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性格的力量:成也性格败也性格
21804500000008

第8章 人类性格的光辉——成功者必备的优质性格(2)

毋庸置疑,成功的人都是善于抓住机会的人,但抓住机会却需要果断砍快的性格。具有果断砍快性格的人善于在困难中辨别是非、迅速作出决定和积极采取行动。具有果断砍快品质的人,具有敏锐的智慧,善于观察事物的发展变化,能根据情况的变化和客观的需要,当机立断地去改变或修改已执行的决定。果断砍快以周密考虑和勇气为前提,胆识兼备才能果断,这是优良的意志品质。

果断砍快的性格尤其是管理者必备的素质。在当代企业管理中,对领导者当机立断的能力要求更高,它体现在各种各样的决策过程中。对于管理者而言,做出决策的时机极为重要。各种各样的决策有时如流沙中稍纵即逝的珍珠,必须当机立断,方可把握住这不可重来的瞬间机遇。决策正确,但机会错过了,会使决策效果大打折扣。延误的决策有时不仅起不到正面作用,反而会给经营管理带来不利的影响。果断的性格,可以帮你在形势突变的情况下,迅速分析形势,当机立断,不失时机地作出正确决策以适应变化了的情况。当机立断的决策魄力是领导者必备的能力。只有善于当机立断的领导者,才能在复杂多变的情况下,措置自如。

李嘉诚的成功,其当机立断的决策起了决定性作用。他对自己成功的总结就是:反应敏锐,果断处事;能进则进,不进则退。

20世纪50年代中期,欧美市场兴起塑料花热,家家户户及办公大厦都以放上几盆塑料制作的花朵、水果、草木为时髦。李嘉诚当机立断,丢下其他生意,全力以赴投资生产塑料花。他建立的“长江塑料厂”一举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塑料花工厂,他也因此被誉为“塑料花大王”。60年代初期,塑料花生产仍被看好,但他预感到塑料花市场将由盛转衰,于是当机立断决定退出塑料花业,重操玩具等行业,使他避过了一场危机。

60年代后期,香港经济起飞,地价开始跃升,李嘉诚迅速投资购买大量土地。70年代后期,香港股市热得烫手,他又迅速投资入市炒作,毫不手软。他首先瞄准的目标是英资怡和集团的“九龙仓”,悄悄地买入,果断地抛出,净赚5900万港元。1978年,他又把目光对准了另一家老牌英资公司“青州英妮”,很快在股市上收购了“青州英妮”25%的股票,并出任该公司的董事。紧接着李嘉诚集中火力,对英资和记黄埔穷追不舍,在股市上大量吸纳和记黄埔的股票。通过整整一年不间断地努力,终于成功地拥有超过40%的和记黄埔股权。1981年的元旦,他正式出任老牌英资洋行和记黄埔董事局主席。就这样,凭借李嘉诚超人的胆识与当机立断,他的资产像吹气球一样膨胀起来,成为了香港首富,创造了商业奇迹。

大家都知道在商战中,如果不能立即作出反应,把面临的商机迅速转化为效益,那么辛辛苦苦制定出的商业谋略可能会因此一钱不值。当机立断对于一项事业或一个企业都是十分重要的,机遇的特点就是千变万化、转瞬即逝,稍微迟缓一点就会痛失良机。

优柔寡断或冒失是与果断砍快相反的品质。优柔寡断的人总是顾虑重重,经常处在内心冲突之中。在采取决定时,迟疑不定,议而不决,往往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仓促地作出决定。作出决定后又反悔,决而不行,甚至取消决定。毫无疑问,这样的人将一事无成。冒失是指对任何事情总是不加考虑,凭着一时冲动不计后果作出决定的品质。具有这种品质的人,懒于思考,敷衍了事,想从困难中解脱,害怕和回避冲突,以至事到临头,才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凭一时的激动,盲目地作出决定。这样的决定是不能实现的。优柔寡断与冒失都是意志薄弱的表现。

人生有两种错误对命运的掣肘和改变最为直接:一是“当断不断”,因而留下后患;二是决断错误,因而导致失败。这两种错误都与果断砍快的性格有关,因此,面对问题或事件必须决策和选择时,要力求果断,而绝不能盲断,也不要优柔寡断,当断不断。要知道,许多事情的成败都在这一念之间,一瞬之间。

6.耿直厚道的性格:永远不会对别人构成危害的品质

耿直厚道就如冬日的斜阳,夏日的和风,无论作为性格还是作为德行,都是能打动人的。耿直厚道让人信赖,让人踏实,让人熨帖,让人感动。这种性格的人,作为朋友,可交;作为同学,可信;作为老师,可敬;作为领导,可从;作为下属,可用。耿直厚道人不会算计你,不会欺骗你,不会出卖你,与这样的人打交道就像在洒满月光的湖面上泛舟,让人宁静而温馨。

契诃夫说:有教养不是吃饭不洒汤,是别人洒汤的时候别去看他。

有一个相似的美国俗语说:犯过错不稀奇,稀奇的是别人犯错的时候别去讥笑他。

“别去看他”和“别去讥笑他”是一种做人风范。这样的品格,在咱们中国就叫做耿直厚道。

耿直厚道的性格,表现的特征是实实在在,直率坦白,有一说一,有二说二,不虚夸,不骗人,表里如一。这种性格的人在交际中容易受人们喜欢,因为与这样的人交往,你不必担心他会欺骗你,不必担心他会多占你的便宜,不必提防他会算计你,出卖你,他永远不会对别人构成危害。

耿直厚道不是方法,虽然也可以当方法训练自己。它是人的本性。耿直厚道之于人,是在什么也没做之中做了很大的事情,契诃夫称之为“教养”。

如果美德分为显性与隐性,耿直厚道具有隐性特征。

耿直厚道不是愚钝,很多时候像愚钝。所谓“贵人话语迟”,迟在对一个人一件事的评价沉着,君子讷于言。尤其在别人蒙羞之际,“迟”的评价保全了别人的面子。真正的愚钝是不明曲直,而耿直厚道乃是明白而又心存善良,以宽怀给别人一个补救的机会。

耿直厚道者能沉得住气。厚道不一定得到厚道的回报,但厚道之为厚道就在不图回报,随他去。急功近利的人远离厚道。

在人际交往上,耿直厚道是基石。它并非一时一事的犀利,是别人经过回味的赞赏。处世本无方法,也总有一些高明超越方法,那就是品格。品格可以发光,方法只是工具。耿直厚道是经得起考验的高尚品格。

耿直厚道是河水深层的劲流,它有力量,但表面不起波浪。

耿直厚道的人有主张。和稀泥、做好人,是乖巧之表现,与“厚”无关。无准则、无界限,是糊涂之表现,与“道”无关。厚道的人也有可能倔强,也可能不入俗流,宁可憨,而不巧。

耿直之“直”是正直之“直”,厚道之“厚”,是长麦子的土壤之厚,墙体挡风之厚,厚德而后载物,做人到达这样的境界,已然得道。

人生修养最讲究的就是律己。一个“耿直厚道”的人,在德业能够养深积厚,在人际能够广结善缘,在事业能得道多助,可谓“耿直厚道”才能成事。

7.勇敢无畏的性格:要做英雄而不要当狗熊

具有勇敢品质的人,他们坚信自己事业的正确性,清醒地意识到行为的后果及其社会价值,愿为事业作出任何牺牲。

勇敢是指在困难和险境下,为完成任务和决定所表现的大无畏精神。

具有勇敢品质的人,他们坚信自己事业的正确性,清醒地意识到行为的后果及其社会价值,愿为事业作出任何牺牲。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一段时间内,协约国与同盟国之间陷入拉锯战之中,双方互有攻防但是始终撕不开对方的防线,战争一度僵持着。在战事的东线——德军伏在自己战壕内,另一方则是俄军。双方的枪炮声不断响起,在他们之间是一条狭长的无人地带。

一位受伤的年轻德国士兵为了生存,试图爬过那无人地带。结果被带钩的铁丝缠住,发出痛苦的哀号,不住地呜咽着,动弹不得——

两边的枪炮声不断,德军士兵的惨叫声撕心裂肺,让双方士兵心里都不好受。

终于,一位俄军士兵无法再忍受,爬出战壕,匍匐着向那德国士兵爬过去。其余的俄军明白了他的意图后,便停止了射击,但德军的炮火仍然没有要停下来的意思,直到一位军官明白过来,才命令所有士兵停火。

这时,无人地带顿时出现了一阵奇怪的沉寂。年轻的美国士兵爬到德国士兵身边,帮他摆脱了铁钩的纠缠,扶起他向德军的战壕走去,交给迎接的人之后,转身准备离去。忽然,一只大手搭上了他的肩膀。回过头来,原来是一位佩戴着铁十字荣誉勋章——德国最高勇气标志的一位德军军官拦住了他——军官从自己制服上扯下勋章,别在俄军士兵胸前,让他走回自己的阵营。

双方响起了欢呼声——向这位勇敢的士兵致意。

福楼拜有一句名言“人的一生中,最光辉的一天并非是功成名就那天,而是从悲叹与绝望中产生对人生的挑战,以勇敢迈向意志那天。”这位士兵在人道主义面前,展现出了极大地勇气,士兵表现出来的勇敢的震撼力超越了敌我范畴,赢得了双方的赞誉。赏识勇敢者和尊崇英雄,是人类共有的“脾性”。

一位跨国公司的CEO向全体员工宣布了一条纪律:“谁也不要走进8楼那个没挂门牌的房间。”尽管大家不明白上司为什么这样安排,但此后真的没人违反他的这条纪律——没有人进入这个房间。

这个“怪事”持续了很长时间,直到新一批员工的到来才打破了这一格局。

第二年,公司招聘了一批员工。在全体员工大会上,CEO再次将“禁令”重申了一遍。这时,只听一个新来的年轻人在下面小声嘀咕了一句:“为什么?”总经理听到后并没有因这位新人的不礼貌而恼怒,只是满脸严肃地答道:“不为什么!”——年轻人更加好奇了。

回到岗位上,那个年轻人百思不得其解,还在思考着总经理为什么要这样做。其他工友则劝他只管干好自己的那份差事,别的不用瞎操心。更有人“奉劝”年轻人:“你可要当心自己的饭碗,最好不要进那个房间!”

可那个年轻人偏偏来了犟脾气,非要把事情弄个水落石出不可。于是他决定冒公司之大不韪,走进那个房间探个究竟——年轻人暗暗制订了“探访”计划。

年轻人终于利用休息时间悄悄爬上8楼,轻轻地叩了叩那扇门,没有反应。年轻人不甘心,进而轻轻一推,虚掩着的门开了。房间里只有一张桌子,屋内陈设很简单。年轻人来到桌旁,看到桌子上放着一个纸牌,上面用毛笔写着几个醒目的大字——“恭喜你,勇气十足的年轻人。请到总经理办公室来一下!”

年轻人走进了CEO办公室,当他自信地把纸牌交到总经理手中时,仿佛期待已久的总经理一脸笑意地宣布了一项让年轻人感到震惊的任命:“好的,年轻人,你被任命为销售部经理助理。恭喜你!希望你继续你自己的勇敢!”

那个年轻人果然不负厚望,不断开拓进取,勇敢地推行各种新政策,使原来死水一般的销售部渐渐红火了起来。年轻人的晋升也很快,仅过了一年时间就被提升为销售部经理,第二年进入了公司高管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