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学最好的别人
22235500000025

第25章 成功做事别盲动,读懂“九个忠告”善巧用(3)

这种机会之所以说难得,是因为你找到了兴趣相同、脾气相近、看法相似、目标一致、共鸣点多的真朋友,能与你互相帮助、互相鼓励、同渡难关、共创辉煌!

黑人约翰逊,就因为有胆识、有准备,寻找到了相同的机会,无形之中运用了“同频共振”法则,从而把“不能”变为“可能”,把“平凡”转为“不凡”,真可谓:同频定乾坤。

约翰逊创办了《黑檀》、《黑人文摘》、《黑玉》等杂志,还有电视台、电台以及模特公司、化妆品公司等等。可以说,约翰逊是个成功人物,而决定他成功的是他出色的交际技巧。

在创业初期,约翰逊决心得到森尼无线电公司的广告投入。当时该公司的老板是麦唐纳,一位精明能干的主管。约翰逊写信给他,要求和他面谈森尼的公司广告在黑人社会中的重要性。麦唐纳礼貌地回了信,说来信收到,不过不能相见,因为自己不主管广告。

约翰逊清楚,麦唐纳的敷衍做法只是想摆脱他,但自己不能因为遭拒就气馁。

约翰逊拒绝认输。他想,麦唐纳既然是公司的老板,但不管广告,那么他管什么?

答案很明显,他管的是政策,相信也包括广告政策。于是,约翰逊又写了封信给他。问他可不可以抽出点时间接见他,谈谈他在黑人社会中进行广告宣传的政策。

不久,约翰逊接到了麦唐纳的回信。麦唐纳说:“你是个坚持不懈的年轻人,我决定见你。不过,你要是想谈在你的刊物上刊登广告的事,我就立即结束谈话。”

约翰逊非常兴奋。他翻阅了《美国名人录》,发现麦唐纳是一位探险家,曾经到过北极。约翰逊记起,著名黑人探险家汉森也曾到过北极。两人探险时间相差无几。汉森还曾就探险一事写过一本书。

“这是个可以利用的机会。”约翰逊不由自主地说道。他立刻叫公司驻纽约的编辑去找汉森,请他在他的一本书上签名,以便送给麦唐纳。另外,约翰逊又从还没出版的最新一期《黑檀》月刊中抽去一篇文章,换上介绍汉森的文章。

麦唐纳同样是个很有见识的人物。当约翰逊走进他的办公室,麦唐纳第一句话就是说:“看见那双雪鞋没有,那是汉森送给我的,我把他当做朋友,你看过他写的那本书吗?”

“看过”,约翰逊说,“凑巧我这里有一本。他还特地在这本书上为您签了名。”

麦唐纳翻阅那本书,显得很高兴。接着,他以挑战性的口吻说:“你出版黑人杂志,在我看来,黑人杂志上应该有一篇介绍像汉森这样的人的文章才对。”

约翰逊一边点着头,一边把刚刚出版还飘着墨香的最新杂志《黑檀》递给他。麦唐纳一面翻阅杂志,一面点头赞许。约翰逊告诉他,他创办这份杂志的目的,就是为了宣传像汉森这样不畏艰险勇于实现理想的人。

麦唐纳沉默了一会儿,然后说:“你知道吗?我找不出有什么理由让我们不在你的杂志上刊登广告。”

就这样,约翰逊达到了目的。短短的交流中,约翰逊没有谈一句广告。

六、学会“善待自己”,才可减少盲目

在人生旅途中,怎样“善待自己”是一大学问,也是你成功与失败的关键。所以,能否善待自己?首先应能:“认识性格,把握人格”。性格,是指对人、对事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上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如开朗、刚强、懦弱、粗暴等;人格,是指人的个性、品格、气质等待人接物方面的特征。每个人的性格和人格都各不一样,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更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每个人的性格与人格,都蕴藏着一定的能量,反映着一个独特的世界。它们的作用,既可以助人走向成功的彼岸,也可以将人推入失败的深渊。认识性格,就是要了解性格的内涵,造就积极健康的心态。把握人格,就是要把握命运的风帆,从而在潮起潮落的人生航程中,不致触礁遇险。

性格不能决定人格,人格却能成就性格。人生是一条单航线,一去不复返。而一个人能否成功,不在于受教育程度的高低,不在于工作经验的丰富,也不在于性格特点的构成,关键在于有无健康的人格。性格可以影响人格,但不能决定人格;人格却可以影响性格,而且可以成就性格。培养学习型性格,有益于树立思考型人格,在人生旅途中学会识别各种“风雨电雷”;培养理智型性格,有益于树立独立型人格,关键时刻,明辨是非,思路清晰;培养沉静型性格,有益于树立温顺型性格,努力做到看尽千山而心如止水,阅尽千帆而波澜不惊;培养坚韧型性格,有益于树立刚毅型人格,在困难与挫折面前,永不低头,果敢奋斗,显示强者风范。

一个人的青春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逐渐失去光彩,而人格魅力却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显得弥足珍贵。人格魅力是可遇难求的利器,它不仅可以改变人的性格,而且可以改善人际关系,是促进事业成功的“催化剂”。它是一个日积月累的发酵过程,是一个漫长的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过程,是一个艰苦卓绝的打磨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只有努力去发挥自己的所长,不需与人去比高低。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是常有事,比上不足,你会拼命去追,会累死人;比下有余,你会停步不前,坐享其成,对家与国都一无用处。

要善待自己,要为前程拼搏,随时都在无声无息地、不停步地鞭策自己,这是毫无疑问和无可非议的。但一定要随时提醒自己,命才是自己的,人生只有一次,这也是无疑的。所以,不要握着追赶自己的鞭子死不放手……

要善待自己,就不得不研究一下我们手中驱赶自己的那根鞭子,鞭子既握在自己手里,又握在社会手里,每个人都不由自主地在鞭策自己,因为社会的竞争在督促你。

人人都处在比下有余,比上不足的状态中。人人都因为不满而充满了玩儿命的动力。

中国时下正处在大发展之中,人们充满发财的梦想。相互攀比十分常见。在每一个城市,每一个领域,都交织着密集的“不平衡”。

我想劝劝大家从容一点,爱护生命,善待自己,也善待他人。善待自己是成功不可或缺的要素,具有了这种要素,人们的盲目才可能减少。

七、学会观察“身边人”,藏而不露有高见

在日常生活中,有不少人都会忽视身边人,这是一个很值得探讨的问题。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不要小觑你身边的每一个人。因为,他们都是一棵开花的树。

所以,常听有人说:“墙内开花墙外香。”墙外的人早就嗅到了十里外的香,而墙内的人天天在那棵花树旁走来走去,却很少停下脚步,来仰视一下它的存在。

我有位好朋友,得了糖尿病,心情不好,治愈心切,常常在大街上大把大把地搜集销售药品的小广告,拿回家一遍又一遍地翻看。凡看到有治糖尿病的信息,他不管路有多远,都会去那里买药,结果花了不少钱,可病没治好,还越来越严重。一次偶然的机会,他打听到一位在大医院工作的专治糖尿病的主任医师,就在他隔壁居住,他马上去找那位专家,经过科学的治疗,他的病情很快得到了控制。从此,那专家一见到他,就给他讲糖尿病人的饮食搭配、身体锻炼等多方面的知识,他的心情也好多了。这位朋友,凡一提到此事,他就会感慨地说:“打起灯笼火把找不着,结果好人在身边。”

有人说:“读好书,交高人,乃人生两大幸事。”人,爱读书学习的是多数,学习是求知,是知识的积累;交高人,也是求知,同时也是积累。要学“绝招”,就要求高人,往往翻山越岭去找高人找不着,有时他就在你身边,却总是没被发现。

有这样一个故事。显庆六年(公元661年),长安玉华寺来了一个小沙弥,初来乍到的他被安排每天在寺内扫地打杂。这个既聪明又能干的小沙弥,把院地打扫得一尘不染,什么杂活在他手里,一会儿工夫就做完了。这个小沙弥呢,有个高远的志向,他的目的不在扫地打杂,而是想成为一个得道高僧。在玉华寺里待的时间越长,他越觉得距他的人生目标越远。因为,他发现,身边的僧人们都太平常,他们统一的光头,统一的灰布衫子,统一的早课晚课,统一的低头默默地做着自己的事,没有一个人看上去像高僧的样子。特别是角落里禅房的那个老和尚更是相貌平常,生活简单,除了吃饭,就是看经书。他决定离开玉华寺到另一个香火旺盛的西明寺去实现他的人生目标。玉华寺的住持说,好吧,你再去给后院那个禅房里的老僧送次茶水吧。回来后,住持问,你去时,那位老僧在干什么?小沙弥说,在埋头看经书。住持又问,你觉得他怎么样?小沙弥说,他很普通啊。住持接着问,你可知他是谁?小沙弥不屑地说,一个又老又不爱说话,又有些不修边幅的老僧。住持捋着胡须笑了,说,他就是三藏大师啊。啊?小沙弥惊叫起来,原来他就是大名鼎鼎的玄奘大师啊。我每天都在他身边转来转去,想不到我就在真佛身边啊,那我还走什么。

小沙弥没想到一个看似普通的老僧竟是名镇四海隐于此处译经的玄奘大师。他身边的这个人太安静了,安静到让他可以忽略不计,而他的眼光却被西明寺那沸沸扬扬的香火所吸引。人,往往就是这样,对自己身边的人熟视无睹,眼光总是越过身边,向远观望,希望看到会念经的外来和尚,从而多次制造“有眼不识金镶玉”的笑话。

其实,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都有可能是身藏不露的高人,而他们往往用最朴素的外衣来包裹自己,他们最绚丽、最芳菲的花朵常常开在高处,开在身边人看不到的地方。

八、学会尝试难题,善解难题就有真本事

在现实生活中,无论你在什么行业,无论你有什么样的技能,只要你立志做一件成功事,你就应该争取在这一领域处于领先的位置,并具有高人一等、技压群芳的才能。

有了这种才能,还应具有强烈的进取心。什么是进取心?那就是主动地去做应该做的事。胡巴特对“进取心”做了如下的说明:“这个世界愿对一件事情赠予大奖,包括金钱与荣誉,那就是‘进取心’。”

进取心这种内在的推动力是我们生命中最神奇和最有趣的东西。它存在于每个人身上,就像自我保护的本能一样明显。在这种求胜的本能的驱使下,我们走进了人生赛场。

这种进取心,还需在长期的不断的生活、工作、学习中去培养和树立。在实践中,要勇敢地尝试,去听、去看、去深思和探索,遇上难题,才可一一化解,成为驾驭生活的主人。

他是一位成功的企业家,别人问他为何能屡次从逆境中站起来,他兴奋地讲起一件事。

他读六年级时,期末的一次模拟考试,老师一边发试卷,一边善意地提醒同学:“这份试卷是前年的期末考题,最后一道题超出了大纲的要求,特别特别难,所以你们可以选择做,也可以选择不做。”老师故意在“难”字前面加了两个“特别”。他当时在台下想,这道题既然老师都说这么难了,自己肯定是答不出来,所以最后,他连看都没看,做完其他试题就直接交了卷。

老师收齐了全部试卷,又叫大家互换试卷,帮同学批阅,之后老师翻开备课本说:“时间还早,我们再来做一道题吧。”说着,他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出了道试题。

平时,老师总是挑一些典型的难题抄在黑板上让大家练习,可这次却出了一道简单的题,大家不费吹灰之力,就得出了正确答案。

老师示意答对的同学放下手来,说:“很好,几乎所有的同学都答对了,都是因为这道题实在太简单了。大家想知道老师为什么要你们做这道题吗?”

同学们既兴奋又好奇,老师微微一笑,又说:“不知道有人发现没有,其实这道题就是刚才试卷上的最后一道题,不过很遗憾,因为老师事先说了‘很难’,结果大家都没有答题。”

话音刚落,课堂内一片哗然,老师将试卷重新发了下来,大家仔细核对,果真一字不差。

老师葫芦里究竟卖的什么药?正当大家迷茫一片时,老师解释说:“这次模拟考试其实只是我的一个小测验罢了。我提醒你们最后一题很难,其实它很简单。因为老师说难,你们自然而然认为它难了……其实,无论它难不难,你们都应该开动脑筋,运用自己的所学,尝试着去做才对。记住,不尝试就不知道难易,不尝试就可能永远体验不到成功的喜悦,这是老师最后送给你们的毕业礼物。”

“那张试卷我后来弄丢了,可老师的话却永远镌刻在了我的心里。”他顿了顿,说,“这几年,我之所以每次跌倒后都能很快站起来,不断地去开拓新事业,正是因为老师当年的谆谆教诲。人生如题,只有去尝试,才能将难题化解,成为驾驭生活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