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指引
皇上金口一张,天下百姓发慌。秦始皇这一盘算不要紧,可苦煞了当地的黎民百姓。不几天工夫,官兵们连拖带拉,用鞭子抽、棍棒打,像赶牲口一样,把十万民夫赶到了东海边。
秦始皇灭了六国,当上了中国第一个皇帝。为了后代子子孙孙永远当皇帝,他一边征调民夫在北方大修长城,一边征用人马四处修道铺路。几年工夫,那都城咸阳通往四面八方的条条宽敞大路便修成了。
这一天,秦始皇点上十万大兵,坐上龙车,在丞相李斯、大将蒙恬的陪同下,从咸阳起程,到全国各地巡视去了。一个月后,秦始皇带领大队兵马,耀武扬威地来到齐地东海边。他抬头一看,不由得“啊”了一声。你道怎么了?原来,他见离海岸不远的海水中伫立着一个风光秀丽的小岛。那小岛在云雾的遮掩下,一会儿明,一会儿暗,一会儿半露半隐,煞是好看。
为了把这小岛看个仔细、望个明白,秦始皇命手下人找来了一只小船。他要亲自到小岛上去走一走,看一看。
秦始皇上了小岛,走到那座小岛的最高处,朝四下一瞅,啊呀呀,只见小岛四周被金光闪闪的海沙围了一圈,好像一个美貌女子穿的裙子下摆绣上了一趟金边;那层层银亮的浪花围着小岛又歌又舞,像是在迎接他的到来。再看那满岛长着的五颜六色的花、奇形怪状的树、哗哗流淌的水……秦始皇真是越看越喜欢。秦始皇一边看,一边随口对身边的李斯说道:“丞相,给朕传旨,叫这里的地方官马上征集人马,给我整修这座小岛。先从海岸到小岛修一条栈桥,再从岛下到岛顶修条盘山道,还要在这小岛的半坡上修建一座行宫,行宫旁要修座观景亭。小岛修好后,就叫它‘琅琊台’。往后,年年春暖花开的时节,我都要上这里来看光景。”皇上金口一张,天下百姓发慌。秦始皇这一盘算不要紧,可苦煞了当地的黎民百姓。不几天工夫,官兵们连拖带拉,用鞭子抽、棍棒打,像赶牲口一样,把十万民夫赶到了东海边。
工程开工了。从海岸到海岛,十万民夫像蚂蚁啃骨头似的围了个汤水难漏,丝风不透。人们打夯(hāng)的打夯,挑土的挑土,破石的破石,修路的修路,垫岛的垫岛,盖行宫的盖行官,修凉亭的修凉亭,忙得不亦乐乎。尽管十万民夫豁上命地下力气干活,个个累得腰酸腿痛身子乏,可秦始皇却仍然嫌修得太慢了。
这天,秦始皇望着刚刚钻出海水的日头,眉头一皱,计上心来。只见他从头上拔下一根金簪子,对准东天的日头中心一点,那日头就像着了定身法一样,被他牢牢定在山头上,一动不动了。这下,修岛的民夫就更加遭罪了:只见日头出,不见日头落,一天吃上十顿饭仍然觉着肚子饿,一连十天半月不能睡觉,光那饿死、渴死、累死的人,就大鼻子加小鼻子——老鼻子了。按理讲,人死了即便没有棺材盛殓,也得给他个地方葬身,埋上个土堆,可那秦始皇却没有一点人味,只见他手指成千上万的民夫的尸体,朝着那些还活着的民夫把腰一挺,恶狠狠地叫道:“哪儿倒下哪儿埋!一个死民夫,不顶一车石头,还顶一车垫岛的泥沙呢!都给我垫在这岛子上!”就这样,那成堆成堆死去的民夫的尸体都被秦始皇当成土坷垃垫在了小岛上。
琅琊台是修成了,可那十万征来的民夫到完工这天只剩下九千九百九十九个半了。你道怎么还会冒出来半个人呢?原来,有个民夫在修岛开石头时,被一块大石头砸去了一条腿、一只胳膊,砸瞎了一只眼,削去了一半头皮。也算他命大,虽然落了个残废,但好歹留下一口气活了下来。不过,他也只能算“半个人”了。你道这琅琊台是土堆、石垒的吗?不是,它是方圆几百里的十万民夫用血、用汗、用骨头和肉堆起来的呀!照秦始皇的吩咐,十万民夫整整忙活了一年,把东海边的那座小岛修饰成了花团锦簇的琅琊台。
第二年春暖花开的时节,秦始皇果然又带上大队人马,浩浩荡荡地到来东海边观光望景了。俗话说:“女大十八变,越变越好看。”这琅琊台经十万民夫一滴血、一滴汗地修饰起来,变得就像个十七八岁的姑娘,秀丽极了。
秦始皇来到琅琊台下,下了龙车,在随从的前呼后拥下走过栈桥,顺着九曲十八弯的登台盘道,一边往台顶上走,一边欣赏四周的美景,嘴里不断地啧啧称赞。
秦始皇坐在观景亭的鼓形石座上,面朝东方的大海凝望,只觉眼前黑洞洞、雾茫茫的,什么东西也看不清楚。突然,随着山下渔村里的一声鸡叫,远处那水天相接的地方“呼啦”一下闪出了几缕细长的红光。那红光越散越宽、越拉越长,慢慢地由弱变强,从淡变深,把天和海都染成了一片紫红色。刹那间,随着远海中那紫红色浪花的翻滚欢跳,一个火红的火球跳了出来。那火球通体发着红光,把远海、近海和远处的小岛、近处的山头都染成了一片红色,连秦始皇脚下的观景台也镀上了一层耀眼的红光。
秦始皇看到这里,兴奋得直拍巴掌,连连赞叹道:“长天一色!长天一色啊!”
旁边的丞相李斯是个机灵鬼,为了讨得秦始皇的欢心,忙叫随从赶快磨墨,自己则顺手从观景亭边拔了一把高高的山草,把它们捆成了一把长扫帚似的大笔,在那大大的墨海中一蘸,便在亭边的一块高大的山石上写下了“长天一色”四个篆体大字。墨迹未干,李斯便派人找来山下的石匠,把那四个大字深深地刻在了石头上。你道那四个字每个有多么大吗?事后,当地有个大个子青年爬上石壁,在上面的“一”字里躺了下来,没想到这“一”字比他还长出一大截呢!
从那时起,这观景亭便改名叫“观日亭”了。
转眼间,又是春暖花开的时节。
这天清早,秦始皇拉着长脸,气哼哼地叫人备车、备辇,要启程回咸阳皇宫。当秦始皇的车马走到半道上时,一个随从来到他坐的龙车前,向他奏道:“皇上,车架已到曲阜城边了。您看是进城下车歇歇龙体再走,还是接着赶路?”
秦始皇听说到了孔老二的家乡了,心想:“人们都说孔老二是个大学问家,活着时咱没赶上见,这回不妨去他坟边看看,看他死后都留了些什么好玩意儿。”
说去就去,不一会儿,龙车便载着秦始皇进了孔林,来到孔老二的坟前。
秦始皇从龙车上走下来一看,见孔老二的坟又高又大,像座小山,不由得大为生气,就冲着孔老二的坟头怒气冲冲地说:“好个孔老二,你有多大的功劳,竟敢修这么高大的坟?”说完,他便命令手下人找来工具,要把那高大的孔子坟扒平。兵卒们听了秦始皇的命令哪敢不依?都一齐找来工具,七手八脚地把孔老二的坟扒开了。扒到一半时,大伙忽见坟前向阳的那面露出了一个一人多高的砖头砌的圆形门洞。秦始皇一见这门洞,连忙叫扒坟的兵卒住手,把坟门推开。他顺着那圆形门洞走进了坟里,一看就愣了!
只见这孔老二的坟室相当高大宽敞:坟室顶上没有横梁,全是用砖砌的坟顶;坟底下干干净净,没有半点草根灰渣;坟室尽头的砖台子上搁着孔老二的棺材;棺材前横放着一张长条桌子,桌子上摆着孔老二活着时用的七盘八碗十四个菜碟子,盘、碗、碟子前摆着一把大酒壶和一个铜酒盅子,酒壶里还盛着满满当当一壶陈年老酒;桌子左边放着孔老二生前坐着讲学的那把木头椅子;桌子右边放着孔老二活着时睡了几十年觉的那张木头大床,床上叠放着孔老二铺盖过的被褥、穿过的衣裳,旁边还放着孔老二拄过的龙头拐杖。
这秦始皇自打在琅琊台上没迎着徐福,心里就一直闷闷不乐,天天饭吃不下,酒喝不下,觉也睡不好。如今他一见孔老二坟里摆的这些稀罕物便来了兴趣。他三脚两步走到床边,拿起孔老二的衣裳穿戴在自己身上,又拄上孔老二的拐杖,走到孔老二灵前的供桌边,一屁股坐在那把大木头椅子上,提起桌上的大酒壶就喝了起来。
只因秦始皇一来身子弱,二来肚子里空,再加上这坟里的老酒酒劲大,他喝着喝着就喝醉了。他站起来刚一挪步,就身子一晃倒在了孔老二那张大木床上,打着呼噜睡了过去。
秦始皇这一觉睡得好香,等到酒消觉醒时,已经是第二天早上日出时分了。
秦始皇翻身从孔老二的木床上站起来,慌里慌张地往外走。走到坟里的供桌边时,忽见桌上的大酒壶底下压着一节节竹简。他走上前去拾起那些竹简一看,见上面写着一首诗;走到沙丘,叫你身亡!
秦始皇哪能受得住孔老二的这番辱骂?他越看那竹简上的诗越火,越品那诗的意思越恼,伸手从身上把孔老二的衣裳扒下来,“嗤!”“嗤!”三下五除二,撕了个粉碎。当他从孔老二的坟室里走出来后,就下令在孔老二的坟室里放了一把火,把里面的棺材、尸首、衣裳、用具烧了个毫发不留。秦始皇这才觉得解了气,坐着龙车奔上了回咸阳皇宫去的大道。秦始皇一行走着走着,忽然被一条大河拦住了去路。
他见一群小孩正在七手八脚地在河滩上扒沙挖坑,便好奇地走过去,问那群孩子:“这地方叫什么名字?”挖沙的孩子们抬头一看,见是个穿戴古怪的老头,便爱答不理地答道:“这里叫沙丘。”
秦始皇一听这地名就犯了疑,接着又问孩子们:“你们在这里干什么?”
孩子们见这老头说话口气挺大的,都不想理他,就一齐没好气地说:“我们在为秦始皇做坟!”秦始皇一听气炸了肺,举起手来就要打他们。哪知没等他把举起的手落在孩子们的头上,自己就一口气堵住嗓子眼,气死了,果然应了孔老二坟里的那竹简上的诗——死在沙丘了!
秦始皇想长生不老的愿望没实现,但他驱使民夫们修的那琅琊台却万古千秋地留了下来,成为扬名中外的旅游胜地。
智慧点灯
秦始皇在这则故事中被描画成了一个贪婪暴戾(lì)、需索无度的君主,他一味地追求长生不老,不惜为此役使天下民力,最终为孔子制住,死在了返途中。通过这则故事,我们可以了解有关琅琊台的典故,而且可以从多个角度认识千百年来秦始皇在普通老百姓心目中的形象。
§§凤凰涅般的歌唱
人物传说大多因主人公与人民的关系密切,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与自然的矛盾逐渐转向了人与人之间的矛盾解决,引起人们对于自己历史的关注,产生要求传颂的强烈愿望,从而使不少古老的神话演变成为新兴的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