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电视新闻语体研究
22232100000011

第11章 电视新闻语体的文本(上)(3)

首先,近指代词主要用于和文本中的上下文照应,指代上下文中所提到的相关内容。被指代的内容可以是实词、短语、句子,甚至也可以是句群。“这”在电视新闻中经常作主语,偶尔也作宾语。如:

……总面积达3000多公顷的中山陵是中国革命伟大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陵墓,1925年孙中山先生在北京病逝后,根据他生前的遗愿,1929年他的灵柩被安葬在这里。连战一行今天还到明孝陵、旧国民政府总统府等处参观。(“这里”指代实词“中山陵”。)

——2005年4月27日《新闻联播》

国际南极事务委员会还正式委托中国南极测绘研究中心对格罗夫山区域的四十多座未命名岛峰进行探测和命名,并完成1∶50万南极格罗夫山区域地质图的编制,这些岛峰的命名将随着地图的出版,向全世界发布并得到国际公认。(“这些”指代短语“格罗夫山区域的四十多座未命名岛峰”。)

——2005年11月16日《东视新闻》

正在珠穆朗玛峰进行珠峰高度重测工作的中国测量队员们,今天确定了与珠峰峰顶进行联测用的六个交汇测量点。这也意味着,从珠峰大本营到峰顶的直接测量全面展开。(“这”指代句子“正在珠穆朗玛峰进行珠峰高度重测工作的中国测量队员们,今天确定了与珠峰峰顶进行联测用的六个交汇测量点”。)

——2005年4月22日《新闻联播》

26号,一辆满载巴勒斯坦人的公共汽车顺利通过连接加沙地带南部与埃及的拉法口岸,这标志着第一个由巴勒斯坦人完全控制的边境口岸正式开放。(“这”指代句子“26号,一辆满载巴勒斯坦人的公共汽车顺利通过连接加沙地带南部与埃及的拉法口岸”。)

——2005年11月26日《晚间新闻》

虽然今年58岁的菲舍尔是德国的老牌外交家,但他有的时候也会闹一些小笑话。在应邀参与德国电视一台的一个知识问答节目的时候,当主持人问他马耳他的首都叫什么名字的时候,这位外交部长居然很“自信”的说,马耳他的首都就叫马耳他。但其实正确的答案是“瓦莱塔”。这着实让电视机前的600多万德国观众吓了一跳。(“这”指代句群“当主持人问他马耳他的首都叫什么名字的时候,这位外交部长居然很‘自信’的说,马耳他的首都就叫马耳他。但其实正确的答案是‘瓦莱塔’。”)

——2005年4月26日《全球资讯榜》

其次,近指代词“这”与文本中的上下文照应的同时,还与电视画面所表示的内容相照应,将画面与有声语言衔接起来,展现同一主题。例如:

近日,一些海洋动物学家在一只海狮的背部放上了一部摄影机,希望能够拍摄到海底生物的一些画面。而这只海狮摄影师也不辱使命,带给我们许多生机勃勃,富有感染力的海底画面。

——2005年11月26日《全球资讯榜》

展厅中,阿曼雕塑成为艺博会上最引人注目的作品。这件《新女神》全球仅此一件,至今尚未公开展出过。率先将阿曼作品引入上海的台湾现代画廊今年更是送来了八件雕塑,其中《胜利女神的诗篇》和《希望乐章》两件作品是阿曼特别为上海创作的。以胜利女神像为原型、与小提琴结合的《胜利女神的诗篇》是阿曼生前亲自烧制完成的,具有深厚的历史和艺术价值;而这件《希望乐章》则将30多把小提琴融合到音乐女神中,具有独特美感。……

——2005年11月16日《东视新闻》

这里是哈尔滨市道里区的一户居民家,现在是晚上六点多,水龙头已经流出了干净的水流。从现在起,哈尔滨市各城区陆续恢复供水。

——2005年11月27日《晚间新闻》

电视是声画结合的一种媒体,指示代词是将声音和画面连接在一起的纽带之一。“无论如何,对于极大部分的群众来说,印象最深刻的和最持久的东西还是电影中的视觉部分,而且那些最有效果的影片都是一些先满足眼睛,其次才顾到耳朵的影片。”[[英]欧纳斯特·林格伦:《论电影艺术》,中国电影出版社,1985年版,第108页。]同样的道理,电视画面形象、直观的特点让远在天边的、需用许多笔墨才能描述得清楚的人物、事物等形象、直观地展现在受众的面前。比如上面所举的例子中,阿曼的《新女神》、《希望乐章》雕塑,无需过多笔墨的描写,仅通过镜头中所展现的画面便将其淋漓尽致地呈现在观众面前。画面把雕像的美展现在观众面前,让受众自己去欣赏、体会其中所蕴含的深意,而有声语言则把雕像的相关知识背景、抽象寓意娓娓道来,声音和画面各展所长,时而同步、时而分开,以指示代词“这件”为声画的纽带和结节点,使声音和画面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浑然天成。

第三,有些指示代词具有特指、限定、区别的作用。尤其是在连续进行的同类事物中,指示代词的这种功能会时常使用。例如:

提起奥运会,大家都是再熟悉不过了。但说到“小丑奥运会”,您可能就会觉得有些新鲜了。27号,100多名滑稽的小丑聚集在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参加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小丑奥运会”。

这次的“小丑奥运会”有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帮助那些上个月遭受斯坦飓风和维尔玛飓风袭击的灾民筹集善款和食品。(“小丑奥运会”已经举办了五届,“这次”限定的是27日举办的最新一届的“小丑奥运会”。)

——2005年11月28日《中国新闻》

在缓缓升起的一万支象征着奥运“五环”的气球中,奥运千天倒计时牌正式启动。这块位于北四环北辰桥西南角的倒计时牌高9米,宽5米,地处奥林匹克公园的显著位置,又与对面的奥运重点工程“鸟巢”和“水立方”遥相呼应,创意主题为“北京情怀”。它的设置,充分体现了首都人民热盼奥运的喜悦心情。(从下文中得知在首都机场、三元桥两地还将会分别再立两块同样规模的倒计时牌。)

——2005年11月11日《特别关注》

人称代词是指代人或事物名称的代词。常用的人称代词分为三种。第一人称“我”(包括“我们”),用于说话人的自称;第二人称代词“你”(包括“您”及它们的复数形式)用于说话人对听话人的指称;第三人称“他”(包括“她”、“它”以及第三人称的复数形式),是对说话人与听话人之外的第三者而言的。

在电视新闻中,常常使用第三人称代词“他”(包括“她”、“它”以及第三人称的复数形式)。

一般来说,对叙事视角的分析主要包括四个层面:全知视角与限知视角;外视角与内视角;单一视角和多元视角;第一人称叙事和第三人称叙事。

全知视角指的是传播者(或者叙述者)掌握的情况全面而周详,知晓事件、人物的过去与未来;限知视角则是指传播者(叙述者)只是通过某一人物的视野观察事物,或者只了解一部分情况,且把所了解到的部分当作整体。相对来说,全知显得客观、公正,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宏观把握,而限知则主观、片面,有“不识庐山正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缺陷。

外视角指传播者(或叙述者)的观察位置在事件之外,用旁观者的身份和眼光去观察客观事物;内视角则是指传播者(或叙述者)的观察位置在事件之中,即叙述者本事就是事件中的人物,用亲身经历者的身份见证、观察客观事物。故此,采用外视角的方式,易于对事件进行宏观把握和客观评价,往往显得客观、冷静、可靠,而内视角的方式则易于对人物的心理、言行等作再现式的细致描摹,具有较强的感染性,但往往带有较强的主观性、偏见和个人感情色彩。

单一视角指传播者(或叙述者)使用某一叙述主体的视角对事件进行叙述;多元视角则是采用不同的视角对事件进行叙述,叙述的主体处于不断变换中。

第一人称叙事指传播者本身见证、经历事件的发生、发展,以“我”来叙述自身的经历和认知过程;第三人称叙事指传播者站在事件之外客观地叙述事件的发生、发展和结局,具有一定的间离性。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对于电视新闻报道来说,常常采用的是全知视角、外视角、单一和多元视角并用、第三人称叙事的方式对新闻事件进行报道。因此,电视新闻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人称代词非“他”(包括“她”、“它”以及第三人称的复数形式)莫属,新闻文本中的第三人称代词通常就成为了客观叙事视角的典型标志。

当然,第一人称代词“我”(包括“我们”)在电视新闻报道中也会时常出现。但二者出现的位置稍有不同,具有一定的互补性。如果说,第三人称代词出现的位置常常是在客观叙述的位置上——即新闻报道中新闻传播主体对新闻事件的描述、转述过程中,那么,第一人称代词则经常出现在:新闻报道中新闻人物(如被采访者、被报道者)的现场同期声中;前方出镜记者的现场同期声中;或者是新闻传播主体代表国家、政党、电视台等集体发出的声音时。第二人称代词在电视新闻报道中很少出现,如果出现,则经常指代电视观众。例如:

①茅台酒一直被誉为我国的“国酒”,其品牌价值一直高居白酒行业榜首。它也因此获得了2005CCTV我最喜爱的中国品牌的称号。今天,公司的负责人表示,他们采取四大措施来维护这一民族品牌。(同期声)贵州茅台酒销售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明灿:应该说我们每年都要花上千万的资金来投入到(防伪)这个方面,累计投入下来应该说有几个亿。我们产品防伪的话,我简单算了一下至少有6种以上的防伪。

公司还在每一个销售片区设置了专职打假人员,配合当地的工商、质检等部门进行打假。他们还开通24小时免费查询电话,并开设专卖店和专卖柜。目前全国专卖店的数量已经超过500家。

——2005年4月29日《全球资讯榜》

②奥运吉祥物“福娃”问世两周多了,但它的热销程度却一点没减。面对热销,厂家自然是加班加点的生产,但市场上为什么还经常断货呢?原来,福娃的制作工艺特别复杂,一个福娃要经过5道大工序,100多道小工序才能完成。今天就请您随我们的镜头到福娃的出生地,看看它是怎样被生产出来的。……

——2005年11月28日《晚间新闻》

《揭秘“福娃”生产过程》

在例①中,传播者主要以外视角、第三人称的方式对茅台酒防伪进行客观报道,因而,在电视新闻主体的叙述过程中,采用第三人称来指称茅台酒和厂家;在同期声中,销售总经理以茅台酒代言人的身份出现,以第一人称来叙述产品防伪的有关事宜。在例②中,一、二、三人称代词全部都出现了,该报道是以“我们”——传播者为中心,邀请“您”——电视观众,一起来对“它”——福娃的生产流程进行了解。

虽然代词具有指代的作用,符合人们语言使用省力的原则,虽然电视新闻中有画面作为有声语言的辅助,可以避免人们理解上的一些麻烦,但是,作为电视新闻还是应该谨慎使用代词,并尽可能地减少代词的使用,以便更适合观众的听觉习惯。

州长琼斯已经宣布他将参加竞选。这是州长在同史密斯市长的一次谈话中透露出来的。他说,他因为做出这一决定而感到高兴。

在这则报道中,代词“他”出现了三次,而在新闻报道中同时有琼斯和史密斯两个新闻人物,“他”究竟指代谁,让观众难以分辨。所以,减少指示代词的使用,用重复新闻人物的办法来替代指示代词,会使语义更加清晰。

州长琼斯说,他将参加连任竞选。这位州长是在同市长的一次会晤中透露原定计划的。琼斯还说,他因为做出这一决定而感到高兴。

㈤电视新闻中的数量词

“数词是表示数目的词,量词是表示人或事物的单位的词。”[李佐丰:《电视专题片声画语言结构》,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9年版,第76页。]在现代汉语语法中,数词和量词是两个不同的词类。由于在实际运用中,在说明人、物及其行为时,数词与量词必不可缺,并常常搭配使用,故此,我们将数词和量词合并在一起综合分析。

电视新闻消息的报道是以事实为生命的,对社会事实的展现不是仅靠空洞的口号和抽象的概括就能实现的。新闻所展现的事实必须是有血有肉、细节丰满的事实,只有这样的事实才更加具有生命力、感染力和说服力。要实现这样的新闻报道,有很多种方法,恰切地运用数字来说话,是其中常用的有效方法之一。因为,受众在接受新闻信息时更多关注的是小小数字折射出来的事实内涵和寓意。

长江上游地区大片森林仍在遭受千把(概括的数量词,说明从事砍伐人员的数量之多)斧头和电锯的砍伐。记者近日随世界银行组织的14名生态、环保和人类学专家考察雅砻江上游的二滩水电站库区生态环境,见到江面漂运下来的上万根(又是一个不确指的数量词,说明砍伐的树木之多)三四米长(砍伐树木的状态可见一斑)、脸盆般粗的木头,小舟左冲右突一个多小时后(江面上行走之难)才驶离码头。行出不到1000米,数万根粗木密密麻麻地塞满了几百米宽的江面(用实际数字折射出所砍伐树木数量之多)。

攀枝花市一位林业干部告诉记者……仅沿江国有森林工业企业今年就至少砍伐了30万立方米的木材,相当于砍光了5万亩原始森林,而流域各县伐木企业的砍伐量更大。……

——1998年8月19日《新闻联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