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是为有准备的人创造的机遇,而寂寞是为那些成功的人创造的条件。寂寞是成功的先驱。成功的人有独到的秘诀,秘诀的重要配方离不开寂寞。寂寞是长夜里的孤灯,虽然冷清但却可以闪闪发光;寂寞是绿草深处的一声蛙鸣,虽然孤寂却可以蓬勃生机;寂寞是无垠沙漠里的一株红花,虽然寥落却洋溢生机;寂寞是古老水井上的一片苔藓,虽然古老却孕育生命。
人生一世,会经历沧海桑田,历经富贵荣华,遭遇坎坷不平,但不管是大福大贵,还是穷困潦倒,只要坚守心中的信念,就能屹立不倒。人的一生拥有一个信念很重要,它是前进的指明灯。人生总有酒阑人散之时,黑夜里的寂寞如影随行,能够驱逐寂寞,不沉沦于寂寞,就不会成为寂寞的俘虏。
喧嚣过后的寂静是一种必然,再娇艳的花朵都有凋谢的一天,更何况是充满利益的世界呢?人能够在筵席散场后独享一份清醒,需要更多的就是信念,信念是支撑自己不被寂寞吞噬的一盏灯。信念在更多的时候扮演的是人内心执著追求的一种动力。
坚守心中的信念,就如黑夜里的长明灯,指引人生前进的方向。坚守信念,是谭嗣同就义前“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仰面高呼;坚守信念,是李白官场失意后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去还复来”的与月对酌;坚守信念,是戚继光凭海远眺时的“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的报国之情。信念是成功者通用的座右铭,是智者心中永不熄灭的灯塔,照亮未知的人生航路。
坚持信念便是坚守一份责任,坚守一种执著、坚守一份理想。黑暗的前行中不再害怕寂寞,因为有了信念,就有了一种安慰与寄托,更有了一份追求。坚守信念,就像展翅翱翔,无论遇到多猛烈的风吹雨打,都毫不畏惧地飞向梦中的彩虹,因为心中有不灭的长灯。
寂寞是现代都市人的一种通病,尽管每天都有忙不完的工作,甩不掉的应酬,挣脱不开的世俗琐事,但人还会感到孤独,这是一种内心的寂寞。会惆怅过去,会担忧未来,甚至会杞人忧天,这些都是寂寞的根源。人要想在寂寞里不沉沦,不成为寂寞的俘虏,那么就要修炼一种平和无上的心境。
水静则清,人静则明
南京栖霞山,以石刻千佛闻名于世,栖霞山寺更有六朝圣地之誉。
在一处人踪灭尽的最高峰顶,有一尊佛像巍然屹立。峰下经过之人,无不抬头仰望,以至帽子纷纷掉地。
一天,卓成禅师领众徒朝圣,远远望见峰顶之佛像。
徒儿问:“老禅师,那尊叫什么佛?”
“喔,那叫飞来佛。”禅师答,“因其地势峻峭,无人可攀,不像人力所为,倒像是从哪里飞来的!”
徒儿好奇,又问:“既然可以飞来,为什么又不飞去呢?”
“一动不如一静。”禅师道。
“那,为什么要静在这呢?”
“既来之,则安之。”禅师随意的说。
禅师的一“静”一“安”里,蕴涵着多么美妙的境界。禅师的妙答,正是禅的妙用。
人,活在一个瞬息万变的世界,本来没有片刻安宁,即使睡眠,也会有梦来相扰。唯其如此,才显得安静的珍贵。水静则清,人静则明。人唯有在静中汲取力量和智慧,汲取希望和信念,才能安然的行走在人生的旅途上。
专栏作家忆波上小学时,作业经常出现马虎错,最明显的一次是老师让到黑板上去作题,总共四道题,乘除各两道。忆波拿起粉笔三下五除二就做好,得意的回到自己的位子坐下。坐下一抬头,看到老师正捂着嘴笑,接着同学们也跟着哄堂大笑起来。笑得忆波丈二和尚摸不到头顶。心想不可能错呀!都笑什么呢?经老师用粉笔敲击着黑板纠正,忆波才恍然大悟,原来是该“乘”的“除”了,整个作反了,一道没对。
母亲为了改变忆波的急性子,纠正他的马虎毛病,曾经给他做过一个比喻:“学习要静下心来才能学习好,因为人一静下心来就会变得聪明起来,遇事能沉住气这不光对学习有帮助,长大了也会少办错事。”
忆波问母亲:“那怎样做才叫心静呢?”
母亲说:“你看到下大雨时街上流的水没有?水流得很急,那水都是浑的,等水流到低洼处停下来后,几天就清澈了。你在着急时就会像下大雨街上流的浑水一样,静下心来就会像水停下来一样,水一清就会看清水下的东西,一浑就设么都看不到了。”
于是忆波知道了“水静则清,人静则聪”的奥妙。遇事能沉住气,就是给大脑一个由模糊到清晰的过滤过程,其实很像奔涌的浑水停下来,经由沉淀而变清的过程。
宁静是一种高度专注的心境,是吸纳知识的催化剂。保持宁静,注意力才能集中于一点,把身边的喧闹和一切干扰关在心灵之外。在宁静中积蓄,消化新知识,回忆,调动旧知识,使自已全部的知识在较高层次上重新排列组合,从而有新的发现,新的收获。宁静开启心智,宁静孕育智慧。
宁静是发现自我的明镜台,是检点自我的清醒剂。“人贵有自知之明”。而要自知之明就必须拥有一颗宁静的心。心湖静如止水,才能够静思自我。静思是认识自已的有效方式,静思时,才会清醒自已是谁,想干什么,从而不断地充实自已,完善自己,丰富自已。静思使人清醒,静思使人深刻,静思使人明智,静思使人更有能力,静思使人更有韧性。
宁静是一种“心远地自偏”的情怀,是一种真实而洒脱的人生境界。在世态人生中,“不如意事常十有八九”,一旦遇到此番袭扰,只有追求宁静,耐得寂寞,依恋平淡,才能乐观地看待人生,淡泊地对待荣辱得失。归于宁静,生活就像那涓涓的溪流。又像那寂静的山林。自己和周围都没有假面具,花开花落由它去,云卷云舒任自由。在平静中过着属于自已的真实生活。
宁静是一种心怀澄澈的美丽,是一种志趣高雅的享受。历代不少文人学士都对宁静做了由衷的赞叹:“万事从一起,万物静中得,”说的是在宁静中能驶向斑斓,步入辉煌;“水静则清,人静则明”,说的是宁静能明白事理,步入胜境;“静极见哲理”,说的是宁静能产生思想,发现哲理;“闲看秋水心无事,静听天籁兴自浓”,说的是幸福珍藏在平静的心境之中。细细想来,宁静是那么纯真,那么珍贵,那么美好。宁静是福。
宁静是排除干扰的过滤器,是诱惑的防腐剂。人生会遇到形形色色的诱惑。有的人在诱惑中失了节,有的人在诱惑中丧了名,有的人在诱惑中毁了家,甚至有人在诱惑中丢了命。这些被诱惑击倒的人,多不安于宁静或不能守住宁静。在五光十色的物质世界和各种诱惑面前,多一些宁静安适,才能少一些心烦意乱。何不试着保持一颗平常的心,在工作中多一份创造,对社会多一些贡献。
宁静是一种自由超脱的生命状态,是一种大涵养,大智慧。“心收静里寻真乐,眼放长空得大观”。只有心地宁静,才能成全今生今世无怨无悔的选择。
宁静静是一种境界,也许它与你相距三公尺,但你应该不断地追求它,千万不可放弃你的这种努力,或者放任自己的心灵,否则,你便会在滚滚红尘中迷失自己。
更多的时候,面对股票、房地产、美女、俊男,许多人是沉不住气的,心像水面上的葫芦,你像把它按下去,但刚一松手,它就又浮起来了。
人若平静,则见山是山,见水是水,见悠悠白云如见翩翩白鹤。
人若浮躁,则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见落叶飘飘如见钞票纷纷。
浮躁是一团泡沫,易碎!
平静是一枚秋叶,安逸!
安静的心灵才听得见花开的声音
关于安静这个话题,从古至今有很多哲人谈论过。如佛家说:“静能生慧”;庄子说:“圣人之静,善于固守养静,万物不足于挠其心志,所以能静”;诸葛亮说:“非宁静无以致远”;还有如“于无声处听惊雷”和“此时无声胜有声”等等。我们从中可以读到安静是一个人的修养,安静是一种生活的状态,安静是一种美好的境界,安静是一种内敛的力量。
“1945年3月末,我借来一柄斧头,走到瓦尔登湖边的森林里,开始砍伐一些箭似得白松。那是愉快的春月,人们感到难过得的冬天正跟冻土一样地消融,而蛰居的生命开始舒展了”——梭罗在小说《瓦尔登湖》中,向世人描绘了一副悠然自得的隐居生活。这一年他28岁,撇开金钱与功名的羁绊,在瓦尔登湖畔自检了一个小木屋,孤耕孤食生活了两年多。
十年后,当《瓦尔登湖》出版时,当时并未引起人们的重视,甚至遭到批评和讥讽。然而,随着时光的流逝,这本书的影响却越来越大,终于成为世界文学史上的一部巨著。
然而,在1900年,又曾发生过哪些事?
是第二届奥运会在法国巴黎召开?还是瑞典政府启动诺贝尔基金会?是英国从好望角挺进殖民地?还是美国开辟了巴拿马运河?是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逃离了北京,还是34岁国父孙中山在广州初露峥嵘?
如果这些都是繁华和浮云,那么在1900年,一个天才钢琴师出世了。在电影《海上钢琴师》里,由于主人公没有父母,被船上收留他的水手命名为“1900”。他一生都不曾下过这船——海、船、来来往往的乘客、梦呓般的一段单恋及钢琴,构成了他唯一的世界。
电影里有个片段极具感染力:在颠簸的甲板上,1900走得泰然自若。他松开定琴的旋钮,凝眸,仿佛一双上帝的眼睛怜悯地注视着人类。钢琴开始随着大海舞蹈,他也开始随着钢琴旋转,大厅摇摆,他弹奏于惊涛骇浪之上挥洒自如。钢琴声仿佛是大海欢乐的笑声:欢腾的、热烈的、迷醉的、自由的......如此美妙琴声,没有人会不为之倾倒。
也是在1900年,当一代文豪列夫·托尔斯泰读过梭罗的著作《论公民》后,从此膜拜为梭罗的忠实拥趸。甚至晚年,在距离莫斯科200公里的森林深处,托尔斯泰也开始了自己的隐居生活,并在此处写下了影响世界的巨著《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等。
只不过,托尔斯泰常常老泪纵横,感叹自己一生并不幸福,于是他说:“人只应当忘记自己而爱别人,才能安宁、幸福和高尚。”如果常常只有幸福的人,才有资格聆听花开的声音。你,可以听到吗?
生活中,很多时候我们需秉持一种宁静,排除喧嚣纷扰,倾听真实,生命的晶体才能充满一种张力,沉寂而拥抱喜悦,内敛而含蓄待发。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工人将手表弄失在仓库里,许多人参与进寻找的行列,翻箱倒柜,都没有将手表找出来,最终一个小男孩没费多大力气就找到了它。人们诧异地问他是怎么办到的。
“我只是躺在地板上,保持安静,马上就听到手表的滴答声了。”小男孩回答。
是的,往往能够保持宁静的人,才能使心灵的乐土花开遍野。花开花落间,心事静的,花是动的,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动静之间,奔突而循序渐进,和谐而饱含希望。其实人的一生就是花开花落的过程,你的明净与芬芳,感动的不仅仅是别人,也深深的感动着自己,所谓非淡泊无以明志,所谓非宁静无以致远。
心灵就像一个湖泊,只有在它安静的时候,它才能照见美丽的天空。
一个总是处在快乐和幸福中的人,并不是因为他的心里只有爱,没有痛苦和嫉妒,而是因为他的心灵足够的宽广,就像是海洋,即使有一片海域多么的不安宁,也无法占据他的整个心灵,在其它地方,依然是海阔天空般的平静。
也许你已经明白了,只有一颗丰富而宽广的心灵才会真的安静下来,在这种状态下,痛苦和嫉妒才不会伤害到你的爱,你的幸福。就像是同一块石子,扔在一个小小的湖泊里便可以打破它的宁静,而扔在海洋里却只会溅起一个微不足道的浪花而已,并且立刻会被海洋的宽广抚平。
你或许经常都在后悔曾经做过什么,没有做过什么,你想如果你能回到那个时候,你一定会和那时的你沟通交谈。但是如果你真的能觉知的话,你便会发现,你是完全可以和那个时候的你进行交谈的,因为“他们”一直都存在于你的观念里,当你明白这一点,并尝试着与这些困扰你的观念进行交谈时,你的心灵便真的安静下来了。
或许我们每个人都需要一颗,安静的心灵,去倾听花开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