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感动心灵的288个民间故事
21874800000002

第2章 蚕花娘子

阅读指引

大白鸟叫完就飞走了,阿巧赶紧追了上去。她跟着大白鸟跑了好长一段路,累得满头大汗,最后看见大白鸟飞到一棵大松树前不见了。这棵松树就长在那半山沟沟前,树冠十分庞大,形状就像一把大伞,把山沟的入口都给遮住了。

很久很久以前,杭州郊区的蚕花村里住着一个名叫阿巧的小姑娘。在阿巧九岁那年,她的母亲不幸病逝了,抛下了她和四岁的弟弟。阿巧的父亲在妻子死后不久,又娶了一个女人。这继母是个刁蛮、刻薄的女人,经常打骂阿巧姐弟俩。

一年冬天,漫天飞雪,狠心的继母逼迫阿巧到山上割草,还说如果割不到青草就不准她回家吃饭。可怜的阿巧背着一个大竹筐漫山遍野地跑,可是天寒地冻的,到哪里去找青草呢?

不一会儿,阿巧就被冻得小脸通红、小手冰凉了,可是她却不敢回家。万般无奈,她只好坐在半山腰上难过地哭了起来。这时,忽然飞过来一只白色的大鸟。大白鸟盘旋在她的头顶,大声叫道:“要割青草,去半山沟沟!”

大白鸟叫完就飞走了,阿巧赶紧追了上去。她跟着大白鸟跑了好长一段路,累得满头大汗,最后看见大白鸟飞到一棵大松树前不见了。这棵松树就长在那半山沟沟前,树冠十分庞大,形状就像一把大伞,把山沟的入口都给遮住了。

阿巧从松树下钻了过去,顿时被眼前的景色惊呆了:一条小河静静地流淌着,河两岸花红柳绿,交相辉映,碧绿的草地铺满了山坡。阿巧高兴极了,她顺着小河往前走去,一路上割了满满一竹筐的青草。

阿巧不知不觉走到了小河的尽头。她抬眼望去,只见一排排白色的房子整齐地坐落在半山腰上,不远处还有成片的矮树林,那些矮树阿巧从未见过。正在阿巧入神地欣赏景色的时候,从白房子里走出了好些貌美如花的女子。她们都穿着一身雪白的长纱,手里提着篮子,步履轻盈地走进矮树林中,开始采摘起矮树上的嫩叶来了。

阿巧从来不知道这半山沟沟里有人家,觉得十分好奇,便不自觉地朝那些白房子走去。她刚走到房前,一位白衣女子就从白房子里走了出来。她看到阿巧后非常吃惊,忙问阿巧是怎么来到这里的。阿巧就把大白鸟引她来这儿的事说了。白衣女子和善地说:“你既然来了,就在这里多住些日子吧!”

阿巧欣然同意了。她跟着白衣女子进了屋,看到屋里摆满了浅底的大箩筐,箩筐里密密麻麻地躺着数不清的白虫子,虫子们正在一个劲儿地啃噬(shì)着嫩叶。白衣女子告诉她,这些白虫子是天虫,她们都是王母娘娘派来专门饲养这些天虫的仙女。

“可是,你们为什么要养这些虫子呢?”阿巧不解地问。

“等它们长大了,你就知道了。”白衣女子笑着回答。她为阿巧找来了一件合身的白色纱衣,让阿巧换上,然后带着她去了矮树林。

正在采摘嫩叶的仙女们都停了下来,好奇地打量着眼前这个可爱的小姑娘。她们告诉阿巧这些矮树叫桑树,是用来喂天虫的。大家都很喜欢阿巧,希望她能留下来和她们一起喂养天虫。阿巧高兴地答应了。从此,阿巧就和白衣女子们一起采摘嫩叶,喂养天虫。

一晃一个多月过去了,天虫慢慢长大了。它们吐出纤细的丝,结成了一个个小房子,将自己裹在里面。白衣女子们教阿巧从这些雪白的小房子中抽出晶亮的细丝,还教她给这些丝上色,把它们染成五颜六色的彩丝。她们告诉阿巧,这些彩色的丝线是用来给玉帝绣龙衣、给织女织云锦的。

三个月过去了,阿巧开始想家了。她一直惦记着年幼的弟弟。一天,阿巧心想:要是弟弟也能来这里跟自己住在一起,就不用再受继母的打骂了。于是,第二天一早,阿巧就悄悄地起床,带了些桑树的种子和天虫的幼虫回家了。

一走出半山沟沟,聪明的阿巧就开始播撒桑树的种子。她是想以后自己再顺着这些种子长成的树苗找到回白房子的路。

还没过午,阿巧就走下了山,蚕花村就在眼前了。可是一回到村里,阿巧就觉得有些不太对劲:自己才走了三个月,村子里的变化怎么这么大呢?等回到家中,她惊讶地发现父亲已经老了,弟弟也已经长成了一个小伙子,而狠心的继母居然已经去世了。原来她在山沟里待了三个月,外面的世界已经过去了十年。

阿巧把自己的经历详细地告诉了父亲,还拿出天虫的幼虫给父亲看,父亲惊讶不已。邻居们听说阿巧回来了,纷纷跑来看望她。他们见阿巧竟然还是十年前的模样,都说她一定是碰上仙人了,争着要阿巧带他们去拜见仙人。

第二天,阿巧就带着大家出发了。他们刚进山,就发现阿巧撒下的桑树种子已经长成了两排绿油油的桑树。阿巧带着大家沿着桑树向前走,不一会儿就来到了那棵大松树前。但是等他们钻过大松树之后,却怎么也找不到那半山沟沟的入口了。

阿巧回家后便自己养起了天虫。这些天虫不断繁殖,数量剧增,阿巧就将它们送给村民,教大家养殖。后来人们将“天虫”两个字合成了一个字——“蚕”,并用它来命名这种白色的虫子。

据说,阿巧在半山沟沟里遇到的那位白衣女子就是天庭里的蚕花娘子。慈悲为怀的蚕花娘子将养蚕的手艺教给了阿巧,从而使人们穿上了丝织的衣裳。智慧点灯

的确,我们的祖先很早就掌握了养蚕制丝的技术,从而成就了我国繁荣的丝织业。从西汉时期的丝绸之路到如今的四大名绣(苏绣、越绣、蜀绣和湘绣),丝织品始终在我国的社会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