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那些中国人
22222500000011

第11章 军人篇(3)

2003年夏,同心出版社的刘方编辑(现在**************工作)曾到我家核实情况,当时我祖母还健在,给我们详细回忆过当时的情形。我所写的关于他牺牲的情节没有夸张之处。

晋梦奇死后他的爱人改嫁,所生的遗腹子和后来的另两个儿子都成为军官,他的遗腹子后在承德市工作。

去年,我和晋梦奇的战友、原河北高法院长孙光瑞老人(即化名张溪的河北游击英雄)取得了联系。他提供了更多晋自杀前后的情况。晋死后极惨,日军将其剖腹,用马车拉着尸体环绕村庄奔跑,至夜,为当时做地下工作的张冠军区长指挥民众收殓。孙光瑞后来曾到晋殉国的地方吊唁,他告诉我晋梦奇藏身的隐蔽部是当地一个盐洞——我老家多盐碱地,有的地方地下有盐,老百姓挖了去卖,留下的空洞就是所谓的“盐洞”。包括出卖晋的汉奸,也是孙光瑞亲自审理判处枪决的。

我们生在一个没有英雄的时代,所以我们和晋梦奇他们有着“代沟”,难免有时对他们的选择和价值观乃至当时的史实产生怀疑,这是正常的。不过,历史的事实究竟如何,我还是希望能够尽自己所知,将它披露出来,这就是我写下这段文字的理由。否则,我们的后代将来真把晋梦奇他们当作好莱坞人物,那可说是我们民族的悲哀了。

恰好这时,看到了《集结号》的片花,也看到了那篇关于北向店之战的文章,题目就是——

“刘伯承相信他们一定可以守住阵地!”

位于邯郸的晋冀鲁豫烈士陵园,1946年开始修建,晋梦奇司令就长眠在这里,一同长眠在这里的,还有八路军副总参谋长左权将军。

在古老的希腊温泉关,有这样一座狮子形陵墓埋葬着李奥尼达王和他的三百名部下,他们在这里与波斯大军血战后全军殉难。

那墓碑上刻着:

“过路人啊,去告诉斯巴达的公民,我们矢忠死守,在这里粉身碎骨。”

人不传奇枉少年——薄一波二三事

在北京所看到薄一波逝世的消息,终年九十九岁,比国民党的老寿星何应钦还长寿两年。尽管在政治上不同阵营的人可能会给予他完全不同的评价。但是,薄一波的确是一个太传奇的人物了。关于他的生平,悼词里面已经写得很多了,且写两件此公早年的轶事吧。

薄一波就是有名的才子。抗战前,被国民党捕关在北平草岚子监狱。南京曾拟立即枪毙薄一波等十二重犯。可是……华北的国民党当局不干。

理由非常有趣——这个大才子太厉害了,碰到内政外交经济等解决不了的问题,华北的国民党当局就要去监狱求教薄一波(这一点国共双方都有记载)!而薄一波也很有趣,把话说到关键的时候,告诉这些国民党大员——是否给你们出主意,需要我党同意。

国民党那边没办法,只好替他去找组织。就这样薄一波和****华北局(北方局?)取得了稳定的联系,同意有限度地给国民党“支招”,同时给监狱中被捕同志争取了政治学习的条件,****瓦窑堡会议文件,这些人就是在监狱里看到的。

关于国共合作,西安事变之前的华北地区就已经颇有建树了,其中,这个坐牢的才子功不可没。

好像也因为这个原因,薄一波还担任了国民党北平第二监狱支部的****支部书记。

吃人家的嘴短不是?薄一波是策划兵变的“要犯”,哪个国民党掌柜的都不敢随便放他,可也不敢慢待,一说薄一波在监狱里享受中顾委待遇,说话比监狱长还好使。这时候华北局的刘少奇(胡服)和柯庆施想出了一个“假自首”的模式,和国民党华北当局取得一个默契——让狱中的党员写假自首书,国民党这边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放人。

薄一波一听就不干,要不怎么说是才子呢,他认为这样以后就讲不清楚,清白也不清白了,牢底坐穿我也不出去。这一来国民党高兴(又能多请教几天了),共产党可不高兴了(好好一个人才放在那儿给国民党用算怎么回事儿啊),最后说到经中央批准记档,他才勉强同意。出狱以后,时任五大常委之一的任弼时,还专门和他们谈话以安军心。

不过,当时释放薄一波,第一个迎接他的可不是自己人——组织上动作快,还有更快的。阎锡山的特使梁从熙早在监狱大门里头就堵上了,毕恭毕敬,请问是薄一波先生吗?请问您老家是山西的吗?都对就好了,阎主席想请您帮忙——老阎的话是要和薄一波“共商保晋”——土皇帝还要“共商”,这面子够大的啊。

可薄一波偏偏不卖这个面子——不行,有事儿跟我们组织商谈去,我自己做不了主。——这个一方面是党性,另外一方面也是人家肚里确实有货,满世界都有人找我呢,我是卖方市场啊。

生生把梁特使给晒在外头了。

还好,后来我党还是同意和阎锡山合作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嘛。派了一文一武,都是阎老西儿心仪的。这文的就是薄一波,武的就是徐向前。老阎和薄一波谈了一回以后就以一句话好形容——相见恨晚。此后老阎有话:“政治上依靠薄一波,军事上依靠徐向前”——这二位都是山西人,老阎根据自己的经验认为土比党亲,早晚这二位还会因为这个矛盾跟自己走。

别说,这二位山西人帮老阎抗日守土还是真卖力气的,不过,可不帮他继续当土皇帝,这方面,党比土亲,等后来徐向前代表党把山西的土打下来,这个矛盾就更不是问题了……

手里有一张薄一波的老照片,黑须飘飘,看来有些特别,这是《山西晋城文史资料第一辑》里面的。我看过电视《太行山上》,那里面的薄一波没有胡子啊。

后来才搞清楚,原来,刚出狱的薄一波的确没有胡子,长胡子是练新军时候的事情。薄一波的专长是经济,不过抗战了,你也得带兵,国共双方都接受,薄一波就做了新军决死第一纵队总政委。不过他手下多有阎锡山的旧军官,这书生薄一波虽然厉害,毕竟是念书的,震不住场怎么办?

薄一波有办法,留了这个形象去上任。军官们本来以为来的是个秀才,一看却是个大胡子,反差太大,愣没反应过来。行,只要你们开场不闹就好,等到见识了薄一波的本事,就没人闹了,连当纵队司令的鲁英麟(傅作义的亲信将领,外号“鲁蘑菇”,后来担任三十五军军长,因战败自杀),只要薄一波在,就不敢动兵符……

这段带兵经历对薄一波很有好处,所以开国的时候,当选北京卫戍区政委——他有军事经验啊。

是非成败转头空,无关政治评价,一段历史传奇而已。

“电中国政府派兵船来”

搜集到一批由外国记者在辛亥革命时期拍摄的中国风云人物,在大多数照片下面都可以找到人物的名称标注,比如左下这张。

是谁?看是看不明白的(估计照片的主人自己也看不明白)。然而,读出来就可以明白了——照片上的人,是曾在汉口与黄兴大战的北洋悍将冯国璋。

除了要考历史的学生,很多人已经记不清冯国璋是谁,这个名字只是有点儿耳熟。其实冯国璋当年威风可是大得很,是北洋政府中仅次于袁世凯的巨头。连段祺瑞都排在老冯后面呢。尽管如此,可能大多数人还是会觉得他很陌生。

然而假如说起此人是冯巩的曾爷爷,估计就会有很多朋友觉得老冯很亲切了。

不知道冯上将国璋对依靠后代被后人记住会是怎样的感想。

但是,下图这张照片上的人物却没有姓名标注。此人是谁呢?

幸好,那一笔漂亮的英文签名暴露了他的身份。

谈到伍廷芳这个名字,可能记忆力好的朋友会想起中学历史教科书中曾提到过他。在辛亥革命中,孙中山领导的南方临时政府与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进行谈判,北方代表是唐绍仪(1937年因为接触投日,在上海被军统特工击毙),南方代表就是这位伍廷芳。也正是因为如此,他才被作为辛亥革命的风云人物收入这批照片的。

其实,真实的伍廷芳,是中国清末民初的著名外交家。那个时代的中国对外交往往充满屈辱,唯有伍廷芳曾经为中国做过一次扬眉吐气的外交。

这个伍廷芳1905年竟用炮舰政策威胁过外国人,迫使其放弃迫害华人的法令。

被威胁的,居然是远隔万里的墨西哥。

光绪年间中国居然敢用炮舰政策威胁墨西哥,这可能吗?

事情是这样的。那年墨西哥合众国的议院提出一条法令:禁止华工入境。清政府下令曾任驻美公使的伍廷芳就近交涉,和墨西哥政府谈判。

伍廷芳于是就去了。

想来这时候伍廷芳一定憋了一肚子火。因为在这一年美国政府已经公布了禁止华工的法令,那一次,清政府的交涉以屈辱失败告终。留英博士伍廷芳虽然在美国国会痛斥议员们违背华盛顿的平等精神,无奈美国议员虽然明知理亏,却挡不住白人工会的压力,最终强行通过这一法令。

看到中国人拿美国没办法,墨西哥的腰杆也硬了,外交部对伍博士十分强硬。

令墨西哥人没想到的是,这个姓伍的中国人却在谈判桌上拍案而起,毅然喝道——“下旗!回国!电中国政府,派兵船来,再和你们周旋!”

根据当时美国报纸的报道,伍博士此言一出,墨西哥官员目瞪口呆,周围采访的记者蜂拥而出都抢着跑去发稿了。

第二天,各报上这条消息纷纷上了头条,有的还配了中国海军巡洋舰破浪行驶的照片。

墨西哥怎么办?

凉拌。

墨西哥赶紧请美国政府调停,请伍博士留步,这场外交战以墨西哥废除“禁止华工入境”法令而告终。

有趣的是,墨西哥的排华倾向似乎也是周期性的,废除这条法令以后的四五年,墨西哥再次爆发排华事件。令墨西哥人想不到的是中国当即宣布一艘巡洋舰将前去访问。吓了一大跳的墨西哥人赶紧道歉赔款,事情才算取消。

其实这是凑巧,正好程璧光当时率海圻号巡洋舰赴英国参加英皇加冕仪式,返航时经过这里,得知华人受了欺负,当即通知前去访问。同时古巴也发生排华风波,海圻号开到后,一看船上那么大的炮,古巴人马上吓麻了爪,态度一百八十度大转向。古巴总统紧急接见程璧光时特意表示:“古巴军民绝不会歧视华侨。”

事实上,中国海军经过甲午战争以后,已经没有力量出远海作战了。且海军最大的巡洋舰海天号前一年刚刚不幸触礁沉没,实力受到很大影响——触礁原因竟然是因为舰长刘冠雄赶着回上海给姨太太过生日而超速行驶。

这件事自始至终伍廷芳都没有向清政府请示过。

1899年他和墨西哥谈判过,对其国情了解甚多,同时也很清楚墨西哥在得克萨斯让美国人打怕了,听见兵字就哆嗦,所以一句“电中国政府派兵船来”肯定吃不消。可这事儿要弄到满大人那儿,闹不好就是一个“擅开边衅”,没准儿还把出鹰洋的墨西哥当成世界第几大强国呢。那接着而来的又将是一个不平等条约。

因此,伍廷芳说:弱国无外交,但可以有外交家。

不过,想想中华人民共和国前外交部长陈毅说的话——“我们等候帝国主义打进来,已经等了十六年。我的头发都等白了!”不禁一声叹息,为伍廷芳先生。

老将少帅——张学良父子二三事

回国时见到我的一个长辈,他是师大历史系教授,曾做过张学良父子的研究,为此我把在日本收集的皇姑屯事变珍贵照片二十余张送给他。他很喜欢,说研究张作霖的时候,曾经采访过张学良的一个卫士,叫郑景山。郑是东北讲武堂学生,辽宁朝阳人。张学良有一个骑兵卫队(郭松龄事变以后扩编为一个营),他一直在其中,西安事变后郑因为不满东北军上层妥协接受南京条件,辞官回家务农。他口中的张学良父子,颇有些特别的味道。

我不怕日本鬼子

郑景山说,张作霖和张学良性格不太一样,他虽然看来北人南相,但性格刚烈果断,特别是和日本的关系上,这一点从一次张作霖父子的对话中颇能反映出来。

北伐战争时期,张学良从前线回来,因为战况不利,劝张作霖不要继续和南方打仗,老将(当时张学良背后叫张作霖“老将”)不听。张学良说日本人盼着我们打,不要我们向前打,日本人抄了我们的后路,我们打不过日本人,要吃苦头的。

张作霖大怒,拍桌子叫道:我有三十万东北军,我才不怕日本鬼子!他撑死了在南满有一万三千人,要想收拾他我让藏式毅把辽宁各县的县长公安局长召集起来开个会,三天就把他的铁路扒了。东北军先打重镇大连旅顺,他一万三千人怎么跟我打?我怕什么日本鬼子?

当时,张氏父子说话,张学良的几个卫士,东北军的将领邢士廉都随侍在旁。这段话是我看到这位长辈记录在笔记上的,不敢说字字都对,但基本是原始材料了。

从这段话看,张作霖父子,对于日本在东北的实力,都是有警觉的,但是老帅打江山几十年,虽不读书却有经验,盛怒之下,瞬间判断双方力量对比依然相当准确,几条措施也颇有可行之处,方针更明确鲜明。相比之下看“九一八”时少帅的对应,则显得不知己亦不知彼,心中无数,看来在阅历方面,确不如乃父远矣。

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

西安事变之前,张学良在西安相当活跃,这时他的警卫骑兵队已经扩编为骑兵营,因为这些人都是军事人才,他出国期间这些人有的被东北军其他将领拉走,颇有流散,郑景山始终在营中不走,张学良对他颇为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