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用爱发现你的孩子
22226400000006

第6章 每个孩子都身怀绝技(1)

序言

妈妈,如果你是一株柳树的话,你会轻视松树吗?

你会说:可怜的松树,一辈子只穿过一件衣服,一年四季都没换过。当然啦,它就算换了也没机会洗,因为小河离它那么远,它怎么伸长手臂都够不着。

你会说:可怜的松树,一辈子都不知道自己长什么样吧?它不仅没有河水用来洗澡洗衣服,也没有水用来洗脸、梳头、照镜子……哦,更别说化妆了。

然后你松口气说:谢天谢地,幸亏我不是松树。

当然,妈妈,我喜欢你是棵柳树,我喜欢你月牙一样的眉毛和随风飘逸的长发,我喜欢燕子在你的肩上筑窝,而她的宝宝在你耳边啾啾地唱歌。我也喜欢你偶尔的童心未泯,偷偷从湖里掬起水珠扬到我身上迫我脱下脏外衣,却哄我说是“宝宝金水”,煞有介事地夸我配得起一身“梦的衣服”。

虽然,也有人说你很臭美,说你悄悄学模特走猫步,还动不动扭起腰肢摆pose,可当他们模仿你时我“扑哧”一声差点笑折了腰。哦,他们以为我会因此就减少对你的爱吗?

真是可笑,我可不喜欢一个按标准生活的“标本妈妈”,我喜欢你是你,这样我的妈妈就是这世上最独特的一棵柳树。于是,在我眼里你总是那么醒目,使我永远能够从众多柳树妈妈中一眼就认出你。

如果我也长成一棵柳树,我想我并不介意。

可是,如果,妈妈,如果我长成了一棵松树,你会怪我吗?

我也喜欢着一身戎装,挺拔地站在高高的山冈上,我能眺望远处黛青色的山脉和村庄袅袅升起的炊烟。辽阔的土地有时是绿色的,有时是彩色的,有时是金黄色,有时是褚色,有时是白色。每种色彩都画着一个不同版本的故事,虽然有重叠的地方,却从来不单调。所以,我一向没有看厌的时候。

有时我希望我能长出脚,悄悄走近捉迷藏的小动物身畔,跳出来叫一声:“找到你啦!”最好它是小松鼠,那个小家伙,谁让它每天上上下下时总是用毛绒绒的尾巴撩得我鼻孔发痒。妈妈你瞧,它就是这样!

当天空移动着一个、两个、三个……黑点越来越大,越来越快,仿佛挟着长风。我就知道:那是我的战机——鹰,出来巡逻了!

哦,妈妈,现在你知道我是指挥官了吗?你看,我是多么英武!

那么,妈妈,你真的不会怪我成了一棵松树?

一头短发一身旧衣与石为伍,不温柔不浪漫的松树?

谢谢!谢谢你妈妈,谢谢你说你依然爱我,只因——我们都是树!

可是,我开始忧愁,如果,如果我没有成为一棵树呢?

如果我和你一点都不像,如小蝌蚪不像青蛙妈妈,毛毛虫不像蝴蝶妈妈一样,妈妈,你还会爱我吗?

你会游到远远的河里藏起来,让我怎么都找不到你。即便我找到你你也会说:“你是哪家的大头娃娃呀,你有四条腿吗?你能上岸捉害虫吗?你能和朋友一起合唱吗?你看,你一样都不会,你怎么可能是我的孩子呢?”

你会飞到花心中装作看不到我,我一再叫你时你只是傲慢地瞟我一眼,然后,对花朵说:“亲爱的,看到那条胖胖的、蠢蠢的,爬得很慢很慢的丑八怪了吗?他说他是我的孩子,太让人笑掉大牙了,就像是说癞蛤蟆是天鹅生的一样。”

花儿笑得花枝乱颤,花粉都纷纷扬扬地洒了出来,把我的眼睛都迷住了,而我,连揉眼睛的勇气都没有了……妈妈,告诉我,你会这样对我吗?

谢谢!谢谢你妈妈,谢谢你说爱我,不为任何原因,只因——我是你的孩子!

爸爸、妈妈,我也爱你们,不为任何原因,只因——你们是我的父亲、母亲。

因为爱,所以爱。

每个孩子都身怀绝技

蝴蝶大概是世界上最美妙的生物——既像花儿一样的美丽,又像鸟儿一样自由飞翔,并且,它们几乎个个身怀绝技。

印度枯叶蝶的翅膀是最完美的伪装——和地面上的枯枝落叶融为一体。当两翅并拢时,就起到了很好的隐蔽作用而不容易被天敌发现。当危险解除后,它们就伸展开翅膀来展示它们腹部橙色和紫蓝色的图案。

蓝色大闪蝶翅膀泛着淡蓝色荧光,来自于翅膀上成千上万的半透明鳞片,这些鳞片可以滤出可见光中的蓝光,并使之从翅膀上散发出来。它能在天敌接近的时候,快速地拍动翅膀产生一道闪光,把天敌吓跑。

线纹紫斑蝶雄蝶在被捉时,能在其腹端翻出一对排攘腺迅即散发恶臭,使食虫鸟类等天敌不得已而舍弃。

红角大粉蝶的幼虫在受惊时,能抬举起虫体前5节,配合其腹面特有的斑纹,酷似攻击前的眼镜蛇的姿态,恐吓外敌,藉以自卫,得免于害。

被称为“猫头鹰蝶”的蝴蝶便是因为它们翅膀上巨大的眼状斑纹。它的功能是显而易见的——模仿瞪大的猫头鹰脸来恐吓附近的掠食者。

大蓝蝶更匪夷所思:它们先是把卵产到红蚁巢边百里香花朵的花蕾上,孵化后,毛虫一直很小,许多最终掉在地上,它们居然释放出吸引红蚁的化学物质,使其以为它们是蚁幼虫。然后红蚁就把这些小毛虫带到其地下巢穴中。在那里它们要待10个月,靠蚁幼虫为生,直到它们化蛹,成为成虫。

把伪装技术与欺骗手段综合利用得最玄妙的是阿尔康大蓝蝶与山地阿尔康大蓝蝶,它们刻意模仿后蚁及其幼虫,这种尊贵的身份不仅使它们会被红蚁迅速收养,还在蚁穴享受王室待遇——工蚁会主动饲喂它们,在食物紧张时,工蚁甚至会杀死其他后蚁幼虫来喂养它们!

蝴蝶就是这样告诉我们:别轻视弱小的生命,因为,每种生灵都身怀绝技。

那么,人类的婴儿呢?

解读:婴儿首先怀有的技术叫偏好技术,当然,这技术是为了保障他们能尽早、尽快地适应出生后的生存环境。

视觉偏好

虽然,初生的婴儿在行动上和语言能力上不够成熟,但他们能够用眼睛观察环境并借此告诉我们他们的身心状态。

通过在有控制的条件下记录婴儿的视觉注意力,我们不仅能确认婴儿在看什么,而且确认他喜欢看什么。就这样,人们已反复证明从生命的最早期开始婴儿就有的视觉偏好:喜欢有图案的胜过平淡的表面,喜欢立体的胜过平面的物体,喜欢运动的胜过静止的事物,喜欢高反差的胜过低反差的轮廓,喜欢圆形的胜过方形的图案,以及喜欢对称的胜过非对称的视觉刺激物。

所以,可以说婴儿是带着专门的用于认识世界的技能与策略来到人世的。天生的偏好可不是随意的,而是有着他们特定的目标。而且,视觉的偏好技术也证明婴儿可不是被动地等着父母的关注——他们怎么可能还比不过蝴蝶呢?注意力的特定偏好正是为着婴儿可以在目之所及的世界中寻求对他们重要的信息,他们搜索——比较——再搜索——然后——停留。

哦,原来满足这些偏好条件的是——人类的脸部。

关于视觉偏好的研究多次证明,婴儿对人面部形状的刺激反应多于任何其他刺激物的反应,也许这并不令人惊讶,脸作为视觉刺激物具有几乎所有婴儿天生感到值得注意的特征:复杂、对称、立体、可动、有图案,而且经常出现在8英寸左右适合聚焦的位置。

婴儿的视觉偏好就仿佛上天为他们安装了脸部探测仪,只为着使他们甫一出生就可以凭借它去搜索到对自己的生存和安全最为重要的事物——人。

听觉偏好

当我们了解了婴儿的视觉偏好后,转而考虑婴儿对听觉世界的认知能力,但发现从前我们可能低估了婴儿,在这一方面,也有证据表明可能存在着一种推动婴儿主动关注某些环境因素的先天机制,而这些环境因素再次指向人。与视觉相比,新生儿的听觉系统的结构发展在很多方面已相当发达,事实上,从胎龄约7个月起,婴儿的听觉系统就已经在子宫中发挥作用。但是,婴儿在出生时或出生后短期内所具有的某些声音的偏好发展程度之高仍然令我们赞叹。

婴儿的听觉偏好在多个层次上有所表现,但总的来说,最容易吸引新生儿注意力的就是人的声音。

通常听觉偏好的测试方法是检查婴儿的辨向反应,如扭头,或生理指标,如心率。这些测试清楚地表明,就连早产儿对人声音的反应度也大大高于对任何非人的声音的反应度。因此,与对人脸的视觉偏好相似,新生儿的神经机制中似乎也存在对人声音的选择性注意。

在各种人的声音中,新生儿最喜欢的是成年女性的声音,婴儿对女性声音的明显偏好很可能是来自于出生前对母亲声音的熟悉。胎儿在产前进行学习的可能性,以及随后及早辨出母亲声音并将其与其他女性声音区分开来的能力,是近年来的重大发现之一。

幼小婴儿爱听母亲的话语,有其一定的特征——即成人对儿童说话时会自动采用的,具有夸张的语气、略高声调的声音,以及大量的抑扬起伏等特点的说话风格。

在一个实验中,当婴儿学会将头转向一侧时激发一种正常的话语,转向另一侧则会激发“母亲的话语”时,所有的婴儿都更多地扭头以听到“母亲的声音”。这也意识着运用母亲的话语会使幼儿学习语言更加容易。若真的如此,这也将是另一个有力的佐证,证明婴儿天生就具有促进其发展的生物机制,如蝴蝶带着它们各自的绝技一样。

游戏是孩子最好的学习方式

笨笨两岁半,最喜欢玩“打猎”的游戏。

爸爸教给他一些打猎的常识,比如打猎用到的工具——老虎要用钢叉、马要用绳套、兔子要用弓箭、蛇要用砍刀等。然后教给他一些特种兵常用的手势,比如行进中突然举起右手示意“停止前进,原地不动”,把手放在嘴唇上示意“不要出声”,伸出一个手指指向目的地示意“我们悄悄地向这里进发”,挥手向前表示“发起进攻”等。接着再把客厅分成几个区域,分别是中国、美国、俄罗斯、日本、北极、澳大利亚等。

于是,打猎行动开始了!

爸爸和笨笨分别处于美国和中国,把一个假想的老虎放在日本。

爸爸悄悄地把头从门里探出来,发现笨笨很紧张、很严肃地紧握着拳头四处张望,发现爸爸便等着示意。爸爸伸出一个手指,指向自己,再指指他,然后指向澳大利亚,再指向日本,示意一起出发经澳大利亚再到日本去打这只老虎。

于是笨笨慢慢地站起来,弯着腰,用手做出一个拔出钢叉的动作,开始缓缓地一步一步地绕向澳大利亚。爸爸从另一方向和他在澳大利亚会师,一起向日本行进。

途中笨笨有时会忘记了不能说话的要求,叫一声:“爸……”爸爸便立刻表情严肃地把手指放在嘴唇上,告诉他一定要遵守纪律。笨笨就努力地把后面一个字咽下去,指指自己的屁股,意思是“我要尿尿!”爸爸大惊,立刻跳起来,一边抱着他冲向厕所一边说:“尿尿你不早说!”

最后,他们到了日本。笨笨先蹲在离老虎不远的地方静静地埋伏。爸爸小声问:“老虎注意到你了吗?”笨笨悄悄地说:“没有!”然后一跃而起,向前用钢叉猛刺在老虎的身上,然后用一只手很轻松地就把老虎拿到中国了。

整个打猎的过程他绝对不苟言笑,严肃认真。

一晚上可以有很多的收获,猎物不计其数。笨笨就会问:“爸爸!你说这里有什么动物?”刚才都打了什么谁还记得?于是爸爸就开始发挥:“有老虎、狮子、蛇、企鹅……”“不对,今天没有打企鹅!我们今天打了老虎、狮子、蛇、马……”他毫不客气地指责爸爸的错误,并一一历数战利品。

对于打猎的工具笨笨是很讲究的,有时候爸爸说错了,他会立刻提出改正意见。

有了这么多猎物,笨笨就把桌上的果盘拿过来,好像那是一口巨大无比的锅:“爸爸!我给你煮煮吃啊!”

于是,空气中热气腾腾,香气扑鼻,大家开始大嚼……(注:以上引自生活中真实的父亲手记)解读:当儿童能掌握语言时,游戏的性质也开始改变。游戏可以让我们进一步了解儿童的认知能力,而由一些发展模型中,我们可以知道随着儿童的成长,他们的游戏如何演变。在这个发展过程中,假扮******的出现无疑是重要的一步。皮亚杰指出,这代表了儿童从感觉运动的阶段进步到前运算阶段,因为儿童此时不会仅仅将物品视为物品,而是可以运用想象来假装这些物品代表其他东西。例如一根棍子,在手上可以作为一把剑,但是当跨坐在上头时,可以作为一匹马。一段管子可以当做医生的听筒,但是也可以假装成一条蛇。儿童可以假想自己扮演各种角色,像奥特曼、美羊羊或蜡笔小新;明星、白雪公主或时装模特儿。当儿童参与假扮游戏时,现实暂时不起作用,而由想象所代替。香蕉可以当做一部电话。但同时,儿童也可以很快地回到现实之中:当幻想结束时,儿童不会有任何迟疑地把这部“电话”给吃掉。

儿童的假扮******在儿童的发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其研究的历史可追溯至20世纪30年代,其间数度热议,及至80年代末90年代初,随着儿童心理理论研究热潮的兴起,假扮******的研究再次迎来新的生机,但是,始终未有人能解开其中所有的谜。

虽然在已有定论的心理学著作里,大都认为一岁半的儿童才开始出现装扮行为,事实上,现实生活中儿童出现假扮行为的年龄要远小于一岁半,八九个月的孩子已经可以假装喝水、假装打喷嚏,甚至学电视人物的样子,假装中弹倒地了……如果说,孩童的偏好技术已令我们赞叹不已,那么,孩子在假扮******中展露的天分则令我们惊异。而令各路研究人马困惑不已,也使各种理论难以圆满的有两处重点,也是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