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公务圈人脉阳光锻造
22222600000009

第9章 把握“第一天”(3)

4.不要急于用亲昵的称呼

有些机关单位环境比较宽松,相互称呼比较随意。有的领导见到比自己年龄小的下属,都叫小弟、小妹,而遇到比自己年龄大的下属,则称呼对方为老兄、老姐,这些称呼可以拉近同事之间的距离。在一些单位,同事关系比较轻松,可以直呼其名,在相熟的同事之间,可以私下里用些昵称,称呼上级也可以用“头儿”“老板”“老大”之类的。但年轻朋友第一天进入机关,切不可急于运用这样亲昵的称呼,比如一个有职务的女性领导,你第一天叫处长,效果一般会比称“××姐”要好。作为新人,理性的尊重会让领导感觉你是个成熟的人,叫“××姐”可能大家会觉得你的近乎套得太快了。

领导同事的称呼可能会随着你进机关的时间而有变化,但对人的尊重应坚持放在第一位,这是积累扩大公务圈人脉的一个基本原则。历史上还真有因为称呼而绝交的故事:

袁世凯驻兵朝鲜时,曾拜张謇为老师。最初,袁世凯称之为“夫子”,之后,袁世凯做了总督,改称张謇为“季老”,再后来他做总统,便改口称“季兄”了。张謇忍不住质问袁世凯:“公之地位逾高,对某之称谓亦逾卑。师降为老,老降为兄,不知兄又将变为何?”袁世凯无言以对。袁世凯的另一位老师朱铭盘,见其前恭后倨、目中无人的丑态后,写下“万言书”与之绝交:“司马(指袁世凯)初来,能为激昂慷慨之谈,且谦抑自下,颇知向学,以为是有造之士。此仆等贸然相交之始……”“万言书”中列举了袁世凯的十三项是非,现在看来,朱铭盘真是有先见之明。

对别人的称呼,反映了一个人的态度和人品,有些人官位不断升高,对以前的领导还是尊称老领导,有些人却不假颜色,二者差距巨大。

另外,在日常交往中,也要注意一些禁忌。有这样一个大家可能都熟知的例子:当年机关人员吴先生出差到深圳,朋友邀请他到一家餐厅吃饭,因为习惯(那时候内地刚刚兴起称呼小姐风,认为称别人小姐是文雅的表现),他随口喊道:“小姐,给我们拿点纸巾。”可让他没想到的是,不仅服务员迟迟不动,周围所有的人都以不屑的眼光看着他,陈先生以为她没有听见,又高声叫了一下,谁知这位服务员干脆走开,再也不搭理他了。后来,在朋友的解释下,他才得知“小姐”这个称呼那时在深圳已经很敏感了,会被人们误以为是另一种不光彩的职业。最近几年“小姐”这个称呼已被雪藏,也难怪陈先生称呼人家“小姐”受到了冷遇,如果称“服务员”自然就不会有错了。

这样的例子只博一笑,初入机关,知道称谓的禁忌,恰当地使用称呼,在掌握这些技巧的同时,还需多留意观察,细细揣摩,争取尽快地融入机关的称呼文化里去,这才是关键。

第一句话很关键

俗话说得好:“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可是俗话又说:“万事开头难”。第一句话是人与人初次交往的敲门砖,说好第一句话,才能引申出更多的话题,才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第一句是创造第一印象的一次关键机会。因此,不管是见领导还是同事,如何得体地说好第一句话是非常重要的。当然,我们所说的“第一句话”,是一种形象的比喻,它并非只是一句话,而是指我们最初跟人交流的情况。下面几点,可供读者朋友参考借鉴:

第一,态度要真诚。真诚的态度,再加上自然浅浅的微笑,就是再冷漠的人也不会拒绝你,虽然有些人还会面无表情,但心里已经接纳了你!这点跟推销产品的方法是差不多的,把自己推销出去才能更好地推销产品,而我们在初入机关时要做好的就是推荐自己。

第二,顺着对方的话题。在自己熟悉的领域找话题的同时要多考虑别人的感受。不要急于表现自己,要把姿态放低,谦虚而平和。

前苏联女英雄卓娅就是通过她的热情而结识了前苏联儿童文学作家盖达尔的。雪后初晴的一天,作家盖达尔正在公园里兴致勃勃地堆雪人。忽然,在他身后响起了“咯吱咯吱”的脚步声,回头一看,一位年轻姑娘正向他走来。姑娘彬彬有礼地向他伸出右手说:“我认识您,您是作家盖达尔,我读过您的全部著作。”盖达尔听了微笑着幽默地说:“我也认识你。你或许是7年级或10年级的学生。我也读过你全部的书:代数、物理、三角……”卓娅笑着作了自我介绍,从此,他们相识并成了好朋友。

第三,寻找共同之处。机关中谈话时,有人比较热情,有人比较保守,这都是正常的,如果恰好在生活、学习之中有共同之处,则可以很好地进行联系,也能引得双方更近一步留下一个较好的印象。

赤壁之战中,鲁肃见诸葛亮的第一句话是:“我,子瑜友也。”子瑜,就是诸葛亮的哥哥诸葛瑾,他是鲁肃的挚友。鲁肃跟诸葛亮之间初次交往的距离感之所以能很快地消除,就在于那短短的一句话。

其实,任何两个人,只要彼此留意,就不难发现双方有着这样或那样的“亲”“友”关系。例如,“您是人民大学毕业的啊,我也是”“你是南京大学毕业的,我曾在那里挂职过两年”“你是广西的,我是广东的,两地近在咫尺,今天能碰巧遇见,也算很有缘”“我前几天刚到你们那儿出了次差”,等等。这样很容易拉近双方的距离。当然,凡事都有个度,不要表现得太过于功利,以免惹人生厌。

第四,特别注意谈话对象的特点。与人说话要说到点子上,必须洞察对方的心理,如果对机关的领导同事有所了解,不妨在见面时,多加赞扬。当然,赞扬不是毫无诚意的恭维,只有发自肺腑的赞语,才能激起谈话对象的自豪和信任感。例如,“您的大作我读过多遍了,受益匪浅,我写论文还引用了其中的观点”“我看过您关于××问题的电视访谈”,这种对初次见面者的敬重、仰慕,能够充分表达出热情有礼。当然,这种方式必须注意,要掌握分寸,恰到好处,不能胡乱吹捧,不要说“久闻大名,如雷贯耳”一类的过头话。

第五,避免话题禁区。初入机关,与人交谈时,一定要注意话题的禁区。例如,年轻朋友大多是七八月份上班的,此时高考刚过,机关同事的孩子也许刚考完,成绩好的,进入理想名校,你可以大大恭喜一番,要是遇到成绩不好的,你还是小心为妙,能不涉及尽量不要涉及此类话题。

孙超初进机关,听说副处长张杰家的孩子高考落榜,本科线都没有上,副处长苦着一张脸,对自己也不冷不热的,见面介绍之后,长叹一声说:“你们这些名牌大学生多好啊,我家的小崽子本科线都没过。”小孙都不知道怎么接,随机应变说了句:“唉,张处,我初中、高中同学没考上大学的,好几个都身家千万了,个别都快过亿了!”副处长一听眼睛立刻亮了:“真的啊?”“当然是真的了。高考跟成功也没有多少必然的联系,你看看中国的首富,哪个不是草根啊?白手起家,迟早还是要为资本打工的。别为孩子担心,再说了,孩子还小,没准明年一下子考上清华,您就等着高兴吧!”其实,小孙只是宽慰之语,但还是带来了良好的效果,以后副处长还挺照顾他的。

我们试想一下,如果在说话的时候,小孙大谈榜上有名的光荣,喜形于色地谈论自己的名牌大学,后果会怎么样?那位张副处长不拂袖而去就算涵养很好了。

初见领导交谈要得体

刚入机关,如何和领导交谈是个比较重要的事情。大家都知道,和领导交谈首先是让领导认识、记住、进而赏识自己,这对自己在机关工作和发展有重要意义。如何才能和领导交谈自如呢?

首先,注意基本礼仪。初次见面时,免不了和领导握手,要等领导先伸出手,下级才伸手,伸手时是手心向上,用力适当。注意你与领导的距离,不能离得太近,也不能离得太远。应该根据领导办公室的大小,选择适合自己坐的位置,最好是就座于斜前方,正襟危坐。人类学家观察发现,人与人在面对面的情境中,常因彼此间情感的亲疏不同,而不自觉地保持不同的距离:最亲密的人,彼此间可以接近到0.5米;有私交的朋友间,彼此可以接近到0.5~1.25米;一般公共场所的陌生人之间沟通时,彼此间的距离通常维持在3米以上。如果你很高,而领导个子比较矮,和领导要保持1米左右距离。你的老板很矮,作为男人从心理上自然会有一定的压力,稍微有一点物理空间会让他觉得舒服,你和他之间的交流就会好一点。

其次,运用好肢体语言。眼睛看对方的额头,经常保持微笑,肢体语言运用好了会让人感到和你谈话自然没有压迫感,也会让自己在说话时没有紧张感。应根据自己的情况运用你最熟悉的肢体语言,不要因为刻意地准备反而让自己变得被动。查尔斯·达尔文1872年他就曾写过一篇题为《人和动物情感表达》的文章。他认为能读懂肢体语言无论对学习和工作都很有用。国际上著名的心理分析学家、非口头交流专家朱利乌斯·法斯特曾写道:很多动作都是事先经过深思熟虑,有所用意的,不过也有一些纯属于下意识的。比如说,一个人如果用手指蹭蹭鼻子下方,则说明他紧张,有些局促不安;如果环抱胳臂,则说明他愤怒,不欣赏,防御或攻击。

最后,还要做好笔记。初次和领导谈话,领导一般会向你介绍本单位的情况,发展概况,对你工作的分配,对你的具体要求等等。在这种情况下,最好随身携带笔记本,把这些重要的内容记下来,而且还可以让领导觉得你做事认真,有利于你以后开展工作。在这里提醒朋友们注意,在机关里,只要见领导,就一定要养成带上笔记本的习惯,这点在本书后面会有详述。

第三节细节就是大节,“进好首次门”

务必准时

俗话说:“早起的鸟儿有虫吃。”第一天上班是否能准时到达,关系到你能否留给领导及同事良好的第一印象。千万不能迟到,要尽量提前早到半个小时,这不仅仅体现出你对工作的尊重,更能从中体现你的性格及品质。在机关工作,岗位重要,责任重大,不能有丝毫懈怠、懒惰、草率、疏忽,更不能失职、渎职。一点点闪失,往往会给工作造成严重的危害和无法估量的损失。所以,一定要养成准时的习惯。特别是第一天到机关,说好几点到,一定几点到,可以提前,但绝不能迟到。即使单位领导对你的迟到行为没有多说什么,那也不表示他们对此毫不在乎。上班迟到的习惯会使你显得缺乏敬业精神。一个尽职的机关新人,至少应该比规定时间提前15分钟到达办公室。

周华在一个基层部门工作,从他上班第一天起,基本都是第一个到单位。他们单位有一个签到表,每天机关人员上班签到时,都会看到一张签到表整整齐齐地放在签到桌上,这时小周已经静静地在那里工作了。有些人签字后就走了,对早到的小周习以为常;也有些人签字时,心里会“噔”地一下:“呵,今天小周又来得很早。”每天早晨员工上班的时间是8点,那么,小周是什么时间到呢?他一般每天七点钟就来了,除非遇到下大雨等天气他可能会稍晚一点儿。就这样,他上班1年后,每天多上1个小时的班,1年就多260多个小时的班,相当于30个工作日。无论刮风下雨,都要比其他人早到,梳理当天的工作,安排近期的计划,下班后往往又是最后一个离开办公室。对于开会、培训等,他也都是很准时地到达和参加。谁心里都知道,做到这一点很不容易。

有位哲人说过:“所谓不简单,就是把简单的事情能够认真做上一千遍。”何况,坚持每天早到1个小时,本身就不是简单的事。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正是这种敬业而守时的工作作风,让领导深为感叹和欣赏,领导虽然不说什么,但对这位小伙子青睐有加,领导升任县政府办公室主任,把他带到办公室当科长,他依然早到1个小时;领导升任副县长,把他任命为政府办公室副主任,他依然早到1个小时;领导升任********,他被任命为办公室主任,就这样一步一步,凭着个人养成的良好工作习惯,走上了领导岗位。不久以后,他已经是某重要乡镇的党委书记了,当了书记的他,依然每天早到1小时,领导群众评价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