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频道专业化、品牌化研究:以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为例
22230900000020

第20章 央视少儿频道的专业化频道构建(9)

(2)专业专家

媒介工作者一个基本的角色,就是要使世界上最智慧的头脑、最智慧的精神,能够为社会大众所接受。因此,媒介在中间是一个转译层、翻译者的角色。所谓翻译者不是做这方面的专家,也不是做那方面的专家,而是两方面都要了解,你是沟通型的专家,要了解受众有什么需要,同时也懂得专业语言,提供一种转译,提供一种中介,这就是媒介工作者的角色。

专业频道是适应受众的分化、细分而产生的。观众的这种独特的需要,要求节目内容、知识越来越专业化,这就要求其从业人员做好沟通型的专家,用适合大众传播的电视化的语言和方式对专业知识进行崭新的解读。

人民大学第一任校长吴玉章曾经讲过一句话,他们的培养目标就是一眼之下识君子,讲的是经过人民大学系统化的培养和训练,应该比社会上一般人对于时势的发展,对于社会问题的判断应该更敏感,更准确,更全面。当风起青萍之末,你就比社会一般人更能作出发展的预测和相应的价值判断,这就是所谓专家。媒介工作者的角色,是在未来社会生活当中,应该成为时势问题、发展问题价值判断的专家。专家是什么?当资讯以一个比较零散的面目出现的时候,你可以复现它的完整意义,根据你的经验、专业积累。[载自《中国传媒资本市场运营》南方日报出版社2003年8月第1版]

那么,我们的电视工作者是否具备了相应的专业知识和专业素养了呢?是否能够以专业人士的目光解析自己所传递的信息呢?还是仅仅依靠较为朴素的感觉来进行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电视人是否还会弄出内行不屑看,外行不爱看或看不懂的专业节目呢?我们的频道专业化进程中,传媒的从业者是否准备好了吗?

是的,传媒行业越来越需要,某一领域的“专家型制片人”、“专家型编辑记者”,这样就能够就某些专业问题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供观众参考,特别是能够以通俗易懂的语言来阐释一个专业的问题。

专家能够在客观事物纷繁复杂的矛盾现象中,准确地抓住主要矛盾,一针见血地击中要害,以出奇制胜的独特手段和办法,四两拨千斤。专家是以专业为前提的,而专业是以业为前提,而不是以专为前提,什么是业?指的是某种成就或结果。

《智慧树》是央视少儿频道专业化程度最强的栏目,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学前教育专业的倪娜,是这个栏目的制片人也是创办人,她是少儿频道第一个提出“像做科研一样做节目”的专家,《智慧树》一方面对国内外儿童发展心理学、教育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加以消化、取舍和电视化的转换,另一方面特别重视编导到幼儿园对节目的调研,《智慧树》从诞生之日起,就一直严格采用“研究——教育实践——生产”的模式来制作节目。其生产流程为:基础研究——样片生产——检验、整改——批量生产——编写工作手册——收视分析——检验、整改。。。。。。正是这种用做科研的态度来研究节目的方式,使《智慧树》一直是少儿频道自制栏目的收视第一名,因为表现突出,《智慧树》在2009年还被调整到央视的王牌频道中央电视台1套播出。

(3)专心求新

台里各频道都在积极创新,少儿频道强调创新,主要基于:一是少儿观众是一个好奇好新、不断成长的群体,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满足他们求新求异、不断变化的收视需求。[摘自《节目第一线》2008年第3期]

创新是频道的生命力,是频道保持活力的源泉,创新是动态的构成;是由多种因素和体系构建而成的,频道的创新点离不开频道体系的创新,更离不开具体栏目和节目的创新,比如2006年的六一晚会《梦想乐园》打破了以往六一晚会的模式和格局,不仅在频道播出大获成功,还在中国剧院连续举行三场公益演出,这台由“绿野寻踪”、“海底奇遇”、“太空神话”、“梦想乐园”四场主题构成的动画情景剧,实现了创作理念、节目形态和运作模式的创新与突破;第一次将先进的“儿童观”和“节日观”融入在具体节目当中,第一次采用“卡通情景表演”,第一次采用市场化运作方式,这些方面的大胆创新和有益的尝试,点点滴滴也都体现了少儿频道的创新精神,也正是编导这样的创新精神为少儿频道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因此,在节目创作中,编导要具有勇于创新的气魄和勇争第一的鲜明个性,编导要融入生活、把握主流、理性思维、政治热情、开阔胸襟、兼容并包。

(4)专注集中

一个事情,当你专注的去做的时候,它就会由量变到质变,栏目品牌化的过程也会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一般来说,儿童节目不太可能有爆发式的轰动效应,而是积累效应,一个好节目对孩子的积极影响十年、二十年之后才能显现,这就要求我们在做节目的时候要做到专心致志。

怎样做到专心致志呢?就是专注做一件事,把它做到一定的境界,别开生面的创造一种价值。

专注是会改变一个频道发展的。心理学中会说到一个词:“境由心生”,一个人你看到的世界,其实是内心世界的一种反应,当你的内心世界很杂乱、很肤浅的时候,你看到的也是一个很肤浅的东西,世界上任何一件事情,你很认真做得时候,会发现这里是有道理的,余培侠先生曾经要求我们频道的少儿电视人要拥有“三心”:“童心、爱心、专心”。要低调做人,高效做事,这是绿色频道应该保有的“绿色心态”,也是我们专注的做节目时所应该拥有的心态。

有的频道在制定战略的时候就无法专注,看到什么就做什么,没有系统,满眼都是机会,收视率至上,利益最大化,这都与少儿频道所提倡的“绿色收视率”是背道而驰的。

一个频道如此,对于一个人来说,道理也是一样的,有时候机会太多,并不是一件好事,在某些方面迟钝、不聪明,大智若愚,只对一件事情感兴趣,意味着能够深入、专注的发现这个行业最深层玄机,这种发现,将会使你获得一种能力,做某一项工作所培养的能力,是可以复制到另外一项工作上的。

专注对频道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永远在机会之间进行穿梭和游走的频道是做不大的,经济学中有一个机会成本的概念,你在做这件事的时候,你就不能做那件事;当机会纷至沓来的时候,其实你正在丧失了一个“机会成本”;比如深入、专注做一件事的研究,当有一天发现自己需要什么的时候,时间已经没有了,比如频道和栏目频繁的改版,“看上去很美”,有时候并不意味着一件好事,原少儿频道总监余培侠先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不赞成经常改版,经常改版说明不够专业。不改版也不行,不能一成不变,要与时俱进”。

专心地去做一件事情的时候,本身就会产生一种智慧,这种智慧就是一种力量,也许有人说;专注是一种意愿,其实专注更是一种习惯,当这种习惯进入到智力层面的时候,就会变成一种非常强大的力量,当这种习惯进入到一个频道的时候,频道就拥有了一种无法模仿的能力,这种能力,使频道在多元与跨界中找到了相通的密码,而频道专业化,就是培养的这种独特的能力。

(5)一颗童心

马克思曾说:“成人不能再成为儿童,否则他就稚气了。但是儿童的天真难道不使他感到愉快吗?”这段话中,马克思把在更高的程度上再现儿童的纯朴的本质,看做是成人的一种人格修养。其实,我们每个成年人也都应该永葆一颗纯洁的的不老童心,这是人格修养的最高境界,也是对儿童媒体从业人员的本质要求。

如何让儿童节目具有深度?如何让儿童艺术作品更具生命力?主要看这一作品是否在更高得程度上去表现儿童的纯真,表现儿童对真善美的认知,这是儿童节目是否具有深度的根源所在。

因此少儿节目要提高艺术水平就要在真善美上下功夫。这要求我们每一个儿童媒体从业人员,都应该有一颗童心,惟有如此才能深入细致的了解孩子的心理特点,理解孩子的思想感情,也才能使作品从内容到形式都富有艺术感染力。

艺术就是寻求心灵感动的过程,儿童媒体从业人员要俯下身去,“贴近儿童生活、了解儿童、贴近儿童”。用心为他们奉献最真、最善、最美的作品。

优秀的儿童节目的创作面前延伸着一条充满荆棘的道路,要投入作者相当大感情和思想。没有一种献身精神是不可能成就极富艺术深度和感染力的作品的。著名的童话大师安徒生耗尽一生,铸出享誉世界的童话精品,他曾说,“为了童话,我放弃的自己的幸福。”可见,优秀少儿作品不仅要有童心,还要有奉献精神,拥有对儿童的爱心。

一个专业化频道达到较高阶段后,还要以其独特的不可复制、不可替代的内在价值和文化内涵,准确对应着市场目标和受众需求,产生较为独特的社会影响力,形成不可超越的核心竞争力,且在频道行为、栏目设置、经营管理、人才培养等方面表现出更为主动的自觉态度。比如对媒体员工的专业化过程,就是让专业的信念、价值观、行为准则和实践规则内化为自觉的追求,同时通过专业的系统训练,让他们获取专业知识和技能,从而使他们成为专业知识传播者的过程,从而要发展专业技能和专业精神。

在央视少儿频道打造专业核心能力的内容中,有一项伟大的计划;就是创建专业人才库,计划在今后五年内,频道争取建立起一支“333”少儿节目人才库,即:拥有300名既懂电视专业,又懂儿童心理学与教育学的复合型少儿编导人才;30名少儿节目名主持人(含人偶角色主持);30名懂少儿节目管理与经营的人才。[余培侠《让中国的“尼克”走向世界》载自《电视研究》2008年第12期第18页]

媒体员工的专业化过程就是让专业的信念、价值观、行为标准和实践规则内化为其自觉的追求,同时通过专业的系统训练,让他们获取专业知识和技能,从而使他们成为专业的知识传播者的过程。这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多方面的条件:整个社会要有一个有利于专业精神成长的空间,需要运作良好的教育系统的支持,需要较长的历史积累,还需要媒体工作者根据环境变化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丰富和发展专业技能、专业精神。[陆晔、潘忠党:《成名的想像:社会转型过程中新闻从业者的专业主义话语建构》,载《新闻学研究》,第71期]

频道节目内容的专业化,还需要有专业的学术思想。

3、专业的学术思想

儿童电视的研究属于冷门,儿童群体的声音再强也不过是个“小喇叭”而已。频道要想办法把全国最好的专业人才吸纳进来,要拥有专业的学术思想,还要拥有理论和学术的地位,使少儿频道的专业学术思想,处于整个行业的前沿,你对这个系统站得越高,你才更能够一针见血的看出问题的所在,因此我们要在频道内,开展学术研讨会,提高学术地位,形成学术研讨范围,加强国际学术交流,提高专业少儿节目的制作能力。

专业的学术思想还体现在:要充分发挥研发部门“管理芯片”、“创新先导”、“理论基石”等“智库”功能,促进研究成果指导了实际工作,并使其转化为节目一线的生产能力,促进频道节目创新和竞争力的提高。

少儿节目制作需要专业性,做为一个少儿节目的编导,除了要具备电视的基本功之外,还需要有儿童心理学、儿童教育学、儿童美学等多种知识素养,这样做出的节目才更专业。少儿电视人更需要深入到幼儿园、学校亲身体验和感受,这样才能做出具有专业性和可视性的节目。少儿媒体工作者应该是教育家、理论家和社会活动家。

美国战略大师普拉哈拉德和英国学者哈默尔曾对核心竞争力作过一个形象的比喻:多元化经营的集团公司就像一棵大树,树干和树枝是核心产品,较小的枝系是业务单位,树叶、花朵和果实是最终产品,而维系生命、稳固树身的根系就是核心能力。可以说,核心能力对企业多元化发展有着超乎寻常的意义。

专业能力对于军事家来说是能从激烈竞争中胜出的“核武器”;对于经济学家来说,是获取财富的“金钥匙”,而对于电视台来说,拥有专业核心能力的电视频道,意味着拥有广大观众的忠实度。在任何情况下,专业核心能力都是一种无形资产。

回头看6年来的脚印,央视少儿频道从蹒跚学步到风华正茂,他走过了许多别人未曾走过的路,而且这些不断创新的脚步,正好印证了频道文化中最重要的一条:心无旁笃、远离浮躁、耐住寂寞、孜孜以求。低调做人,高效做事,拥有纯洁的绿色心态;用“童心”、“爱心”和“专心”为儿童打造出一片纯净的“绿色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