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学最好的别人
22235500000042

第42章 坚守“记忆”,灾难降临神不欺(1)

善于坚守“记忆”的民族是不可战胜的。记忆辉煌的历程,记忆苦难的遭遇。记忆前人留下的宝贵经验和痛苦的教训。能坚守记忆的人,遇上任何难事,都会在瞬间对该做的或不该做的事做出准确判断,“你若不想做,会找一个借口,你若想做,会找一个方法”。有了方法,就有了好的应对措施,就有了充分的准备,意料之中的灾难,往往就不会发生;意料之外的灾难,常常会不期而遇。无论是在自然界,还是在人类社会,都是如此。我们不能将“意外”轻易地删除,而是必须做好应对各种意外的预案,有了准备就会少出现意外。

在19世纪中期,英国人托马斯·库克创办了世界上第一家旅行社——托马斯·库克旅行社,这标志着近代旅游业的诞生。库克在他的日记里,记录了这样一次令他百思不得其解的奇遇。

当时,他正率领船队航行到大西洋的一片海域。浩瀚无垠的海面上空出现了庞大的鸟群,数以万计的海鸟在天空中久久地盘旋,并不断发出撕心裂肺的绝望鸣叫。更奇怪的是,鸟群在耗尽了体力之后,竟然义无反顾地投入了茫茫大海,使海面上不断激起阵阵水花……

事实上,库克船长并不是这一悲壮场面的唯一见证者。在他之前,很多经常在那片海域捕鱼的渔民也被同样的场面所震撼。鸟类学家们对这种现象感到十分惊讶。他们在长期的研究中发现,来自不同方向的许多种候鸟,都会在大西洋中的这一海域盘旋、鸣叫,但花了很长时间也没有搞清楚,那些鸟儿为何会一只接一只心甘情愿地投身******。

这个谜团终于在20世纪中期被解开了。原来在很久以前,在海鸟们葬身的海域,曾经有一个小岛。对于来自世界各地的候鸟们来说,这个小岛是它们迁徙途中的一个落脚点,一个在茫茫大海中不可缺少的“安全岛”,一个在它们极度疲倦的时候可以栖息身心的救命宝地。

然而,在一次强烈的地震中,这个无名小岛沉入了大海,永远地从海面上消失了。可迁徙途中的候鸟们仍然按照祖祖辈辈形成的习惯,一如既往地飞到这里,准备在此稍作休整,积蓄力量,待摆脱了长途跋涉带来的满身疲惫之后,再开始新的飞行征程。

但是,在一望无际的大海上,它们却再也无法找到寄予希望的那个小岛了。早已筋疲力尽的候鸟们,只能无奈地在“安全岛”曾经的位置上空盘旋、鸣叫,似乎盼望着奇迹的出现。当它们终于彻底绝望的时候,当它们全身最后一点力气已经耗费殆尽的时候,它们只能将自己的身躯化为汪洋大海中的点点白浪。这样的灾难发生是一种意外,因为它们是鸟,对于地球来说,是一种自然;对于人来说,只要我们坚守“记忆”,认识自然,顺应自然,改造自然,意外的灾难就会减少发生。

著名财经小说作家梁凤仪曾经说过:“健康好比数字1,事业、家庭、地位、钱财是0;有了1,后面的0越多,就越富有。反之,没有1,则一切皆无。”一旦失去了代表健康的1,事业、学识、家庭等等全为0。无视自己的生命价值与生命意义,是对工作、对家庭、对社会极不负责任的表现。所以,我们要做的一切,首先是珍惜生命。

一、学会“隐忍”祸难成,掌控行为好人生

话说“隐忍”,怎样才能“隐忍”?“隐忍”最需要的是什么?最需要的是“等待”。

人生充满了等待。小的时候,等待长大;长大以后,等待一份浪漫;有了爱以后,等待一个温馨的家……等待,给人以憧憬,给人以希望,给人以慰藉。等待,宛如一个无瑕的梦。

短暂的等待,是一种焦灼;漫长的等待,是一种折磨;落空了的等待,是一种哀伤。等待,真可说是一份美好的无奈。

有时,我们明明在等待什么,却又说不清在等待什么。说不清的等待,往往是一种最有诱惑力的等待。

等待,可以在充实中度过,也可以在寂寞中度过,还可以在空虚中度过。

等待,可以使人成为干涸的小溪,可以使人成为丰沛的大江,还可以使人成为无垠的大海。

不要总指望在等待中发生奇迹,这样的等待几近守株待兔,你所要做的是在等待中创造奇迹,这样的等待甚至可以使你反败为胜。

他,遇上了麻烦,选择的是等待。他在一个公司上班,有段时间,他心中始终涌动着一团怒火。他总觉得单位的一个领导成心为难他,与他过不去。工作上,处处找他的麻烦;考勤上,似乎有意识只盯着他;就连奖金,有几次也无端被扣。更让他不能接受的是,有几次开大会,这个领导竟当着单位近百号人的面指名道姓地批评他。

因为这事,他很恼怒,他觉得“士可杀不可辱”,人活一口气,与其这样受气苟活着,不如与对方拼了。于是他开始策划报复,还订了一个“计划”——在本子上写“正”字。对方每欺负他一次,他就在本子上画上一笔,当他写到第10个“正”字的时候,就与对方拼了。他对知心朋友说,他之所以这样做,是想给自己一个机会,也给那个王八蛋一个机会!那些日子,他每写下一笔,都咬牙切齿,觉得每一笔里,都写进了他的屈辱、鲜血和怒火。那些天,他所有的心绪都和报复有关。满脑子里,只有一个词:报复。

然而,在单位后来的一次搬家中,他竟然把写“正”字的那个本子给丢了。他找了半天也没有找到。本子上到底写了几个“正”字,他自己也忘了。他有点恼火,也有点泄气,他不知道这是上天的旨意,还是命运有意捉弄他。

不久,单位领导班子调整。那位领导被削了职,而他竟戏剧般地成了单位的一个小头目,还管着这个不共戴天的仇人。他完全可以凭借自己手中的权力,以同样甚至更狠毒的方式去打击报复这个仇人,然而,那一刻,他竟出奇地平静了下来,没有心思去报复这个仇人了。

因为他发现,有时候,有些事,也并不完全怨那个领导,是他自己做得不好。而越是闹情绪,越是拧着劲对着干,矛盾就越大。更重要的是,隔着一段时间回头看,当时觉得伤了尊严需要拼了命去争取的那些事,放在人生的大背景中去看,实在是鸡毛蒜皮,不值得一提。

他不无感慨地对别人说:“人活一辈子,不如意常八九。如果碰上了让自己生气的人、生气的事,也不要死钻牛角尖,要学会控制。魔鬼与天使,有时候,仅一步之隔。现在我都不敢想,我要真的和他拼了,你说,我赢得的尊严又有什么用呢?”

看来,人生实在是一门控制的艺术。活在这个世界上,我们都需要一种超越得失之上的隐忍,需要一种对生命、对人生冷静把握和从容掌控的态度。火气太大了,最后烧伤的往往只是我们自己。

人,都有欲望,不论他是对的还是错的,都需常修剪。

曼谷的西郊有一座寺院,因地处偏远,香火一直非常冷清。

原来的住持圆寂后,索提那克法师来到寺院做新住持。初来乍到,他绕着寺院四周巡视,发现寺院周围的山坡上到处长着灌木。那些灌木树形恣肆而张扬,看上去随心所欲,杂乱无章。索提那克找来一把剪子,不时地去修剪一棵灌木。半年过去了,那棵灌木被修剪成一个半球形状。

僧侣们不知住持意欲何为。问索提那克,法师却笑而不答。

这天,寺院来了一个不速之客。来人衣衫光鲜,气宇不凡。法师接待了他,寒暄、让座、奉茶。对方说自己路过此地,汽车抛锚了,司机现在修车,他进寺院来看看。

法师陪来客四处转悠。行走间,客人向法师请教了一个问题:“人怎样才能清除掉自己的欲望?”

索提那克法师微微一笑,折身进内室拿来那把剪子,对客人说:“施主,请随我来!”

他把来客带到寺院外的山坡,客人看到了满山的灌木,也看了法师修剪成形的那棵灌木。

法师把剪子交给客人,说道:“您只要能经常像我这样反复修剪一棵树,您的欲望就会消除。”

客人疑惑地接过剪子,走向一丛灌木,咔嚓咔嚓地剪了起来。

一壶茶的工夫过去了,法师问他感觉如何。客人笑笑:“感觉身体倒是舒展轻松了许多,可是日常堵塞心头的那些欲望好像并没有放下。”

法师颔首说道:“刚开始是这样的,经常修剪,就好了。”

来客走的时候,跟法师约定他十天后再来。

法师不知道,来客是曼谷最享有盛名的娱乐大亨,近来他遇到了以前从未经历过的生意上的难题。

十天后,大亨来了;十六天后大亨又来了……三个月过去了,大亨已经将那棵灌木修剪成了一只初具规模的鸟。法师问他,现在是否懂得如何消除欲望。大亨面带愧色地回答说:“可能是我太愚钝,眼下每次修剪的时候,能够气定神闲,心无挂碍。可是,从您这里离开,回到我的生活圈子之后,我的所有欲望依然像往常那样冒出来。”

法师笑而不言。

当大亨的鸟完全成形之后,索提那克法师又向他问了同样的问题,他的回答依旧。

这次,法师对大亨说:“施主,你知道为什么当初我建议你来修剪树木吗?我只是希望你每次修剪前,都能发现,原来剪去的部分,又会重新长出来。这就像我们的欲望,你别指望完全消除,我们能做的,就是尽力把它修剪得更美观。放任欲望,它就会像这满坡疯长的灌木,丑恶不堪。但是,经常修剪,就能成为一道悦目的风景。对于名利,只要取之有道,用之有道,利己惠人,它就不应该被看做是心灵的枷锁。”

大亨恍然大悟。

二、学会防“变故”,不知“万里有一”会毁一生

何为“变故”,世上万事万物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着变化,变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在变的过程之中自然而然会发生许许多多的故事:好的故事,会使人快乐,心情愉悦;坏的故事,会使人悲伤,万念惧灰。坏的故事既然发生了,就不要害怕,要勇敢面对。每个人在漫长的一生中,不可能不遇上挫折,挫折总是与人生相随。往往有这样的情况:成果未得,先尝苦果;壮志未酬,先遭失败。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越是好强上进,就越能敏锐地感受到挫折。

挫折有大有小,生活中不顺遂的小事,积累起来便会消磨人的锐气。有些挫折,则会对一个人的生活发生重大影响,甚至摧毁人的某一精神支柱,继而爆发“人生危机”。

挫折对人有积极与消极两重性。以利而言,挫折能引导一个人增强韧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能引导人们以更好的方法满足需要;以弊而言,挫折会造成一个人心里的创伤和行为上的偏差,甚至会造成青年成长环节上的缺陷。

面对挫折的消极性,有人常慨叹:“生活真难啊!”而那些真正懂得人生意义的人,会给自己提出这样的任务:战胜挫折,把自己锻炼得更加成熟,更加坚强。

人生从它自己的逻辑出发,要求人们增强生活的勇气,战胜挫折。无数伟人正是在困境和挫折中锻炼自己的勇气和胆识。人生要求人们正视挫折,增强自信心,不为一时的挫折所压服;人生还要求人们变通进取,从挫折中不断总结教训。

成功的人生经验告诉人们,补偿是一种积极的变通进取方式:在此受到挫折,到彼取得补偿。人生中可供翱翔的天空那么辽阔,可供回旋的余地那么广大,可供变通的途径那么众多。碰上挫折,胸怀广阔一些,给自己留的余地大一点,即可做到“游刃有余”。年轻的朋友,你的人生如果是一把披荆斩棘的“刀”,那么挫折就是一块不可缺少的“砥石”。朋友,勇敢地面对挫折磨砺,让青春的“刀”锋利些吧!

防“变故”,就是要随时提防自己,少有悲伤;常寻愉悦,讲自己的快乐故事。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拿得出“绝招”,杜绝坏的故事发生,就不要贪婪。

庄学培先生曾写过一篇《人生如果是十分》的文章,文中,他用近乎诗歌般的语言为我们营造了一处心灵的休憩角落。

人生如果是十分,我渴望这样度过:三分是遥不可及的理想,三分是别人口中不争的现实,三分是自己无所畏惧的追求,剩下一分就留给偶尔的忐忑不安、颓废消极或怠慢逃避。

金钱如果是十分,我渴望这样支出:三分祝福那些深刻影响过我的人,三分感谢那些视我如宝的人,三分奖励给自己多年来养成的习惯、品格和爱好,剩下一分留给不经意的铺张浪费、糊涂斗气或遗忘失窃。

……

庄先生的哲思精短,却发人深省。在面对磨难、失意或是考验时,我们是不是都应该先问问自己:假若人生是十分,你留了几分给自己?

不要那么多,只要十分之一,人生便有了回旋的余地。哪怕这一分是劳累过后的轻松,压抑过后的放纵,沉闷过后的疯癫。留下十分之一的余地给自己,当风浪来时,我们就可以避开,安然找到回家的路。

要能随时守住这个“一”,做人就要低调。

南美独立战争期间的一个冬天,在某兵营的一个工地上,一位班长正指挥几个士兵安装一根大梁:“加油,孩子们!大梁已经动了,再使把劲儿,加油!”

这时,一个衣着朴素的军官路过这里,见班长这个架式便问他:“你为什么不和大家一起动手呢?”

“先生,我是班长!”班长骄傲地回答。

“噢,你是班长……”军官说了一声,立即下马,和士兵一起干了起来。

大梁装好后,军官对班长说:“班长先生,如果您还有什么样的任务,并且需要人手的话,您尽管吩咐本司令好了,我会帮助您的士兵的。”

班长顿时愣住了!原来这位军官就是南美独立战争的著名领袖和统帅:西蒙·玻利瓦尔。

西蒙·玻利瓦尔崇尚的是一种低调人生。在人类的发展史上,类似西蒙·玻利瓦尔这样的事例真是不胜枚举,低调似乎是世界上很多名人哲士欣赏和采取的一种共同的人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