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心理读本
22234900000014

第14章 心理困惑篇(1)

不要为自己失去的东西而苦恼

案例分析

在一次地震中,刘家兄弟俩死里逃生,从废墟中捡回一条命。政府帮他们盖了新房,解决了温饱。哥哥念念不忘失去的一切,成天念叨着死去的妻子呀,儿子呀,猪呀,鸡呀。弟弟不但失去了妻子、女儿和全部家产,还失去了左腿。但他老在想:我还活着真是幸运,我不愁吃,不愁喝,感谢政府给我盖了房子,感谢上苍给我留下了一条腿和一双完好的手,我能给自己做饭、穿衣,还能帮他人干活。哥哥常把得到的东西抛置一边,对失去的东西总是念念不忘,整天陷入忧郁痛苦之中,不久便患上了胃溃疡和心脏病,不到三年便死在医院里。弟弟能珍视自己现有的一切,学会了用心去享受已追求到的幸福。他虽然失去了一条腿,但他会修鞋。当他看到别人穿上他修好的鞋子,向他投来满意的目光时,他便情不自禁地对自己说:“活着真好!”兄弟俩有相同的遭遇,又同样幸而得救,过着相似的生活。弟弟总觉得很幸福,哥哥却对已经失去的东西念念不忘,对拥有的东西很难去想它。弟弟不去想已经失去的东西,却常记着现在拥有的东西。

心理感悟

会享受人生的人,不在于拥有多少的财富,不在乎住房大小、薪水多少、职位高低,也不在乎于成功或失败。“不要计算已经失去的东西,多数数现在还剩下的东西”。这个方法看似简单,却是享受人生的大智慧。

在宁夏南部山区有一位还未脱贫的农民,他常年住的是黑咕隆咚的窑洞,顿顿吃的是玉米、土豆,家里最值钱的东西就是一个盛面的柜子。可他整天无忧无虑,早上唱着山歌去干活,夕阳落山又唱着山歌走回家。别人都不明白,他整天乐什么?他说:“我渴了有水喝,饿了有饭吃,夏天住在窑洞里不用电扇,冬天热乎乎的炕头胜过暖气,日子过得美极了!”这位农民能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一切,从不为自己欠缺的东西而苦恼,这就是他能感受到幸福的真正原因。其实,我们绝大多数人所拥有的,远远超过了这位农民,可惜被人们自己所忽略。比如,你虽然下岗了,但你有一个和睦的家庭,家中人人健康,无灾无病:你的收入虽然不高,但粗茶淡饭管饱管够,绝无那些富贵病的侵扰;你的配偶或许并不出众,但他(她)能与你相亲相爱,真情到老;你的孩子虽然没有考上大学,但他却懂得敬爱父母,晓得自尊,知道奋斗……该数的东西还有很多很多。毕加索说得好:“人生应该有两个目标:第一是得到所想要的东西,尽力去争取;第二是享受它,享受拥有它的每一分钟。而常人总是朝着第一个目标迈进,却从来不争取第二个目标,因为他们根本不懂得享受。”

喝酒,千万别贪杯

问题呈现

近来酒瘾病人有越来越增多的趋势,求医的人也越来越多。国人也慢慢地接受了这一概念:天天喝酒过量,甚至酗酒,其实是一种生理加上心理因素的疾病。酒瘾的形成固然与基因有密切关系,但研究发现,国人酒瘾问题日益增加却是与社会文化有关。生活水平的提高与交际应酬干杯文化的盛行都是导致酒瘾增加的原因。酒瘾的问题,在我们社会里是一潜在危机。酒,其实是一种中枢神经抑制剂。一般在饮后四十分钟内,血中酒精就会到达最高浓度,并逐渐产生大脑皮质的抑制作用,使人呈现失去自我控制的兴奋状态,进而到达暂时疏解压力与不快的情绪。但这只是暂时的,酒瘾病人会一再地以喝酒来逃避现实,所以说酒瘾的形成是和心理因素有着非常直接关系的。

有些研究指出,适量喝酒对身体健康有帮助,例如喝红酒可预防心血管疾病,也成为民众饮酒的动机之一。有专家说,酒精确实会增加血管的扩张,但二至三小时就代谢掉了,除非每三至五小时就喝一次。但如此喝法,还没有达到保护心脏血管通畅的效果前,就已经先伤害其他的器官及组织了。根据研究,国人有一半以上基因都缺乏代谢酒精的酵素,也就是喝酒容易脸红、恶心、呕吐,社会需告知喝酒不是良好的习惯,并非如广告所说所有事情都是从喝酒开始。

心理解读1.酒瘾的定义

当一个人对酒精产生依赖性,即可能已经染上酒瘾。可分为以下四点来界定酒瘾的形成:

(1)觉得酒量愈来愈好,必须愈喝愈多才会有所感觉。

(2)如果一段时间不喝酒,就会无法工作和生活。

(3)家人已经抱怨你的喝酒行为。

(4)觉得喝酒已经造成身体的不舒服,自己都认为应该戒酒了。

2.过量标准

过量饮酒会导致中毒。而一般界定的适量饮酒,男性每日在两杯以下,女性每日在一杯以下,孕妇不得饮酒。当然开车前或是途中也不能饮酒。

3.成瘾现象

酒精对大脑细胞、神经、肝脏、心脏等都有伤害,研究也证实喝酒会增加口腔癌的罹患率,酒瘾会造成肝硬化,是大众耳熟能详的一个常识。青少年因为身体还没有成熟,酗酒造成的伤害更严重,许多年纪轻轻就肝硬化,甚至脑部萎缩。

已经染上酒瘾的人,一段时间不喝酒就会产生戒断症状,身体上会出现胃肠不适、呕吐、心跳加速、失眠等现象;心理上会出现焦虑不安、幻听、妄想等症状。患有酒瘾的人,通常是已经对身体造成极大的不适,或自己也觉得必须戒酒的程度才会寻求医生的协助。

应对技巧

酒瘾既然是和心理因素有极大的关系,因此首先必须找出酗酒的原因,再加以心理治疗,当然这时亲友的鼓励与支持相当重要。当然要戒酒成功,病人的意志力还是最有效的根本良方。

喝酒需要注意的几个事项:

1.喝酒之前,吃饭只能吃七分饱,且不可大量饮水。(这是为了留下肚子好喝酒)

2.喝酒之前半小时,喝瓶牛奶。(据研究,喝酒前喝牛奶,牛奶会在胃里形成一层薄膜,可以起到保护胃的作用)

3.喝酒时切忌不能饮用冰水、柠檬水等刺激性的饮料。(不然前面的牛奶就白喝了)

4.喝白酒,不可一饮而尽,必须分成几口喝。喝啤酒,最好等啤酒花落下以后再喝,否则,轻则腹胀难受,重则会引起肠胃炎。

5.酒后不能以喝醋、喝茶来解酒,这些都是误区,醋和茶都不能解酒。

6.酒后如发生呕吐不止,应立即找来矿泉水一瓶灌下,以免胃里没有东西而呕出血来。

7.呕吐完后,不可立即进食,尤其是烧烤一类食物。

8.睡觉之前请记住在床头放置盛器一个,以免睡后惊醒欲呕吐,在还未到达洗手间之前已然喷将出来。

9.第二天,若感到胃酸,就服用胃舒平等一些抗胃酸的药物,等胃酸缓解后再喝水。

10.喝酒后如感到胃痛,可视情况服用一些胃药,但最好不要服用止疼药,因为止疼药对于胃疼疗效甚微。

洁癖,到底是什么病

绎问题呈现绎

有些人老是感到自己的手洗不干净,每次洗手都要花很长时间,只要手触摸了东西,就要洗上几遍,因此每天花大量时间在洗手上,影响了正常的生活。加之家人的指责和干预,他们也可能已感到没有必要这么反复洗,然而强烈的洗手冲动已不再受其主观的控制。于是一边是竭力地控制,一边是无法抵御的冲动,令他们左右不是,万分痛苦。

心理解读

上述其实是强迫症的一种表现。有人称强迫症为“怀疑病”、“仔细病”,从中可以看出强迫症的症状带有“不放心”的成分,确实有不少强迫症病人的症状是以此为特点的。如要做具体划分,强迫症的症状可以分为:

(1)强迫行为:又称强迫动作,是一种重复的无意义行为。它能减轻病人的焦虑,但满足只是片刻的,不久病人又会重复去做已经重复做了无数次的动作。如强迫洗涤是最常见的强迫行为,病人总是怀疑双手或身上受到细菌污染,因而不停地洗涤,甚至一洗就是几个小时。有的外出后回家,一定要洗去全身衣服。强迫检查也是较多见的症状,病人怀疑房门没上锁、煤气开关和水龙头没拧紧,便反复检查这些令他放不下心的地方,其初始意图可能是防患于未然,其后则成了无休止的强迫症状。还有一种累及他人的症状叫强迫询问,病人常反复要求家属对一个他认为不放心的问题给予回答,无止尽的纠缠令家属苦恼不已。强迫仪式动作是种很特殊的症状,其最初都是些简单的动作,随着病情加重,原先简单的动作已无法缓解其焦虑,于是增添了新的内容,逐渐形成一套格式固定的复杂行为,每进入这套动作,必须严格依仪式的程序行事,稍有打乱,便从头重新做起。此外还有强迫计数等。

(2)强迫观念。常见的有强迫回忆,病人反复回忆以往的某段经历或与人谈的某些话,有时是怕自己言行有闪失,有些则毫无目的。如果出现上述强迫症状,自己实在无法克制,就要及时求助于医生,在所有的神经症中,强迫症的疗效应该是比较满意的,经短期治疗后,部分病人症状即全部消失,再继续治疗一段时间,好转者更多,约有70%病人症状可基本缓解。对于强迫症的预防,我们要做到:(1)从小注意个性的培养是十分必要的。父母不要给予过多,过于刻板的要求,对于预防强迫症的发生有很大帮助。

(2)多参加集体性活动及文体活动,多从事有理想有兴趣的工作,培养生活中的爱好,以建立新的兴奋点去抑制病态的兴奋点。

(3)采取顺应自然的态度。有强迫思维时不要对抗或用相反的想法去“中和”,要带着“不安”去做应该做的事。有强迫动作时,要理解这是违背自然的过度反应形式,要逐步减少这类动作反应,直到和正常人一样。坚持练习,必然有益。

(4)注意心理卫生,努力学习对付各种压力的积极方法和技巧,增强自信,不回避困难,培养敢于承受艰苦和挫折的心理品质,是预防的关键。

精神分裂症,又是什么病

绎问题呈现绎

精神分裂症是指人的精神活动发生了分裂而引发的一种疾病。该病的基本特征是思维、情感和行为之间活动的协调性受到了破坏。对于精神分裂症的病因,至今依旧是个不解之谜。到目前为止,发现了一些与精神分裂症发病有关的因素,首先是遗传因素。有人发现,若父母双方都患有精神分裂症,其子女的患病率为41%,单亲患病,则子女患病率12%,而精神分裂症在一般人群的发病率仅为0.2%—0.4%,相差十分悬殊。其次是心理社会因素。不少病人原本就存在性格上的缺陷,如孤僻内向、敏感多疑、富于幻想等,他们不宜将自己融入群体,紧张的人际关系、意外事件的打击、工作学习受挫、婚恋失败等均可促发精神分裂症。总之,生物—心理—社会多种因素综合的结果可能是精神分裂症的发病原因,一切还有待科学家的进一步研究。

精神分裂症是各类精神疾病中发病率最高的一种。该病多起病于青壮年,男女之间发生的比率无显著差异。部分病人能在短期内治愈,但大多病程迁延日久,有些则很难治愈。一般认为病前性格开朗外向、无精神分裂症家族史、中年以后起病、起病较急、家庭关系和睦、有稳定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及较好的收入等的病人是比较容易治愈的。

精神分裂病人通常缺乏对自己疾病的判断和认识能力,从而拒绝去医院治疗,也有些病人受精神症状的影响,如家人要加害于他,有的听到有声音告诉他(她),他(她)已超凡脱俗,远离人间病恙。

绎心理感悟绎

有病上医院一般不会错,患了精神分裂症亦不例外。然而不少初次发病或发病时年龄较轻的病人,有些家属在担心病人健康的同时又顾虑带孩子去医院治疗,怕带上了精神病的帽子,担心孩子日后的工作、婚姻、前途等受到影响,于是在症状尚未完全显露的疾病早期,家属或是对疾病认识不清,或是怀着侥幸心理,希望孩子能顶过难关,自行康复,而不及时送医院治疗。殊不知精神分裂症的自愈率是很低的;也有的家属听信他言,认定孩子是邪妖缠身,便请来和尚诵经念佛,或去大庙烧香求签,以图祛邪避灾;有的则病急乱投医,四处寻求特效秘方。经过一番不小的反复折腾,病人病情不仅丝毫没有改善,反又凭添不少新的症状,病情早已过了最佳的早期治疗阶段,结果贻误了病情。

因为精神分裂症的自愈率极低,几乎能获得好转的病人都需经过一定的治疗。所以患了精神分裂症之后,如何去正确求治则显得十分重要。一般情况下,应尽量带病人去精神专科治疗,那里有比较完善的检查和治疗精神疾病的措施,精神分裂症病人在那里可以获得针对性的治疗。有些综合性医院也设立了心理门诊。病人若不去医院只在家中治疗,则必须有专科医生的专门指导,病人要依照医生的医嘱服药治疗。如果病人在家中拒绝服药,或是病情有了加重,影响了周围他人和病人自身的安全时,应立即送医院住院治疗。

如何避免上当受骗

绎问题呈现绎

骗子可恶,受骗者却大有人在,并深受其害,不但在声誉上或经济上或其他方面受到损害,而且在心理健康上会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那么,我们怎样防止自己受骗上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