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学最好的别人
22235500000012

第12章 设定目标横下决心做,学会人情世故善妥处(3)

有个好的人样子,就要学会“让与”。“让与”有两种:一种是经济上,一种是精神上,精神的“让与”比经济的“让与”更为重要。精神的“让与”,体现在对人的态度上,给老人让个座,给陌生人指个路,给身边人一个微笑等等,都是“让与”。经济上的“让与”,扶持一个贫困生,给残疾人扶个手、挂个号,给孤寡老人一张毛巾等等,也是“让与”。

“让与”不仅仅是一种善事,是一种快乐,是一种和谐,更是一种智慧。

东汉时期,三兄弟许武、许晏、许普,他们都是品德高尚的人。但只有许武贤名在外,被举为孝廉,仕途远大,而许晏和许普却默默无闻。

为了让两个弟弟也能出人头地,许武费了许多心思,终于想到了一个办法。一天,许武对他们说:“如今我们三兄弟都已成家立业,住在一起多有不便,不如我们分割家财另居吧。”两个弟弟同意了,于是,许武将家财分为三份,自己挑选了最好的土地、最大的房屋和最强的奴婢,把不好的都分给了两个弟弟。听到这个消息,邻里乡亲鄙视起许武来,而称赞他的两个弟弟深明大义,能克制忍让。不久,此事一传十,十传百,令许晏与许普名声大振,后被同时举孝廉入仕。

看到两个弟弟已经成功,许武又召集宗族亲属,重新与弟弟分割家产,人们对许武的做法迷惑不解。许武说:“作为哥哥,以前我自己当了官,而两个弟弟却未沾禄位,我对此心存不安。所以,在分家财时,我特意多取多占,是想以不贤的名声来成就他们的好名声呀!如今目的已经达到,我应该把多得的财产归还给他们了。”

推让财产容易,但推让名声给别人,这是人们很难做到的呀。这也是一种“让与”,在家庭内,兄弟间、姐妹间、哥嫂间、夫妻间都应有“让与”。

在美国有一家颇有特色的饭店,饭店老板实施一种特殊的经营术:凡来饭店就餐的顾客,都开具发票并记下顾客的地址、姓名,到了年底,老板进行年终核算时便把每位顾客在本年内在本店消费的累计总数核算出来,再从每位顾客消费带来的纯利润中抽出10%作为回报,按顾客留下的地址、姓名返汇给顾客,并附简单说明。已经到手的利润再拱手送与他人似是“蠢举”,但实际上这才是真正的高明,这种“让与”,更是一种智慧。

此举可谓“感情投资”,人是一种高等的感情动物,收到返汇回来的钱后,顾客先是大大出乎意料之外,既而又大大受感动,便免不了把它当成新闻向亲戚朋友传播。这样,这家饭店既赢得了回头客,又增加了新客源,从而财源滚滚,这比花大价钱去登广告强多了。

傻到极处是聪明,人们都习惯于某种思维定式,若能跳出这种思维习惯,而改变一下观察事物的眼光来纵观事物的“全貌”,一切往往就会是另外一种模样、另外一种结果了。

七、学会“联想”,就可创造奇迹

昨天,有昨天的昨天;明天,有明天的明天,今天,只有一个实实在在的今天。把握住现实中的一个今天,胜过空想中的一年。

今天,我们都在不知不觉地做事,大事和小事,有用的事,但一定没有人愿意去做无用的事。做大事的有做大事的“学问”,学问在于“问”,如果问了,问题就更多了,不问,就轻松得多;做小事的,因事情本来就小,时间也用得少,做完了事,一般绝大多数人都不会去“问”,问了也没多大用。但还是有少数人喜欢去“问”,不问则已,一问就喜欢“打破砂锅”问到底,还要东拉西扯去做比较。这个就叫“研究”,就叫“联想”,有联想,往往就会出现奇迹。

琼玛卡若是美国内布拉斯加州的一名外科医生,她就喜欢“联想”,所以,她虽然站在平凡的岗位上,却真的出现了奇迹。

他在日常工作中看到太多因车祸受伤的患者,伤者的痛苦时时让她感同身受。于是她开始思考如何能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她注意到驾驶员总喜欢靠公路的中间行驶,正是这个偏好让汽车相撞的可能大大增加。一个念头闪现在她脑里:在公路中间画一条醒目的线,让不同方向行驶的车辆各自行驶在线的一侧。

当她把自己的想法提供给有关部门时,却得到了他们的冷漠和拒绝,他们认为自从有汽车那天起,从没人怀疑过汽车在公路上跑还用画什么线,至于汽车相撞那是不可避免的,快速行驶不相撞才不正常!对于琼玛卡若的提议,他们笑她是异想天开。

琼玛卡若并没忘记医院里伤员痛苦的表情与呻吟,她不停地向有关部门呼吁,经过7年坚持不懈的努力,在1924年内布拉斯加州的公路管理委员会上终于同意在一条99号高速公路上做试验,试验的结果是该州的所有公路都画上了“琼玛卡若线”。

现在,我们对公路中间的那条线再熟悉不过,只是很少有人能说出它的名字叫“琼玛卡若线”。

正是因为有了一颗关爱伤病员的慈爱的心,才使得作为一名医生的琼玛卡若决心要去改变人们习以为常的行车习惯。也正是这颗爱心,让她有足够的勇气和毅力面对官僚的冷漠与拒绝,历时7年一次次地奔走呼吁。改变世界上公路行车习惯的动力,只凭一位平常医生的爱心与执著、联想和毅力最终得以成功实现。

八、学会自我“暗示”,做事才会信心百倍

凡决定做一件事,不做干脆不做,做就要做得漂亮些。要把事做好,就要记住工作的“五步曲”:设定目标——实施计划——检查督促——自我暗示——完成任务。这五个程序,每个环节都应做好,都很重要,而更重要的是“自我暗示”,就是在关键时刻要加油、打气、提劲。不论是顺利,还是挫折,都要加油、打气,随时暗示自己“一定能赢”。

成功大师金言告诉我们:“我们怎样面对失败?只有把挫折当做失败加以接受时,挫折才会成为一股破坏性的力量。如果把它当做生活和事业的老师,那么,它将成为一个祝福。”

“暂时的挫折和逆境,都不会在一个人的意识中成为失败,只要这个人把它当做是一位能提供某种教训的导师。”

在工作的进程之中,不管遇上什么挫折甚至失败,都不要灰心,要不断地“暗示自己”一定要赢。只要下定不获全胜不收兵的决心,就一定能赢。

麦克阿瑟将军在南太平洋指挥盟军作战时把挂在他办公室的座右铭,作为他决心不获全胜不收兵的“自我暗示”,他走到哪里,就把“座右铭”搬到哪里,上面写着:“你有信仰就年轻,疑惑就年老;有自信就年轻,畏惧就年老;有希望就年轻,绝望就年老;岁月刻蚀的不过是你的皮肤,但如果失去了热忱,你的灵魂就不再年轻。”

他不论是顺利还是遇上挫折,都用他的“座右铭”来给自己加油、打气、鼓劲,不断地“暗示自己”,决心打败对手。

有位名叫潘荣华的年轻男士,他刚到一家外企供职时,企业为了提高工作效率,要对员工进行别开生面的强化训练。那是在青岛的海滨度假村,他和同伴们沉浸在飘忽而又幽婉的轻音乐声里,指导老师发给每人一张白纸和一支圆珠笔。这时,主训师已在一面书写板上画了一个大大的心形图案,并在图案里面写下了三个字:我无法……

然后,主训师要求每个成员在自己画好的心形图案里至少写出三句“我无法做到的……我无法实现的……我无法完成的……”再反复大声地读给自己、读给周围的伙伴们听。

他很快写出三条:

我无法孝敬年迈的父母!

我无法实现梦寐以求的人生理想!

我无法兑现诸多美好的愿望!

接着,他就大声地读了起来,越读越无奈,越读越悲哀,越读越迷惘……在已变得有些苍凉的音乐里,他竟倍感压抑和委屈,泪眼模糊起来。

就在这时,主训师却要求每位成员把自己原来所有的“我无法”三个字划掉,都改成“我不要”继续读。

于是,他又接着反复地读下去:

我不要孝敬年迈的父母!

我不要实现梦寐以求的人生理想!

我不要实现诸多美好的愿望!

结果,越读越别扭,越读越不对劲儿,越读越感到自责和警醒……在轰然响起的《命运交响曲》里,他终于觉悟到:原来所谓的许多“我无法……”其实是自己“不要”啊!

而此时,主训师又要求每位成员把各自所写的“我不要”三个字划掉,全改成“我一定要”,继续读。

这时,他似乎已领会了主训师的用意所在,大声地读着:

我一定要孝敬年迈的父母!

我一定要实现梦寐以求的人生理想!

我一定要兑现诸多美好的愿望!

越读越起劲儿,越读越振奋,越读越有一种顿悟后的紧迫感……在悠然响起的歌曲里,豪情满怀……走出度假村时,他忽然有一种天高路远、跃跃欲试的感觉——原来心情和心态也是可以修改的啊!这样就能在实践中满意地见到自我暗示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