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对立战略与电视品牌
22231800000007

第7章 发现对立战略

青,开辟了一个新的颜色品类。青与蓝对立,并一直坚持,保持一致,做到了第一,成了“青色”标准制定者。青,是“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并不是“取之于蓝,而蓝于蓝”。这就是青胜于蓝的战略。二千多年前就已经客观存在的战略。在此,我们称之为——对立战略。

第一节青出于蓝,而青于蓝

二千多年前,青和蓝正展开一场竞争,让我们先看一下双方当时的实力情况:

蓝:标准色,基本色,大家熟知的大品牌,有实力,民众基础好,是蓝色的标准制定者;

青:构成蓝色的一种染料,名不见经传,没有什么实力,一直以来都是蓝的跟随者。

竞争的结果:青胜于蓝。

这就是荀子所说的、流传至今的:“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那么,青是通过什么战略取胜的?这其中客观存在的规律是什么?

首先,青把运用多年的跟随(或称之为模仿)战略抛弃,不跟蓝比蓝色,如果比蓝色,青就永远不得超越。于是确定战略大方向在“非蓝色”的广阔领域。

其次,在“非蓝色”的广阔领域中,有红、绿、黄……,具体选择什么定位呢?

青,选了一个让竞争对手——蓝根本无法复制、很难竞争的定位,一个全新的市场,这就是“青色”。

青,原来就是一种染料,学名叫靛青,在“青色”方面有足够的竞争优势和资源,而且此优势和资源是有真正消费者价值的。蓝要放弃最大的“蓝色”优势去做“青色”是不可能的,成本也是很高的。

第三,青,开辟了一个新的颜色品类。青与蓝对立,并一直坚持,保持一致,做到了第一,成了“青色”标准制定者,也成为大品牌。

所以,青是“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并不是“取之于蓝,而蓝于蓝”。

以上就是青胜于蓝的战略,二千多年前就已经客观存在的战略。在此,我们称之为“对立战略”。对立战略就是在竞争者最大优势的对立面,建立自己独特竞争优势的系统运营行为。对立战略不是创意出来的,是二千多年前就已经存在的一种客观规律。

第二节对立战略的存在

我们从现实生活中拈来一例,真实地感受一下,这个世界中普通人最普遍的思维方式:

有一次,我随同一批传媒专家,乘车从武汉出发,去鄂西神农架风景区旅游。旅途较长,单程约500公里,驱车需要6个小时。司机是武汉本地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年轻小伙子。在去神农架的路上,他的心情不是太好,总是听到他在指责违章的行人和车辆;而在返回武汉的6小时路上,他一直是情绪高昂,兴致勃勃,甚至还边开车边唱歌吟诗,相当可爱。快到武汉的时候,我随意问他为什么这样,他是这样回答的:“去和回虽然同样是6个小时,但去的时候,每开1公里,离家就远了1公里;而返回的时候,每开1公里,离家就近了1公里。所以去的时候心情郁闷,回的时候心情舒畅。”

在我们看来,如果换一种思维方式,把整个旅途看成是一个整体,而不是“去”和“回”的两个部分,那么,不管是“去”还是“回”,每开1公里,都是离家近了1公里。因为整个旅途是1000公里,“去”和“回”都是在1000公里之内做减法。这样一来,可能心情就不会有郁闷与舒畅之分了。

通过这个例子,我们想说明:普通人最普遍的思维方式并非是抱元守一,而是对立地一分为二。而品牌,正是存在于具备最普遍思维方式的最广泛的普通人心智中。因此,品牌的战略只有符合这种对立的思维模式,才有可能让产品或服务成功地占领普通人的思想,从而成为品牌。

对立,是个辩证的概念,是相反、相关。此时相反,彼时相关;低角度看相反,高角度看相关,故皆称为“对立”。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法则——存在于万事万物中的矛盾法则,其本质即是对立统一法则。对立统一法则告诉我们:“一切事物和过程都含有互相矛盾、互相排斥、互相对立的趋向”。著名哲学家李泽厚先生说过儒学的两条线索,他认为:儒学除了孔、孟、程、朱、陆、王这条“修心养性”的“内圣”脉络外,还有孔、荀、董、王(通)、陈、叶、顾、黄等“通经致用”的“外王”路线。儒家一面高悬理想,宣扬人性善的伦理主义,另一面又重视实际,实行人性恶的历史主义,两者矛盾交错,冲突折中,在相互磨合中,维持了这个民族的长久生存。所以李泽厚先生一直讲“兼祧孟荀,儒法互用”《李泽厚近年答问录》,天津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修心养性与通经致用、内圣与外王,既相反又相关,是对立统一的关系。这种关系是文化传承、民族生存、社会进步的永动机。对立统一的法则即事物矛盾的法则,是自然和社会的根本法则,因而更是战略思维的根本法则。品牌消费活动是社会活动的一种,其规律在对立统一法则之内。

一山二虎,一泉二蛟,一群两雄,一国两君,其势不可两立,已被自然和社会所一再证明了且不断证明着。格斗的结果,不是一胜一逃,便是一死一伤;也或者,成了一主一从、一正一副。需要补充说明的是,所谓一山二虎,习惯上指的是两只雄虎;如果二虎一雌一雄,按通常的理解,也可以说是处于矛盾关系之中,因为据说差异就是矛盾,等等。但这已和二雄对峙的性质大异其趣,这是一种相得益彰的关系,只有在这种关系中,双方才能完全实现自己,而且不是靠排斥对方、相反需帮助对方实现,同时才能实现自己庞朴:《对立与三分》,源自国学网。。我们可以知道,实现自己就是要做到有差异、做到与众不同,不要在已经有一虎的一山里,做同样的虎,而是做一只有差异的虎,或是找到没有一虎的另一座空山,去“占山为王”。

在这里,青,我们既可以理解为和蓝相得益彰,共同在颜色的“大山”里,成为二虎中的一雌一雄,互相映衬、帮助对方实现自己;也可以理解为在没有蓝的另一座空山里,占山为王,即便这座空山再小,也都可以成为“王”。正如荀子在《王霸篇》中说道:“百里之地可以取天下,是不虚”,意思是:“凭借方圆百里的土地可以取得天下,这不是虚构的”。而当时也正有“汤在亳,武王在鄗,地方都不过百里,都成为天子”的现实情况。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同样,荀子的两个著名的学生韩非子和李斯,正是对立战略的实践者、受益者。韩非子在儒家之外创立新的思想体系,成为法家创始人,是法家第一代表。李斯则选择在“非理论界”打拼,“受荀卿之学,佐成秦治”,成了中国有史以来第一位政府大臣,也在荀子、韩非子的对立(相反或相关)面做到了第一,名垂千史。韩非子和李斯都成就千年品牌。

韩非子和李斯500年之后的中原大地上,新建了一座当时很不起眼的小寺庙——少林寺。1500余年后的今天,少林寺成为新闻的焦点:俄国总统****造访少林寺、方丈释永信获价值百万元的越野车、启动《禅宗少林音乐大典》、全球海选功夫明星、全球武僧巡演……释永信在《禅露集》中就表达了这样的观点:“佛教不避世,佛教如果避世,早就自取灭亡了。”这就是少林寺的战略思想——走进社会、走进大众,且与时俱进,也就是在这样思想的指引下,才使少林寺的“历史性格”与其他寺院所不同。2006年以来,俄罗斯总统****,中国国民党副主席江丙坤,老挝人民革命党总书记、国家主席朱马里,柬埔寨副首相贺南洪以及来自世界87个国家和地区的世界旅游小姐,美国联合武馆500名洋弟子等相继造访少林寺,少林文化在世界的传播不断扩大,“少林”品牌的影响迅速飙升金从林:“少林寺的品牌管理学”。。

很显然,少林寺的战略思想——走进社会、走进大众,与其他寺院相比较而言,正是对立战略的思维,这让少林寺的“历史性格”,与其他寺院形成强烈的差异,从而使这座被佛光照耀了1500余年的寺庙,自从达摩面壁九年、慧可断臂求法、十三棍僧救唐王之后,再一次让世人瞩目,也再一次实现了自己立世的独特价值。

对立战略与电视品牌Opposite Strategy and TV Brand Manag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