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性格的力量:成也性格败也性格
21804500000013

第13章 改变性格改变命运——改变不了客观就要改变主观(2)

克里曼·斯通是美国联合保险公司董事长,是全美乃至整个欧美商业界都享有盛名的大商家。斯通通过自己的奋斗,为社会做出了非凡的贡献。他根据自己的经历,循循善诱地向世人告知成功的秘密以及由之所带来的幸福生活的意义。

克里曼·斯通追随拿破仑·希尔学习富贵之术,由一个只有100美元的年轻人,自我奋斗成为4亿美元身价的富豪——芝加哥“美国保险公司”的创办人和大老板,斯通靠的是什么?

斯通指出:你随身带着一个看不见的法宝,这个法宝的一边装饰着四个字:“积极心态”,另一边也装饰着四个字:“消极心态”。

这个看不见的法宝有两种令人吃惊的力量,它有获得财富、成功、幸福和健康的力量,也有排斥这些东西,或剥夺一切使你的生活有意义的东西的力量。这两种力量中的第一种——积极的心态,可以使人攀登到顶峰,并且逗留在那里。第二种力量则可使人在他们整个人生中都处在底层。当另一些人已经到达了顶峰的时候,正是消极的心态把他们从顶峰拖下来的。

与为了实现雄心壮志而进行的持续努力相比,没有什么东西可以如此坚定我们的意志。它将我们的思想引入更高的境界,把更加美好的事物带进我们的生命。

只有不满足于现状的人才是具有积极心态的人。

毕加索在90岁高龄开始画一幅新的画时,对世界上的事物好像还是第一次看到一样,他仍然像年轻人一样生活着。他不安于现状,寻找新的思路和用新的表现手法来表达他的艺术感受。

但大多数画家在创造了一种适合于自己的绘画风格后,就不再改变追求了,当他们的作品得到人们的赞赏时更是这样。随着艺术家的年龄增长,他们的绘画风格,变化不会很大。而毕加索却像一位终生没有找到他的特殊艺术风格的画家,千方百计寻找完美的手法来表达他那不平静的心灵。

毕加索作画,不仅仅用眼睛,而且用思想。毕加索的画,有些色彩丰富、柔和,非常美丽,有些用黑色勾画出鲜明的轮廓,显得难看、凶狠、古怪,但是这些画启发我们的想象力,使我们对世界的看法更深刻。

从毕加索的身上,我们可以学到他那不安于现状、朝气蓬勃、永不满足的精神,也只有具有这种精神的人,才能获得事业的成功,精神上的富有。

只要知道你经常的心态,就可以判断你的未来。一个整天阳光灿烂的人,是因为他的胸中充满着灿烂的阳光;而一个总是愁眉苦脸的人,多半是他自己遮住了太阳造成的。因此,你应该做心态的主人,而不是心态的奴隶,因为播下龙种你就不会收获跳蚤,播下蒺藜你也绝不会收获牡丹。那么,你应该懂得自己该播下什么,同时应该懂得以怎样的心态播下。

5.关键时候要给自己打气:激励的力量可以由自己发动

当你取得了成就,做出了成绩,或朝着自己的目标不断前进的时候,千万别忘了给自己鼓掌。当你对自己说“你干得好极了”或“那真是一个好主意”时,你的内心一定会被这种内在的诠释所激励。

要自信必须学会自我激励。

一个猎人驾车行驶在漆黑无人的小路上,突然轮胎没气了,这时他看到远处农舍的灯光。他边向农舍走边想:“也许没有人来开门,要不然就没有千斤顶。即使有,主人也许也不会借给我。”他越想越觉得不安,当门打开的时候,他一拳向开门的人打过去,嘴里喊道:“留着你那糟糕的千斤顶吧!”

这个故事只会使人哈哈一笑,因为它揶揄了一种典型的自我击败式的思想。在猎人敲门之前,他已向自己一拳拳地打过来。

“也许……即使……也许”这些只往坏处想的词语把他自己给击败了。

许多从事销售的业务员都有这样的经验:如果早上起来心情不好,自忖无法应付即将面对的难缠的客户时,便会将成交率高的客户作为首先拜访的对象,待成交几笔交易,自信心培养充分以后,再去拜访其他较难缠的客户。这种方式不但可使心情由阴郁变开朗,还可以确保一天的业绩。

实际上,他们所需要的就是一种能充实自信心的成就感。

成功者善于爱护和不断地培育自己的自信心,他们懂得如何给自己激励。

一个不信任自己的人,一个悲观处世的人,一个只是把自己的成果当做侥幸的人,不可能成为成功者。

成功者同他们的态度恰恰是截然不同的。

成功者在找到了自己的目标后,总是以强烈的进取精神千方百计地去创造条件,去实现目标,从而大大增加了自己成功的机会。即使遇到挫折,他们也会积极进行分析,调整自己的心态,去进行新一轮的努力。而当事情有了进展,他们往往能充分肯定自己已有的成就,并以此来增强自己前进的勇气。

人生来就需要得到鼓励和赞扬。许多人做出了成绩,往往期待着别人来赞许。其实光靠别人的赞许还是不够的,何况别人的赞许会受到各种外在条件的制约,难以符合你的实际情况或满足你真正的期盼。要保护自己的自信心和成功信念,不妨花些时间,恰当地给自己一些奖励。

有一位美国作家,他是靠着为报社写稿维持生活的。他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每周必须完成两万字。达到了这一目标,就去附近的餐馆饱餐一顿作为奖赏;超过了这一目标,还可以安排自己去海滨度周末。于是,在海滨的沙滩上,常常可以见到他自得其乐的身影。

作家劳伦斯·彼德曾经这样评价一些著名歌手:为什么许多名噪一时的歌手最后以悲剧结束一生?究其原因,就是因为,在舞台上他们永远需要观众的掌声来肯定自己。但是由于他们从来不曾听到过来自自己的掌声,所以一旦下台,进入自己的卧室时,便会备觉凄凉,觉得听众把自己抛弃了。他的这一剖析,确实非常深刻,也值得深省。

给自己激励,绝不同于自我陶醉,而是为了更强化自己的信念和自信心,更正确地评估自己的能力。

当你取得了成就,做出了成绩,或朝着自己的目标不断前进的时候,千万别忘了给自己鼓掌。当你对自己说“你干得好极了”或“那真是一个好主意”时,你的内心一定会被这种内在的诠释所激励。而这种成功途中的欢乐,确实是很值得你去细细品味的。

自我激励有时候能创造奇迹。任何一个具有积极心态的人面对着一个严重的个人问题时,自我激励语句就会从下意识心理闪现到有意识心理去帮助他。在紧急情况中,特别是在当死亡的大门即将开启的时候,这一点就显得尤为重要。拉尔夫·魏卜纳的情况就是这样。

这是午夜零点30分。在医院的一间病房里,两位女护士正紧张地工作着——每人各抓住拉尔夫的一只手腕,力图摸到脉搏的跳动。因为拉尔夫在这整整六个小时里都未能脱离昏迷状态。医生已经做了他所能做的一切事情,然后离开了这个病房,给其他病人看病去了。

拉尔夫不能动弹、谈话或抚摸任何东西。然而,他能听到护士们的声音。在昏迷状态的某些时间里,他能相当清楚地思考。他听到一位护士激动地说:

“他停止呼吸了!你能摸到脉搏的跳动吗?”

回答是:“没有。”

他一再听到如下的问题和回答:

“现在你能摸到脉搏的跳动吗?”

“没有。”

“我很好,”他想,“但我必须告诉他们。无论如何我必须告诉他们。”

同时他对护士们这样近于愚蠢的关切又觉得很有趣。他不断地想:“我的身体十分良好,并非即将死亡。但是,我怎么能告诉他们这一点呢?”

于是他记起了他所学过的自我激励的语句:如果你相信你能够做这件事,你就能完成它。他试图睁开眼睛,但失败了。他的眼睑不肯听他的命令。事实上,他什么也感觉不到。然而他仍努力地睁开双眼,直到最后他听到这句话:“我看见一只眼睛在动——他仍然活着!”

“我并不感觉到害怕,”拉尔夫后来说,“我仍然认为那是多么有趣啊!一位护士不停地向我叫道:‘魏卜纳先生,你在那里吗……’对这个问题我要以闪动我的眼睑来作答,告诉他们我很好,我仍然在世。”

这种情况持续了一段相当长的时间,直到拉尔夫通过不断的努力睁开了一只眼睛,接着又睁开另一只眼睛。恰好这时候,医生回来了。医生和护士们以精湛的技术、坚强的毅力,使他起死回生了。

如果你想的是厄运和悲哀,那么悲哀和厄运就在前面。因为消极的心态会破坏一个人的自信心,不能给人以鼓舞和支持。面对失败,你需要获得一种良好的感觉,首先要往好处想,要对自己自我激励。

在这个世界上,你最应欣赏的人就是你自己,连自己都不欣赏自己,还有谁会欣赏你呢?我们的生命,是大自然付给我们去雕琢的宝石,而且需要一生的时间去雕琢。所以,每当有一点一滴的成绩,我们都应该为之欢呼、鼓舞、欣然雀跃,那是因为我们知道最终的目标离我们越来越近。

6.淡定如常:保持平常心方为世界之本真

以别人的看法和评价来确立你的自我形象和价值,这就好像把房子盖在流沙上,是靠不住的。如果你依赖他人的评定来证实你的价值,究其根底,那只是他人的价值,而不是你的价值,所以,自我价值不能由他人来评定和证实。

自信但不自满、谦虚但不自卑的人才能做到宠辱不惊。

有位修行很深的禅师叫白隐,无论别人怎样评价他,他都会淡淡地说一句:就是这样的吗?

在白隐禅师所住的寺庙旁,有一对夫妇开了一家食品店,家里有一个漂亮的女儿。无意间,夫妇俩发现女儿的肚子无缘无故地大了起来。这种见不得人的事,使得她的父母震怒异常!在父母的一再逼问下,她终于吞吞吐吐地说出“白隐”两字。

她的父母怒不可遏地去找白隐理论,但这位大师不置可否,只若无其事地答道:“就是这样吗?”孩子生下来后,就被送给白隐。此时,他的名誉虽已扫地,但他并不以为然,只是非常细心地照顾孩子——他向邻居乞求婴儿所需的奶水和其他用品,虽不免横遭白眼,或是冷嘲热讽,他总是处之泰然,仿佛他是受托抚养别人的孩子一样。

事隔一年后,这位没有结婚的妈妈,终于不忍心再欺瞒下去了。她老老实实地向父母吐露真情:孩子的生父是住在同一幢楼里的一位青年。

她的父母立即将她带到白隐那里,向他道歉,请他原谅,并将孩子带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