可以抓住其话语中的某个破绽,顺着对方的逻辑推下去,从而得出一个令对方无地自容的自然结论。这样既能使自己脱离困境,又能给对方有力的回击。下面就是一个典型的“巧借人力,顺势而为”的幽默故事:有两个贵族青年,骑着高头大马在路上趾高气扬地行着,迎面走来一位驼背的老妇人,手里牵着两匹瘦骨嶙峋的小驴子。

两位年轻人打趣地向老妇人“致敬”:“早安,驴妈妈。”

“早安,我的孩子们!”老妇人答道。老妇人巧妙借用对方话中的“驴妈妈”这个词语,顺其之势,取其精髓,再把自己要说的话经过刻意地加工,平和而又幽默地回击了两个贵族青年的侮辱,在缓和的气氛中,既维护了自己的尊严,又对两个贵族青年予以温和的批评和教育。

“巧借人力,顺势而为”的关键在“借”和“顺”两个字上。首先要在别人的话语中发现可借之物,把握其内在的精神,然后顺着这种内在的精神,运用可能前后并不协调的话语,表达出乎对方意料的意思,幽默也就轻松产生了。我们来看达尔文是怎样运用这种技巧的:有一次,达尔文应邀出席一次盛大的晚宴。宴会上,他的身边正好坐着一位年轻美貌的小姐。

“尊敬的达尔文先生,”年轻美貌的小姐带着戏谑的口吻向科学家提问,“听说您认为人类是由猴子变过来的?”

“当然不是,我所指的是古代的猩猩。”达尔文耸了耸肩膀说。

“是这样啊!那么我也应该是在您的论断之内的吧?”小姐问。

“那是当然!”达尔文望了她一眼,彬彬有礼地回答,“我坚信自己的论断。不过,您不是由一般的猩猩变来的,而是由长得非常迷人的猩猩变来的。”

美貌的小姐还不肯罢休,她又以自己的容貌为题材,想再次为难达尔文一下,她说:“猩猩的脸也能变得这么美吗?”

达尔文却借她的美貌作出回答:“当然不是所有猩猩的脸都能变得这么美,自然是迷人的猩猩才能变成这样。”达尔文从对方的话语中成功地找到了可借之物——“美”和“美貌”,然后紧紧抓住这两个要素,顺着小姐的话进行幽默的回答,从而巧妙地维护了自己的进化论,而又未失绅士风度。

有时候,我们可能会遇到流氓地痞找碴或者偷、抢我们的东西,这时候如果我们孤身一人,无人相助,就可能发生危险,尤其对于女性朋友,更是要多加小心。在被流氓之类纠缠时,如果你能急中生智,凭借机智的幽默,就很可能顺利借得人力,从而摆脱他们的威胁。两个打工妹在某个城里租了一间平房居住。一天晚上,一个小偷潜入她们的房间偷东西,却不小心把她们惊醒了。她们想抓住小偷,又怕打不过;喊人,别人又未必会管这“闲事”。

这时候,一个女孩看到她们房子的门口放着附近邻居家的几辆轿车,就大声喊道:“有贼偷车了,赶紧起来啊……”有车的邻居都慌忙起来看是否自家的车被偷了。

最后,在众人的努力下,小偷被抓获了。“巧借人力”的幽默技巧不仅可以使我们逢凶化吉,同时也能帮我们取得事业的成功,下面就是一个事例:在英国肯特郡的一个法庭上,琼斯太太正与丈夫闹离婚,理由是她丈夫有了外遇。

法官问道:“琼斯太太,你能不能告诉法庭,与你丈夫私通的‘第三者’是谁?”

琼斯太太爽快地说:“当然可以,她就是臭名远扬、家喻户晓的‘足球’。”

法官听后哭笑不得,只得劝道:“足球不是人,你只能控告足球生产厂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