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心理咨询师临床操作手册
22235000000003

第3章 前言(2)

筑波大学硕士毕业以后,我考入了名古屋大学的博士课程,导师是田畑治教授,并在2002年获得了名古屋大学的博士学位。名古屋大学教育学部拥有8个专业,在全国国立大学中规模最大,心理发展临床科学专业是其中一个。心理发展临床科学专业是文部科学省在1990年设置的学科,这个学科以人类的发展(幼儿、儿童、青年、成人、老年)为纵轴,空间的扩展(个人、家庭、学校、工作单位、地域社会、跨文化)为横轴,培养心理临床的实践家,以及以临床为特长的学者。

心理发展科学专业的课程设置如下:

(1)发展临床心理学特论(必修)、发展临床心理学研究演习Ⅰ、发展援助临床学研究演习Ⅱ、发展援助临床学研究实习(必修)。(在“特论”中主要学习国内外最新的理论性研究,“演习”中主要通过案例研究学习,而在“实习”中则是自己一边接受督导,一边实际接待来访者进行心理咨询和治疗。)

(2)家庭发展临床学特论(必修)、家庭发展临床学研究演习Ⅰ、家庭发展临床学研究演习Ⅱ、家庭发展临床学研究实习(必修)。

(3)生涯发展教育学特论、生涯发展教育学研究演习Ⅰ、生涯发展教育学研究实习。

(4)跨文化临床教育学特论、跨文化临床教育学研究演习、跨文化临床教育学研究实习。

名古屋大学在1985年通过文部科学省的批准,继京都大学和九州大学之后,建立了日本第5个大学附属的“心理教育相谈室”。由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数十名成员构成的咨询室,不仅完成了对研究生的训练和培养,还每年向社会以及社区提供数百次的心理测评、心理咨询和治疗服务,并施行收费。研究生在这里持续地接受教授以及校外的心理临床专家的督导,使得自己的技术逐渐熟练,专业水平不断提高。在名古屋大学心理临床训练要求严格,通常开始的半年只能在单面镜下见习,给教授以及高年级学生做咨询记录,总结咨询报告,然后再在教授的陪同下逐步接触案例,并总结咨询报告在案例研讨会上汇报。督导制度很完善,第一年督导由指导教授担任,第二年以后需要自己付费找学校指定的督导师,督导师需要定期汇报督导情况给学校。每周都有一次案例研讨会,案例研讨会分3~4个会场,每个会场都有数名教授以及校外的督导师参加。研究生们轮流发表自己的案例,接受集体督导。硕士研究生毕业以后大多工作于精神病院、儿童咨询所以及学校心理咨询中心。博士研究生虽然大多成为大学老师,走上学者的道路,但是他们都从事于研究和临床两方面。

我在1996年春天被京都文教大学评为助教,京都文教大学是第一个在日本于1996年建立临床心理学科。著名的河合隼雄先生就曾经是京都文教大学的学术顾问,我也曾荣幸地在河合先生担任督导的案例研讨会上发表过案例。在这个给了我第一份工作的大学,我得到了很多锻炼和成长,有幸得到了许多著名教授的教诲和扶持。特别是酒木保先生毫无保留地把他多年积累的知识和经验传授给我,手把手地教会了我罗夏墨迹测试,还一起开发了许多艺术治疗的方法。还有林昭仁先生(已故)、越智浩二郎先生、樋口和彦先生、森谷宽之先生等等,他们都不遗余力地指导和扶持着我顺利成长为一名心理咨询师和临床心理学者。在1999年3月我参加了临床心理士的考试,成为获得这个资格的第一个中国人。

2000年春天我被广岛市立大学聘为讲师,2003年升为副教授,2005年评为硕士生导师,2007年评为博士生导师。在这期间我曾去美国堪萨斯大学心理学院作访问学者半年,在广岛的这8年时间,我主要的精力都在教育、研究和临床这3个方面。

综上所述,在日本从事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人员培训主要有3条渠道,第一是大学和研究生院的职前培训,也称学历教育,主要对象包括毕业于临床心理学、心理咨询学、教育心理学等专业的大学生和研究生等;第二是由学会及学术团体提供的在职专业培训,如由日本心理咨询学会等相关机构通过培训班、工作坊、讲座、学术会议等形式进行的培训;第三是由民间心理咨询培训机构提供的专业培训。日本现有大学中设有心理学科系的有106所,其中国立大学37所,公立大学4所,私立大学65所,设有培养临床心理学硕士学位的学校有98所。从心理健康服务的专业要求看,学历教育应该是主流。不同于日本,中国的心理咨询师的培养和教育主要在学会及学术团体,以及民间心理咨询培训机构。因此咨询师在自己的心理咨询中势必会遇到许多困难,而且感觉自己缺乏支持系统(support system)。我希望我们这本手册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实际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灵感,弥补不足。

中国大陆心理咨询行业自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到今天,短短的20年的时间,发展迅速,由几乎空白发展到逐渐规范化。进入21世纪,国内的许多社会危机事件和公共卫生事件引起政府的高度重视,有关部门连续发文,推动心理健康和心理咨询工作的发展。在政府的大力倡导下,三级甲等医院均要求成立心理科,发达地区中小学学校也都要求开设心理咨询室,配备心理咨询师。《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标准》于2001年8月3日获得劳动与社会保障部批准,并11月向全国发布,这是由劳动与社会保障部主持颁发,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组织有关专家制定,目的在于规范心理咨询行业的具有法律效应的重要文件。自2002年启动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资格考试项目后,每年都有两期咨询师通过培训考试获得证书,其中分二级和三级国家心理咨询师。到2007年底,已经由国家劳动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在全国范围内发出心理咨询职业资格证书10万多张。这一方面使国内的心理咨询行业迅速火热起来,另一方面反映大众对心理健康的需求巨大。看到国内如此迅速发展的心理咨询事业,让人心潮澎湃,兴奋不已,我经常向我的日本同行宣传国内心理咨询发展的新进展,也经常邀请他们和我一起到国内从事心理咨询的培训,我和我的日本同行都希望中国心理咨询业能够迅速发展,走向成熟。

然而,国内心理咨询行业规范虽然在逐步建立,如开始建设专业机构与专业人员的注册系统和伦理标准,但是心理咨询行业发展仍然存在许多问题,让人担忧。

(1)心理咨询培训需要规范和深入,专业水准需要提高,培训市场鱼龙混杂,而且严重缺乏培训和督导的师资力量。

(2)已经获得心理咨询师资格的心理工作者的后续培训未能跟上,一是没有明确规定心理咨询师需要继续培训,二是继续培训和教育的师资力量不够。

(3)心理咨询督导需要规范化和制度化,心理咨询伦理守则需要广泛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接受,并在行业内全面落实。

(4)心理咨询专业的硕士实践能力较差,培训不充分,在获得学位后解决问题的能力弱,这与临床心理学的硕士导师自己所接受的培训不充分有直接关系。

(5)国内的心理咨询行业现正大量获取西方心理咨询理论,而心理咨询理论和方法还需要本土化的过程,这样才能更好地发展和服务,从而走向成熟。

当然,以上问题在其他国家和地区心理咨询业成长的初期也都曾经出现,我们相信中国的心理咨询行业能够像经济高速增长一样,快速发展,在较短的时间内快速获得较大进步。

衷心希望本书《心理咨询师临床操作手册》的出版能够帮助国内的心理咨询师们在心理临床实践中解决一些具体的问题和困难。同时也希望国内更多的临床心理学研究者与实践家积极参与心理咨询领域的研究和对话,在实现国外相关知识和技能的本土化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心理咨询的理论和技术,以快速促进心理咨询在国内的进一步专业化。

最后,非常感谢本书的第二作者,苏州大学的陶新华老师,没有他的大力协助,这本书是不可能这么快就与大家见面的。我们在修改过程中的讨论让我认识到中国的心理临床和日本、欧美的差异,中国还需要通过充分的理论研讨和实践积累而慢慢走出自己的心理临床的特色来。还要感谢我的学生陈玲给予我的协助。

是为前言。

吉沅洪

2008年3月22日于日本广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