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党报品牌建设研究
22231300000008

第8章 党报品牌概念解析(7)

三、对党报品牌亲和力的认识与把握

(一)对党报品牌亲和力的认识

“所谓亲和力,指的是报道与受众之间的紧密感、亲切感、信任感、互动性、关注度和接受度。换句话说,当一家报纸所报道的信息和表述的观点,能在不知不觉、自然而然的情况下被读者接受,那就可以说报纸具有较强的亲和力”。依我理解,亲和乃亲近和谐之意。倡导媒体应具有亲和力,实际上是要求媒体与其服务对象之间的关系应是亲近和谐的。而按照传播学原理来讲,确定这种关系本是题中应有之意。传播者和受众本来就是互为依存,互为影响的。传播在实施传播之前,首先要考虑的就是为了取得最佳的传播效果,一定要根据受众的需求确定传播的内容,要注意运用正确的传播方式和技巧,要采取尊重受众,以平等待人的姿态等。同时还要明确认识到,“受众不只是信息发送的社会客体,同时也是知觉信息的社会主体,他们在传播过程中不只是被动接受信息,而且往往处于主动地位,与传播者是互动互感的关系。受众对新闻传播活动的关心和参与,是协调传播者与受传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的重要途径,是保证传播产生效果的重要条件”。媒体的亲和力,乃是媒体与受众之间的互亲互近,互动互感的和谐程度或能力。作为新闻传播的把关人的传播者来说,在传播信息和表述观点时,如果能使受众乐于接受,融入思想之中,那么就说明已具备了较强的亲和力。

传播新闻信息应具有亲和力,在某种程度上讲也是新闻传播的一条规律。自新闻事业出现以来,无论是实践人员,还是理论工作者都作出了不懈的努力。在上个世纪后半叶,美国新闻学者提出了媒体应当增加亲近性新闻的观点。所谓亲近性新闻,就是关于普通人每日生活的记录。它从普通人的视角出发,报道大众在寻找生活的意义与目的时,他们的行为、动机、情感、信念、态度、忧伤、希望、恐惧和成就,亦即在平凡人生中寻找不平凡。当然,作为资产阶级的报纸,提出“亲近性新闻”,主要还是出于商业利益的考虑,和我们无产阶级的倡导有着本质不同。

亲和力本是党报与生俱来的品质。党与群众的血肉关系问题,一直是党报发展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命题,并且显示了不同于资产阶级报纸的特有的亲和力。马克思说:“人民的信任是报刊赖以生存的条件,没有这种条件,报刊就会完全萎靡不振”。1843年1月,他在《<;莱比锡总汇报>;的查封》中指出:“报刊只是而且应该是有声的、人民(确实按人民的方式思想的人)日常思想和感情的表达者……它生活在人民当中,它真诚地和人民共患难、同甘苦、齐爱憎。它把它的希望与忧患之中从生活那里倾听来东西,公开地报道出来……”。

我党第一张政治机关报《向导》周刊,曾明确提出要使自己成为“真正代表中国民众利益的报纸”。******同志在《<;中国工人>;发刊词》中指出:“一个报纸既已办起来,就要当作一件事办,一定要把它办好,这不但是办的人的责任,也是看的人的责任。看的人提出意见,写短信短文寄去表示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这是很重要的。这样才能使这个报办得好。”

江****同志要求广大新闻工作者“到生活中去,到群众中去”,“归根到底,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群众,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也是群众。群众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是新闻作品写作的原料、灵感、思想和艺术技巧的无尽源泉。我们新闻工作者要老老实实地向群众学习,学习他们的优秀品质、宝贵经验、丰富知识、生动语言,努力成为深受群众欢迎的新闻工作者。”他1996年9月26日视察人民日报社时批评了有一部分新闻作品,不讲究辞章文采,文字干巴巴,翻来覆去老是那么几句套话,也有的哗众取宠,乱造概念,词句离奇,使人看不懂,这种不良文风应加以纠正。

以胡****为首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站在全面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强调新闻工作努力做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自觉以“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赞成不赞成、答应不答应”作为根本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更好地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

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和无产阶级政党对党报的群众工作之所以这样重视,完全是由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决定的。人民群众是革命与建设的实践者,他们对实际情况最了解,最熟悉,他们对于报纸宣传中应该歌颂什么,反对什么,宣传什么和不宣传什么,最有发言权。所以,报纸只有依靠广大群众,才能充分地深入反映出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生动地具体地宣传好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实践层面上,党报也总是把密切联系群众,增强亲和力作为自己不懈的追求,如《人民日报》在两次重大的改版时都一再明确表达了要热心为读者服务,真正成为读者益友和知音的良好愿望。1956年7月1日,该报发表社论《致读者》中说:“我们是生活在一个充满变化的世界,各种不同的读者要求从不同的方面了解这个变化着的世界。尽量满足读者的多方面的要求,这是我们的天职。”1986年7月2日,该报又强调:“现在,国内各种报纸、期刊数以千计,广播电视日益普及。在这种情况下,作为党中央机关报的《人民日报》,如何发挥自己的特色来,使读者感到可读、可信、可亲,真正成为他们的益友和知音,这就是我们决心在探索和改革中加以解决的问题。”同时,我们还应该看到,在新闻传媒已程度不同地走进了市场的今天,“广大读者对于党报的有效阅读率和阅读认可度,已成为衡量党报竞争力和影响力的极为重要的指标。从更深层次上说,为了谋求未来的更大发展,为了切实发挥”领头羊“的作用,党报无疑应当比以往更加贴近群众。”

(二)对党报品牌亲和力的把握

党报是办给人民群众看的。即便是有些党报定位在高端人群上,其目的也是让他们了解实际,了解生活,了解群众,也要借助于他们的影响力去影响更多的人,影响到普普通通的百姓。******同志指出:“贴近群众,要求我们高度重视群众的主体地位。”党报的亲和力,归根到底是要和人民群众保持亲近和谐的关系,就是要落实中央领导同志的讲话精神。具体说来,应包括下面几点:

1、要加强对人民群众的报道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我们时代的真正英雄,是建设和改革的主力军,是我们新闻事业的主人,理所应当成为新闻报道的主体。重视对人民群众的宣传报道是我们无产阶级新闻工作的优良传统。”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对加强人民群众的宣传报道非常重视。如前所述,胡****、******、******、刘云山等中央领导同志都作过重要指示。各级党报积极落实中央领导同志的指示精神,在加强对人民群众的报道方面,又有了许多改进。一是要多采写反映基层,与百姓有关的先进人物和新鲜事物。根据中央《关于进一步改进会议和领导同志活动新闻报道的意见》,要精简、改进会议和领导人活动的新闻报道,同时把镜头对准群众,把版面留给群众,增强对人民群众的报道,要深入实际、深入生活、深入群众,多宣传人民群众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和新鲜事物,用人民群众身边的生动事例教育引导人民群众,进一步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人民日报》在抓“头条工程”中,除了重视采写、刊发重大事件、重大活动、重大战役的新闻报道外,还重视刊发典型报道和“三贴近”报道,一些重大的人物、群众典型在头版头条得到突出处理。近几年来,各级党报所推出的像吴登云、方工、孔繁森、牛玉儒、郑培民、吴天祥、任长霞等一批共产党人的先进典型,在人民群众中产生了巨大的鼓舞作用,展示了共产党人的光辉形象,增强了人民群众对党的感情,也为社会和谐带来了榜样和力量。

二是要关心社会弱势群体,营造团结和睦的舆论氛围。胡****总书记在论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时强调指出,一定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同时,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调动一切积极力量,激发全社会的创造力。这些年来,各级党报都强化了人本思想,弘扬人文精神,更多地关注人的生存,人的教育,人的成长,人的权利,人的幸福,努力营造尊重人、爱护人、关心人的舆论氛围。特别是满腔热情地关注下岗职工、失地农民、残疾人口、流浪人员等困难群众,反映他们的呼声,表达他们的意愿,维护他们的权益。台州是地处浙东南沿海的改革开放前沿,本地人口550余万,民营经济高度发达,辖区内现有8万余家民营企业,常年吸引了100余万外来人员在当地务工。农民工们为台州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已成为当地经济建设一支不可或缺的主力军。《台州日报》把报道视野拓展到农民工领域,千方百计地把农民工报道做足做透做到位,为农民工们提供贴心服务。该报把清欠农民工的工资报道作为突破口,把报道触角延伸到农民工的求职、子女上学、职业病防治乃至精神文化生活等领域,引起了当地政府和企业的进一步重视,受到了包括农民工群体在内的社会各界好评。长期以来,广大农村一直缺少针对性和实用性强、价格低廉、适合农村干部和群众阅读的党报。2005年,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创办了一份全新的《河南日报.农村版》,价格定在每年100元以内,并用特色提升党报在农村报刊市场的影响力和公信力,受到了农民朋友的欢迎和中央有关部门的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