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频道专业化、品牌化研究:以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为例
22230900000012

第12章 央视少儿频道的专业化频道构建(1)

第一节频道定位与栏目设计

如果我们把一个个单一的栏目比做“毛”,那么频道就应该是承载和涵盖众多“毛”的“皮”。这些品类不同的“毛”,只有去实实在在地依附母体——“皮”,才能实现其价值。作为专业频道的央视少儿频道,最大的优势就是对同一类别的题材,可以做深度挖掘,不同节目可做不同视角的阐述,形成整体复合化、局部单纯化的频道格局。

央视少儿频道在纪念三岁生日的活动中,曾经举办过一次主题为《少儿频道伴我成长》的征文活动,全国的小观众参与非常踊跃,有一封来自重庆市合川中学2009级8班春蕾同学的征文,格外引人瞩目,他为央视少儿频道量身定做了一首“快乐之歌”,并谱写了一首文辞优美、青春洋溢的歌词,值得一提的是,在这首歌词中,他用热情和才华将少儿频道中的栏目“一网打尽”,您要想了解央视少儿频道开播后都有哪些新栏目,好!您先听听他的歌词:(截取片段)

快乐之歌

我们是出自少年的英雄,《英雄出少年》

我们是名师名校的学生。《名师名校》

我们是银河剧场的小演员《银河剧场》

我们是新闻袋袋裤的小记者《新闻袋袋裤》

乘着大风车,我们来到动感特区《大风车》、《动感特区》

吹着金螺号,我们去到影像地带《金锣号》、《影像地带》

从第二起跑线出发,我们去进行公德行动《第二起跑线》《公德行动》

在成长在线的起点,我们再次把童心回放《成长在线》、《童心回放》

智慧树下,我们品尝着金苹果《智慧树》、《金苹果》

动画城里,我们拼装着七巧板《动画城》、《七巧板》

我们常在同一片蓝天下异想天开《同一片蓝天》、《异想天开》

我们常在快乐体验里绿野寻踪《快乐体验》、《绿野寻踪》

我们常在少年体校里玩芝麻开门的游戏《少年体校》、《芝麻开门》

我们常在动漫世界里乐翻天《动漫世界》、《动画乐翻天》

这是一个小观众对央视少儿频道新栏目的崭新解读,我们又一次看到了频道所蕴含的巨大潜力,还有什么能比得到观众的认可和参与让我们更开心的事呢?

春蕾同学写的《快乐之歌》让我们思考了一个在频道开播之初早已不新鲜的问题:一个新频道中,到底应该设置那些栏目呢?

回首往事,仿佛一切就在眼前。央视少儿频道在对栏目进行了招标和策划的早期阶段所遵循的一个重要的原则就是:“内容为王”,不是先建高速公路,再回头生产汽车;而是在拥有充足内容的基础上,扩张传播渠道,当然这也是央视少儿频道的主导战略。

内容就是一切。开播后的央视少儿频道呈现给全国小观众的是一个内容的王国,是丰富多彩、各式各样的节目,这种节目内容的丰富,并不是以“大而化之”的方式表现出来的,她的成功之处恰恰是因为追求窄众的、专业化的内容,从传播学的角度来解释,这是一种“非群体化传播”,是传播观念上的重大变革,它要求传播者不再把受众看作一个无差别的整体,而是针对受众的不同群落和不同层次的需求层面,分别实施特定的传播策略。

频道专业化的时代,需要既对整体受众的把握,又要区分不同受众间的差异,少儿频道就是实现的分众制作和播出,分众制作体现在目标受众的定位上:央视少儿频道受众目标定为0——18岁,具体细分为6岁以下的学龄前儿童,6岁——12岁的小学生,12岁——18岁的中学生以及这些受众对象的家长:

以栏目举例为:6岁以下的学龄前栏目:《七巧板》、《周末七巧板》、《智慧树》。6岁——12岁的小学生栏目:《大风车》、《东方儿童》、《芝麻开门》、《音乐快递》、《同一片蓝天》、《少年体校》、12岁——18岁的中学生栏目:《第二起跑线》、《三星智力快车》、《快乐体验》、《神奇之窗》、《影像地带》、《异想天开》、《金苹果》、《名师名校》、家教栏目:《公德行动》、《成长在线》、《动感特区》。

分众播出体现在播出时间段的对应安排上:根据少年儿童的生活规律和作息时间,分成七个时段:早间时段(6:00——8:00)、上午时段(8:00——12:00)、午间时段(12:00——14:00)、下午时段(14:00——17:00)、傍晚时段(17:00——19:00)、黄金时段(19:00——21:00)、晚间时段(21:00——24:00)。

不同时段的主要收视对象:上、下午时段以学龄前儿童节目为主;早间、午间、傍晚、黄金时段以小学生和中学生节目为主;晚间时段以家教节目为主。

儿童心理学有大量研究成果说明了儿童在什么样的年龄段心理发展是什么样子的,而教育学家也已经研究了儿童在不同年龄段他们的需要、他们的感受和他们的行为方式的不同,所谓“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节目制作者要在了解这些科学知识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了解不同年龄段孩子的收视行为、习惯、兴趣与需求,扑捉其细微的心理特征;这样才能帮助节目制作者找到最佳的切入点,制作出更加贴近目标观众、更具专业水准的节目。比如:0——3岁,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基本上是各玩各的,3岁之后,孩子有了交往的需要,3——5岁的儿童依然处于梦幻时期,需要保护孩子的想像力和创造力。5岁以后的孩子,渐渐认识到有些事情不是真的,他的意识会慢慢苏醒,5岁还是儿童的文字敏感期,非常想了解自己与世界的关系。从7岁开始,人的心理上进入了一个重要的转折期。在这个时期,无论是在智力、情感、社会关系或者个人活动能力方面,心理生活都会出现新的变化。

9岁的孩子开始有了自我意识,但有时会感到孤独,没有人理解。7——14岁开始有了具像思维,情感特别敏锐,也比较情绪化,其中12岁兴趣开始变得比较稳定,14岁左右,逻辑思维能力增强,他要找到事物产生的真正原因。14——18岁之间,自尊心特别容易受到打击,特别的敏感,容易受到伤害。

比如说游戏节目,是孩子们最喜欢的节目,因为游戏是孩子们认识世界的社会化活动,从心理学上来说,游戏也是孩子们完成社会化进程最主要的活动方式。即便如此,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喜欢的游戏是不同的,当然喜欢的游戏节目也是不同的,比如:0——2岁的儿童喜爱感知运动类的游戏,喜欢通过摸来认知世界,2岁——8岁儿童喜欢搭建类的游戏,比如积木游戏。3岁——成人喜欢模仿类的游戏,比如角色扮演,4岁——成人喜欢规则类的游戏,比如踢球类。还有6岁之前的儿童会“改造”游戏并且兴趣随时漂移,但6岁之后的儿童却认为游戏就是集体活动。

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一般是有三个中心的,思维中心、感官中心和情感中心,而儿童学习的模式开始又都是通过模仿开始的,当我们最大限度的找到了目标观众群,在这个基础上,再对受众进行全面、科学、定量的分析,针对目标观众的年龄结构、收视习惯、消费能力和心理状态等诸多信息进行研究,就可以根据目标观众的需求制作出适合他们的节目了;这对节目制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节目制作者要了解儿童心理,儿童在不同年龄段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做出的节目才会有的放矢。

例如:央视少儿频道中的品牌栏目《智慧树》,是一档定位0——6岁的学前教育节目,但是0——3岁和3——6岁的孩子都属于学前教育的范畴,但是这两个年龄段又有很多的不同,为此,频道特意把智慧树栏目细分成《智慧树》日常版;针对3——6岁的学龄前儿童,周一到周五播出,《小小智慧树》针对0——3岁婴幼儿,周日播出。

深受小朋友们喜爱的《大风车》栏目,它在1995年6月1日创办之初,目标观众的年龄段定位是3岁——14岁的少年儿童。到2003年12月少儿频道开播,《大风车》栏目的受众年龄段定位从3岁——14岁改为6岁——14岁,放弃了受众中的学龄前儿童而面向小学和部分初中生,这是一个可喜的变化。这表明了栏目的策划者和决策者对受众的充分尊重。

专业化的频道,播出内容就一定要是专一的,这个“专一”不是“单一”,它可以有宽泛度,但一定是与既定目标观众要求对等的。当频道有了明确定位,设定了受众群,就要进一步设计频道的框架结构和主题内容,将各种可用电视资源定位于某一特色,而这个特色就是一个频道的定位,央视少儿频道的定位是:以儿童为本,那么栏目的设立要符合频道定位,并服从服务于频道定位。

在频道专业化的进程中,对栏目的要求,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栏目个性化,栏目个性化就需要栏目主题突出、个性鲜明。栏目个性化在专业频道中,有了时间与空间,有了机会,可以让它们大显身手,大展拳脚。有可能充分发挥栏目制片人和编导的聪明才智,把栏目内容做深、做精、做活、做透,做成非常专业化的栏目。那么,怎样才能形成这种“专业判断”呢?

这是一个逐渐探索、积累理解的过程。早在频道筹备阶段,筹备组就参阅了当时国内外六十多个频道的节目内容,可是究竟要什么栏目?不要什么栏目?怎样使这些栏目拥有独特的个性?这些栏目之间有怎样的关系?从频道的宏观角度来看,是否能保持频道整体生态环境的和谐统一?这都是频道中设计栏目设置所必须考虑的问题。

思路突破是从少儿电视节目的功能性开始的;传播学的理论告诉我们,少儿电视节目有四大功能,一是认知功能,二是教育功能,三是审美功能,四是娱乐功能。于是频道的策划者在这一理论的基础上,创立了少儿频道的六大板块即:教育板块、卡通板块、儿童剧板块、科普板块、综艺板块、益智游戏板块,这六大板块分别满足了儿童电视节目的不同功能,有的还是一专多能,比如:教育板块满足了儿童电视的教育功能,科普板块满足了认知功能,综艺板块满足了审美功能,儿童游戏板块满足了娱乐功能,而卡通和儿童剧板块则满足了儿童电视节目的多项功能。

一、教育板块

教育板块的内容包括学前教育、公民道德教育、法治教育、科普教育、家庭教育等,而教育的途径无非是四个渠道,一个学校教育、一个家庭教育、一个社会教育,社会教育包括我们传媒(报刊、电视、广播)第四个渠道就是少年儿童组织教育。

1、公民道德教育:

在少儿频道的节目中,要帮助少年儿童培养起良好的、健康的人格素养。比如孝敬父母、尊敬老师、关爱同学、和邻居友好相处。要做到这一点,先要明白我与“他”,我与“我们”的关系。具体来说就是人生活在世界上心里要有他人,强调集体主义。

因此央视少儿频道在教育板块的新栏目设置中增设了《公德行动》栏目。《公德行动》的栏目定位为:弘扬先进文化,批评陋习和不文明现象,在全社会形成崇尚高尚人格、高雅情趣的氛围,培养讲文明守道德的公民意识。

栏目在具体设计时以孩子身边与道德有关的小事作为切入点,以孩子的视角去看、去分析道德表现,让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点点滴滴的教育。

2、家庭教育: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研究员、社会学博士沈杰先生曾经说过:“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从家庭角度看,是一种亲子关系,但是,从社会角度看,则是一种代际关系。亲子关系融洽对于家庭稳定的意义,就如同代际关系融洽对社会稳定的意义”。

然而,在一个急剧变迁的新时代,由代际沟通不畅引发的两代人的矛盾与冲突,成为信息时代的一种重要现象。主要表现为;认识上的差异所引起的感情上的不协调,因此需要有一个沟通和交流的平台,使父母在遇到新情况新问题的时候,能向有关专家咨询和求教,当然更需要两代人敞开心扉,相互学习、共同成长。

央视少儿频道在教育板块的新栏目设置中,增设了《动感特区》和《成长在线》两档家庭教育栏目,频道对家教栏目的重视,可见一斑,两档栏目都是为亲子间提供了一个互动沟通的平台。所不同的是,《动感特区》是通过游戏的方式,为孩子与家长搭建一座“心桥”,从而达到代际沟通的目的,而《成长在线》更侧重于以谈话的形式,为孩子提供成长咨询,为家长提供家教服务,并使他们达到面对面的交流。

父母的素质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孩子的未来发展,在家教类节目中,我们会看到,家长与孩子良好的关系胜过了教育本身。而节目所倡导的主旨是:家长对待孩子要站在一种朋友的角度,从心理换位角度来体验孩子的真实的需求,这样的话,才能以理解为基础,以关怀为目标,达成相互的谅解,促进心灵的沟通!

3、学前教育

《智慧树》以“培育智慧”为核心元素,将内容涵盖了幼儿智能发展的所有方面,即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自我认识智能、空间智能、人际关系智能、音乐智能、身体运动智能,每一个板块都有较强的针对性。根据2——6岁幼儿的心理特点,栏目采用“杂志型”的编排方式,每天有不同的主题,一天之内,动静结合,长短适宜,具有鲜明的节奏感,不同板块采用戏剧化的串联方式,保持了儿童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