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公务圈人脉阳光锻造
22222600000012

第12章 寻找你的“公务圈”(1)

常常会听到有人说“这是我圈里的朋友”“那个人和我们不是一个圈子的”之类的话。没有一个时代比今天更加重视人脉资源的培育和拓展,更加重视人际关系的建立和维护。人脉的建立甚至提前到小朋友上幼儿园的阶段,从娃娃抓起。只要你在社会上行走,就不可避免地受形形色色的人脉圈的影响。公务圈的人脉培养和积聚不是天然形成的,更不是一蹴而的,需要用阳光思维和阳光办法培养。那么,初进机关,如何准确而快速地找到你的“公务圈”呢?

第一节“圈子”在哪里

作为新人,初到机关要学习的东西实在太多,从业务知识、运转流程、公文类别、文档管理到基本礼仪,包罗万象,洋洋大观,需要一段时间慢慢消化吸收。但最重要的还是要快速准确地掌握本部门的人事概况,在人事架构中对本人和其他同事作出较为清晰的定位,找准自己在本部门人际关系网络中的位置。因为随着工作时间越来越长,接触范围也会越来越大,从本单位到外部门、从本地区到其他地区、从公务圈内到公务圈外,接触到优质人脉资源的可能性越来越大,创建人脉圈的条件和环境也会有明显提高和改善。这时,对人脉资源这门学问的日常预习、评估、学习并不断复习、改进、提高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从上班的第一天起,我们就要做个有心人,准确而快速地寻找到属于你的“圈子”,踏实走好创建公务圈人脉资源的第一步。

如何快速了解“组织”

到机关第一周,就要着手了解本单位的基本组织架构、主要职责和本部门的人事级别关系,除了领导会向你简要介绍情况外,手头需要尽快找到并常备的基本资料包括:

一是查阅“三定”规定,弄清组织是干什么的。每个党政部门都有机构编制部门下发的“三定”规定,是实用的入门手册,包括定机构、定编制、定职责。通过阅读“三定”规定,可以清楚地掌握本部门的机构序列、级别规格、人员编制、领导职数、内设机构和主要职责等重要基本信息,也就是自己所在的这个单位属于党口还是行政口,是正厅级还是副处级,有多少行政编制,可以有几个副职、多少处长科长,主要的职权和责任是哪些,同其他相关部门是怎么划分职责权限的。这些信息有助于你对本单位概况和组织架构有一个基本的掌握。试想一下,如果你来单位都好一段时间了,单位是干什么的、有几个处都说不清楚,别人不觉得你迷糊才怪。

那么,怎样才能找到部门“三定”呢?一般而言,一是部门的网站上都有对自己职责的介绍,如国家发展改革委网站的职责介绍:

“根据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批准的******机构改革方案和《******关于机构设置的通知》(国发〔2008〕11号),设立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为******组成部门。主要职责:(一)拟订并组织实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统筹协调经济社会发展,研究分析国内外经济形势,提出国民经济发展、价格总水平调控和优化重大经济结构的目标、政策,提出综合运用各种经济手段和政策的建议,受******委托向全国人大提交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报告……”

网站上还详细列出了各司局的详细“三定”职责。二是有些单位会印发部门手册,对各部门的职责及编制、职数等有详细说明。这两方面是了解单位最直观的材料。有心的朋友不妨上班之初就用心学习,了解情况。以下这则事例就显示出了了解单位情况的优势:

某部初任公务员培训时,大家围着来出席开班式的张部长聊天,张部长突然问了一句:“同志们,你们知道这两年随着××工作任务的不断加重,我们部又多了一件什么大事吗?”当大家面面相觑,或是只能凭空猜测时,小王由于之前在本部网站部门简介栏目中了解过相关情况,觉得自己能够回答这个问题。于是,她鼓起勇气,清了清嗓子说道:“张部长,我说一下,不对的地方您多批评指正。近年来,随着××方面的改革逐步深化,日益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党中央、******对此十分重视,明确我们部牵头负责这项改革,为加强工作力量,抓好重大改革决策的贯彻执行,去年年底,部里还专门增设了××司。目前,这项改革工作在前期试点的基础上正在全面铺开,前一阵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还连续作了几期专题报道呢。”张部长听完后很高兴,这项工作正好也是他分管。他问了问小王的基本情况后,对陪同的人事司司长说:“小王同志虽然刚刚入部,但对我们部的这项重点工作掌握得很全面,回答问题准确精练,做到这一点不容易,年轻同志都要做这样的有心人,要多观察多学习,才能在今后的工作中有所作为。”开班式当晚的班会上,小张就被任命为本次初任公务员培训班的班长。

三是用好最新的内部通讯录,摸清组织里都有哪些人。通讯录会向你提供本单位各部门的各种基本信息,包括各级干部姓名、房间号、内外线电话、手机等。特别是各部门领导的排序都经过严格审定,直接向你传递了清晰的职级情况。

在你刚到单位各方面情况还不熟悉时,能够从一张薄薄的通讯录上读出海量信息。中午在机关食堂吃饭时,在和同一个餐桌的其他部门同志打招呼时,如果他愿意告诉你姓名,你就不妨多说一句:“您就是办公厅秘书处的刘处长啊,久仰大名。”这就向他传递了一个正能量的信息:他有一定名气,在本单位作用重要,连新来的同志都有所耳闻且心生佩服。其实你只是在内部通讯录上了解到这位处长的信息,无非是处室和职务等最基本情况,但这么说无疑会使他对你平添几分好感,陌生人之间的距离会被缩短、防备感也会减轻,这比你空洞地满脸堆笑说请多关照之类的话效果要好得多。与初次见面的人交往攀谈,知道对方某方面基本情况并选择以久闻大名、某方面能力突出、大家都知道之类的话来交流,点到为止,这无疑会迅速增加你在对方心目中的印象分。

留意外部门和上下级部门重要联系人的联系方式,了解组织的工作平台。每个党政机关都会因为业务往来和其他部门有大量联系,各单位也都有对应的上下级部门,一般来说,都会指定相对固定的联系人。日后,你会经常和这些联系人打交道,特别是一些重大专项工作的各部门联系人,在一起开会、研究文件和出差调研等接触的频率甚至比本部门的同事还要高,在工作联系的过程中会逐步加深了解、建立交情,这些联系人无形之中就成了你人脉资源的一部分,大家也会在工作之外有很多联络来往。初次和他们联系时,不妨谦虚地自报家门:“××处长您好!我是××部××司的小×,今年刚刚从高校招录过来,现在处里明确由我负责××改革部领导小组办公室的联络工作,今后要常和您联系汇报工作了,您是这方面工作的专家,还请您对我这个新手多指点多关照。这次打电话,主要是通知您下周三开会的事……”。

大家可以看到,有了这几样基本资料,我们就不至于盲人摸象,可以尝试按图索骥了。

“拜码头”的奥妙

通过资料了解单位情况是一种方法,还有一种就是进入机关后,各位公务员朋友们肯定会以不同的方式到各处室或各相关兄弟部门拜访一下,俗称“拜码头”,这对于迅速了解单位的组织架构特别是人员信息非常重要。“拜码头”是一种形象的说法,旧时指戏曲班社拜望演出地点的地主豪绅、军政要员及帮会头目。其目的是求得他们的支持,盼个演出顺利,唯恐稍有不周之处导致大祸临头,至少是难以立足。我们现在套用这个说法,并不是真要大家拿着贵重物品登门拜访,而是指大家刚刚进入公务圈,寻找组织、构筑圈子时要注意一些细节,并要准确地把握初次相识的机会。

王处长前几年曾到西南一个县里挂职任副县长,初到任上,便让政府办公室准备一份县里领导的基本情况,然后一一登门拜访县里的四大班子领导,主要目的:一是自我推荐,认识当地的领导;二是建立人脉,便于以后工作。从实际情况看,这些拜访的效果非常好,其中有几位领导后来逐渐成为了王处长的好朋友,大家意气相投,互相帮助,成为各自人脉圈子里的人。王处长回到北京后,彼此之间还经常联系,在一些重要事情上互通有无,感情非常好。他们在一些重大决策上,会征求他的意见,让他拿拿主意,或者联系一些资源。王处长在研究过程中想了解一些基层的真实情况或某一领域的专业数据,也是一个电话就能搞定。其中一个跟王处长关系特别好的安县长说,当初拜访的时候,他和王处长一见如故,王处长的真诚和对一些问题的见解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第一眼就觉得他是一个可交的人。不得不说,这次“拜码头”为他们后来的交往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也为王处长固有的人脉圈增加了新的力量。

由此可见,初进机关,成功地拜好码头,不但能奠定良好的人际关系基础,更能让日后的工作顺利开展。多拜码头,可能就会少吃苦头。对于刚到任的你而言,练就一身合宜的拜码头功力,可是非常必要的一件事情。在这方面,以下几点方法供大家参考借鉴:

提前准备。拜访同事,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机关有机关的规矩,一般都是自己部门的领导或同事带着拜访的,不要自己贸然拜访。在这种情况下,最好先做些功课,提前下点工夫,大体知道单位的职责、同事的职务名字等,免得面对一张张陌生的脸孔以及一个个模糊的名字,无所适从。提前准备好相关资料,做到胸中有数,见到领导同事时就不会过于紧张,同时因能准确地说出名字职务,拉近与同事的距离,容易使别人对你产生好感,所以花些工夫把重要的人名及职称印在脑中吧。这么一来,等你见到他们本人时,不但会觉得轻松自在许多,还能因为记住对方的名字,而让人觉得受到重视,产生好感。

做好自我介绍。刚刚进入机关,虽然自我介绍只有短短几句话,但还是能反映一个人的综合素质的,所以一定认真准备。一般而言,你所在办公室的领导,会带着你拜见领导同事,而且会代为介绍,比如“这是××,我们刚招录的大学生,大家多关照”之类,在这些基本情况之外,我们不妨用心准备点自我介绍。据观察,在拜访同事时,一些年轻朋友有两种不良的倾向,一是领导介绍完自己名字等基本情况后,不展开自我介绍,只是报个名字就了事,这样不利于给领导同事留下深刻印象;二是领导介绍完基本情况后,自我介绍过多,方方面面都说到,唯恐别人不知道自己的背景出身,这样容易起到反效果。这就提醒读者朋友注意,自我介绍十分必要,但要掌握一个度,争取在三五分钟内与人建立良好的互动,要把“我刚进机关,有很多事情要多跟大家请教、学习,也请大家日后多多照顾”之类的话挂在嘴边,说完别忘了来一个灿烂的微笑,给人留下一个好印象,真正赢得领导同事的关注,跨出进入公务圈的漂亮一步。

怎样判断组织里的角色关系

在单位工作的时间稍长一点,就需要了解骨干人员、竞争对手和矛盾关系等基本人事重点,并采取恰当的相处方式和处理对策,这有利于我们避开雷区、站稳脚跟。如何判断清楚不同人的角色和他们之间的关系?这主要是通过个人的细心观察,也可以从关系比较好的同事处听到,但无论哪种方式得来的信息都需要经过认真分析,并在今后的工作交往中加以验证。

骨干人员是一个单位挑大梁的核心人物,是在维持整体运转和推动事业发展中发挥主要作用的人,既包括业务骨干和岗位能手,也包括领导信任、协调能力出色的人,他们身处不同岗位,各有鲜明特点和过人之处,不可或缺。骨干的重要意义和绩优股投资价值不言而喻,今天的骨干就是明天的领导。用心与骨干人员多接近多交往,向他们学习请教,得到他们的指导、欣赏和提携,能够帮助你快速成长,也能够在未来领导对你的信任账户里存入第一笔款。

竞争对手是在岗位业务和职务提拔上与你存在竞争关系的人。机关里同一个部门、同一间办公室不可避免地会有年纪相仿、能力相近、职务相同的人,这时你们就存在竞争关系,即使脾气相投、惺惺相惜、私交甚好,将来也会出现对职位权力的竞逐。竞争虽然是一种威胁,但也是一种挑战和激励,让你时刻不敢懈怠,无形中提高了竞争双方的能力水平。竞争双方彼此并不是敌人,不是你死我活的关系,而是竞技场上的对手,只是为了同一个目标决出胜负而已。所以,竞争绝不是一件坏事,只是你需要变压力为动力,分析自己和竞争对手的优劣,确定竞争策略和交往方式,将负影响变成正能量,努力提升完善自己,确保在竞争过程中领先一步、胜出一筹。一个在缺乏竞争的环境里成长的人,只会变得自满、懈怠、迟钝和愚蠢,像一只温水里的青蛙,慢慢地失去竞争力和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