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国际经济学
22188900000024

第24章 国际投资(2)

(2)加速吸收。加速吸收的情况与推迟吸收的做法刚好相反。如果说推迟吸收是以牺牲当前消费来增加未来消费,那么加速吸收则是以牺牲未来消费为代价来提高当前的消费水平。这种做法经常被人们指责为不负责任的行为,因为这种行为的当事人竟然以他们的后代作抵押来提高当代人的吸收水平。然而,这又确实是在实际生活中经常发生的事情。既然如此,那么采取这种做法的当事人一定是有其充分的理由的。比如说,当一个国家具有稳步增长的经济前景时,用加速吸收的办法来平衡两代人的吸收水平就未尝不可。

这两条曲线的形状改变意味着在犗-t1时该国的吸收(A)可以高于由GDP与GNP给出的水平,且不影响将来产出的继续增长与吸收水平的进一步提高。这可从A线在两个不同的时期中始终保持不变的上升斜率,以及过t1时点之后GDP与GNP将先后上升到A线之上的变化中清楚地看到。

然而,一国采取加速吸收的做法并不是无条件的,就加速吸收意味着国际借款而言,加速吸收这种做法只有在国内储蓄具有利率弹性时才能奏效。

在本国储蓄对利率有弹性时,国内的储蓄就会减少,从而本国来自国内的资本供给也会相应地减少为I2。用I0减去I2所得到的就是国内储蓄被国外资本流入而挤出的部分。这部分被挤出的储蓄将被当代人用于增加他们的即期消费,但这并不会影响以后各代人的消费水平。这是因为,本国通过国际的资本借款而流入的资本量为(I1-I2),它要大于(I0-I2),这意味着本国有净资本流入。只要本国能把它们投入到实际的生产性部门中去,并且能够有效地加以使用,那么本国未来的经济增长就不会有问题,从而本国以后各代人的收入与消费的增长也就不会有问题。

(3)拉平吸收。即在遇到收入变化时,利用国际资本市场来拉平吸收。

其做法是在收入高于消费时,进行储备积累;在收入低于消费时,使用先期积累的储备。

具体说来,就是在经常项目逆差时,通过借款或减少储备来取得融通资金,以保证原有的消费水平。

例如,1973年与1979年的石油涨价,就曾引起石油进口国的贸易条件的重大逆向变动,而不得不采取以上做法。

8.3资本国际流动与经济增长

8.3.1封闭经济中的新古典模型

在这一节里,所要分析的是国际资本流动对一国经济增长的影响。我们所使用的分析工具自然是由罗伯特·索洛(RobertSolow)提出的新古典增长模型。

在这个模型的最简单的形式中,假定一国的产出总是处在由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所决定的充分就业的水平上,即Y=βKαL1-α或 y=βkα(1)此处,y=Y/L,k=K/L分别为人均收入与人均资本存量。

再假设储蓄与收入成比例,即S=sY,劳动力以不变比率(λ)增长,那么就可以求得资本的边际变动对该国收入的影响,即k/k=K/K-L/L(2)将此式代入上式的对数时间导数,可以得到y/y=αk=α(sy/k-λ)(3)若对模型作出一些扩展,就可包括像外生技术进步与直线折旧这些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但就现在的研究目的来说,以上形式就足够了。

人均形式的生产函数由曲线y表示,该函数显示始终有正的但倾向于递减的边际收益。人均储蓄(sy)如图所示是人均产出的一个固定比例。图中标以λk的第三条曲线是一条从原点出发的射线,其斜率(λ)表示用现有人工使用的资本设备额(k)装备每个新劳动力所需的(人均)投资。

8.3.2开放经济中的新古典增长模型

假如一个国家的资本存量为k0,从而小于ke,而ke处的资本边际产出又等于r,这时该国若将本国的资本市场与国际资本市场一体化,那么就会有大量国际资本涌入,这样该国的投资就会迅速增加,而这又会导致资本货物的流入,于是该国的经济发展便开始了。

随着国际资本的涌入,该国的sy线将在k0点出现一个方向向上的跳跃式的移动,这意味着该国国内资本供给与投资的增加,其人均收入也将会相应地从y0增加到ye。但是,由于从y0到ye的新增y是在该国进行国际借款后产生的,所以这部分新增收入必须在该国与外国贷款人之间进行分配。现在让我们在对应于ke点的y线上作一条切线,其斜率相当于国际贷款的利率,这条切线与从k0点处出发的垂线相交之点便为这部分新增收入分配的均衡点。从这一点看,该国通过国际借款而增加的收入为(y1-y0),而国际贷款人的贷款收益则为(ye-y1)。这一过程一直要延续到新的sy与λk相交的点到达ke处才宣告终止。

进一步的分析表明,由于在短期内不存在还本付息问题,因此该国实际增加的收入应为(ye-y0)。然而,从长期来看,由于借入资本需要还本付息,因此,随后的国内收入增长率会低于无国外借款时的增长率。但是,在有国际借款时的收入最初的上升速度足以超过随后任何速度放慢的增长,从而可以使得该国长期的均衡收入虽不像产出增长那样迅速,但仍要比没有国际借款时快。

最后,随着该国国内累积的储蓄接近于该国的均衡资本存量,该国国内的利率水平将逐步降低到与国际利率相等的水平,这时再利用国际借款来增加该国收入水平的机会也就随之消失了,以致这个国家最终会回到资本自给自足的状态,即:既不借债,也不贷款。这可从有国际借款与无国际借款的sy线与λk线相交于ke垂线这一现象中清楚地看到。

8.3.3利用国际资本流动来加快经济增长的充分条件

根据前面的分析,我们已经知道了利用国际资本来加快一国经济增长的必要条件,那就是本国的资本存量以及由该资本存量所决定的均衡利率高于国际均衡的利率水平。

然而,仅仅有这一条件是不足以产生上述经济增长效应的。没有人会认为,像卢旺达这样的国家在其决定允许外国资本自由进入时,能够导致其经济的迅速增长,并可在较短的时间内发展成为一个工业化国家。这是因为这类国家一般都缺少将借入资本转化为实际的生产性投资的人力资本与其他有关的经济条件,如工业的配套能力、良好的投资环境与稳定的政局等。

因此,除了资本稀缺与国内的利率高于国际利率这个必要条件之外,利用国际资本来实现一国经济的加速增长还需要追加若干充分条件,其中最为重要的当然是一国的人力资本条件。环顾整个世界,各国间人均资本的拥有量之所以会出现如此之大的悬殊差别,在很大的程度上就是由各国数量不等的人力资本所决定的。换句话说,那些仍然处于发展中的国家若能不断增加国内的人力资本投资,那么其吸收国际资本的潜力将是很大的。

8.4跨国公司与直接投资

8.4.1跨国公司的定义与特征

国际资本流动一般可采取证券资产投资与直接投资两种形式。尽管在当今的世界上,国际资本流动大部分采取的是证券资产投资的形式,但直接投资的重要性却远远超过其在国际资本流动总额所占的份额,这是因为它有促使实际资源转移的效应。

直接投资的行为主体是跨国公司,因此,要对直接投资进行分析,首先就必须对跨国公司加以定义。跨国公司一般是指在一个以上国家拥有全部或部分控制与管理权,并且能产生收益的资产的企业。在这个定义之下,跨国公司的内部可以有不同的管理模式,也可以在不同的产业领域内活动。

跨国公司也时常进行证券投资,但跨国公司很少会把它的长期计划建立在这种投资的基础之上。这是因为,与直接投资相比,证券投资作为间接投资至少有以下两个弱点:第一,证券投资很难充分发挥跨国公司的技术与产品的优势;第二,证券投资仅涉及对所有权的控制,但却很少涉及管理问题,这会妨碍投资者把它所持有的国外资产结合起来以达到有效使用的目的。

跨国公司与一国之内的多工厂企业也是不同的。虽然两者都涉及空间上的一体化,从而需要提高远距离控制的技能与管理能力,并且一体化都可以包括水平的与垂直的两种形式,然而它们的根本区别则在于是否跨越国界。

有了以上这些区别之后,就能非常容易地把握跨国公司的主要特征了:

(1)规模巨大。如果规模过小,那么在多国分散投资的结果,势必造成市场力量的相对弱小,以致难以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取胜。

(2)增长迅速。不仅是单个跨国公司的产值增长迅速,而且全球跨国公司的数量增长也极其迅速。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越来越多的新兴工业化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也有了自己的跨国公司。

(3)地区扩散。跨国公司最初的东道国几乎均为发达工业化国家,这意味着跨国公司的直接投资最初主要发生在发达工业国。目前,跨国公司的直接投资正以惊人的速度向新兴工业化国家和积极对外开放经济的发展中国家扩散。并且,那些投资环境良好、劳动成本低廉的发展中国家正在成为全球跨国公司最具吸引力的东道国。

(4)行业分布。跨国公司的行业分布越来越广泛。早期的跨国公司其国际直接投资的领域主要是采掘业和公共工程行业,现在则越来越多地投资于制造业与金融服务业。

(5)多样化战略。跨国公司通常采取多样化的经营战略,主要包括横向多样化与垂直多样化两种形式。其中,跨国公司实施横向多样化战略是为了达到扩大规模,利用技术、商标与专利等无形资产的优势;推行垂直多样化战略则是为了达到降低生产成本、减少市场交易费用等目的。

8.4.2决定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因素

(1)市场不完全。国际市场的不完全性一般要比国内市场的不完全性更为严重。除了商品市场的企业垄断之外,国际间的商品与要素流动还要受到各国的贸易保护政策(如关税与非关税壁垒等)、政治与经济制度,以及文化等因素的限制。在这种情况下,采用直接投资的方法,通过本地化生产与经营,就有可能克服国际市场的这些不完全性而使公司获得发展。

(2)企业优势论。不完全的国际市场一方面会给跨国公司的国际活动带来商品与要素不能自由流动的困难;另一方面却也给跨国公司带来了充分利用其企业优势的机会。这是因为,跨国公司的很多优势恰恰是与不完全的市场相联系的。这些优势主要包括:跨国公司的无形资产优势、跨国公司的技术优势、跨国公司的企业组织优势、跨国公司的企业管理与创新优势,以及跨国公司的资金与货币优势。跨国公司的所有这些优势都是经济相对落后的东道国急切想要得到的东西,因此,对于这些东道国来说,它们可能会对进口商品加以限制,但对来自跨国公司的直接投资大多会采取欢迎的态度。

(3)内部化论。内部化论是科斯的交易费用理论在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战略中的一种应用。在封闭经济条件下,一个企业可以通过用组织取代市场的内部化行为来降低其市场的交易费用;同样,在开放经济条件下,一个跨国公司亦可以通过对外直接投资这种国际性的内部化行为来降低其国际市场的交易费用。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跨国公司的直接投资越来越多地进入发展中国家,经济学家又发现,跨国公司若能与发展中国家的本地企业合资或合作开展其跨国经营活动,不仅可以降低其市场交易费用,而且还可以实现租金的内部化。这些内部化的租金主要包括:东道国合资或合作企业所提供的市场信息、销售网络、人力资本、与东道国其他企业的联系、与东道国政府的关系,以及有关东道国的法律、社会、文化等方面的知识。所有这些,在跨国公司独资经营时都需支付高昂的成本才能得到,现在由于与东道国的企业合资或合作而被内部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