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都市幸福的手指
21990000000019

第19章 欢迎光临“苍鹭村”(2)

老根叔以前做过老师,当即被记者杜丽明的才华折服了。二人相见恨晚,早餐就在老根叔家里吃的。老根叔详细给记者小杜讲解了这群苍鹭的来龙去脉。苍鹭在老百姓嘴巴里有个通俗的名字叫“老等”。记者小杜很好奇,赶紧拿笔记录下来。老根叔被著名记者采访,感到无限光荣,就详细介绍起来。苍鹭叫“老等”是因为捕食的方式独特,它们特别有耐心,在水中或水边等待鱼虾接近方才捕食,有时半天捕不到食物也不着急,所以人们又叫它长脖子“老等”。它们通常在南方繁殖的种群不迁徙,为留鸟,在东北等寒冷地方繁殖的种群冬季都要迁到南方越冬。春季迁来繁殖地的时间多在3月末4月初,10月初至10月末迁离繁殖地。

记者小杜的谦虚态度感动了退休老师老根叔。老根叔详细给介绍了这群苍鹭的故事,这群苍鹭是八年前突然飞到馒头营子村的。先是几只鸟,在老根叔家门前的树上筑巢。老根叔没有赶它们走,有一次刮大风一只幼雏摔了出来,老根叔还把幼雏捡起来,踩着梯子放回了鸟巢。馒头营子村子里的老百姓都很纯朴善良,一群鸟也不碍事,没有人骚扰它们。大人们也嘱咐孩子,别上树掏鸟窝。没有想到这群苍鹭还挺有感情,第二年一下子就飞来上百只。以后苍鹭的规模就越来越多了,直到变成了现在的几百只。现在全村的树木上被苍鹭筑了不下四五十只大鸟巢,这在馒头营子村子里形成了独特的风景。

记者小杜相信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准备的。比如自己有了高档的照相机,就发现了馒头营子这个地方的苍鹭。看情况武大伟是没有把他顺手拍摄的几张照片发表出去的,那么记者小杜就是第一个发现苍鹭的人。记者小杜拍摄了多张苍鹭的照片,还重点采访报道了老根叔和周围的邻居。村民们都很热心,听说大地方的记者来采访苍鹭,都感觉很新鲜,这个一言那个一语的,小杜很快就搜集整理了上万字的文字资料。

记者小杜人还没有回到城市,报纸上的报道就已经出来的。小杜用笔记本电脑上网,把文字稿件和照片都传了回去,使得主编的眼前一亮,当下决定做专版报道。报纸的发行量几十万份,第二天“呼啦”一下就覆盖了大街小巷,报社的热线电话打爆了,小杜一下子就火了起来。主编当下决定,由小杜挂帅再次返回馒头营子做深度跟踪报道。

小杜再回来的待遇就有所不同了,主编派车,还有几个实习记者随时听从小杜的调遣。小杜也真是很有才华,住进了老根叔家里,开始挖掘整理关于这群苍鹭更多的故事。哪怕是只言片语,小杜也能够发挥能编会说的强项。报纸上关于苍鹭的报道文章越来越多起来,从苍鹭现象开始写人居环境,从人居环境说到生态平衡,相关链接更是弄得风生水起,向前追溯,往后思索,小杜是苍鹭报道第一人,这名气可就大了。

老根叔也是其中的受益者之一,自从报纸见报以后,老根叔就有了名气和影响。他讲的话就很有权威性了,报纸和媒体上很多报道都引用了老根叔的一些话。这些话都是老根叔平时积攒起来的知识,经过一报道就发扬光大了。小杜这拨人刚刚撤退,接下来的媒体来头一个比一个大起来。现在常来老根叔家做客的人是市林业局的吴局长和市野生动物保护站的郝站长。旅游局的孙局长也常来凑热闹,都来跟老根叔学习苍鹭的一些习性知识什么的。他们三个有时候一起来,有时候分着来。不管谁来,都要在老根叔家里吃饭,有时候人多老根叔家里招不开,就往邻居家安排。当然这些城里的大官吃饭都是给钱的,人家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搞的非常好。

这些城里人一进馒头营子村就能够被村民识别出来。不看车子,也不看穿戴,光这些张油光的脸就能够看出日子的滋润和富足来。除了城里人,咱馒头营子的村民不可能有这样流油的脸蛋。馒头营子的村民常年在地里干活,脸膛在太阳底下暴晒呈黝黑色。城里人进村,老根叔家的小卖部的生意就火爆起来,原来是没有冰红茶易拉罐这些奢侈品的,现在必须要进,而且高档香烟也得准备几条,人家抽烟都是几百块钱一条,开始老根婶不同意老根叔这么干,那样贵的香烟进价也不菲,本钱成问题。老根叔当机立断把存折里的钱取出来五千,专门进高档香烟,没有想到两三天就卖没了。晚上关门跟老婆一数,好家伙,足足挣了一千来块,五千的本钱转眼就变成了六千,这叫老婆眉飞色舞。两口子晚上还破例亲热了一回,说起这样的好事来,老根叔就想起了在苞米地边上看到武大伟和杜丽敏两人激情的事来。老根叔感叹着说:幸亏要了那五块钱,红布一买,真给破绽好了。不但没晦眼,还换来了财气。

进高档烟这件事情其实也不是老根叔一个人想到的,是记者小杜给点拨的。小杜住在老根叔家里,晚上没事就给老根叔上课,讲解放思想啥的。还给老根叔打气,说叔,你进吧,你卖不出去找我。我给你包下来。

高档香烟有了销路,老根叔没忘记者小杜,给小杜打电话。小杜没接,挂断了,过一个小时拨了回来。说在省台做直播节目呢,主要还是苍鹭的事情。老根叔就感谢了小杜,小杜说,别感谢我,你赶紧把房子都腾出来,把商店改成超市。老根叔半信半疑,还是改了超市。过去也改过,但是没有成功。原因很简单,超市里的货物总丢,自己动手吧他们啥都尝。酱油坛子也给你揭开喝一口尝尝咸淡,糖果更是每天都少。可是现在不同了,因为馒头营子村里的苍鹭出名了。苍鹭出名了,商店改超市的时机就到了,来的人多,来超市消费的人就多了。那些城里人没有一个进超市揭开酱油坛子尝咸淡的,更不用说偷吃糖果了。

林业局的吴局长来每次都带着记者,有时候小杜也在车上。但是小杜不再照相啊采访啊,都是手下的实习记者来做。吴局长大胖子,最大特点是屁股大,像后院的磨盘。老根叔目测过,后院的磨盘从中间一破开,正好是吴局长的半个屁股。那脸盘子也大,嘟嘟着肉,好像没脖子一样。吴局长好吃喝,通常是先喝白的,再整啤的,尤擅长混着喝。喝啤酒吓人,一箱没事,喝半道好出去撒尿,撒完照样喝。老根叔家房后的墙根都是吴局长撒尿给呲的,不但呲没了土露出了石头,石头上还给呲成了一片盐泽地,都是白花花的盐嘎巴,长出了一小堆狗尿苔。

自从吴局长来过馒头营子以后,老根叔家超市的酒就卖得火了。开始的时候老婆还愁得慌,进城进酒不容易,自己花钱雇车还得本钱,哪里想到不久以后就有酒厂和批发商纷纷找上门来,主动送酒,还不先要钱,卖完再算账。你想要啥酒,那边就给送啥酒。林业局的吴局长主要喝的是青岛淡爽,一个人整一箱不在话下。有一回他跟旅游局的孙局长飙酒,两箱剩一瓶。后来旅游局的孙局长不喝这样的酒了,叫老根叔进无醇的啤酒,老根叔问了,好像孙局长得了什么病,不能喝平常的啤酒,只能喝无醇的。老根叔就很感概,这些城里的大官们真是叫人感动,为了工作,想着法的换啤酒啊。

开饭店最早是林业局吴局长提出来的,旅游局的孙局长马上响应说发展乡村旅游看苍鹭吃农家饭是必不可少的环节。馒头营子这就有两大特点了,一是苍鹭,这在周边地区是绝无仅有的风景。二是馒头营子的农家饭菜,好吃。都是纯天然的绿色食品,什么水豆腐,大饼子,咸菜疙瘩,家做大酱,还有先摊的煎饼,自己磨豆腐,家酿的小烧酒,菜园子里的蔬菜,都是稀罕物。这饭店开起来一定火。果然就火了起来。而且还不止老根叔一家饭店,馒头营子马上就开办起了很多家农家饭店。

开始几家单位都很重视苍鹭这件事情,林业局的吴局长说,苍鹭之所以来咱们这栖息繁殖,主要是咱林业局的工作抓得好。所以这件事情一定要大力宣传,林业系统的工人不容易,这些年乡村的植树造林运动搞得好,退耕还林还是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旅游局的孙局长当然有自己的想法,他认为一定要以苍鹭为契机,打好旅游这张牌,用不了几年,咱馒头营子就成为东北三省著名的旅游区,而且还找专家论证了乡村生态旅游的重要性。记者小杜还参与了一些建议,比如将石磨从后院挪到村口,弄毛驴每天都拉磨。这是最年五年来旅游局重点要做的工作。市野生动物保护站的郝站长这人不爱说话,可是心里想事,他通过多次调研采访,撰写了很多苍鹭研究的理论文章,在国内外的媒体上发表。郝站长不怎么爱喝酒,他只吸烟。他联合记者小杜召开了“首届苍鹭国际学术研讨会”,使馒头营子村一下子就走出亚洲走向世界声名鹊起了。

这个国际会议一开,很多会议就都来这开了。

首先是记者小杜召开的新闻创作年会,还有市作家协会举办的苍鹭杯创作笔会。这两个会议,记者小杜都参加了。新闻口的事情是他自己的事情,他是报道苍鹭的权威记者,必须要参加。市作协的会议小杜也得积极参与,作协换届选举,记者小杜成为了市作家协会的副主席。他的作品主要是古体诗歌,最出名的就是那首歌颂苍鹭的诗歌。小杜还结合自己的创作实践讲了一堂文学课。主要阐述了创作与生活的关系,以“清晨时节雨纷纷,路上不见多少人。要问佳境何处有,看我人间苍鹭村。”这首诗歌为例,深入浅出讲述了古体诗歌创作的一般规律。小杜的课很受文学青年的欢迎,几个文学女青年非得要小杜的签名,并留下电话号码,晚上喝酒的时候拼命灌小杜的酒。

记者小杜留个心眼,没敢把自己的手机号码给文学女青年,小杜知道给了她们就会有很多麻烦。她们会借着种种理由给自己打电话发短信息。吸取姐姐杜丽敏和武大伟事情败露的经验教训,记者小杜只给了  QQ号码和电子信箱。还有一件事情,小杜一直没说,小杜因为工作业绩突出,被省电视台给看中了,正在办理手续,还在保密阶段。小杜只跟老根叔说了这件事情,老根叔拉着小杜的手掉了几滴热泪。

老根叔现在是村子里的苍鹭专家,要做很多报告,要经营自己家的超市和饭店。假如没有记者小杜的策划和鼓舞,老根叔是不会想到这些的。小杜临走的时候给老根叔最后一个金点子:那就是开乡村旅馆。

老根叔在全村第一个盖起了房子,碍事的树木拉倒,房子很快就建了起来。把先前赚的钱都用到了房子上,装修要好些,就要火炕,这是乡村特色。卫生间的条件一定要改善,不能用旱厕,都采用城市的标准建。正如记者小杜所料,果然会议就多起来了。开始还跟苍鹭有些关系的会议,后来就八竿子打不着的会议也来馒头营子村召开了。

馒头营子村一下变得更加热闹,地方经济就飞速搞活了。

馒头营子村的曝光率一高,有专家指出这个村子名有问题。为什么要叫馒头营子呢,还是记者小杜的那首诗歌给了大家灵感,馒头营子村有这么多苍鹭就应该叫苍鹭村。老根叔多方奔走,终于明白了更改村名的程序。需要先召开村民大会讨论表决,然后向乡政府书面请示报告,之后向民政部门上报审批及备案。

这个事情好事多磨,开始进行的比较顺利。后来因为民政局那边有差头,耽搁了一段。刚要有进展的时候赶上了“非典”。这事办办停停的,进度很慢。不过总体来说馒头营子各项事业都发展的比较正常。也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声音,都不是啥大事。略举一例。

一些村民之间闹了矛盾。馒头营子村几百户人家,不是每家都有树木,也不是每家树木上都有苍鹭。矛盾的最焦点是:不是每家都有饭店和超市开,更别说旅馆了。那些没有饭店超市的人家就只能打点短工,挣的钱明显不如老根叔这些人家。这些村民就心里失衡,他们觉得这样不行,苍鹭是馒头营子集体的,不能叫少数几家人家把钱挣了。这伙村民造反,有树没苍鹭窝的乡亲也不干了。他们扬言要放倒树木,开始吓唬不着谁。真就有村民把没有苍鹭窝的树给放倒了,于是,馒头营子村的树木锐减。

一些树上有苍鹭的人家也不满意老根叔这几家对生意的垄断,纷纷造反,一看见有来开会的参观的的游客,就踩着梯子哄苍鹭,小孩还拿弹弓打苍鹭。经过协商,这事才得到解决。馒头营子村的老百姓基本都能够从苍鹭身上赚外快了,政府出台了相应的对策,比如每棵树木每年给些补助,每棵有苍鹭窝的树木也给补贴,比如没有饭店和旅馆的人家可以领到一些补偿,也可以卖些其它商品。

在吵吵闹闹中,馒头营子的热度不减。市摄影家协会挂牌在这里建立摄影基地,市作协挂牌建立创作基地,一时间,留着长头发的、剃着光头的、染着头发的画家、书法家、作家、音乐家,人不人鬼不鬼的就涌进了馒头营子。

“苍鹭村”正式挂牌已经是五年以后的事情了。那个时候,记者小杜已经成了苍鹭研究学会的会长了,在得知“苍鹭村”的村名还没有审批下来以后,有一次从省城返回拍案而起,人们这个时候已经开始叫小杜为杜老了。“杜老”一发火,这个事情果然好办多了。市里这个时候也发生了很多变化,林业局的吴局长现在戒酒了,不但戒酒了还戒烟了,因为贪污事发先被双规再被关了进去。旅游局喝无醇啤酒的孙局长调走了,新来的局长姓陈,很想干番事业,是他几次力促民政局抓紧时间更名的。野生动物保护站的郝站长退休了,不过他现在是苍鹭研究学会的副会长兼任秘书长,一直跟“杜老”关系很好。他们联合已经出版了若干本关于苍鹭的著作,有文学的也有社科的,内容涵盖很多方面。

旅游局新来的陈局长办事雷厉风行,他决定在正式命名苍鹭村的同时举办首届苍鹭文化艺术节。这事市委市政府是大力支持的,在苍鹭文化节上搞很多文化交流活动。比如秧歌汇演,比如书法绘画展,比如搞一台联欢晚会。主持人都想好了,就请中央电视台的刘芳菲和李咏。要多少钱给多少钱,不信拿钱砸不来他们。

小说写到这,不得不提一个人。当年的劳动模范武大伟,苍鹭是他第一个拍照的,可是这些年他一直没有站出来辟谣。按说到文联工作了,自己还热爱摄影,应该常来馒头营子村的。武大伟一直很低调,摄影家协会挂牌的时候都撒谎说临时生病没有参加。这次苍鹭文化艺术节不同了,市里的领导很重视,文联那边人手严重不足,只能来到馒头营子开展工作。

老根叔太忙,没有认得出来人群里的武大伟。武大伟却在人群里发现了杜丽敏!

杜丽敏现在不叫杜丽敏了,叫杜丽丽,是新来的旅游局陈局长的新婚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