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频道专业化、品牌化研究:以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为例
22230900000004

第4章 央视少儿频道的专业化兴起(2)

《七巧板》以学龄前儿童为主要收视对象,每天15分钟,又分为“万花筒”(音乐与手工制作游戏)、“行为测试”(展现儿童的心灵世界,引导儿童的行为)、“我的世界”(反映儿童生活、展示儿童周围世界)、“小擂台”(儿童参与的游戏)等几个小的版块。《非常之旅》则以9——14岁之间的少年儿童为主要收视对象,展现孩子们的“五自”能力。《和爸爸妈妈一起看》是沟通孩子们与父母之间心灵与情感的立交桥,其中的“宝贝”版关注0至3岁婴幼儿的早期启智教育及游戏娱乐,为家长提供科学育儿指导和示范;“你说我说”版透视敏感话题,关注成长中的心灵碰撞;“小向导”版反映孩子在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涉及孩子的自我保护、保险、儿童消费等问题。《信息树》通过主持人和小记者及孩子们之间生动有趣的谈话、聊天,通过放映有关的背景、资料、录像,让孩子们了解世界上和自己身边发生的事情,培养他们关心天下大事的责任感和宽阔胸怀。《大追踪》追踪少年儿童成长的脚步,倡导具有时代气息的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儿童音乐电视》通过内容、风格不同的儿童歌曲,陶冶孩子们的情操,培养他们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潜移默化地塑造他们的心灵。在孩子的眼里,世界亦真亦幻,是童话,也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星星剧场》则是短剧小品栏目,通过富有童趣的短剧,给孩子一个童心世界,让孩子们在剧中获得生活的欢乐,在欢乐中营建未来生活的模型,品位观摩学习人生,学会友爱与诚实,学会辨善恶美丑、真假是非。《天天动画》栏目展播国内外优秀的动画片。

《东方儿童》的开播体现了我国少儿电视编导的前沿意识,同时这也是开辟专门的少儿频道之前的一项奠基工程。

在新版《东方儿童》栏目结构的设置中,我们看到了对每个版块对象化的明确和强化,其实栏目的专业化进程正是通过对观众的对象化来实现的。

频道专业化的过程是循序渐进的过程,先从节目到栏目再到整个频道的专业化,但是归根结底,频道专业化也只不过是手段,其最终目的是要通过专业化达到观众的对象化,让观众接受、喜爱才是真正追求的目标。

《东方儿童》在改版之初就抓住了问题的核心,所以节目开播后,在短短两个月的时间里,收视率较原来相同时间段播出的少儿节目提高了近一倍,甚至接近两倍,创造了当时第七套卫星电视少儿节目收视率的历史新高。

那么,在频道专业化之初,为什么要强调对栏目的对象化定位呢?这是为了要吸纳受众的注意力,并保证了以后专业化频道的纯度。

第一:吸纳受众的注重力

专业化是对传播主体而言的,对象化是为受众客体建立的,传播主体发出的信息是否能全部或者大部分传递到受众客体,还要取决于受众的注重力究竟在哪儿。

我们正处在一个信息过剩的时代,每天面对的是各种媒介的海量信息,这时候珍贵的不是信息本身,注意力才是最宝贵的稀缺资源。因为人的一天只有24小时,一天中用来获取信息和娱乐的时间也有限的;传播的竞争实际上就是对受众注重力竞争,失去受众就意味着失去一切,于是如何有效地吸纳受众的注重力,成为现代传媒竞争的焦点所在。

我国电视传播的发展已经由原来的我播你看,发展到观众的自主选择,电视业已经由过去传播者所主宰的“卖方市场”变成今天受传者具有主动权的“买方市场”,由过去的“传者中心”变成今天的受者中心,由过去的“大众化”传播变成今天的小众化窄播;从众多的电视节目中选择自己最爱看的电视节目,已经成为观众的固定收视习惯,因为人的大脑有一种习惯;那就是“只能看到想看的东西”,也就是说,观众只会看他们喜欢看的节目,因此,专业频道必须首先确立自己的目标观众,了解他们的个性、心理特征以及收视习惯,并做出科学的分析,有的放矢地进行节目设置,有效的吸纳受众的注意力。

第二:专业化频道的纯度

中华民族文化多元,并呈现出一种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态势;主流文化、大众文化、精英文化以及外来文化、民间文化、地域文化、后现代文化等并存,在观众也就形成了若干个具有不同品位和收视需求的群体。

频道专业化必须依托于受众的细分化,缺乏对目标受众群的细分,就不可能制作出有针对性、有专业特色的节目,当然也不可能获得目标观众的认可,从而也就失去了作为专业频道存在的意义和价值,这当然也是许多的专业频道“不专业”的问题所在。

专业频道不专业,观众的脑子里也是一笔糊涂账,根本分不清谁是谁。所以,专业频道必须从根本上“专“起来,对象性明确,要让观众在他感爱好的频道里找到大量有收视价值的内容。所以专业频道要勇于取舍,该强化的强化,该放弃的放弃,只有保证了专业频道的纯度,才能使频道富有生命力。

大浪淘沙,风起云涌,随着少儿电视节目的飞快发展,也为了加快少儿频道的开播,自《东方儿童》之后,青少中心又创办和整合了一些定位明确,具有专业特色的优秀的栏目和节目。

1999年6月5日,《同一片蓝天》开播,栏目强调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采用专题、文艺等多种电视艺术形式,展示全国各地方电视台少儿节目的窗口。

1999年7月13日,少儿科普性栏目《芝麻开门》开播,栏目对小学生进行科普知识教育,培养少年儿童对科学的爱好和兴趣。

2000年7月16日,中央电视台与韩国三星集团合作的中学生大型知识竞赛栏目《三星智力快车》,节目时尚多样,节奏明快,比赛的公平性、竞争的激烈性、知识的权威性得到了观众的认可。

2001年7月,大型创新思维栏目《异想天开》推出,并提出了“用双手说话,用头脑赛跑”的口号,栏目为青少年观众提供了参与科普、展示创造力的机会,他们播出的《五号电池拉汽车》、《纸船大赛》、《纸箱大赛》等节目引起较大的反响。

2001年10月8日,青少中心又推出了一档家教栏目《快乐点击》。旨在为家长提供家庭教育信息,推广科学的教育方式,实现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理解与交流。

2002年1月12日,创办了竞赛性真实体验节目《金苹果》。旨在展示和检验当代青少年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其特点是对抗性和时尚感强。

有学者称频道专业化的初期就是“跑马圈地”,而这个时期青少中心的确是开办了大量的栏目;许多新栏目如雨后春笋般生根发芽,这时候,电视行业内的很多人开始思考这样的问题;我们应该保留、发展什么节目?应该放弃、改造什么节目?我们应该为什么样的人制作什么样的节目?在节目改造的基础上,电视的节目形态,包括一些具体栏目被市场不停筛选、淘汰和扩充,专业化从最基础的节目内容开始,然后到栏目的设置,最后到频道的定位。或许在这个专业频道酝酿的阶段电视理论家并没有提出一种具有指导意义的“专业化”理念,甚至可能根本没有意识到这种趋势将成为传播业未来必然的方向,但是一些量变正在潜移默化中进行,并积累质变所需要的各种条件。

所谓摸着石头过河,创新的第一步就是实践,青少中心在进行专业化频道的创新与实践的磨砺中,又迈出了大胆的一步。

第二节频道专业化与广告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电视频道命系广告,而广告量取决于观众的规模和购买力。虽然专业化频道的受众面缩小了,但是由于能够更有效地满足这部分受众的收视需求,使受众的注意力、忠诚度和满意度都能够得到大幅度提高,因而能够创造出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对于电视这一大众传媒来讲,重要的不是信息的饱和度,而是信息的到达度和接受度。

美国著名未来学家、《第三次浪潮》一书的作者托夫勒于2001年来到中国访问,并曾经做客中央电视台《对话》栏目,当有人问他第四次浪潮是什么时,托夫勒回答道:“如果说第一次浪潮是农业占上风,第二次浪潮是制造业占上风,第三次浪潮是服务业占上风,第四浪潮应该是体验业占上风。”托夫勒这里所说的“体验业”就是我们所说的“文化产业”。

中国电视业在改革开放的二十年里有个“逢三变革”的历史巧合:

1983年中国电视致力于“做大”,扩大规模、繁荣发展,“四级办电视”。1993年,中国电视业致力于“做活”推出东方时空,推出制片人制,2003年中国电视业致力于“做强”,电视业以“数字化”和“产业化”做为发展契机,正在驶入专业化发展的快车道。

这个自我描述的巨大变革,对于我们今天电视频道的专业化、品牌化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一方面“第四媒体”网络的出现,使英文中的communication,不再局限于原来的“传播”,而是发展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交流”。另一方面,报纸、期刊走“分众化”与“小众化”的道路,“把市场定位在某一特定读者群上”,毫无疑问对电视媒体形成巨大的冲击,而广播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已经开始重大变革,涌现出一批面向“小众化”受众的专业化广播台,诸如交通台、经济台、音乐台等,并取得了不菲的成绩。

1999年,国内省级卫视全部上星,引发全国性频道的板块震荡,此时,国际传媒也卷入并购风潮,全球最大的媒体企业集团之一的新闻集团成立了北京代表处,国外媒体加速对中国的抢滩和扩张。据统计,1999年中国的电视频道数量已达1108个,报纸发行2038种,杂志高达8187种,广播电台则有1696个频道,“第四媒体”互联网爆炸式的增长吸引了全球近三亿的用户。

媒体的竞争、收视频道的成倍增加,导致了各个频道观众的分散化和受众群体的细分化,观众将面临众多的选择,有资料表明,以北京地区居民为例,平均每15秒就更换一次频道或节目,可以说,“遥控器”成了电视节目最大的朋友,同时也是最大的敌人,同质化的频道或雷同化的节目,最终会被观众pass,要摆脱同质化和雷同化的面貌,这让电视频道的专业化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潮流。

有竞争才会有发展,要想有大的发展,将会有更大的竞争。这种竞争加速了频道专业化的进程。

央视少儿频道的频道专业化之路就是在这样的“风声”中开始的,那么什么是频道专业化呢?

频道专业化,一是“化”本身是一个过程,指目前我们正处于这个过程之中。二是用“专业”一词可以更准确地表达电视频道细分的总体状况和形态。这里的“专业”一词不是指科学的门类,而有“专门”、“专用”和“专题”之意。专业频道至少可以从两个层面来理解:一是类型化,一是细分化。[孙玉胜《十年——从改变电视的语态开始》第396页]

根据目前国内外电视频道的现状和形态,除地面(无线)电视的综合频道之外,我们暂且把电视专业频道分为三个层次:第一是大众化专业频道,如新闻、电影、电视剧、娱乐、体育等频道。第二是分众化专业频道,如财经、历史、探索、国家地理等频道。第三是小众化专业频道,如机场、高尔夫等频道。由于这三种专业频道的价格和受众面不一样,其收视率和占有率大致呈依次降低的趋势,广告价格和份额也依次递减,这体现了供求关系决定价格的市场经济规律。当然,专业频道的价格也不仅仅取决于广告的多少,它还取决于频道本身的价值。

有观点认为,我国电视媒体只靠广告盈利,这种单一的盈利模式导致了一个悖论:要频道专业化就可能影响收视率并降低广告收入,而要增加广告收入就必须使节目大众化而提高收视率,结果就导致了专业频道不专业。

在笔者看来,所谓的广告“大众化”对立于频道“专业化”是一种误读,现代广告越来越具有“专业化”的特征,广告的“专业化”与频道“专业化”是可以实现互动的,至于“专业化”频道“专”到何种程度,是电视媒体的经营者需要认真考虑的,但与广告没有必然联系,我国电视的广告盈利模式必将长期存在。

那么,央视少儿频道采用了怎样的广告经营模式呢?

央视少儿频道与中央电视台广告经营部门,处于横向合作的关系。频道的节目编排、节目购买等权利一般不在广告经营部门。广告经营部门与总编室及各频道在相互沟通方面需要主管台长的协调,通过一定的途径实现各方面的相互配合。广告部与各频道签订一定的广告任务指标,对栏目内容有建议权。[黎斌《中国电视广告经营模式创新研究》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中央电视台的广告经营实行的是统一管理、统一经营的模式。由广告公司代理经营频道广告,找更专业的人干更专业的事,频道的专业化不仅体现在节目上,也体现在频道的广告代理上。

以“绿色”收视转化为“绿色”创收为理念的央视少儿频道广告策略,既保证了频道作为公益频道,广告量小含金量大,绿色健康的特点,又使频道在近7年的发展中,成为央视各频道中,投入最少,成长最快,最具品牌价值的主流频道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