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影视作品评论与分析
22232500000038

第38章 备考电影影片分析(14)

2.童心无邪,何敌荒诞

导演用儿童的视角来看成人世界,正是这种“童言无忌”的儿童视角构成了影片中的种种批判色彩,慢慢剥离出一个荒谬虚伪的“成人世界”。在方枪枪的眼里,幼儿园充斥着使人无法忍受的“暴力”和让人窒息的枷锁,这里没有幸福和快乐。他对这个集体彻底的失望,以致他的愤怒。他成了一个孤独者,成了一个清醒的旁观者,他那双纯净的眼睛时时凸现,透过他的眼睛来表现的景物则反映出超乎寻常的意味。导演试图在轻松的童趣下面暗含沉重的思想主题,他用方枪枪反观我们的传统意识,多少看上去很美的天性被摧毁,那些可爱的孩子们在老师以关爱和教育的名义下一天天的循规蹈矩、庸庸碌碌。中国文化所特有的悖论和荒谬巧妙地通过儿童世界的纯真无邪予以展露。

方枪枪是电影的主角,其名字就带有一定程度的锋利性,“枪”既是自卫武器,也是杀人武器。蓝色是方枪枪的主色,代表着幻想,也代表着忧郁;而“白”则是出现在他梦境中的洁白的雪花,在黑色夜空的衬托下白的炫目,像自由舞动的纯洁精灵,象征着方枪枪对自由纯真世界的向往,梦幻色彩很浓郁;“红”是鲜艳的小红花和大红花:小红花是幼儿园作为规范和激励机制的工具;而成人世界的大红花同样是响应号召即接受规训的荣誉表彰,片尾在震天的锣鼓声中反复渲染那一排排汹涌而来的鲜亮的红色,压制了孩子的个性,异化了整整一代人单纯的灵魂。片尾方枪枪小小的身影走进四周都是石壁的角落,趴在大石头上疲惫的睡了,这是森严阴冷的环境所代表的秩序的稳固,也更凸显出了方枪枪遭排斥的孤独和被囚禁的不可逃脱,方枪枪哭泣的泪脸所呈现的是孩子内心的无奈和痛苦。影片表面上是讲的一个儿童故事,而实际上却是用冷酷的现实主义视角讲述了一个比成人世界更加令人心酸的悲剧故事。

3.“毁”人不倦

影片剖析了统一规则对独特个性的抹杀,同时也展现着在这种规训之下生活着的不肯丢弃人生命存在最有意义的部分的人那种孤独无奈的情绪。在一个环境中通过一系列的手段,可以去掉每一个人的个性,使每个人都制度化,而制度化了的人又去制度化他人。在幼儿园制度的压力之下,方枪枪也处在一种矛盾的选择之中,他一方面不肯放弃自己自由独特的个性,另一方面又想得到集体的认可融入小朋友的生活,所以对他来说终究不会有一个圆满的结果。影片构造意义完整,不仅触碰了每个人的童年记忆,唤起人们对荣誉的思考,更重要的是揭示了社会生活中同样存在着各种同类弊病这一现实,制度化的教育者,真的应该好好思考,中国教育应该走向何方?园长因为教育方枪枪无效,转身交待其他老师将他孤立起来,由此将他彻底塑造成一个不受欢迎的人。对一个孩子来讲,在如此强大无形的心理“暴力”面前,的确是非常渺小,那是一种比关禁闭更残忍的处罚,就如整个社会将你抛弃。方枪枪源于本能的行为使他遭受到了残酷的集体孤立和禁闭,每个人都害怕孤独,害怕被抛弃,所以他用这种幼稚的举动来证明自己的存在,想重新获得大家的注意,也许这是一种无力的反抗,但总比被别人彻底孤立要好的多。

影片的镜头自始至终都对准的方枪枪,剧中的每个场景都有他的参与,这种镜头的锁定否定了叙述者全知全能的叙述模式,对于幼儿园环境,他是具有抗拒感的,但他没有退路,他需要面对的是从原来无忧无虑的自由个体式生活到随处讲秩序、要规矩的的集体生活的过渡,在这一转变中,老师是孩子们进如集体生活,或者是懂得成人世界游戏规则的启蒙者。老师之所以可怕是因为老师是他自由的第一剥夺者,他对自己所要经历的新生活从一开始就表现得难以融入,所以他是孤独的,这似乎更有利于他作为旁观者的身份去客观的叙述。影片的镜头从方枪枪的角度把他所看到的一切拍摄下来,为介入丝毫的评价和解释,这种行为的记录是孩子单纯的视角对成人世界进行不漏痕迹却又最有力的嘲讽。

24《太阳照常升起》

导演:姜文

剧情简介

1958年的某一天,周韵在怀孕的时候去新疆找自己的志愿军丈夫,在沙漠里面同行的一个女人是南洋华侨孔维,孔维是去找自己的未婚夫姜文结婚去的。孔维独自走在连绵山脉一个刻着“尽头”的碑前停下来碰到姜文,这是一个很浪漫的场景。然后在一个篝火晚会上面他们结婚,狂欢,抢新娘,男人摸女人屁股,风俗很开放。

周韵见到的是自己丈夫的遗物,有三个洞的军装,三条俄国女人的辫子,还有一包她丈夫和外国女人写的情书。她丈夫牺牲了,但因为生活作风问题,不能成为烈士。周韵对她丈夫的死和她丈夫对她感情的背叛很伤心,并且由此开始精神不正常。在姜文和孔维结婚那天,周韵在铁路上生下了孩子,她抱着孩子千里迢迢到了她丈夫的家乡,定居了下来。

在后来的20年当中,周韵始终生活在对丈夫的缅怀和感情背叛痛恨的矛盾心理当中,这表现在她剪了她丈夫的照片,后来还烧了她丈夫的书信上面。20年后某天,周韵因为碰到一只鸟刁走了她的鞋,彻底诱发了她的精神失常。动不动上树大喊,或者挖坑盖屋子。但其实她并没有真的精神病,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一种身体的自我保护机制,让压抑了20年的矛盾心理的得以宣泄和缓和。在1976年夏天的某一天,当她盖好了石屋子之后,她压抑20年的矛盾心理得以释放,她终于想开了,所以又回复了正常。

一个长期压抑了20年的人终于想开了,她的精神解脱了,所以她的死是一种很自然的选择,其实她死不死都不重要,在那个时刻,人需要的是彻底的解脱。

同样在1976年夏天,姜文在一所学校当老师,他的老婆孔维和他两地分居,他和学校医务室的陈冲勾搭上了。姜文的同事黄秋生也是南洋华侨,是一个比较洁身自好,生活讲究和举止优雅的人,在某天晚上放露天电影,他去摸了一个学校食堂女工的屁股,这个女工本来就很仰慕他,反而想过来抱他,他一惊,转身就跑,此时有人大喊“抓流氓”,于是就把他当流氓穷追不舍。黄秋生逃进姜文的房间,跳窗,去撞破了姜文和陈冲的奸情。陈冲为避免奸情泄漏,骗黄秋生跳楼摔断了腿,被42只手电筒照着,被众人殴打,颜面尽丧。

最后黄秋生洗脱了罪名,他却在第二天自杀了。他为什么自杀,他当被42只手电筒照着,被众人殴打的时候,被陈冲设套出卖的时候,这个很有尊严的男人已经像条狗一样没有尊严了,他之所以没有自杀是因为不想屈辱的死,所以当他罪名洗脱的时候,就是他含笑自杀的时候。

1976年秋天,姜文和陈冲的奸情被最终暴露,于是姜文被下放到周韵的儿子房祖名的村子。姜文整天打猎冷落自己的妻子,而他的妻子孔维本来就是一个风流的女人,于是勾搭上了房祖名。姜文发现以后准备打死房祖名,因为房祖名说没有见过天鹅绒,于是跑到北京找崔健帮忙。崔健给他分析错不在别人,在他自己。于是姜文打消念头回到村子,准备放过房祖名,和自己老婆好好过下去。哪承想,单纯的房祖名找到了天鹅绒,傻乎乎的用话刺激了姜文男人的尊严。姜文恼火之下枪杀了房祖名。

影片分析

1.对时代与人性的反思与批判

影片以“疯、恋、枪、梦”四个部分展示了三个女性的故事。疯妈疯疯癫癫的行动有着一种深层的政治意味,而母子的关系也便影射出当时时代的混乱和荒诞无序,个体命运在大的时代背景下就像是无根的浮萍,渺小脆弱、身不由己。疯妈的形象具有叛逆性和寓言性,在她的世界里,一切都那么干净和无奈,她能预知唐老师要来,但她所有不了自己的命运和爱情,“阿廖莎”成为她对逝去的爱情永久无法释怀的佐证。疯妈代表的是想爱而不得的癫狂,林医生带来的是湿漉漉的性感和粘得化不开的欲望,而孔维隐喻着青春年少无法抗拒的美丽和诱惑。他们的欲望脱离不开那个时代的三种爱情,一是一见钟情、痴情不改、从一而终的传统意义上的坚烈爱恋。二是充满激情,极富罗曼蒂克气息的西方骑士爱情。三是披着爱情外衣的原欲追求,淡化了情的部分,无限的张扬的欲,某种程度上正如当今时代的“快餐爱情”。

疯妈被外界判定为疯癫,日常生活的逻辑与她格格不入。美丽的疯妈因为年轻时候刻骨铭心的恋爱由此一直处于情感晕迷的状态,再也不曾醒来。她生活在自我臆想的世界当中,并经常试图将儿子拉回自己的幻想世界实施一些强迫和暴力。导演将疯妈的恐怖和神秘以逼真和诗意化的形象展现出来,以此衬托疯妈内心不受世俗理性规训才原生态的对爱的最纯粹和单纯的信仰。导演采用疯狂、偏执、失去理智的爱来反映那个特殊时代的风貌,毫无理智地为了疯狂而疯狂,这无疑是那个时代的祭奠。导演把人的本能欲望与现代文明社会的规范规则之间的冲突表现为一种心理的压抑,影片的叙述带着强烈的个人感情,为人的本能欲望而欢呼,为人对自然界和文明社会的每一次侵犯而高歌。这使得姜文超越了第五代的人性解放和寻根概念,从而站在了一个全新的角度来俯视人性:文明是背逆人性的,而野蛮才是人性的本真。当然这是一种艺术表达,而不是一种社会学观点或政治态度。

2.对女性及欲望的体验和认知

影片透着浓重的宿命意味,人生的无常、生命的苍凉无奈、生命的轮回和周而复始在故事中被淋漓尽致的表达出来。疯妈不愿接受丈夫已死的现实,她宁愿相信那是丈夫移情别恋而故意找的借口,她甚至接受丈夫朝秦暮楚的做法。母亲心知肚明,爱恨交加,一方面对其念念不忘,一往情深,18年以来一直生活在回忆中;一方面又痛恨他的用情不专,这样一种复杂的情感纠葛造成了她的人格分裂和怪诞谵狂的行为。恢复常态和理智,并不是指精神上正常,而是情感上摆脱了那种折磨和纠缠,正视现实,而这意味着以往理想的幻灭和精神寄托的坍塌。梦:人物生命的起点,热情之源,生命之源;是故事人物生命轨迹的交叉点,是死亡与新生的交叉地。观众先目睹一个个人物非正常的毁灭过程,再时光倒流,返回至生命曾经有过的鲜活和希望,使观众前后关照,不禁生出无尽感叹,哀叹人生无常和生命的轮回,伴随人一生的本能、欲望、尊严和宿愿竟然如此左右着人们的行为和命运。

导演对林大夫的塑造体现了人个欲望与社会体系两个系统在两性关系和政治体系之间的重叠。时代社会的气氛造就了压抑的变态女,她浑身上下散发着媚惑的魅力,她的出场和装束凸显着对男性的渴求。她对男性的态度是捉摸不定的,更是戏谑和夸张的。在抓流氓的闹剧中,她使出浑身的解数,向梁老师献着殷勤,莫名其妙地诉说着种种爱意,但接下来又很快和唐老师粘在一起。导演的镜头采取了男性窥视的视角展开了欲望化的肆无忌惮的展现。这是一种被男性意识形态或其他因素扭曲的女性形象,林大夫强烈地指证着政治的正确与否、隐喻着伦理道德的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