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教育报刊市场化的困境与突围
22231100000012

第12章 教育报刊市场化的机制构建(1)

一、建构特殊企业模式

教育报刊市场化,首要任务就是报刊社的改制转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没有这项基础性工作,所有内部管理体制和市场经营策略犹如无本之木、无水之源,无法达到应有的成效。但是在我国,教育报刊社作为具有公益性特征的出版单位,与其他传媒企业一样,仅仅理解其产业性属性是不完善的。教育报刊社可以成为企业,但必须是特殊企业。

(一)教育报刊构建特殊企业模式的程序

企业形态的报刊社(公司)依其全部法人财产,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照章纳税,对国家投资和其他出资者的资本承担保值、增值的责任。报刊社管理者作为国家授权经营的产权代表,代表国家行使资产所有者的权利,并依法享有资产受益、重大决策、选择管理者的权利。报刊社拥有自主经营与企业发展所必需的各种权力,拥有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独立的资本积累与企业发展的方式和目标。在经济活动中自主筹集资金,自行策划经营活动,开展多领域、多行业的投资、联营和兼并企业。教育报刊社构建特殊企业程序有以下几个:

1.清产核资

由国家认可的资产评估部门对教育报刊社的资产进行评估,确定净资产额度,主要完成三项任务:一是核定报刊社所有者权益;二是剔除不良资产和认定不动产规模;三是在相关政策指导下,核定报刊社人力资本所产生的权益的比重。

2.核定规模

确定作为企业的教育报刊社资本金规模,将原有国有资产的非经营性质报批为经营性资产,按照国有资产不低于总股本的50%(不包括50%)比重,确定国有股份份额。

3.确定国资监管体制

由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确定授权经营的机构和资产代表。或者由国资部门直接派驻,或者授权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代为监管,再由国有资产授受部门研究确定产权代表,即未来公司的法人代表。

4.审批登记

拟订公司组建方案,报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新闻出版管理部门审批后,到工商管理部门进行有限责任公司的批准登记。

5.组成法人治理机构

成立由产权代表为首的股东会,成立董事会、监事会。在股东会中,国有资本的代表席位多于其他产权代表席位,确保绝对控制权;在董事会中,除了法人代表由国资部门建议的产权代表担任外,还要确保国有资产代表的席位拥有董事会的绝对多数。

6.组成公司执行机构

在董事会的指导下,通过聘用制的形式,决定经理执行层。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

7.组成公司监督机构

在国有产权代表的监督下,通过选举形式,组成公司的监事会,同样确保国有产权代表占有多数席位。

8.建立党的机构

在上级党组织的领导下,设立党的基层组织。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围绕报刊社出版经营开展工作。党组织的组成人员,需要通过法律程序,融入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中去,可以由董事长兼任,也可以成为董事。

(二)教育报刊特殊企业模式的特征

教育报刊社改制为企业形态,是管理体制的深刻变革。在产权结构、人员身份、管理体制、内部机制等方面,都与原来的事业单位产生了较大差别,主要表现有三点:

1.产权性质发生变化

成立公司后,报刊社编辑、出版、发行、广告、印刷、物业等单位的资产,在全面评估后将全部置入公司,由非经营性资产转变为经营性资产,由事业性资产转变为企业资产,尽管仍然是国有的,但产权已发生实质性变化。公司将把创造经济效益作为经营工作的主要目标,同时,由于公司的成立,资产由事业转变为企业,为今后产权制度的进一步改革、实行产权多元化创造了条件。按照这样的思路,报刊社的下属公司则可以直接进行产权多元化改革,并实行经营者持股。

2.职工劳动关系改变

原来报刊社在编从业人员将由“事业人”转变为“企业人”。职工转换身份,改变劳动关系,可以全面推进分配制度的改革,进一步调动职工的积极性。这是衡量报刊社改制是否真正到位的主要标准,也是在报刊社改革过程中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变革。当然,职工劳动关系的改变是改革的难点,必须慎重对待,特别是对老职工要根据国家政策,制定合情合理的方案。

3.法人治理结构建立

报刊社企业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董事会是报刊社的最高决策机构。报刊编辑业务由编委会负责,报刊社经营业务由经营部门负责,统一归于董事会的决策之下;或者由总编辑和总经理之间通过相互兼任,即总编辑兼任副总经理、总经理兼任副总编辑,实现管理层面编辑、经营的相互分离和相互融合。

(三)教育报刊特殊企业模式的特殊性

教育报刊企业作为传媒企业的一种,其特殊性与后者的特殊性一样,集中体现在资产保值、宣传导向、管理者行为的国有控制等环节上,通过法人治理体系与制度的约束功能,从而保证教育报刊社党的领导,保证教育宣传主阵地功能的发挥,保证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其特殊性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

1.控制权问题

中央有关文件明确规定:“要牢牢把握正确导向,始终掌握对重大事项的决策权、对资产配置的控制权、对宣传业务的审核权、对主要领导干部的任免权。”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完全可以通过产权代表和席位分配的机制,组成公司董事会和党委会一套人马,或报刊社社长、党委书记兼公司董事长等体制形态,确保控制权始终掌握在上级国有资产监管部门和报刊社党组织的控制之下。

2.产权管理问题

报刊社的产权结构组织体系是一种从政府资产监管部门到报刊社公司、子公司、分公司等多层次、宝塔形的结构。报刊社的主要负责人及其领导班子构成受权,代表国家经营报刊社的国有资产。重要负责人对上级国有资产监管部门负责。在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的指导下,有权决定国有资本的扩张以及调整股权结构;有权决定控股子公司董事会的人选;有权审定子公司分配方案等。但对于子公司以下各个层次的公司企业,国有资本与它们之间不形成直接的产权关系,主要是通过报刊社企业资本与子公司之间构成的产权关系实施管理。

3.决策机制

教育报刊特殊企业的决策机制不同于一般的公司,具有传媒企业的特殊性。教育报刊特殊公司实行董事会和党委会相融合的体制,能减少企业内部决策上的矛盾,更好地协调利益关系,解决控制权问题。相比传统的报刊社,其决策机制的反应速度要快很多,但与一般的企业相比确实有一定距离。因此,可以从两方面着手解决问题,进而提高决策效益:一方面是确定董事会的议事规则,改变开会方式,避免把董事会会议开成党委会会议;另一方面是采取授权的方式,给予公司总经理(执行层)一定的经营决策权。重大事项由董事会决策,一般的经营问题可由公司总经理决策。

4.内部运营

在企业内部运营管理方面,董事会有权决定公司经营的大政方针。公司在投资决策、资金使用等方面也享有完全的自主权。子公司都是独立经营、自负盈亏,由子公司董事会负责决策和管理日常经营活动。但总公司可以通过产权代表方式,对各子公司的经营活动监督管理,以保证资产增值任务的完成。教育报刊企业拥有对子公司重大决策控制权。

5.激励机制

根据报刊社的实际情况,报刊社的董事及总经理人选要首先经上级机关提名,然后通过法律程序进行确认。上级国有资产监管部门考核主要负责人,公司董事会依照经营状况,对总经理实行考核。对各子公司的考核和分配可以更灵活,根据各公司生产经营的特点,建立科学的考核办法和分配制度。工效挂钩、承包经营、年薪制、期权制、岗位工资等企业采用的经营、考核和分配办法,都可以根据需要采用。

6.约束机制

(1)导向约束:一方面是新闻出版行政管理部门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对教育报刊实施监督和评价,对报刊编辑出版中的违规行为作出处罚,直至吊销刊号,这是教育报刊社作为特殊企业的性质所决定的;另一方面是上级资产监管部门(比如教育厅)通过对担任法人代表的主要负责人的监督管理,确保教育报刊宣传意图与教育工作的一致性,确保教育宣传主阵地地位,确保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

(2)所有权约束:报刊社作为最大股东,对公司拥有财产所有权、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其所有权的管理委托其产权代表——董事会去行使。

(3)内部监督和约束:内部监督和约束主要指董事会对经理的监督和约束。公司的经营目的就是为了赢利以实现资产增值,为报刊编辑出版提供强大的经济保障和支持。董事会对总经理及经营班子应实行经营责任制,按经营目标进行考核和监督。

(4)外部监督和约束:上级国有资产监管机关和政府监控主要是通过对董事会及主要经理人员的任免来实施监督管理权,以及审计部门和财税部门对公司的审计和检查。

(四)教育报刊构建特殊企业模式需要处理的问题教育报刊社实现企业建制的目标,必然存在新老体制转换过程中的各种矛盾。为了平稳、顺利、稳妥地完成转制,确保教育报刊事业的健康发展,需要处理好以下三个特殊问题。

1.富余人员的安置问题

为了保持单位的活力,改制过程中出现流岗现象的可能性很大。依照有关规定和“老人老办法”的一般原则,目前国家的有关政策是内部消化,即依靠报刊社自身的能力,就地消化落岗富余人员。因此,解决富余人员是改制过程中一件必须做好的工作。

主要方式有:(1)充分利用国家优惠政策,开发报刊社现有的闲置资产,创办由教育报刊社参股的、消化吸收富余人员的独立核算的经济实体,组织富余人员开辟新的工作门路;(2)组织劳务输出,充分开发富余人员的劳动资源;(3)开展在职培训,提高富余人员的从业能力。转制单位可结合生产经营发展和职工队伍建设,对富余人员进行培训;(4)鼓励富余下岗人员创办实体,自谋职业门路。转制过程中被确定为下岗的富余人员,可申请辞职,自谋职业,经批准办理手续时,报刊社应按有关规定发给生活补助费。对特殊的富余人员群体采取特殊政策;(5)对转制过程中确实无法安排工作岗位、距国家法定退休年龄五年以下的工作人员,在与本人协商一致的基础上,可以离岗退养,离岗退养期间的工资福利等基本待遇不变。

2.经营管理者的收入问题

按照规定,经营管理人员的劳动薪酬与职工的工资报酬是有区别的。职工的报酬是在劳动合同基础上,依照职工的工作业绩,由企业的经营管理者给予核发。经营管理者的报酬,则是由企业的股东会决定,或以年薪制形式发放,或按照工资加奖金的办法按月发放。

无论是什么发放方式,确定经营管理者的薪酬水平必须考虑三个方面:第一,作为最大股东的国有资产监督部门的意见;第二,单位职工通过工会或者以股东代表的身份参与的意见;第三,企业经营管理工作的业绩和考核结果。但是有一条原则必须遵循,就是绝对不能允许经营管理者自己决定自己的薪酬。

3.职工的合法权益问题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报刊社是国有资本占据主导地位的新闻出版单位,维护单位职工的主人翁地位,不仅仅是单位增强活力的手段,也是确保报刊社健康发展的关键。因此,要特别注意保护单位职工的利益和参与公司发展的愿望。之所以谈到这个问题,是因为在企业形态下,报刊社的经营管理者对于企业的控制权逐步加大,保护职工的工作热情和吸纳职工智慧、主动接受单位职工的监督,是经营管理者责无旁贷的职责。

主要方式是:发挥单位职代会和工会组织的作用,建立一条信息反馈的通道;选举职工代表为监事会成员,直接监督决策层和经营层的工作行为等等。

4.解决劳动争议问题

随着劳动合同的签订、履行、续订、终止、解除,单位与职工之间难免会因为待遇、权益等发生—些争议。新的用人制度不再接受行政部门的调节,而是通过劳动争议处理机制,运用法律方法来解决争议矛盾。

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单位与职工之间的劳动争议可以交由企业调解委员会调解和政府设立的仲裁委员会仲裁,通过上述两种形式不能解决的,还可申请人民法院处理。转制单位在建立劳动争议处理机制过程中,可设立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依照相关法律,调解委员会可由本单位职工代表、本单位行政代表和工会代表组成,调解委员会主任由工会代表担任。经过调解委员会调解达成的协议具有法律约束力。

二、建立合理的内部管理体制

教育报刊市场化,在建立特殊企业模式的基础上,还应形成一套符合这一模式的内部管理体制。教育报刊社作为独立的市场主体,应该将独立形态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作为重要参照系,从构建高效顺畅的组织机构、健全科学民主的决策机制和优化管理环境三方面着手,建立合理的内部管理体制。

(一)构建高效顺畅的组织机构

当前我国报刊社的内部机构一般包括三大类,即综合部门、编辑部门和经营管理部门。综合部门包括办公室、总编室、审读室、财务室、后勤服务部门等。编辑部门包括各个报刊的编辑部,以及摄影美术部、要闻编采部、通联部等。经营部门包括发行部、出版部、广告部、印务部以及下属实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