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唐诗三百首译注评
22230200000006

第6章 五言古诗(4)

渭川田家

王维

斜光照墟落a,穷巷b牛羊归。野老念牧童,依杖候荆扉c。雉雊d麦苗秀,蚕眠桑叶稀。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e。

【注释】

a墟落:村庄。b穷巷:深邃的胡同。c荆扉:柴门。d雉:野鸡求偶时的鸣叫声。e式微:《诗经·邶风·式微》中有“式微,式微,胡不归”之句。谓天已经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诗人借以表达欲归隐田园之意。

【译文】

夕阳的斜光笼罩着一个小村庄,一群群牛羊下山返回深邃的街巷。一个庄稼老头惦念放牧的儿童,拄着手杖等候在木头门旁。田野里的麦子开始开花,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清香。这一季节正是野鸡求偶之时,偶尔可以听到那和谐的歌唱。蚕开始睡眠,桑树叶已经稀少疏朗。一个农民扛着锄头,从田间回来走到老头的身旁。二人见面就交谈起来,非常亲切和安详。见到这些情景,羡慕闲适安逸的念头立刻涌上我的心房。我不免惆怅彷徨,不知不觉间吟唱起《式微》这一诗章。

【评析】

王维的山水田园诗代表盛唐这一诗派的最高成就,本诗是其田园诗的代表作。通过描绘一个小村庄日暮黄昏时宁静和谐的生活画面,委婉表达其对官场黑暗污浊的厌弃和对于田园生活的向往。

开头四句叙事兼写景,是一幅小村夕照牧归图,生活气息很浓。“雉雊”两句的景物描写有声有色,而且大有深意。当麦苗开花之时,便是野鸡求偶之际,野鸡便鸣叫起来,当桑树叶稀疏时,蚕应当休眠,而蚕果真开始了睡眠。一切生命都按照本来的天性自然而然地生活着,没有外来的压迫,没有干扰,息息相生,自由自在,这便是生命的最大自在,也是人生的最高境界。这便是一种宇宙精神,与佛教所追求的最高境界相吻合,是全诗意境的集中体现,故深受人们的喜爱。

西施a咏

王维

颜色天下重,西施宁久微。朝为越溪b女,暮作吴宫妃。贱日岂殊众,贵来方悟稀。邀人傅c脂粉,不自著罗衣。君宠益娇态,君怜无是非d。当时浣纱伴,莫得同车归。持谢e邻家子f,效颦安可希g。

【注释】

a西施:著名的古代美女,原是越国苎萝山卖柴者之女,曾在溪边浣洗衣服,为越王勾践所得,献给吴王夫差,颇受宠爱。b越溪:指若耶溪,在今浙江绍兴市东南,传为西施浣纱处。c傅:同“敷”,涂抹。d无是非:无论怎样都好,没有是非可言。e持谢:奉告。f邻家子:传说中的东施。在古代,女子也可称“子”。g效颦句:据说西施因患心病而常捧心皱眉,样态很美。东施进行效仿,人们见了纷纷躲避。

【译文】

美貌是天下人所重视的,西施那样的美人怎么会长久卑微?早晨还是越国溪水边浣洗衣服的民女,傍晚便成为吴国宫殿中高贵的宠妃。卑贱的时候哪里有特殊的出众之处,高贵的时候才发现她的美貌真是稀罕而难以匹敌。梳妆打扮时,招呼别人给她涂脂抹粉,起身行动时自有宫女替她披上罗衣。君王的宠爱使她日益骄矜,由于君王的怜爱也没有什么是与非。当年和她共同浣洗衣服的女伴,再也不能和她同车而归。奉告东邻那位女子,盲目仿效别人怎能得到他人的赏识?

【评析】

本诗属于咏史,借西施故事隐微抒发对世事变幻莫测的感慨以及对某些人一旦得志便恃宠而骄忘却故情之行为的喟叹。

西施是我国古诗中吟咏最多的历史人物之一,其他咏叹西施者多从两方面命意,或痛斥夫差贪恋女色亡国,或指责西施惑主乱政,多从政治上落笔。本诗则专门批评西施个人品行方面的缺点,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真实,使本诗产生更为深广的社会意义。透过诗的表层意义,我们可以感受到王维是在讥刺人生世相。世态炎凉,世事变幻莫测,人们的富贵发达与穷困潦倒并不完全取决于个人的天赋与才能,而需要一定的时运,有时还需要权势者为靠山。有些人一旦得势便趾高气扬,不可一世,令人作呕。一些势利之徒艳羡于此,便趋炎附势,如“东施效颦”一般,也很可怜可卑。西施是美丽的,但如果不是范蠡发现她,培养她,利用她,那么她可能依旧在若耶溪边浣洗衣服而成为村姑,绝不会有后来高贵豪华的生活。

孟浩然

孟浩然(689-740),襄州襄阳(今属湖北)人。早年隐居鹿门山,玄宗开元十六年(728)赴长安应进士举,不第,还襄阳。后为荆州从事。喜漫游,东至大海,西至巴蜀,南至吴越,大都留有诗作。孟浩然为唐代山水诗派之先行者,与王维齐名,称为“王孟”。风格以清淡平易见长,然间有豪放之作。孟诗在唐时即获好评。诗集有众多版本,今人李景白《孟浩然诗集校注》最为完备。

秋登兰山a寄张五b

孟浩然

北山c白云里,隐者自怡悦。相望试登高,心随雁飞灭。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天边树若荠d,江畔洲如月。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注释】

a兰山:一作万山,又作岘山。b张五:即张子容,孟浩然好友,行八。“五”应为“八”之误。进士及第前曾与孟浩然同隐居襄阳。c北山:即兰山,孟浩然居所。d荠:一种野菜。

【译文】

在白云缭绕的北山里,隐居的人自然能够享受喜悦和快乐。今日尝试着登高远望,心情随着远飞的大雁而空静寂灭。薄暮渐渐笼来心情淡淡忧愁,见到清爽的秋景又有些兴高采烈。偶尔看见正在回村的人们,在沙滩上行走在渡口停歇。远处天边的树像荠菜般矮小,江边的小洲如同一轮弯月。不知你什么时候才能载酒前来,我们好一起开怀畅饮这美好的重阳佳节。

【评析】

本诗属于重阳登高即景怀友之作,中间几句景物描写精彩逼真,生活气息浓郁,是全诗的精粹。

开头描写自己隐居环境的清幽静谧以及愉悦的心情。“相望”有人解释是望朋友,过于拘谨,重阳登高乃习俗,因此说也在重阳佳节试着登高远眺,而心情果然很开阔豁朗。“愁因薄暮起”一是黄昏历来令人感伤,同时也含有友人未来的忧思。“兴是清秋发”引出下面的写景,秋天黄昏的景色很平淡自然,充满生机。“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描写下望的景色,属于写生手法,偶尔看见回村的人,有的在沙滩上走,有的在渡口坐着等船。都从容不迫轻松悠闲,一切都很和谐。因为太远,天边的树就像小小的荠菜,河中的小岛宛如月牙。这种视觉形象是透视造成的,又似乎罩上一层薄薄的暮霭,很有韵味,也可以说“诗中有画”。最后两句问候对方何时前来,点明秋字以及登山之日是重阳佳节,与《过故人庄》的“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同工异曲,以情结尾,扣合题目。

本诗艺术的最大特点就是清淡。飘浮着的朵朵白云,怡悦的隐居环境,渡头行与歇的村民,天边树木,如月江洲,都不用浓墨渲染,纯用白描勾勒。读罢全诗,一幅以山头伫望为中心,蓝天飞雁和远树江洲为背景的登高暮望图就展现在读者眼前,栩栩如生。令人读后,如品一杯上等龙井茶,满口淡淡清香、余味无穷。

夏日南亭怀辛大

孟浩然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散发a乘夕凉,开轩卧闲敞,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b赏。感此怀故人,终宵劳梦想。

【注释】

a散发:打开头发,休闲时的行为。古代男子平日束发于顶.上面加冠。去冠散发是一种不拘礼仪的行为。b知音:通晓音律,也指知心。

【译文】

西山的日光忽忽向山下落去,东边池塘上的月光渐渐明亮。我披散开头发乘着晚凉,推开窗户立刻感觉心胸十分宽敞。徐徐清风吹来荷花的清香,竹子上的露水滴落发出清脆的声响。真想拿出琴来演奏一曲,遗憾没有知音点评鉴赏。想到这里我非常怀念你啊,整个夜晚我都在把你梦想。

【评析】

本诗是诗人在夏日傍晚乘凉时偶然触发的一种灵感的表现,并没有什么大的主题,也没有什么重要的思想,而是一种偶然的快感和对友人的思念。皮日休说孟浩然“遇景入咏,不拘奇抉异”,确实说到关键处。

开头两句“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以景语起,但仔细品味,语中有细微的感情。太阳的余晖在山上离去时很有韵味,从山下往山上退去,开始还稍慢,一点点往上退,越来越快,到山顶时很快就没有了,“忽”字用得很准确传神。而月光初现时上升也很慢,因为人的共同感受是希望快,因此感觉很慢,用一“渐”表现出这种感受。这一快一慢准确表现了诗人兴趣的浓厚与感受的细腻,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内心的闲情逸致,巧妙烘托出环境的优美。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描写诗人的悠闲自得与身心两方面的惬意。“散发”往往是冲凉后没有再束发,然后尽开亭窗,散发而卧。“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轻描淡写味觉和听觉,清风徐来,荷动香飘,馨气萦室;竹叶青青,露珠晶莹,滴入池中,叮叮作响。两句极写环境之寂静清幽,尤其是后一句,是典型的以动显静手法。此情此景乃是人生之最大自在,最幸福最惬意之时。陶渊明在《与子俨等疏》中说:“五六月中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不过就是这种境界。正是在这种情境下,诗人有了弹琴的兴致,这是感情上的一扬,但忽然感觉无人欣赏,于是思念起知音的朋友辛大。对牛弹琴都无意义,无人弹琴也只能更加孤独寂寞。全诗在淡淡的思友情怀中淡淡终篇,余韵悠悠。

宿业师a山房待b丁大c不至

孟浩然

夕阳度西岭,群壑倏d已暝。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樵人归欲尽,烟鸟e栖初定。之子f期宿来,孤琴候萝径g。

【注释】

a业师:一作“来公”。b待:一作“期”。c丁大:即丁凤,孟浩然同乡朋友,行大。d倏:倏忽,很快。e烟鸟:在暮霭中飞翔的鸟。f之子:此人,这个人,指丁大。g萝径:挂满松萝的小径。

【译文】

夕阳渐渐落向西面的山岭,千山万壑忽然间变得昏暗不明。清澈的月光从松树枝间洒落,初夜的凉意由此而产生。风声伴着泉声布满幽静的山谷,清脆悦耳令人神往聆听。下山归来的樵夫们相继消失踪影,傍晚的暮霭蒙蒙,树上栖息的鸟儿也渐渐安静。你明明约好如期和我共度良宵,为何此时还不见身影,让我怀抱孤琴孤独伶俜,久久等候在藤萝掩映的小径。

【评析】

本诗抒写约好的朋友没有如期而至的焦急心情,写出时间流动之情景以及环境的清静幽雅。

开头两句“夕阳度西岭,群壑倏已暝”点明时间的起点,感情浓重,色彩鲜明。著一“度”字,准确入微地表现出诗人伫立西望,眼看着落日一点点越过西面的山岭而去,紧接着千山万壑很快就一片昏暝,暮色苍茫,意境阔大浑厚。这一“度”一“倏”,不仅生动再现了日落之缓与山暗之速,而且为全诗涂抹上幽暗的色调。时间慢慢推移,月亮上来了。“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声情并茂。东月初升,夜凉露冷,清风徐来,泉声叮咚,赏心悦目。时间继续推移,夜色更重,樵夫都回家了,鸟也都进巢入梦。可是约定好的朋友就是不来。于是诗人深深感叹“之子期宿来,孤琴候萝径”。从日西等到日落,从月升等到鸟静,仍不见友人到来,却又不肯相信友人失约,犹自在藤萝飘垂的幽径中,怀抱孤琴等待着。感情之深厚自在其中。

本诗最大的特色是寓情于景,含蓄蕴藉。通篇采用意象组合法,把西山落日、明月青松、风鸣泉响、晚归樵夫、暮烟栖鸟、孤琴萝径等多个意象有机组合起来,烘托渲染气氛渲染,委婉表达待友不至的失意情怀。尤其是“孤琴候萝径”的情景,似怨非怨,不怨还有点怨,感情极其深厚真实。

王昌龄

王昌龄(生卒年不详)字少伯,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因曾官江宁(今江苏南京)丞、龙标(今湖南黔阳西南)尉,人称“王江宁”、“王龙标”。玄宗开元十五年(727)进士及第,授秘书省校书郎,又登博学宏词科。安史之乱起,避难江淮,为濠州刺史闾丘晓杀害。擅长七律,边塞诗气势雄浑,格调高昂,宫怨闺情诗深厚婉丽,含蓄蕴藉,为开元、天宝年闻杰出诗人,时称“诗家夫子王江宁”。为时人所推重。《全唐诗》存其诗四卷.今人李云逸有《王昌龄诗注》。

同从弟a南斋玩月忆山阴b崔少府c

王昌龄

高卧南斋时,开帷d月初吐。清辉澹水木,演漾e在窗户。荏苒f几盈虚,澄澄变今古。美人清江畔,是夜越吟g苦。千里共如何,微风吹兰杜h。

【注释】

a从弟:堂弟。b山阴:今浙江绍江市。c少府:即县尉。主管缉捕盗贼。d帷:帘帐。e演荡:即荡漾。f荏苒:时光不知不觉地逝去。g越吟:越人庄舄在楚国做官,在病中吟唱越歌以寄乡思。h微风吹兰杜:微风吹送着兰花、杜若的幽香。兰,即兰花,杜,即杜若,一名杜衡,二者都是香草。

【译文】

我和堂弟在南书房中闲居之时,打开窗帘忽然看见东方的山岭刚刚吐出月光。徐徐升起的月亮照射着水面和树木,树影倒映水中的景象在窗户间晃动荡漾。月亮永远不断的圆满和虚竭,就在这淡淡月光的照映中时代在变迁动荡。那位德美才俊的崔少府此时当在清江边上,正在吟诗作赋怀念着亲友和故乡。虽然远隔千山万水,但我们也都能感受得到微风吹过兰花和杜若时那淡淡的清香。

【评析】

从诗题可知,这是一首望月怀人之诗,是诗人和堂弟在南书房赏月时所作,这位堂弟与崔少府可能也有交情。诗借助月夜的优美景色表现对友人的思念以及坚信双方都具有美好的品德和高洁的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