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政府记者招待会:历史、功能与问答策略
22231600000032

第32章 政府记者招待会的问答互动(2)

******回答说:“我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总理的身份,在这里庄严地声明,我根本不知道有什么间谍偷窃了美国的军事机密,我也完全不相信这一点。我也问过江****主席,他也完全不知道有这么回事。中国没有这种政策,要去盗窃美国的军事机密。我也不相信在美国的安全保卫工作这么严密,技术设备这么先进,当然这个麦克风好像技术不是太先进。(笑声)在这种情况底下,中国能够在美国有效地盗窃什么机密吗?我看是不可能的。至于中美两国的学者在交流他们的科学技术知识的时候,也许会谈到某些有关军事方面的技术,但是我不相信这里面带有什么实质性的军事机密,我不相信在他们的交流中间会涉及这样的问题。作为一个高级工程师,我主管中国的工业有四十年,我从来不知道有什么尖端技术是从美国来的。当然,技术是人类共同的财富,科学的发明往往是殊途同归。我们中国的导弹和核技术确确实实也是从外国引进的。我们导弹技术最早的先驱者是钱学森先生,他是从美国回去的。核技术最早的先驱者是钱三强先生,他是从法国的居里夫人实验室回去的。但是,我可以向你们保证,他们回去的时候一片纸也没有带回去,就带回去一个脑袋。所以我在三月份的记者招待会上面曾经说过,请你们不要过低地估计了你们自己的安全保密的能力,也请你们不要过低地估计了中国人民自己开发军事技术的能力。我在洛杉矶的时候,市长夫人请我吃饭的时候问我,你们今年准备怎么庆祝五十周年的国庆呢?我说我们将要举行一个盛大的阅兵式,在那个阅兵式上面,将要展览中国的最先进的武器,而这些武器都是中国自己开发的,不是从美国偷来的。市长夫人就建议,那你应该在导弹武器上写上一个广告:“中国制造,不是美国货。”我非常欣赏她的幽默,我说那是个好主意。(笑声)当然,克林顿总统先生曾经宣布,说美国有六千多件核武器,中国只有二三十件。你比我更清楚,我也不知道究竟中国有几十件。(笑声)这个数字我虽然搞不清,但是我同意你的结论,我们的很小,你们的很大,根本不可能威胁美国。至于政治献金的问题,我也很负责地声明,我和江****主席根本不知道这回事。我们两个人也问过我们军方的高层的人士、他们回答我们,他们也不知道有这种事。我觉得这件事情反映你们美国有些人把我们看得太低了。如果说政治献金真能够起作用的话,那么我现在有146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我至少可以拿一百亿美元来做这个工作,我怎么只拿三十万美金来做呢,太愚蠢了。(笑声)我听说有些人在这个地方做游说的工作用了很多钱,我从来不相信这个谣言。我觉得我们通过相互的讨论,甚至于辩论来达到我们的共识,这是有利于中美两国人民的,这个对我们双方都有好处。我们相信美国人民,我们不会做这种工作。”

克林顿接着回答说:“让我回答你对我提出的问题。首先,关于竞选资金和间谍指控两个问题,我昨天晚上向朱总理提出了这两个问题。他向我作出了如同今天刚刚向你们作出的回答。我当时对他说,我希望他和他的政府协助调查这两个问题。你们知道,中国是个大国,政府庞大。我只能说,美国也是一个大国,政府也庞大,有时,政府内部发生的事我并不知道。因此,我认为,我们继续调查,尽最大努力发现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是重要的。我请他给予合作。至于你问题的第二部分,那是美国反华人群说的话,……”******接着补充说:“我同意配合你进行调查,只要你提出线索,不管是谁,我们都会进行调查。我也回应克林顿总统关于参加世贸组织问题,他说允许中国参加世贸组织符合美国人民的利益,我也应该说中国作出最大的让步也是符合中国人民的利益。很多香港报纸都说我到美国来送大礼来了,我认为这种提法是很不正确的。对不起,我讲话又走火了,得罪了新闻界,这可糟糕了。(笑声)……我请香港的记者朋友们注意,你们以后不要再讲送大礼了。大礼就等于政治捐献,这个对于克林顿总统是十分不利的。(笑声)”

记者同时向******和克林顿发难,提出了造成当时中美关系出现紧张的两个问题,一是间谍问题,二是竞选资金问题,并把这两个问题相联系,说中国“偷偷贿赂数十万美元支持克林顿总统竞选连任”,并将矛头转向克林顿,要求他回答“这些指责有哪一条是可信的”,是否他接受了中国的贿赂而未对中国的“间谍活动”不加惩罚。******面对这样刁钻的问题,主要采用幽默法化解危机,如“中国制造,不是美国货”等,场内哈哈大笑,轻松化解了尴尬局面。克林顿发挥了他用语严密的特点,层次分明地回答了记者向他提出的两个问题,直接指出这些指责来自“美国反华人群”,并表明要和中国对这两个问题进行调查。而******则及时地与克林顿进行配合,表明了中国配合调查的态度。

在整个记者招待会过程中,记者的提问大多刁钻、尖刻,涉及了一些敏感问题,富有挑衅性,让人不好作答。而******的回答语言幽默但言辞锋利,几乎没有明显的失误,也没有出现冷场的情况;克林顿回答也很风趣,用语严谨,少有漏洞。同时,在涉及中美关系的问题上,对******的回答进行了巧妙的配合和补充。总的来说,这次记者招待会突出了举办主题,即“中美的分歧不可避免,但合作是主流”,注重问答现场的互动性和新闻信息的有效性,整个现场笑声不断,气氛活跃轻松,为******的美国之行增加了积极因素,被认为是一次相当成功的记者招待会。对此,《华尔街日报》报道说,“******的尖锐谈吐和威严仪表,表明了中国希望加入世贸组织,但决不乞求加入的态度。”美国《新闻周刊》称******访美是一次“奇迹般的游说之旅”,“他运用美国人喜闻乐见的幽默语言和个人魅力,成功游说美国企业,结果使华盛顿不得不改变对策,同意尽快签署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协议”;《世界日报》发表社论指出:“几乎所有的评论都承认,******的访美之行对化解美国的敌意相当成功。”《新民晚报》报道说:“在记者招待会上,******用美国人熟悉的历史和逻辑回答:‘美国总统林肯当年反对南方独立和分离,不惜使用武力,在台湾问题上我们应当向林肯学习。’这个回答,据说还颇令美国记者琢磨了半天。”该报还评价说:“机智幽默,绵里藏针,谈论重大国际问题举重若轻,******总理的风格给美国记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二、震惊中外的陈毅记者招待会

1965年9月29日,******副总理兼外交部长陈毅在北京召开一次大规模的中外记者招待会,与会中外记者300多人。陈毅在记者招待会上揭露美苏对中国实行军事包围的阴谋,回答了有关美国侵越战争、核问题、国共合作问题、第三个五年计划、中印边界问题、印巴冲突、第二次亚非会议、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中日关系、中蒙划界等问题。这次记者招待会充分展现了新中国领导人的风采,被国内外舆论称赞为是一次经典的记者招待会。

当时,陈毅针对当时的国际斗争实际,即席发挥了一大段话,把记者招待会推向高潮。在记者招待会上,香港《正午报》、《香港夜报》、《国际文摘》的记者提出有关美国在侵越战争中使用香港作为据点的问题。陈毅在回答了这一问题之后,针对当时赫鲁晓夫所谓中国自己不解放香港和澳门,而让亚洲人非洲人反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让他们为中国作火中取栗的宣传,义正词严地说:“这是恶意的挑拨。赫鲁晓夫想指挥中国的政策。我们回答说,中国的政策要由中国决定,不能由赫鲁晓夫修正主义者决定。”

接着,陈毅激昂地说:“中国人民在反对帝国主义的战斗中,愿意作出一切必要的牺牲!今天美国是否要同中国进行大战,这要由美国总统和五角大楼来决定。对于美帝国主义,我们不存在任何幻想。为了反对美国侵略,我们一切都准备好了。如果美帝国主义决心要把侵略战争强加于我们,那就欢迎他们早点来,欢迎他们明天就来。让印度反动派、英帝国主义者、日本军国主义者也跟他们一起来吧,让现代修正主义者也在北面配合他们吧,最后我们还是会胜利的。伟大的苏联人民和苏联共产党不会准许他们的领导作出这样罪恶的决定……。究竞是美帝国主义灭亡,还是全世界人民灭亡?肯定是美帝国主义灭亡、全世界人民大翻身。中国有一句话说得好: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时候一到,一切都报!”这时,64岁的陈毅指着自己的头发,以铿锵有力的语调说:“我们等候美帝国主义打进来,已经等了16年。我的头发都等白了。或许我没有这种幸运能看到美帝国主义打进中国,我的儿子会看到,他们也会坚决打下去。请记者不要以为我是个好战分子。是美帝国主义穷凶极恶,欺人太甚。它欺负中国人、朝鲜人、越南人、高棉人、老挝人、印度尼西亚人、刚果人、多米尼加人,连它的盟友法国也受它的欺侮。受它欺侮的人起来反对它,变为中国的朋友,这是美国造成的。如果美帝国主义打进中国大陆,我们将采取一切必要的手段来打败它。那时,战争就没有界线了。界线是美国打破的,不是中国打破的。我们愿意遵守界线,而美国却恣意打破界线,横冲直撞。打败了美帝之后,在全世界真正结束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的时代就会到来。世界真正变为实现不同社会制度和平共处的大家庭的美好前景,一定要到来。为这个伟大目的,中国准备作出一切必要的牺牲。”

当时,陈毅的回答气势磅礴,当他说到“我们等候美帝国主义打进来,已经等了16年。我的头发都等白了。或许我没有这种幸运能看到美帝国主义打进中国,我的儿子会看到,他们也会坚决打下去。”此言一出,立即在记者招待会现场和国内外舆论界引起热烈反响。陈毅话音刚落,全场响起热烈的掌声,许多外国记者匆匆走出会场,准备抢先发稿。外国驻北京记者认为陈毅此次讲话是他们在职业生活中所经历的最激昂的讲话。

考察陈毅这次记者招待会,其回答气吞山河、震惊中外,现场气氛热烈,新闻报道踊跃,国内外舆论反响强烈,政治意义重大。陈毅的答记者问,迅速传遍了世界,引起各方面的重视和研究,成为许多国外报刊的头条新闻。如日本《朝日新闻》、《读卖新闻》、《东京新闻》等均在第一版头条位置刊登陈毅答记者问的消息。美联社记者罗德里克报道说这是一次“热情奔放的接见”;英国《每日快报》指出陈毅“坦率得惊人”;日本《朝日新闻》评论说陈毅的回答“具有巨大的逼人力量”;日本广播协会电台认为这次记者招待会“相当轰动了世界”;香港《成报》评论说:“陈毅此番话,显然直接向美国挑战。陈毅在强调,甚至美国联同苏联、英国、印度向中国大陆夹攻,****亦不畏惧。这种谈话,可谓前所未有。陈毅的谈话,不会挑起战争,他只不过说明****有胆量面对多面的敌人而已。”《读卖新闻》驻北京记者则写道:“陈毅在记者招待会上发表谈话,坚决彻底反美反苏。在这一年里,环绕中国的国际形势,不断地发生变化,赫鲁晓夫下台,中国原子弹试验成功,越南战争愈演愈烈,中苏又产生对立,亚非会议延期,印巴发生争端”,“中国增强了它在国际上的重要性,反帝反修路线,是根据这一年的经验,展望将来的前景以后提出来的。”

陈毅记者招待会的巨大成功与陈毅本人的身份、个人特点和风格有关。陈毅是副总理兼外交部长,又是元帅,说话有分量,国内外舆论都紧密关注。日本《朝日新闻》评论说,“陈毅‘阐明了西方想了解的中国当前的外交政策’,‘他所谈到的每一个问题都是重要的’。”而美新处则在1965年9月30日(陈毅记者招待会的第二天)发出内部通报,要求各地搜集对陈毅讲话的反应。陈毅又是诗人,充满激情,快人快语,富有强烈的现场感染力。在记者招待会上,陈毅有特殊的人格魅力,时而生动风趣,时而铿锵有力,体现了刚柔并济的特点。比如,他的开场白简短而特别。他首先欢迎各国记者来中国进行新闻采访之后,然后把话锋一转,开玩笑说:“各国记者阁下们可要警惕啊!你们到中国来,存在着被洗一次脑筋的危险。”全场响起笑声,气氛顿时活跃起来。通过这样的层层铺垫,逐渐把记者招待会推向高潮,从而出现震惊中外、气吞山河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