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政府记者招待会:历史、功能与问答策略
22231600000006

第6章 政府记者招待会的历史演进(4)

在外交问题上,尽管记者多次提问甚至追问,政府官员均采取回避的态度。“记者于20日前往招待所,……记者既敬听之毕,乃问近日外交孤立,各国共同一致,而进行异常危险,唐总理对于外交有何作用否?魏君谓陆总长未来,外交部事,多系胡馨吾办,至外交作用,各国以不信用之故,共同一致,虽美国有肯最先承认之心,而不能实行,故非国家统一,临时政府取消,如何如何(此时魏君又翻入其前篇议论矣)乃有办法。记者曰,适所请问,并非外交行政,乃是外交作用,当吾民军起义之初,亲交如美国,不信任吾国之共和如日本,皆欲争先承认,并非自初共同一致,所以连衡合从(纵)而待我者,以吾政府及社会之败现象有以致之耳。若临时政府未取消之先,而外交上遂以孤立自安,恐危机日深,将奈之何?魏君又复滔滔雄辩,入于国家统一之得意问题。记者无法,乃直截简当问唐总理近日颇晤外国公使否?晤时除借款外颇及他事否?魏君莞然曰:见过,见过!昨日(19)英国公使尚来谈至两三点钟,但以经济与政治关系之深,故所谈仍系关系借款事居多,此外则为中国前途深抱危险之感而已。记者以此乃知外交上并无作用之可言矣!”仅从此处记载便可看出,关于外交问题,在同一次记者招待会中,同一位记者就一连追问了3次:一为“乃问近日外交孤立,各国共同一致,而进行异常危险,唐总理对于外交有何作用否”;二为“记者曰,适所请问,并非外交行政,乃是外交作用,……若临时政府未取消之先,而外交上遂以孤立自安,恐危机日深,将奈之何”;三为“记者无法,乃直截简当问唐总理近日颇晤外国公使否?晤时除借款外颇及他事否”。而该记者追问3次的原因是政府官员每次都想绕开外交问题,而集中于国内的议题:一是“魏君谓陆总长未来,外交部事,多系胡馨吾办,……故非国家统一,临时政府取消,如何如何(此时魏君又翻入其前篇议论矣)乃有办法”;二是“魏君又复滔滔雄辩,入于国家统一之得意问题”。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大概有两个方面,一方面可能是政府官员对外交问题不太熟悉,所以特别谨慎;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外交的特殊性和政府言论对国际关系的影响力,政府在记者招待会上对涉及外交的提问特别敏感。

第三,从类型和功能分析,当时的记者招待会已经有了专门的外国记者招待会。1914年1月6日,第四届内阁总理熊希龄,宴请驻京外国记者20多人。熊希龄宣布在******设一新闻处,将外国之紧要新闻译成中文,中国之紧要新闻译成西文,以期彼此可得确实消息,杜绝谣传。新闻处聘有懂英文的专人负责。“政府与新闻记者之正式交通,以今日为权舆”,说明了当时的中国记者招待会已经具备沟通政府与媒体的功能。

(二)宣传抗战

抗日战争在客观上促进了政府记者招待会的较快发展。国民党政府举行的记者招待会次数很多,主要议题是抗战,也涉及政治、军事、外交、经济、交通、粮食、文教等方方面面的问题。国民党政府经常举行记者招待会的部门有行政院政务处、外交部和中央宣传部。国民党政府设有外国记者招待所,并经常举行外国记者招待会,同时在国外举行大型的中外记者招待会,被视作当时国际宣传的一部分。

1945年5月1日,出席联合国安理会会议的中国代表团在美国旧金山举行记者招待会,团长为宋子文,团员中有中国共产党代表董必武和无党派人士胡霖。有外国记者及中国记者300多人参加。《大公报》驻伦敦特派员萧乾在报道中写道:“中国代表团记者招待会举行完毕后,记者即分访由伦敦、纽约及巴黎来此的名记者,他们都一致承认,这是任何代表团记者招待会中最满意的一个。记者再问理由,其中一位说,招待会之所以显赫一时,因为它既机警而又敢说话。另一位认为这是很民主的,因为宋子文答复每一个问题前,必征询其他代表的意见,甚至有一次说,他不过是各代表团的发言人。又有一位称赞招待会的机断与迅速,虽然遇着些极端微妙的问题,都能很快地致答。……有一个记者问:‘董先生是否一个危险人物?’于是宋氏请董氏起立,以示其无损于人。另一个问题是直接问董必武的:‘这个会对于中国内部团结是否将有直接的影响?’董氏答:‘然,但不是直接的。’董氏的答复由翻译员译成英文后,宋氏再高声复述一次,博得不少的掌声。”

由于记者到抗日根据地采访受到严重限制,共产党政府举行记者招待会的主要机构是驻重庆办事处,举办规模相对较小,举办数量也相对较少。但是,共产党政府对记者招待会的宣传作用相当重视,一直密切关注国民党政府的记者招待会,并对其破坏团结、不利抗战的言论作了针锋相对的斗争。1943年7月11日,******为新华社写电讯,揭露国民党新闻检查机关无理扣留****中央“七七”宣言:“当日国民党******招待外国记者席上,纽约时报记者询问******回延安之任务。国民党宣传部长张道藩发出挑拨性的回答,诬称:‘共产党分为两派,一派主张与政府合作,一派反对’。关于此事,日本法西斯通讯机关同盟社立即于八日将张道藩之挑拨的诬蔑的声明给予传播,帮助张道藩鼓吹。在七日的外国记者席上,合众社记者又问:听说最近陕北形势很紧张,中央派遣大军包围八路军,是否确实?张道藩态度甚窘,只得用中国话小声地说了一句:‘没有的事’。另一美国记者问:每年‘七七’共产党都有宣言,何以今年七月七日的《新华日报》没有看见宣言?张答:‘这是新闻检查所的事,待我去查查看。’”1945年3月8日,******还为新华社写评论《新华社记者评王世杰谈话》,揭露了国民党******在外国记者招待会上不利于杭战、不利于团结、不利于进步的言论。

(三)反对内战

抗日战争结束后,在与国民党谈判期间,******多次举行记者招待会,揭露国民党政府假和平、假民主的面目和蓄意发动内战的阴谋,争取舆论支持。******的记者招待会,议题都是当时时局最紧迫的问题。1945年12月18日,******在重庆举行第一次记者招待会,声明说,“****代表这次来渝,一方面是参加政治协商会议,另一方面是要继续进行国共之间的谈判。我们抱着很大的愿望,要同政府和各方协商解决关系中国民族前途的诸多重要问题,首先待解决的是停止内战问题。”1946年7月,西南联大著名爱国教授李公朴和闻一多相继在4天内被国民党特务暗杀身亡。******立即在南京举行记者招待会,发表书面声明,指出中国最严重最紧迫的问题有两个:一是内战,二是暗杀。

1946年11月15日,国民党完全撕毁政协决议和一切协定,不顾共产党、民主党派、爱国民主人士和全国人民的反对,悍然召开了一党包办的“国民大会”。11月16日,******在南京梅园新村17号举行了最后一次中外记者招待会,指出“和谈之门已为国民党当局一手关闭了”,并宣告:“假和平假民主绝对骗不了人,我们中国共产党愿同中国人民及一切真正为和平民主而努力的党派为真和平真民主奋斗到底!”在记者招待会上,许多记者纷纷问道:“你们还回来不回来?”******满怀信心地说:“我们总有一天会回来的!”

以下是******在梅园记者招待会上发表的书面声明(刊载于1946年11月17日重庆《新华日报》):

国民党政府一手包办的“国民大会”,已于昨天开幕了,这一“国大”是违背政协决议与全国民意,而由一党政府单独召开的,中国共产党坚决反对。不但这一“国大”的开会日期未经政协协议,更重要的它是一党召开的、分裂的“国大”,而不是各党派参加的、团结的国大。政协协议的国大,照政协决议及其程序与精神,必须政协决议次第付诸实施之后,在改组后的政府领导之下,始能召开。

政协各项决议,是各党派协议的临时大宪章,是一个整体而不可分割的。十个月来,政协决议不但未曾丝毫付诸实施,而且已被国民党当局破坏无遗。停战协定是经过政协决议批准的,但内战从关外大打到关内,政府当局已彻底破坏了一月间停战令的位置,政府当局在政协开幕时所宣布的四项诺言,从较场口大打直到李、闻暗杀案,已被国民党特务统治破坏得一干二净。政府改组迄未协议成功,和平建国纲领遂亦无从实行;而对许多解放区的地方政府,国民党当局不仅不许其依照纲领规定维持现状,且欲实行“接收”,不允则实行武力占领。军事决议的基本精神是军民分治,但现在国民党政府的各省主席,几无不以现役军人充当。宪草审议在重庆既未完工,****代表当即有全部保留之声明。到南京后,国民党当局更将其一搁至今,从未再议。国大问题的协议,是政协开会期中最后一个妥协,国民党当局保证不开一党包办的、分裂的国大,并保证通过政协审议完成的宪草,其他党派方允许十年前一党包办的代表得保留在区域与职业的名额之中,但必须包括各党派并代表与解放区代表在内,应完全将政协决议付诸实施,人民自由权利得以保障及政府改组之后才能够召开这样的国大,方能算是各党。派参加的团结的国大。现在开幕的所谓“国大”,不只违背上述决议及其精神,便连开会日期或延期,也均由一党政府决定。代表名额,据十一月十五日上午已公布者竟达一千五百八十人,在原协议二千零五十人中,已侵占其他党派名额四百一十人,尤其是已侵占解放区二百人代表名额至一百四十人之多。可见这一“国大”是彻头彻尾一党包办的分裂的“国大”。所谓空出名额,等待****参加,既系破坏政协,又系完全骗局,实际上只是想骗取****以外的其他党派参加,以粉饰国民党当局个人独裁的面目而已。

一月来,南京商谈经第三方面人士的辛勤努力,****方面曾不断提议商谈形式可以不拘,但必须依照决议及其程序办事,均被政府当局拒绝。一党“国大”的会期愈近,我们愈主张停开一党“国大”,方有利于使军事三人会议、政协综合小组及宪草审议委员会得以同时开会,根据停战协定、整军方案与政协决议,解决当前的军事、政治问题,并立付实施,然后方能在和平的环境中,从容召开各党派参加的团结的国大。但急于粉饰独裁的政府当局,对此根本不予考虑。

现在开幕的一党“国大”,不但使****及第三方面最近在商谈中的主张成为(三字不明),并且最后破坏了政协以来的一切决议及停战协定与整军方案,隔断了政协以来和平商谈的道路;同时也很快的彻底揭穿了政府当局十一月八日“停战令”的欺骗性。

这一党“国大”还要通过一个所谓“宪法”,把独裁“合法”化,把内战“合法”化,把分裂“合法”化,把出卖国家与人民的利益“合法”化。这样下去,中国人民一定陷入苦痛的深渊,因此,中国共产党坚决不承认这个“国大”。和平之门已为国民党政府当局一手关闭了,一党“国大”中将要玩的把戏,乃至“改组政府”,我们决无一顾之必要。参加了这一“国大”,承认了这些把戏,必然推翻了政协决议和破坏了政协以来和平、民主、团结、统一的轨道。中间的道路是没有的。

进攻解放区之血战方殷,美国政府援蒋内战的政策依然未变,假和平、假民主,绝对欺骗不了人,我们中国共产党愿同中国人民及一切真正为和平民主而努力的党派,为真和平、真民主奋斗到底!

(四)稳定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从50年代到80年代较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内,记者招待会作为新闻与宣传结合的有机样式,仍然受到政府的重视。1950年,政务院《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关于新闻秘书工作初步经验的通报》规定,“举行记者招待会,或座谈会,是团结记者,提高记者集中使用记者力量之比较好的组织形式。根据内务部经验,其方法系由新闻秘书负责召集由该部负责人主持,每周末举行一次。会前由部长根据本部只需要决定内容,指定与该项内容有关之负责同志于会上发言,并事先审阅发言人之发言提纲。由于方法之正确,与会记者逐次增多,因而有关该部之报道亦显著增多。中央各部门,如能根据其本身之实际情况,举行定期或不定期的记者招待会或座谈会,作关于发布重要新闻的说明,当有助于该部门之新闻报道工作。”但在当时,政府记者招待会的发展进程还不甚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