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世界如此浮躁,心静即完美
21804000000018

第18章 静心从“修炼”开始——安静地去做该做的事情(3)

(2)自我为中心的误区

在人际交往中,有的人在与别人交往时事事处处从自己的观点出发,只关心自己的需要和利益,强调自己的感受,把别人当做自己达到目的、满足私欲的工具。他们不尊重他人的价值和人格,漠视他人的处境和利益;在交往中,目中无人;与同伴相聚时,不顾场合,也不考虑别人的情绪,自己高兴时,高谈阔论,手舞足蹈;不高兴时,抑郁寡欢或乱发脾气。这种人在交往中,缺乏对自己的正确认识,无论他们有多么精明,永远也不会与他人建立牢固、持久、良好的人际关系。只有那些心地善良,待人以诚、能够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的人,才能获得真正的好朋友。

(3)发怒的误区

人都有七情六欲,喜怒哀乐,本是人之常情。但是随便发怒就会伤人害己,就会失去朋友们的信任。随意发怒,强求别人来适应自己,或把自己的意见强加于别人,这本身就是一种不能平等地对待自己和别人的不良心理,是一种不尊重别人和不讲究文明礼貌的行为。能够抑制自己的情绪,是一个人的理智战胜感性的过程;而有理智,则恰好是一个成功人士的特有标志。

(4)孤僻、冷淡的误区

在现实生活中,有的人喜欢“玩酷”、“玩深沉”,在与别人交往时,总是喜欢把自己的真实思想、情感和需要掩盖起来。在他们看来,人世间的一切事情是那么的无聊,令人厌倦、平淡、无意义。他们往往持有一种孤傲处世的态度,只注重自己内心里的体验,他们的行为和习惯有时令人难以理解。导致这种人交往失败的根源就在于他们在心理上立下了一道屏障,把自我封闭起来,没有办法和别人沟通。因此,他们只有增加自我“透明度”,敞开自己的心扉,用热情、坦诚去赢得别人的理解,才能在人际交往中立于不败之地。

(5)多疑、自卑的误区

在社会交往中,有的人缺乏对自己的正确评价,通俗一点说就是不自信,对自己没有信心。比如:有的人感到自己的相貌缺乏魅力,有的人感到自己的能力欠缺,从而产生自卑心理。其实,他们并不一定是没有魅力、能力,或事业成就低下,相反是对自己的期望值过高,甚至不切实际,对别人的意见过于敏感,总是认为别人看不起自己。其实在他们的内心世界里,则是自己看不起自己。他们害怕受到挫折、失败,特别是在领导、强者或者一些强词夺理的人面前,总是感到手足无措,有时则表现出一种戒备和敌对的情绪。照此发展下去,他们就人为地把自己的交往范围只限制在亲戚、家庭这样一个小圈子中,有的人则会产生厌世心理。这样的人,必须要对自己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做到无论和谁交往都要不亢不卑,既不取悦于别人,也不需要在别人面前炫耀自己。这样,就能渐渐地消除自卑多疑的不良心理,从而获得真正的友谊。

(6)恶语伤人的误区

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恶言中伤别人,这是一种很不道德的行为,不但我们自己不该说,即使听到了这一类的话也不要随意地去传播。为什么同样的一句话,有的能叫人听了感到心悦诚服,有的却叫人听了不得益处?粗鲁轻蔑的语言会使人有受侮辱感,骄横高傲的语言使人与你疏远,所以我们应当尽量地用好语言这一交流工具,尽量避免用恶语损害别人的尊严,伤了大家的和气,影响团结和谐。

(7)拿别人的生理缺陷当做笑料的误区

不管是在舞台上,还是在现实生活中,喜欢用别人的生理缺陷当作笑料的人,是没有人性的,是一种没有道德的行为。由于生理上存在某些缺陷,这些身患生理缺陷的人的内心里充满了无尽的苦恼和忧伤,正因为如此,他们的性格一般都较为内向。由于生理上的缺陷给他们在精神上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也就使得他们对精神层面的需求要比物质层面的需求看得更重一些,更渴望得到真诚的友谊,更渴望得到别人的尊重、信任和平等。当他们受到别人的嘲笑、冷遇或不公平的对待时,更容易引起哀怨或者其他情绪。也正因为如此,他们比一般人更需要得到别人的关心、帮助、支持和鼓励,这样才能使他们看到生命的价值和感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

(8)希望被周围所有的人喜欢的误区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渴求被所有的人欣赏,这本身就是一种完美主义的人际关系标准,在这个世界上,是没有也不可能有那么一种人能被所有的人都喜欢和欣赏的。因为我们周围的人都是各式各样的,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如果一个人要是真的被所有的人欣赏,那是很不现实的事情。

人际交往中的一些误区常常夺去了我们心境的平和,认清这些误区,将有助于我们面对任何事情都能够从容以对。一颗平静的内心,就像“不倒翁”的重心一样使你永远也不会跌倒。

8.运用智慧,进行选择

假如你受到同事、朋友对你伤害的时候,你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认真地分析原因,冷静地处理对待,要做到得饶人处且饶人,这是一个人成就大事的方略,是智者的选择。

现在有一些人,在公司里总是与其他同事合不来,一旦其他的同事冒犯了自己,就总会想办法,伺机报复。其实,这种仇恨心理,不但不会损害对方什么,反而破坏了自己的心情,影响了自己的情绪,这叫做得不偿失。

如果,换一种思维方式,“得饶人处且饶人”,凡事能够忍让一点,日后你有什么过失,同事也是会体谅你的,不会做出过分出格的事。应该多想想对方的好处、对方的优点,以及在公司里所取得的成就等。当你的报复或负面的思想露头时,应该克制自己的情绪,及早地打消这种不健康的念头,培养自己豁达高雅的情操。

常言说得好,“忍一忍海阔天空,让一让风平浪静。”忍耐,既能给别人留有余地,也为给自己留有空间。

如果你在公司里处于中间地位,上司喜欢独断专行,下属偏偏又喜欢越级行事的人;如果你过分的较真,每天都要耗掉你不少精力于这种人事纠纷上,虽然据理力争,尽量以最冷静的态度表达你的抗议,但事情的效果却不太理想,这让你产生了很大的挫折感。你渴望息事宁人,大家能合作愉快,消除误解与隔阂,但问题是,你应该怎样缓和彼此之间的矛盾?

首先,要弄清楚问题的根源。是不是真有生气的理由?不管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假如你发觉生气只是由于自己一时的偏见或自以为是的弱点在作怪,就应当立即停止这种不良情绪;同时,也不管你跟什么人在说话,如果你觉得自己占理的话,千万不可持有“有理说不清”的消极思想,或乱讲一些晦气的话语,你应该坚定地把自己的看法简明扼要地说出来,不要受到别人语言的影响,更不可火冒三丈、暴跳如雷,让人觉得你是个缺乏修养的人。

在上述基础上,在不能完全肯定自己的意见是否正确时,要为他人、为自己留有一点余地,也就是说,当你将自己的抗议说出来后,不要表现出咄咄逼人的态度,让大家都冷静下来,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另外,你应该了解与反思对方为什么会憎恨你?他只是因为心胸狭窄、妒忌别人的精明干练,还是你在平日里的言谈之间,曾无意中使他出了丑或得罪了他?还或是你过分地表现自己,构成对他的较大威胁,从而导致他的反击;再或是纯因为升职机会只有一个,所以他就要刻意地贬低你,抬高自己,以便顺理成章地获得升迁?

在任何一种情况下,你保护自己的最佳方法就是“以静制动,以不变应万变”。首先,与其他的同事保持良好的关系,当同事的工作忙得不可开交时,应该尽可能地助他一臂之力,也可以利用午餐的时间听听同事说说闲话、发发牢骚,并不断地向上司提出你的具有建设性的建议,在上司面前好好地表现一番,以表示你很关心公司的业务。当你自己的基础打好了,便可以自如地应对一些事情了。当听到有人中伤你时,可以直接去找他,并委婉地告诉他,谢谢他对你的关心,建议他以后有什么事情欢迎直接来找你,面对你的真诚、友善,他也会很知趣的,也是会不断地反思自己的一言一行的。这样,你不但消除了他对你的误解或看法,还可能赢得大家对你的好评,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

当你偶然发现某位跟你十分投缘的同事,竟然在你的背后散布不友好的言语时,你会怎么做,你会跟他一刀两断吗?大家是同事关系,你如若摆出绝交的态度,是不可取的,因为其他人会以为是你主动跟他反目的,问题必然出在你的身上,这无形中给对方又多一个去伤害你的借口,太不划算了。更何况你们俩还有合作的机会,加上老板最不喜欢下属因为个人的事情闹别扭而影响到工作。所以,你应该冷静地去面对。要远离这种不可信任的人,但不要撕破情面,表面上还应该注意保持跟他的关系,面对这样的人,你不能太耿直啦。

敬君子原为有德,远小人不是无能!

9.加强修养,获得未来的“绿卡”

不断地加强自身的修养,就是通往未来的“绿卡”。

“修养”一词原意包括修身养性、反省自新、陶冶品行和涵养道德。从广义看,“修养”是指人们政治、道德、学术以及技艺等方面所进行的勤奋学习和涵养锻炼的功夫,以及经过长期的努力所达到的一种能力或思想品质;从狭义看,“修养”通常是指思想品德修养。思想品德修养是以人的政治态度、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为基本内容的。修养的本质如同人的性格,最终还是归结到道德情操这个范畴上。

修养对于心灵的重要,就像营养对于身体的重要一样。提高自身修养,不是为了别人,而是为了增强自己的生存能力。一个想要在人生中有所作为的人,就要从细微处入手,不断地加强自身的修养,牢牢地把握通向未来的“绿卡”。

良好的修养,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注意仪表修养

通常来说,不同的服装和打扮往往能够反映出不同的信息,产生不同的情感反映。衣着能够反映出个人的生活习惯、生活方式,以及个人的生活品位。

一个有修养的人,其着装应当是非常到位的。服装的洁净也是表现个人修养的重要细节,明显的污垢、块状的黑点,领带上有明显的污渍、领口和袖口的污点和破损等,都是不整洁的表现。

除了服饰,还要注意头发以及你的发型,是否烫头发、是否染发,采用什么样的发型和发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头发要做到干净、不凌乱,保证没有头皮屑落在肩上。此外,不要穿容易暴露腋毛的短袖衫或无袖衫;要勤剪鼻毛,保证鼻毛不外露。

还有一个应该特别注意的是体味的问题,有些人有口气或腋臭,这并不是谁的过错,不必有自卑感,但是有各种体味的人要尽可能地除去气味,适当地加以掩饰,这不是虚伪,是对别人的尊重。

(2)注意语言修养

语言是修养的窗口,是一个人修养程度的外在体现,它直接反映一个人的内在修养。吕叔湘先生在《语言和语言学》一书中指出:“语言修养自然包括说话和写文章。拿这两件事情来比较,说话尤其不容易,一则应时触发,没有从容润色的时间;二来呢,不但要照顾说话的内容,还要同时照顾说话的声音和姿态。把说话称为一种艺术,一点也不过分。”

平时,我们与人交流的主要方式就是说话(网络中的聊天也是一种说话)。所以,一个有修养的人不会把“说话”看作平常事,而是视为一种艺术去执著地追求。只有从“说话”的内容、声音和姿态等三个方面加强修养,也就是说从艺术的高度去进行语言修炼,才能不断地提高自身的“说话”水平,并进入美好的艺术境界。

一个有修养的人,是不会阴阳怪气地嘲讽他人的,也不会在说话时毫不顾忌地大喊大叫的,更不会出口成“脏”,他会心平气和地与他人交谈,语调轻柔而有弹性,让人听着感到舒服。有口头禅也是要不得的,有些人经常说话带“这个……”“那个……”“啊……”字,与人交流起来也是比较让对方难受的。

(3)注意行为举止的修养

一个人的修养往往可以从他的行为举止中得到最大的体现。不过,有些细节却总是容易被人们所忽略。正因为这样,透过细节来看人,日渐成为衡量、评价一个人的重要方式之一。对于我们来说,展现出过人的修养,需要靠细节来体现,时时处处不要忘记,细节决定一切,它是渴望成功的人们必须注意的。

某公司需要招聘一位高级管理人才,应聘者比较多,尽管应聘者都很优秀,但当应聘者一个个都很自信地回答了考官们的简单提问后,却没有被录用,只能怏怏离去。就在这时有一位应聘者,走进房门后,看到了地毯上有一个小纸团,这位应聘者把它捡了起来,准备把它扔到纸篓里。这时候考官发话了:“您好,朋友,请打开看看您捡起的纸团吧!”这位应聘者疑惑地打开了纸团,只见上面写着:“热忱地欢迎您到我们公司任职。”几年以后,这位捡纸团的应聘者成为了这家著名大公司的副总裁。一个不经意的细节,就决定了面试的成败,也体现了应聘者的修养。因此,我们在平时就要注意养成符合社会需要的待人处事的态度和涵养。行为细节的好坏,体现着一个人素养的高低。一个人要想取得成功,就得善于运用良好的行为细节,努力地改正不良的行为细节。

静心的本质就是一种修养,内心的平静必然表现在平时的言谈举止、举手投足之中。因为你的安静,就如同一道光一样,也会感染周围;就像是夏日里的一片冰,带给他人清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