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现实禹羌北川
21990100000054

第54章 羌族民间艺术团团长

地震后,北川羌族文化很快为世人所熟知,这离不开一大批禹羌文化热心人和传播者的不懈努力。2009年5月5日上午,我在北川县政协办公室见到了46岁的羌族民间艺术团团长、五龙寨寨主杨华武。他正跟北川县政协副主席王成如、县政协原文史资料委员会主任赵兴武等人研究文化传承的事。

杨华武的公职身份是青片乡正河村党支部书记,热衷于羌族文化事业。去年5月12日那天上午,青片乡党委书记蹇斌召集他与赵兴武,以及投资青片旅游的开发商等数人研究如何开发羌族民俗旅游的事情,大家因此而聚集到了老县城。下午地震时,他们处在县城不同的地方,但都侥幸逃过一劫。

杨华武与羌族文化结缘始于2002年。那时,因为退耕还林、天然林禁伐,以农、林为业的山民们收入大幅下降。杨华武决定带领全村400多村民开发羌族民俗旅游业,以此来探寻新的生活出路。他通过借款建起了具有浓郁羌族特色接待点,取名五龙寨。为吸引游客,杨华武让接待点的服务人员全部穿上羌族服装,白天搞好接待服务,晚上举办篝火晚会,表演羌族歌舞,逐渐形成了一支以本地村民为主的40多人的表演队伍。在他的影响下,其他寨子也纷纷效仿。青片乡正河村以五龙寨为首的几个接待点成为了北川羌族歌舞的传习所,为北川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羌族民间歌舞表演人才。

这个村相应地也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村民们尝到了发展旅游的甜头,都穿起民族服装,把即将消失的羌族文化重新恢复起来,成为远近闻名的羌族传统文化最浓郁的村子。羌民从事牵马(这里的马适合山地)、服务等,年收入上万元,全村2007年人均收入就达到5000多元。

同全县各地一样,青片乡正河村有人在县城工作,还有很多羌民都把子女送到县城曲山上学,因此地震中很多人遭遇劫难。杨华武一下子失去了8个亲人,包括他的二哥、原县检察院副院长杨华全一家4口半(半个指他儿媳腹中的婴儿)。

杨华武的事迹曾感动了很多人。地震后一个多月的6月20日早上6点,杨华武和赵兴武等人一起,从绵阳出发,经江油、平武、松潘、茂县,坐了一天的车,绕道630多公里,到晚上11点,回到了青片乡。在青片乡党委书记蹇斌等领导的大力支持下,他们召集五龙寨表演人员以及阿坝州羌区的民间歌舞表演人才共40多人,组建了羌族民间艺术团。对口援建青片乡的山东威海为他们提供了60万元作为第一笔开办经费。就这样,地震后第一个羌族民间艺术团开始顺利运转起来。

据介绍,羌族民间艺术团有年龄限制,目的是不断培养新人,也不断扩大羌族歌舞表演的人材队伍。羌族民间艺术团通过对民间歌舞的搜集、整理和排练、演出,传播和发展了羌族文化,也展现这个民族在灾难面前坚强不屈的形象,除在保护和传播民族文化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外,对极重灾区灾民还起到了心理慰藉、鼓舞信心的作用。

“我们希望在学生中多培养对羌族文化有兴趣的人才。”杨华武说,北川以后仍然要重点发展旅游业,如果在县内的小学、初中、高中和职业中学能够普及羌族歌舞,这样艺术团及旅游景区、服务窗口也多了后备人才。

据赵兴武介绍,震后杨华武重建的羌族民间艺术团虽然暂困在绵阳游仙区的老龙山上,但还是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羌族民间艺术团平时除了参加各种演出,还参与了很多节目录制。2008年9月,他们应邀去韩国参加萨满文化表演。2009年4月10日,又应邀到北京参加了中央电视台“非常6+1”的节目表演和录制。

在“非常6+1”的节目表演和录制现场,与杨华武一起大放光彩的还有被称为“天仙姐姐”的贾茜。贾茜是四川音乐学院毕业生,现为北川县旅游局工作人员,长得漂亮,性格活泼,开朗,大方。“她的父亲在北川老县城工作,地震中遇难,母亲是做汽车生意的,幸免于难。地震混乱中,她家的大量现金被小偷偷走,损失很大。”

贾茜在任家坪收费站附近开了一家鲜花礼品小店,专售祭奠亡灵的各类鲜花,有白菊、黄菊等。“我希望更多的人注意环境保护,在表达哀思的同时,尽量少烧纸钱,用鲜花祭奠,也许更人性化。”贾茜经常这样告诉关注她的媒体。

2009年5月9日,记者参观完北川县城地震遗址后,特地赶到“天仙姐姐”贾茜的鲜花小店,很不巧,贾茜正外出演出,没有见到。但通过网络,我对“天仙姐姐”有了更多的了解。

“5·12大地震也是个契机,现在已有很多人对北川的禹羌文化感兴趣。”赵兴武说,“我和杨华武等人愿意做好桥梁工作,总之希望有更多的人来关注、抢救并振兴禹羌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