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心学校”真开心
——读李志伟“开心学校幽默丛书”
樊发稼
青年作家李志伟的新作“开心学校幽默丛书”(中篇儿童小说“中国校园幽默小说书系”)共六本:《我的班级我做主》《五年级“狗”班》《男生女生大作战》《校园对抗赛》《男生秘密日记》和《调皮小子聪明Girl》,北京少年出版社2008年2月出版。
读这套书,可以体验到什么是真正的快乐阅读。哦,“开心学校”真开心!仔细阅读这套幽默校园小说,可以帮助孩子们放松心情,跟着作家李志伟娓娓动人的叙述,不知不觉地进入到各种故事场景,这种故事场景及场景里的人物,是孩子们十分熟悉的,因此会使他们感到特别亲切。阅读这个小说系列,他们因作业过多和各种考试造成的肌体疲劳和精神重负,像是被一种快乐的清泉洗涤掉,同时在轻松快乐之余,无形中受到某种美好情感和思想的感染与启迪,潜移默化引起某种道德对照和思考。作家李学斌在丛书序文中说,“阅读(这套书)的过程中,体味更多的是快乐,而不是感动”,我不完全这样认为。我觉得感动是有的,而且多而又多,例如作品里同学们那种亲密的、不拘旧规的、新型的、富有当下时代特点的温情而浪漫的伙伴关系、男女同学关系、师生关系,都会让读者产生共鸣感动之情。同学们之间的相互深切关爱,延伸至对校园外即社会上的人和事,包括对同学的不和谐家庭关系的关切乃至对之进行孩子式的“干预”,以至像在《我的班级我做主》里,同学们为了避免杨柔父母的婚姻危机而组织“拯救破碎家庭行动小组”,实施了他们的行动计划,写得非常有趣,令人感到今天孩子的心理早熟、懂事和可爱。《五年级“狗”班》中同学们对狗狗旺达这个小生命的体贴、呵护与热爱,以及为此而做的种种不遗余力的“付出”,都是相当感动人的。
李志伟是位多产儿童文学作家,主要创作童话,作品多次获奖。他一下创作、出版了这么堪称厚重的系列中篇儿童小说,令我惊喜。童话和儿童小说,虽同为浅语艺术,但从艺术的形式和属性里分,毕竟也有质的不同。童话是折射生活,小说是直接地因而更真实地反映生活。前者因艺术的幻想而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后者则更注重现实主义的表述方式和叙事结构。李志伟的这个“开心学校”系列,具有小说的基本特征和要素,却又巧妙地、不着痕迹地借鉴了童话的某些手法,诸如在人物形象塑造上的些许夸张乃至变形、适度的漫画化,从而增添了作品的阅读吸引力。这也是他的儿童小说的一个特色,明显有别于其他作家。
这套小说之所以具有较强的阅读吸引力,我以为还与作品的故事情节较密集有关,而且故事场景转换频繁,人物角色自由游走于校园内外,多有极富当下生活气息的生动细节描写,生活场景描画得有声有色,又很有可触可觉的画面感。
作品饶富愉悦孩子的游戏精神,有强烈的轻喜剧效应。作品显示了作家扎实的文学功底和丰富的社会人文、历史地理、艺术经典乃至高科技的知识,这些知识往往通过叙事和人物语言不经意地自然表露出来。作品中众多的出场人物,诸如白天及其“跟屁虫”巴豆、花朵、杨柔、倪蔚蔚、牛猛、插班生林鹤莉,以及刘校长、司马老师,等等。由于有着各异的个性语言及生动故事情节和细节的支撑,使他们各具非常鲜明的性格特征,给读者留下难忘的印象。
作品的不足是,语言文字打磨提炼得不够;有的角色的话语过于“原生态”;有的情节缺乏严格汰选,例如牛猛将****悄悄塞进一个女同学的书包里,杨柔把半截蚯蚓偷偷放入男生吃剩的汉堡包中,这类淘气恶作剧,不宜写进书中;还有少数的人物语言,有耍贫嘴之嫌,缺乏美感,应予剪除。李志伟这套幽默小说,总的来说写得很好。它应当属于通俗儿童文学。通俗儿童文学是一个文学品类,其中的极佳精品,同样可以成为经典。古今中外此类文例不胜枚举。我们既需要曹文轩《草房子》《青铜葵花》这样的高雅儿童文学,也需要各式各样真正优秀的通俗儿童文学。儿童文苑应该百花齐放,文学生态大花园需要繁复多姿的、千卉争艳的生动局面。让我们共同努力。
2008年3月4日于北京
原载《文学报》2008年4月10日
江南有书生
安武林
李志伟是个书生,白白净净的,还有一点腼腆。高个子,长脸,随和在外,傲气全装在骨子里。从前他的样子,化化妆,完全可以在京剧里面做个标致的书生。而现在,他的身子有点发达了,高大而魁梧。古代的书生从墓中能爬出来的话,一定会感激涕零地和他握手的。看样子,书生的美好前景在李志伟的身上得到了完美的体现。书生不一定要瘦,那是没法不瘦,都是生计害的;书生也不一定要穷,那是没有发福的本钱。
李志伟喜欢深居简出,不太和圈子里的人往来。有些人是故作姿态,以示清高,但他却是自然的、本色的。一方面,他的性格不适合热闹;另一方面,可能有些人和事他看不惯。在儿童文学作家圈内,有几个人是专门居家写作的,是名副其实的“坐家”。在我看来,做“坐家”需要一个基本的条件,那就是要文思泉涌,不断有新作推出。换句话说,著作要等身才行。我毫不怀疑现代像曹雪芹那样有才华的作家有的是,但估计传世之作还没写出来先要去阎王爷那里报到。而李志伟是个楷模。
他做过教师,喜欢打篮球。如果我们和他在生活中有所交往的话,哪怕我这样和他很熟悉的人,都想象不出来他给高中生讲课是什么样子的。他不是学文科的,而是学工科的。尤其是对新生事物有敏锐的接受力。比如用电脑写作,比如说网络,他是儿童文学作家中比较早接触的。而且对各种游戏有异乎寻常的热情,这是他的爱好之一,或者说这也是他创作灵感的来源之一。他的很多校园小说和科幻小说深受孩子们的喜欢,原因之一就是他知道孩子们正在迷恋什么东西,感兴趣的是什么东西。有一次,我女儿问我:“李志伟叔叔是不是对网络游戏很有研究?”我说:“是的,你怎么知道的?”她说:“我从小说中看出来的呀,一看他就是个高手。”
李志伟是我在鲁迅文学院上学时睡在上铺的兄弟,我们的友谊是在《儿童文学》杂志的笔会和鲁迅文学院上学时结下的。我们侃大山的时候,他喜欢倾听,是个很忠实的听众。如果遇到好笑的话题,他也会哈哈大笑,那种笑是有穿透力的,不洪亮,但似乎有点清澈的尖锐。不过,他无论如何成长,有一点是改变不了的,那就是:真诚和直率。我们很相似的一点就是儿童思维。比如说,杂志社的发行量大大增加了,为什么不给作者提高稿费呢?这种话只有我和李志伟敢说,而别的人是没有这个勇气的,或者说很世俗、很虚伪地掩饰住自己内心的渴望。这一点虽然不合时宜,但却显示出了他人品的高尚。
李志伟应该是个畅销书作家,他的书和畅销书作家没什么区别。只是他的运气不好而已。畅销书作家总是有很多人关注的,而一个人在没有畅销之前是很少有人关注的。李志伟就属于这种情况,好在他能忍受得了这份冷清和寂寞。有杂志社邀请他去做编辑,他不去。他有工作,自己却辞了。他喜欢自由,喜欢做自己喜欢的事,喜欢按照自己的意愿来安排自己的生活。从这个意义上说,他倒是一个生活的强者了。除了写作和读书之外,他主要的事情就是负责接送女儿上学。
李志伟很早就显示出了他的创作才华,他最早写童话,后来写小说、科幻小说,现在经常搞一些动漫作品。其中,国内好几部比较有影响的动漫作品,他都参与了脚本的写作。他认准这是一条路,而未来的发展确实也是这样的。有的作品,的确可以靠动漫火了以后达到畅销的目的。他自己也曾说过,写这东西,甘苦自知,改来改去的不大容易。我也曾听说过,他很有个性,不大愿意改动自己的作品。编辑都有癖,喜欢把人家作品中的黄瓜改成南瓜。而有的根本就不懂网络语言,偏偏要修改作者的网语。所以,作家不喜欢让编辑修改自己的作品是自然的事情。
李志伟写了多少本书,我没有统计过。反正在儿童文学圈内是相当多的作家了。人都是这样的奇怪,你写少了,有人会语重心长地嘱咐你多写点;你写多了,总有人会规劝你少写点,写精点。你要是永远不写作了,会有人说可惜了。生活在这么一个人际关系中,他肯定在这一方面或者哪一方面要让人家说道说道。而这些意见大可以不予理睬。
江南有书生,李志伟是也。从前瘦点,现在胖点,过去作品少点,现在作品多点,我看不出他有什么变化。他不喜欢争论,不喜欢是非,但却有着自己的主见。他知道,冬天已经来临,春天不会遥远的。
原载《中国儿童文学作家群像》
寂寞深处的花朵
——我读李志伟
安武林
我萌生亲密接触李志伟的念头由来已久,但这个想法始终不能成行。很强烈的时候,就抄起电话问他:太湖的水如何?是不是可以吃大闸蟹了?你们那里好玩不?其实,这只不过是一个托词而已。我真正的目的是想深入他的世界,去感受和了解他的生活。因为他是一个谜,我已经拥有了很多很多答案,但不知道哪一种接近于正确。我想证明他,但更想证明我自己。我想,斯蒂芬·茨威格已经给我树立了一个典范,走进一个心仪作家的方式其实不必要亲自使用他使用过的笔和电脑。
李志伟是儿童文学作家中的一个异类。他不习惯于用声音传达他的一切,所以他的心灵是一块寂寞的园子。尽管其中草木葱茏、春光明媚,但是很少有人能找到那扇敞开着的柴扉。他很腼腆,这种腼腆的性格是冬天塑膜大棚上的薄膜,很精致地保护了自己生命中的丰富和精华的部分,但很容易给世俗探究的目光造成理解上的障碍。这个时代的人都缺乏耐心,在处理日常事务和人际关系上都持一种漫不经心的态度,所以,心灵的艺术始终是最滞销的商品。很久以前,在鲁迅文学院中国儿童文学青年作家培训班接受培训的时候,我和他同在一个房间,我吃惊地发现了他超乎寻常的腼腆,他不习惯于寻找话题也不习惯于被动交流。那时,我就开始注意这个人了。但多年以后,他的腼腆还没有改变,只是多了一些沉思的成分。这种性格几乎是他在人际和荣誉的领域里并不灿烂的一个致命伤。
我始终友好但不信任地和他交谈着。因为他是一个异类,所以我需要倾听他的心灵的回答和心灵的肯定。而这种回答往往和他的声音是错位的。他努力做出一付随和的姿态媚俗,但这是徒劳的、失败的,因为他的矜持已经暴露了他内心的秘密。他生活在他的那个世界里——文学世界里、童话世界里。他并不想让这些阴影覆盖了那些灵感的通道和已经生长得很好的植物。这个坚毅的人所惯用的冷酷和残忍蒙蔽了所有人的眼睛。他辞去了工作,同样是为了这个神圣的目的。竭力减少生活的烦恼和生活的压力并努力使自己保持在一个纯粹和自由的状态,是他在文学创作之外最主要的任务。他竭力避开人群,不断地用自己的作品说话。在年轻的儿童文学作家之中,他是最高产的一个。这种勤奋和才华的喷射,和他的散淡的人格是两个反面,这只能说明一个问题:他有一个文学的梦想,有那么一个不为人所知的文学高度根植在他的血液之中。
我始终不能平心静气地阅读他的作品,这使我有点苦恼和焦虑。这种苦恼和焦虑有点像阅读巴尔扎克的作品时所产生的那种感觉。他的作品出版如此之快创作速度如此之快,让我应接不暇。他简直可以称作儿童文学作家中的“巴尔扎克”了。
对于他的勤奋和才华我甚至都有点敬畏。世界上创作过百部书以上的作家不胜枚举,当到若干年后,他轻而易举就能进入这个行列,对他而言,这是一个微不足道的理想。他崇尚郑渊洁和意大利的童话作家罗大里,这份亲近和他的文学理想有关,至少他的作品风格在朝这个方向努力。用另一个文学评论同行的话说:李志伟是近年来越写越好的一个童话作家(他不是一个纯粹的童话作家)。轻松和幽默是他努力保持的风格,他更得天独厚的优势在于他始终在逃避成人的生活(不是逃避成人的责任),把自己囚禁在一个很年轻的心态里。从某种意义上说,他本人就是一个长不大的孩子,长大了还保持着童心的孩子。他自己办了一个“童话镇”的个人网站,我觉得他那个网站更像一个硕大的蚁穴,上面爬着密密麻麻的蚂蚁——热爱童话和喜欢他童话的孩子们。这种感觉只能在顾城的童话诗里才能找到。指挥着星星们去打仗,去做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