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黄花梨把玩艺术
22229200000007

第7章 韵味悠长(2)

今之东方主政者,眼光独具,识量深远,考民生之利病,察人心之向背,下车伊始,殷殷探问,旰食宵衣,殚精竭虑,勤求治理,乃议广植黄花梨,当有益百姓,于是变通而力行之,树苗发放,辄以十万为单位;种植面积,弥望漫山而遍野。未几已卓然而有成,及今已植有三百多万株,欣欣向荣,煌煌大哉,量既堪为诸方之首,质复高踞各地之冠。因地制宜,沛然施治,旦夕可观佳效,耿耿此心,拳拳斯情,发展大业,恒基于此。树多而税足,商悦而民安,无不感戴德惠,同于天地矣。

广种花梨,与民更始。循科学之路径,奏发展之凯歌。源发而流畅,路开而四通矣。是诚治理之良轨,洵乎感恩之贯彻,盖以藏富于民,而使民力增殖;源头活水,得可持续发展。继又举办花梨文化节,影响广及五洲;打造花梨文化牌,接通历史隧道。黄花梨既秀于众木之林,而其上选又首称海南之东方,其品也,涵正宗、正统、大气、大雅而有之,是以东方之谓花梨之故乡,历有年矣。东方古称感恩县,今尚有感城镇、感恩河之名,山民葆有朴素生态思想,最可珍视者,乃是呵护生态,不妄采伐,不妄攫取,堪称知命、知时、知性,黄花梨之有近古以来冠绝天下之誉,实有山民体悟之功,似开濒危植物保护之先河,古人之智,诚堪叹也。是故东方之赋感恩之名,看似机缘巧合,实有内在天然之逻辑。系念土地和人民,常怀慈爱与宽容,馈报拯救,善德惜福,坚忍不拔,珍视生命,花梨之乡所宣示之感恩真谛,实堪于其人文关怀与社会秩序间求之。

花梨文化村、花梨生态村相继崛起,再造传统生态脉动,蔚为大观;永续稳健经营理念,江山生色。木以美质良材回报自然,人以善政嘉行感恩社会,此诚成功和谐发展之路,若植物得时雨之养也。绵绵海山,漠漠森林,唯彼贞木,发荣滋长,渊乎金德,泽及吾民。厚地高天,堪叹嘉树有灵性;花梨之乡,可喜天人能合一。沃野膏腴,造物立器,感恩福地,懿欤盛哉。

世界花梨看中国,中国花梨看海南。带着对海南黄花梨的敬畏和对“黄花梨之乡”的神往,让我们满怀着感恩之心,感恩自然,回归自然。感恩海南岛这块神奇的土地,正是这里独特适宜的气候环境、土壤、雨露和阳光,化育催生出了自然界的植物瑰宝黄花梨,并造就它们独一无二的品质。

第三节文化印记

当人们都去喝一种叫“酒”的东西时候,于是就有了“酒文化”;当影视技术被发明出来、人们认为生活离不开“影视”的时候,就产生了“影视文化”;当各行各业均长期合理存在并不断产生深重影响的时候,就有了各式各样的“行业文化”和“部门文化”……

黄花梨本身就代表了一种文化,从民间步入宫廷,进而走向世界,走进社会生活,走进文化艺术,历经数百年升沉起伏,实属一种不可多见的文化传奇,它的显赫身世由深刻的社会历史的因缘构成——文化发展到某一个层次,政治和经济环境呈现出某一种状态,就催生了人们对于某一种艺术或某一种物质的喜爱,就形成了艺术的历史,形成了一个民族的审美情趣。

围绕黄花梨发生的一切也已经越过文化或经济范畴。自古及今,从来没有哪一种木头能像黄花梨这样,从一个树种、一种家具用材起步,在更为宽泛的时代背景下,诱发了一连串盘根错节的社会文明事件。

时代更迭,气象更新,传统文化一经复辟回潮,立即重放异彩。黄花梨首先大象归位,吸引了一些对历史有责任感和对收藏感兴趣的人,其中主要是专家与文人。他们重新翻阅历史,搜集古董,不仅仅是黄花梨家具,瓷器、织绣、青铜器、字画等多年来散藏于民间角落里的奇珍异宝,重又悄悄地向国家的文化中心聚集。

中国传统文化,儒、释、道三家为主,而尤以儒家思想为核心。海南黄花梨木家具的形、色、韵味以及文化内涵都迎合了古人的诉求。海南岛得天独厚的地理、区位优势,孕育出了质优纹美,清香四溢的黄花梨。海南黄花梨木家具自然天成、色泽温润、款式简约、不事张扬,与传统文化中儒家的中庸思想十分契合,无疑受到中国古代文人的青睐。有文化内涵的家具首先能体现一个国家一个时代的发展及一个人一个家庭的品位与修养,更主要是,当一个人在工作劳累一天或心烦的时候回到家中,看到家具上的精美图案,完美造型,越看越有神,最后仿佛让人怀疑走进了世外桃源,令人心旷神怡,恬静淡然,意境悠长,这就是自古来皇室贵族、达官显贵、文人墨客等都愿意拥有文化艺术的黄花梨家具的原因。

独坐岩之曲,悠然无俗纷。

酌酒呈丹桂,思诗赠白云。

烟霞朝晚聚,猿鸟岁时闻。

水华竞秋色,山翠含夕曛。

高谈十二部,细核五千文。

如如数冥昧,生生理氛氲。

古人有糟粕,轮扁情未分。

且当事芝朮,从吾所好云。

隔着桑田沧海、站在天涯之远、光阴的千重门外,我们看到了黄花梨的古老和沧桑,看到了黄花梨的传奇和辉煌从劳动工具到日常用品,房梁箱柜、摇椅桌床、艺术装饰、治病保健。黄花梨已物化为一个民族的智慧和品格,积淀浓缩了一个民族的文化和形象:坚韧、向上、丽质、阳光,内敛而不炫耀,厚重又善守藏。正因为黄花梨有如此高贵的品质和价值,才历来备受民间推崇,深得皇家尊爱。

中国与西方的文化交流由来已久。但犹如哥伦布征服非洲一样,各种文化的交流常常始于血与火的战争。清末欧美列强入侵中国,得以使黄花梨家具大量传入西方,开始了在海外的百年流传。现在,西方许多著名的博物馆都有黄花梨家具的藏品,世界各地的藏家都以拥有黄花梨家具为荣,甚至在一些知名的博物馆里还专门辟有明式黄花梨家具的专馆。百年以来,黄花梨家具已经成为中国文化的一个形象、一个代表性的符号,与中国的书法、绘画、陶瓷、织绣、金石等比肩并列。

还有一种愧疚和反思。因为人类的掠夺性采伐,几乎使黄花梨濒临灭绝。百年古树,已成为失去的记忆,旧屋老料,也被无孔不入地淘走。当物欲膨胀到了极端,理性和文化又引领人们做出了正确的选择:拯救黄花梨、保护黄花梨。东方的老百姓自发地行动起来种植花梨树。年年培育、岁岁栽种,现在东方市种植的黄花梨树已达三百六十多万株。这是一种精神,这是一种力量!这种精神是感恩的精神,这种力量是文化的力量!文化是根植在血液里的一种习惯。

今天种下一棵花梨树,明天东方一片绿荫。我们坚信,黄花梨文化就像是坚忍不拔、生机勃勃的黄花梨树,深深扎根在东方感恩大地上。“感恩福地,花梨之乡”——这张带着浓郁芳香和独特符号的文化名片,一定会闻名全国,香飘世界。唤醒人们心中的文化记忆,让心灵在文化旅途中得以陶冶。

第四节交易场所

看古典家具的朋友越来越多,上至政府高官,下至平民百姓,来后开口便问:“哪件是黄花梨?”黄花梨盛名在外,恐自明以来以今为盛。

初识大明会典,是在一张小小的名片上,淡黄色的背景下,“大明会典”四个黑色的字显得沉稳浑厚,右边题字的落款是“王世襄”,当代著名的学者、文物鉴赏专家,更是黄花梨的大玩家。于是,很轻易就记住了这个推广中国的传统文化艺术、为广大的收藏爱好者搭建一个相互交流的平台的大明会典,记住了大明会典的黄花梨文化艺术馆。

展示家具选材真实,做工细致优良,结构严谨,比例协调,线条流畅,外观造型优美,纹理一致,工艺考究,堪称传统家具制作之典范。再往下看,署名是故宫博物院科技部主任曹静楼。而著名明清家具专家,经常出现在中央电视台鉴宝栏目的胡德生先生,也写下了“良匠造器,妙巧应规”的评语。

黄花梨文化艺术馆展示的家具缘何能得到如此高的评价?到底是什么样的?王世襄老人和专家的题字勾起了人们的好奇心,有了想去看看的愿望。在古典家具复兴的今天,人们对于那些流水线上大批量生产的、缺乏个性的产品已丧失兴趣,转而开始关注具有浓厚历史文化印记的中式硬木家具,这不能不说是人们消费品位的一大改变。而黄花梨是硬木中的上品,因原材已无以为继,故十分稀罕,以其材质制作的家具,价格往往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