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党报品牌建设研究
22231300000017

第17章 党报品牌建设的过程及方法(8)

转引自陆地:《中国电视产业的危机与转机》,78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对于社会危机,哈贝马斯指出:“当社会系统结构所容纳解决问题的可能性低于该系统继续生存所必需的限度时,就会产生危机。从这个意义上说,危机就是系统整合的持续失调。”简言之,危机就是指危及某一社会组织各方面利益的突发事件。中国内地报纸,尤其是地市级报纸,作为当地党、政府和人民的耳目喉舌,具有区域权威性强,与受众联系紧密,社会影响力大等特点,一旦出现危机,如若处置不当,不仅会给自身带来直接或间接的人力、财力、物力的损失,而且会给和谐社会的构建造成很大的负面作用,甚至会激化社会矛盾,引发区域性甚至更大范围内的社会危机。“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在社会转型、体制转轨的大背景下,报业在求生存、求发展的进程中,无不潜伏着各种危机,而且随时都可能爆发。如舆论监督引起的对抗行为,新闻侵权引起的法律风险,媒体间竞争引起的拆台风波,新闻报道失语和滥语引起的大众不满,内部个人乃至团伙思想、经济腐败问题的惊世败露等等。2000年《南方都市报》遭到广州、深圳******的强烈抗议、2001年安徽北部一报社的主要领导非正常离职致使报社突发债务危机、2005年浙江某市晚报因批评报道交警乱收费而引发了交警冲击报社,并将报社老总强行抓走等便是典型事例。危机出现的高概率的可能性和既广泛又深刻的危害性,要求其经营者必须树立强烈的危机意识,建立完善有效的危机管理机制。

(一)党报品牌危机的管理原则

原则即说话或行事所依据的法则或标准。党报品牌危机管理是一个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其过程中,管理原则是否科学,是否能有效的坚持,就显得尤为重要。

1、积极主动的原则

“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党报作为在一定区域内的新闻传媒,几乎每天都倍受社会的关注。当其自身出现重大危机时,会迅刻不胫而走,成为社会舆论的焦点。其间,流言蜚语也会甚嚣尘上,造谣惑众者也会大有人在。如不及时有效地对社会舆论进行引导,危机的负面影响将会快速膨胀,产生连锁反应,加剧了危机处理的难度,也同时会给社会带来了更大的损失。因此,必须积极主动地采取各种措施,引导社会舆论向着有利于自己的一方流动,赢得社会公众的理解,为深入平息,妥善处理危机营造良好的舆论空间。

2、抓住重点的原则

危机出现的原因、影响范围等往往纷繁复杂。必须善于辩析梳理,抓住主要矛盾,才能做到纲举目张,事半功倍。一般来讲,危机牵连的直接对象、政府有关部门及有关媒体都是工作的重点。作为大众传媒,特别是党报都具有一定的原生性优势,为做好这些重点部位工作奠定了基础,应当乘势而上,及时地做好有关方面的工作,取得他们的理解和支持,协助己方将危机尽快向好的方面转化,把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

3、以诚相待的原则

以诚相待是处理危机的基础。当危机事件发生后,不管责任在哪一方,遭到危机的报社都应表示愿意承担相应的责任。同时,还要通过各种渠道,虚心听取危机牵连对象及社会公众的意见及建议,宽宏大度地接纳和处理公众的不满和宣泄,以使矛盾得以尽快消除。特别是当证实责任在自己一方时,更应当诚心实意地去化解矛盾,力争在最短的时间里走出危机陷阱。

4、协调统一的原则

危机发生后,决策者必须加强对指挥调度权的掌握,做到上下左右都协调一致去行动,决不允许出现“杂音”和“小动作”,这样才能稳住阵角,化险为夷,扭转危机所带来的被动局面。

5、全员行动的原则

当危机发生时,决策者应当向普通员工及时通报情况,进行思想动员,把全体员工的思想和行动都统一到齐心协力,化解危机上来。对危机中的棘手问题,应当发动员工群策群力,特别是在危机处理的机构内,要吸收骨干员工参加,代表全体员工的利益和智慧,参与危机处理。同时,还应安排骨干员工在全体员工中开展宣传解释工作,稳定员工队伍,使全体员工都能坚定信心,知难而上,重塑报纸的良好形象。

(二)党报品牌危机的防范

有备才能无患,要防患于未然,把危机防范工作,当作首要任务来抓。危机防范工作可分为内部和外部两个部分。就内部防范而言,应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

1、在全员中树立防危意识

防危工作好不好,首先是防危思想树的牢不牢。防危意识强烈了,那么防危工作的各项措施、制度都会落到实处。因此,作为决策层应把在全员中牢固树立防危意识的工作放在重要的位置来抓。要通过普遍教育、典型案例剖析、自觉对照检查等方式方法,使全体员工都能居安思危,自觉做到防危意识树的牢,时时事事注意防危。尤其是对关键岗位的人员,如记者、编辑、经营人员等,更应作为重中之重来抓。防危意识教育要保持经常性、制度化,做到警钟常鸣,常抓不懈,防止出现有险情抓一阵,无险情就放松的倾向。

2、建立有效的危机预警系统

危机预警系统,起码应具备下列内容:一是从上到下组建危机管理机构,其成员由高级决策层和中层领导构成。平时对报社内外部环境进行监测,及时发现问题,迅速进行处理。危机事件发生后,能果断周到的进行处理,把损失降低到最低点。

二是制定危机预案。要未雨绸缪,超前预测,制定各种危机的处理预案,保证一旦危机出现,便可按预案有条不紊地给予处理。预案并不是只写在纸上,要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和预案的演练,使其在危机发生时的应变能力在平时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是注重对外单位危机预案、危机处理等相关工作的调研,借鉴其经验,吸取其教训,对本单位的预案进行修订,使预案等适应变化了环境不断地得到完善和充实,在实际运用中真正发挥作用。

3、将危机防范措施落实到岗位。要根据不同的工作岗位,制定相应的防危规章制度或操作规则,通过短期培训、专题讲座、实际工作养成等途径,使各岗位的人员都能按“游戏规则”运行,规避危机风险出现。如记者进行调查性报道,往往会因很小的失误引来旷日持久的法律纠纷,给报社造成很大的伤害。因此,平时就要教育记者在采写调查性报道时的各个环节上,都要按以往人们成功的经验运作,像以合法的方法采集新闻、在文章中要公正评论,要时刻注意收集、核实证据,并在报道完成后妥善保存,以防后患等等。诸如这些规则,实际上都贯穿于平时的采写工作中。因此,无论是决策层,还是记者本人,如果在平时注重养成,自然也就避免了危机的发生。

(三)党报品牌危机的处理

作为任何一个组织机构,想完全避免危机的发生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当危机发生后,能够尽快地化干戈为玉帛,化风险为平安是题中之意,目的所在。通常情况下,当危机发生后按预警方案运行均可收到比较好的效果。其中的重要环节要把握住。

1、查清事实,将真相迅速公布于众

危机发生后,马上就会出现各种流言蜚语,社会公众会作出各种议论,当然会有许多负面影响。此时,只有用确凿真实的事实才能校正各种流言蜚语,扭转负面影响,变被动为主动。因此,应组织强有力的调查小组,尽快将危机发生的原因、现状、发展趋势调查预测清楚,连同本单位的态度等一并向社会公众发布。发布的渠道,除了利用自己的发布权外,还要注重运用其它媒体、政府相关部门发言人等。以第三者的立场进行发布的形式,往往会使社会公众更加信任。同时,报社的决策层还可邀请危机牵连方一同召开新闻发布会,和社会公众面对面地进行沟通交流,增加危机事件真相的透明度,将危机的影响面缩小到最小程度,甚至还可以收到变危机为转机,变负面效应为正面效应的良好结局。

2、善于沟通,将矛盾化解在“内部”

这里讲的“内部”是指危机所牵连的各方。无论危机出现责任在哪一方,报社作为主体都力求加强沟通协调,互谅互让,将矛盾化解在“内部”,以免矛盾幅射太广,甚至诉讼于法庭,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当然,这其中要坚持原则,无原则的让步和损失是不能答应的。如果责任主要在自己一方,那么理应尽快发表诚恳的致歉说明,即使不能获得有关方面的谅解,也可以在法庭等裁定场合上将这一情况向法官或裁定人进行陈述,说明有关方面所遭受到的损失已经在一定范围内获得弥补,请示裁定机构酌情处理。南方都市报社将一突发的重大危机转危为安的做法就很值得借鉴。2000年3月20日,该报一版发了2张“国际新闻视点”照片,上面一张是科学家克隆5头猪成功,下面一张是百万******在麦加朝圣。这种摆放冒犯了******的信仰和图腾。广州、深圳的******一边向该报社打电话强烈抗议,一边联系外省份******,拟到报社静坐示威。出现此情况主要是编辑知识缺乏所致。报社迅即向上级汇报,积极主动地与******组织高层加强沟通,说明情况,承担责任。深入细致的工作,使******组织高层也同意了是过失错误,要求在报上更正,以消除不良影响,同时阻止了串联行为。该报两次在头版做了致歉声明,分管社领导还带人上门向******组织道歉。报社还对报社的主要责任领导及相关人员作出了严厉处理。经过约20天的努力,该突发危机得到合理解决,避免了事态的扩大。

3、吸取教训,将危机转化为重振雄风的契机

在繁峙矿难的调查中,新华社4名记者收受贿赂新闻失语的丑闻对新华社来讲是祸从天降。但新华社自己发布新闻向社会公布了“丑闻”的真相和对4名记者的处理结果等,赢得了社会公众的理解。同时,在新华社内部又展开了新一轮的“创牌护牌”行动,重振新华社品牌的雄风。新华社的这一做法很值得借鉴。危机的善后处理,首先要发动全体员工以危机为镜子,查找原因,吸取教训,制定整改措施;对危机产生的主要责任者进行严格处理。其次,对外要继续加大自身良好形象的推广力度,特别是要通过其他有效手段,消除社会公众心理和情感上的阴影,使他们感悟到报社的诚意,接受报社的新形象,进一步确立对党报品牌的认知和忠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