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党报品牌建设研究
22231300000039

第39章 致谢词

以博士学位论文的形式对党报品牌建设问题进行研究既没见先例,又颇具难度。我作为一位具有25年军龄、地方学校6年教龄而成为博士生的教授,以强烈的使命感和火热的激情闯进了本课题的研究之中。在论文开题、理论补充、调查研究、写作修改等每一个攻关环节以至整个3年攻读博士学位期间,都得到了我的导师、中国传媒大学党报党刊研究中心王武录教授和其他专家学者的精心培育。他们以其特有的职业精神、科研能力,对我在思想上给予引领,业务上给予指导,使我收获颇丰:先后被学校授予“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学生”称号,荣获学校最高奖学金——“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奖学金”;我任书记的博士生党支部被学校评为“先进党支部”、“暑期社会实践特等奖”、被****北京市委宣传部、北京市委教工委、北京市教委等6家单位联合授予“首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优秀团队”。在科研方面,除独自署名发表9篇论文外,还参与了党报党刊研究中心承担的课题3项,其中《十四大以来〈人民日报〉版面研究》是国家十五“211工程”中国传媒大学子项目之一,我是其副主编之一。苦尽甘来,饮水思源,对我的导师和各位专家学者,我不仅要致谢于此,而且会永远铭刻在心灵深处,引为终身学习的楷模。除我导师以外的其他各位专家学者是:

中国新闻出版报社总编辑、我的兼职导师张芬之高级编辑;

人民日报教科文部前主任李新彦高级编辑;

中国新闻史学会会长、中国传媒大学博士生导师赵玉明教授;

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生导师、国家重点研究基地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郑保卫教授;

中国传媒大学副校长、博士生导师、党报党刊研究中心主任丁俊杰教授;

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党总支书记、博士生导师雷跃捷教授;

中国传媒大学博士生导师哈艳秋教授;

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副院长陈作平副教授等。

另外,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新闻系、传播系研究生办公室孟力力、贺小宁二位老师及党报党刊研究中心干事闫永栋同志等,都尽心尽力、默默无闻地为我们操劳,在此献上我由衷的谢意!

与我共同攻读报刊理论及理论编辑学方向博士学位的师妹师弟们(詹新慧、成文胜、张晓红、曾英、张传香、刘伯贤、王卫明、王佳航、符万年、丁丁、刘赞、蔡翔、李晓平、陈洁等),对我的各个方面,特别是撰写博士学位论文工作都非常关心,热忱相助,在此一并致以诚挚的感谢,并衷心祝愿他们走向成功,拥抱辉煌!

对本论文进行匿名评审的诸位专家学者,尽管我尚不知道他们是谁,但他们为培养造就合格的博士人才而表现出的敬业精神和评鉴水平使我倍受激励,一生受益。

最后尤其要强调的是:本论文参考和援引了众多专家学者及同行的研究成果。没有这些研究成果,就没有本论文的产生。笔者在论文中尽可能地对其一一作出注释和说明,但因种种原因,难免挂一漏万,在此既表示特别的谢忱,又致以深切的歉意。

宋兆宽

2006年5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