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电视新闻语体研究
22232100000016

第16章 电视新闻语体的文本(上)(8)

借用日记体的形式,将记者所看的事件以及对事件的内心感受、看法直接流露在字里行间。“诺大的公园,老人竟然像在擦拭自家心爱之物一样,一点一点地精心擦洗,可以想象,工作量会有多大。难怪这座公园处处都是那样洁净。”直抒胸臆地将褒扬之情溢于言表。《奇特的站牌》中“千姿百态”、“鹤立鸡群”等词语褒义贬用,再加上对站牌的拟人——“上边的牌子也耷拉着脑袋”、比喻——“这边709路的站牌更有意思,横在另一块站牌上面,像个遮阳篷。”等修辞手法的运用,诙谐、幽默地对公交站牌疏于管理的现象进行了批评。

㈡.领域适用色彩

在现代汉语中,并不是所有的词汇、句法都同样地适用于不同的专业领域。不同的领域因为其自身的封闭性,总是有针对性、有偏爱地选择语言库中的某一部分,长期以往,语言库中的某些词汇、句法就打上了专业领域的色彩。因而,在语言中基本上就出现了通用语和专业语两大阵营。

电视新闻语体面向的是最广大的电视观众,“从大学校长到文化程度很低、智力有限的人”都是其传播的对象和目标,所以,电视新闻的普适性要求新闻报道必须在通用语的阈限内满足受众的收视需求。电视新闻语体又是一个极其开放的系统,海纳百川般地接受、吸纳各个不同领域的成份为我所用,以反映各行各业的最新动态。普适性与专业性、通用色彩与专业色彩在电视新闻语体中得到交融。这种交融不是以丧失电视新闻语体的主体性为代价的,而是在保持鲜明主体性的同时不断向外丰富和拓展。

以科技信息的报道为例。科学知识往往具有一元的、逻辑的、实证的特点,其语言表达讲求验证关系、逻辑关系、解释力和预测力;而新闻不仅仅是人文知识体系,它更是社会价值体系,其特点是多元的、非逻辑的、非实证的,语言表达注重信息的反映功能和对受众的导向功能,注重准确达意和形象描述的审美功能。所以,要完成科技新闻报道的任务,就必须弱化科技领域表达层面上“质”的规定性,向新闻报道靠拢。例如:

首先来关注神舟六号的最新消息。今天神六飞行的第3天,有哪些最值得我们关注的地方?早上5时56分,神舟六号飞船在第30圈飞行中,飞船发动机点火,进行变轨后的首次轨道维持。神舟六号飞船飞行近两天,轨道高度会衰减。轨道维持是指根据轨道精测参数进行微量调整,使飞船回到预定的正常轨道,以便返回时能够准确降落在预定地点。神舟六号飞船轨道维持已取得预定效果。另外,飞行第3天,飞船的各分系统可靠性将继续受到考验,如果一切正常,将又是一个新的纪录。两名航天员会根据计划轮换休息和工作,与地面保持联系畅通。

——2005年10月14日《全球资讯榜》

《聚焦神六:成功完成变轨后的首次轨道维持》

当专业性较强的科学性词语进入到新闻消息报道的语境时,在采用专业术语的同时,必须选用一些相关的修辞手段作为辅助表达,尽量淡化专业和科技色彩,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专业为通用,达到信息的共享。在该例子中,“轨道维持”是新闻点,但是对广大的观众来说,“轨道维持”却是一个非常陌生的术语,因而在该报道中对它进行了必要的注解,使之通俗化,以便更多的人对神舟六号的首次轨道维持有进一步的认识。

二.电视新闻语体中的主要修辞格

修辞格又称辞格,是赋予语言形象性、增强语言表现力的语言手段或修辞手法。

修辞格的分类多种多样,老的修辞格以陈望道《修辞学发凡》中总结的四类三十八格为代表,新的修辞格以吴士文《修辞格论析》中提出的十六格为代表。这样新老辞格共有五十四格。

这些修辞格在不同的语体中适应性也不相同,在文艺语体,尤其是文学作品中,修辞格有很强的适应性。

但是新闻传播的特性和电视新闻传播的语境决定了电视新闻话语的表现方式——客观、准确、真实,因而,在电视新闻中渲染、夸张等修辞手段就被排除在电视新闻话语之外。只有那些既能使话语生动、形象,又不违背电视新闻传播客观、真实本质的修辞格才被电视新闻传播话语所接受。

在电视新闻话语中,适应性较强的主要有比喻、换算、引用、借代、对偶、排比等修辞格。电视新闻话语中,还经常通过辞格的运用创造出一些专用词语、新词语,比如“黄金周”、“豆腐渣工程”、“龙头企业”、“菜篮子工程”等。

比喻也称“打比方”,是利用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用一个事物来说明另一个事物。在电视新闻语体中,更多地是使用借喻,旨在形象地说明事理。例如:

环路“蜗牛车”挡路又难罚(把行驶速度缓慢的汽车形象地比喻为“蜗牛”)

——2005年11月11日《特别关注》标题

《财富》论坛认为中国已经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引擎之一,并且是最有希望的最广泛的市场。(“引擎”比喻中国的发展带动世界经济的发展)

——2005年5月9日《新闻联播》

女单比赛中,一号种子张宁以11:5和11:3轻取十运会冠军蒋燕皎。二号种子谢杏芳、中国香港王晨、荷兰张海丽等名将均轻松过关。其余几朵中国“小花”中,王仪涵、陈莉晋级,陈兰婷和李雯双双告负无缘八强。(“小花”比喻年轻的女选手)

——2005年11月11日《体坛快讯》

在电视新闻中,存在着大量本体和喻体已经固化、类型化的比喻形式,如,军队——钢铁长城、军民——鱼水、腐败人员——社会的蛀虫等。文艺语体中的比喻追求新颖、独到,追求创新、特别,而电视新闻语体则很少直接运用新颖、独特的比喻形式,因为新颖、独特的比喻有时要花费电视观众相对较多的时间来将喻体和本体联系在一起,从而影响受众对其它信息的接收。

换算。换算是把不容易记、不容易理解的或需要特别强调的数量,折合成另外一种可接受的数量形式。例如:

各品牌手机为了争夺市场竞相压价已经不是什么新闻了,不过这次摩托罗拉一举推出了仅售40美元的手机,合人民币也就300元多一点,这个价格在印度等不富裕的国家具有强大的吸引力,也把对手们远远甩在了后面。

——2005年4月25日《全球资讯榜》

引用。就是引用有关的语言材料来阐述观点、表达思想感情、说明问题。这里的“语言材料”包括名言、谚语、格言、警句等。在电视新闻中常常引用人们熟悉的、无需过多解释的语言材料。例如:

俗话说:“兵贵神速,迅必胜焉”。为了一个“快”字,空军航空兵某师官兵千方百计寻找点开“神速”最大化的窗口,让时间升值,让一大于二。

——2005年7月16日《新闻联播》

在引用时,尽量避免生涩、难懂的词句,“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憧憬的‘去其螟瞵’,‘毋害我田稚’的理想,在今天终于成为了现实。”这句话中所引用的“去其螟瞵”、“毋害我田稚”等,即使是在报纸新闻中也要琢磨半天究竟是什么含意,在电视新闻中播出更是让人费解,这样的引用还不如不引用的好。

借代,就是不用事物本来的名称,而是用和它密切相关的其它名称来代替。在社会、体育等软新闻中,会运用这一修辞格来为新闻增加生动形象、风趣活泼的色彩。例如:

在全场观众热情的欢呼声中,这位瑞士天王从ATP官员手中接过了年终排名第一的水晶奖杯。(“瑞士天王”指网球运动员费德勒,“瑞士天王”是球迷们给他起的外号)

——2005年11月16日《东视新闻》

看得出来这个“沙僧”还真有点真功夫,但花样也越来越没什么意思了……(“沙僧”指的是打扮像沙僧的表演者)

——2005年12月25日《第七日》

对偶。在以散句见长的电视新闻中,使用对偶,既显得鲜明突出、规整有力,又使人感到错落中见整饬,富于变化。不过,电视新闻中的对偶句不像诗歌中要求的那么工整对仗。一般音节相等、语句结构大致相同即可,对平仄、词性等没有太严格的要求。例如:

来自全国各地的100多只名犬,小到巴掌大的袖珍狗,大到100多斤的藏敖犬,都让人大饱眼福。

——2005年5月8日《全球资讯榜》

排比。在一般的时事新闻中很少用到排比,在政论新闻中恰当地使用排比,会增加语言的气势。例如:

胡****同志最近强调指出,我们要始终牢记发展是第一要务,始终牢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始终牢记没有稳定的社会局面就什么事也干不成,始终牢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牢记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的道路。这“五个始终牢记”,高屋建瓴,总揽全局,是……。

——2005年4月26日《新闻联播》

以上所列举的是在电视新闻语体中适应性比较强的修辞格。对于陈望道《修辞学发凡》中所列举的其它修辞格,如夸张、移就、避讳、析字、飞白、回文、跳脱等,以及吴士文《修辞格论析》中提到的新辞格,如互文、断取、歧疑、奇问、移时等,在电视新闻语体中几乎就没有出现的机会。即使是诸如比喻、排比、引用等常见的修辞格在运用时也要注意,它们必须是在电视新闻话语表达必须的情况下恰切的运用,而不是不加节制地滥用、误用,这样不仅违背了电视新闻语体的本质要求,同时也违背了修辞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