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长补短,传承才有活力,是发展民间工艺的关键;精益求精,质量才有保证,是赢得市场的最佳手段。
铜梁县龙绣刺绣加工厂 陈洁
“陈洁,你真是个败家女!”当父母都气急败坏地吼出这句话时,我傻眼了。
昨晚,老公得知我从日本挣回的40万,仅仅剩下几万块之时,坚决要我立刻关掉龙绣厂。“你真是个败家女!”老公气狠狠地撂下这句话,拉过被子就背朝我睡了。早上没等我起床,他冷冷地说了句‘我上班了’就摔门而去,明显是想用这种态度,让我快点关掉龙绣这个让他头疼的“赔钱生意”。
“败家女”三个字再次从父母嘴里说出来,我都有些心惊,更有些心慌。要知道,我曾经是让父母多么引以为豪的乖乖女呀。难道我真的选择错了事业?龙绣发展下去,到底会不会产生我预期的价值呢?
“看看人家陈洁……”从小到大,我是十里八乡所有孩子的楷模和典范,是所有家长的向往。我乖巧懂事,成绩优异,多才多艺。每一次,我都能做得比老师和父母要求的更好。
2003年,大学毕业了,我本可以去加拿大留学,但是加拿大的大学不允许勤工俭学,一个普通农民家庭,怎么能供得起那么高昂的留学费用呢?我没做过多的纠结,选择了可以打工求学的日本大学,尽管当时的我学的是英语,根本不会日文。
到了日本,我要学习我选修的进出口贸易专业,要学日语,更重要的是还要打工挣够我的学费和生活费。为了挣学费,我当过店员,干过杂工,甚至到商场排队领免费的促销商品出来卖,干得最多的事儿,还是端盘子——当餐厅侍应生。
一次,我新到一家餐厅,在一个下午,店里来了5位老者,侍应生们无一人敢上前去接待。原来,几位老人脾气古怪,每周都会来餐厅消费一次,但每次点餐都只说一遍,且5人要的饮料、点心、零食、菜品都各不相同。要是东西上错了,老人们就会把侍应生骂个狗血淋头。其他侍应生都遭骂怕了,推着我上去接待。不难想象,日语尚不熟练的我把老人们要的点心上得乱七八糟。当老人们指着我的鼻子骂我是“猪”的时候,委屈的泪花在眼眶里直打转:连当地土生土长的日本女孩都搞不定的刁蛮客人,我一个外国人怎么应付得来?
第二周老人们再次光顾时,仍然板着脸,快速地点了一大串食物。我一样不错地把食物摆在了他们面前。老人们竟鼓起掌来:“哟,小姑娘不错嘛,脑瓜很聪明。”从那次以后,这5位“魔鬼顾客”每次来,都点名要我招待。他们对我的态度和悦多了,每次都夸我:中国女孩,真棒!这次的经历让我更加相信,努力肯定就会有回报。
毕业后,我进了日本一家大型进出口贸易公司,负责公司与中国的所有往来贸易业务,这让我结识了很多日本乃至欧美的客商。有一次,一个日本朋友骄傲地给我看她的一件宝贝,花3万元人民币定制的一幅不大的刺绣肖像。因为在国内读大学时曾到绣坊学过刺绣,我一眼看出这是一幅苏绣作品。“这个绣品要3万块?”看着朋友爱不释手的样子,我很是疑惑。“当然,这是你们的中国刺绣吔!”朋友喜滋滋地说,好多日本人都喜欢中国刺绣,不惜花大价钱买来收藏。
我的心动了一下。在我的家乡铜梁,上了年纪的妇女总爱在自家枕头、被面、床帏、手帕上绣上几针,图个喜庆吉祥。小时候,奶奶也教过我一些基本技巧,还说要是在以前呀,女孩子不会绣花,是会被人嘲笑的,甚至会被夫家看不起。我一下就喜欢上了刺绣时宁静平和的心情氛围,后来读大学时,看到瓷器口有家绣坊,还断断续续去学了一段时间。我暗自忖度,难道,这门传统技艺真能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吗?
也许是留了心,我后来就经常发现有外国友人买刺绣收藏,有的数千元,有的几万元,每一个人都觉得中国刺绣极具收藏价值。但同时我也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这些人买的几乎清一色是苏绣,在他们的心中,苏绣就等同于中国刺绣。但是据我的了解,中国的四大名绣各有千秋,特别是蜀绣,从清代中后期开始,在本地传统刺绣技法的基础上吸取了顾绣和苏绣的长处,一跃成为全国重要的商品绣之一。在苏、湘、粤、蜀四大中国名绣中,蜀绣针法最多,高达120多种。蜀绣用针工整、平齐光亮、丝路清晰、色彩鲜丽,绣品种类繁多,包括被面、枕套、衣、鞋和画屏等,既有巨幅条屏,又有袖珍小件,是观赏性与实用性兼备的精美艺术品。为什么外贸出口的绣品仅有苏绣一枝独秀呢?
我利用休假的时间去了趟苏州,揭开了苏绣大放异彩的原因。原来,苏绣产业之所以能不断发展壮大,是因为地方政府积极构建刺绣发展平台,广泛开展刺绣学术交流、产品研发、人才培养等一系列工作,使众多的妇女加入绣娘的队伍,也涌现出了一大批杰出的人才。
我可不可以学习这种模式呢?我从苏州回去,就开始琢磨。家乡铜梁古为巴国之域,早在明清时期,铜梁龙便以它奇巧的制作、粗犷豪放的表演闻名川东南。龙灯制作中,艺人们会在龙头等关键部位,绣上精美图案,并逐渐形成一门刺绣技艺。近年来,铜梁龙蜚声海内外,特别是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的惊艳亮相,让其“中华第一龙”的名号,叫得更响。
我如果要做刺绣,打铜梁龙牌是再好不过的。而且铜梁龙名气虽大,却没有相应的旅游商品,我做刺绣可以专门展现各种各样的铜梁龙,既独树一帜,又能填补铜梁龙旅游商品的空白,不正是一举两得的事吗?
2010年末,我放弃了日本公司的高薪挽留,回到了家乡铜梁。第一件事,我就去找当年瓷器口绣坊的刺绣大师、出身于刺绣世家的刘明清。说出我的创业想法,刘老师认为很可行,跟我一起来到了铜梁。经过反复研究,我确定了自己的刺绣特色:“龙绣”,即以铜梁龙为艺术载体,以铜梁本土的挑花技艺为技术基础,结合苏绣、蜀绣、粤绣、湘绣技术特征打造出的独特绣派。
随后,我四处打听铜梁的画龙高手。第一个找到的是陈启述老师。得知我的来意,陈老师很恳切地告诉我,他擅长人物花鸟,却并不常画龙。铜梁真正专攻画龙的画家,是退休教师梁文勋。
梁老师也是一个德高望重,且愿意提携后辈的和蔼老人。听了我的创业想法,他连连说:“小陈有志气。”我初听有希望,谁知梁老师说自己最近非常忙,只能抽点空给我画一幅。想到要素不相识的人白白给我画画,实在是有点冒昧,我没抱太大希望告辞了。
出乎意料,在一周之后,梁老师就打来电话,说龙画好了,让我去取。看到画我很是震撼,浓墨写意的一条大龙昂首摆尾、舒爪展鳞盘踞在画幅正中,周围饰以祥云朵朵,真是既威严大气又充满祥瑞之感。
谢过梁老师,我兴高采烈地把画拿给刘明清老师,和她一起研究配线和表现针法等。万万没想到的是,用了整整一个月时间,这幅被我取名《中国神龙》的处女作,却没能成功。刘明清老师分析说,因为画是写意画,针线却难以表达出那种潇洒随意之感。
我再次找到梁老师,向他说明了第一幅作品刺绣失败的原因。我厚着脸皮请求梁老师,能不能重新帮我画一幅工笔龙画。梁老师和蔼地反过来安慰我,说创业嘛,哪有一帆风顺的,一定要坚持自己的梦想。很快,梁老师画的第二幅作品《龙腾四海》送到了我手中,小心翼翼地,我和刘老师开始了新的试验。
在这同时,我开始在福果老家找绣娘。我开出的条件是免费培训绣娘,等她们技术成熟了,我再提供原材料和图样让她们绣,成品由我按照合理的价格进行回收。
一个“海归”,在外面挣不到钱了,竟然回来绣花,这不是白读了那么多书吗?祖祖辈辈的女人都会绣花,但从来没听说谁凭那个小玩意挣到大钱呀。绣花那么慢,十天半月绣巴掌大一块,不说哪个人来买的问题,就算卖掉了,估计卖的钱还不够喝稀饭。种种的质疑蜂拥而至,愿意报名学绣花的,却是寥寥无几。
在镇政府的反复动员下,终于有60多个人愿意报名学刺绣了。2011年2月16日,我挑选了条件较好的15人,办起了首期免费专业培训班。
老家有句俗语叫“细棍子抽人悄悄痛”,我算是真正领教到了。给学员们置绣架、买绸缎、购丝线、租场地、办伙食,后来慢慢开始回收一些小的作品,每一笔的开支都不是特别大,但是我带回的40万元钱,刚刚两个月就用掉了30多万。而这时候,我连一分钱进账都没有。
父母更加坚信他们认为绣花绝对挣不了钱的观点,老公也觉得我不务正业,年薪几十万的白领不做,回到这穷乡僻壤找罪受。我真的选错了创业方向吗?我反复问自己,前途渺茫,亲人不理解,我整夜整夜地失眠,几乎就要自动放弃了。
幸好,这时刘老师把《龙腾四海》成功绣出来了。金光灿灿的龙体造型逼真,构图虚实相间,色彩搭配明快夺目,绣工精美绝伦。这样的上乘绣品难道会没有出路?我坚决不相信。
3月8日,陈益国副县长经过福果镇,偶然间看到了我的“龙绣”。“艺术品!有价值!”陈县长赞不绝口。我向陈县长说出了自己几乎就要山穷水尽的困境。“留学生创业不容易,我们肯定会支持!”陈县长斩钉截铁的话极大地坚定了我的信心。
按照陈县长给我介绍的微企的扶持政策,我顺利申领到4.6万元的扶持资金,也得到了更多领导和部门的关注与帮助。在县长唐川的帮助下,我的绣品店从福果小镇,迁到了县城古色古香的淮远古韵商业步行街,龙绣产品也成为铜梁首个重点推荐的旅游商品。在今年6月举行的“2011中国旅游商品大赛”上,“龙腾四海”、“荷花龙”两幅作品更是代表重庆荣获嘉奖。
随着“龙绣”知名度的扩大,如今公司产品已打开海外市场,远销巴西、美国、日本等国。根据对日本人生活的了解,我着力开发的真丝刺绣实用品已得到日本商家的初步认可。如果订单敲定,公司近几年都不会再愁“没饭吃”。
创业之路多崎岖,步步走来步步惊心,却终是有心人天不负。以“龙绣”为事业,我相信自己也会有一个锦绣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