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可做到的几点:
1.腮腺炎,疫苗防,喷鼻法,来免疫。
在小学或幼儿园等集体儿童机构,流行前用腮腺炎减毒活疫苗气雾法或喷鼻法进行自动免疫,也有良好的预防效果,可防止扩大传播。
2.是患者,要卧床,既隔离,又养病。
病人要适当卧床休息以减少体力消耗。
家长不应再让患儿带病入园、上学,应隔离治疗,以防传染他人,也可避免自身病情加重,发生并发症。
3.不要吃,酸辣硬。多喝水,好排毒。
合理饮食。应给患儿吃富有营养易消化的流食或软食,不要给患儿吃酸、辣、甜味过浓及干硬食物。
要多喝水,有利于退热及毒素的排出。
4.淡盐水,常漱口。仙人掌,捣烂敷。
注意口腔卫生,饭后及睡觉前后用淡盐水漱口或刷牙,防止继发细菌感染。
明确诊断后,可用紫金锭、青黛散或金黄散调醋外敷,或将鲜仙人掌捣烂外敷,都有一定疗效。
沙眼
【健康红绿灯】
小佳这几天发现自己有眼红、分泌黏性物、眼痒、眼痛等症状。妈妈认为是“体内有热”,于是在地里采了些草药熬给她服用。几天后小佳的眼睛更不舒服了,妈妈就带她到村里的医务所请医生看看,医生把小佳的眼睑翻过来看,发现眼睑结膜面有些滤泡,医生说是沙眼。建议小佳用一点抗生素的眼药水,同时叮嘱她一定不要用脏手揉眼睛,要注意卫生等。很快,小佳的眼睛就舒服多了。
【健康探究竟】
沙眼俗称脏手病。沙眼是由沙眼衣原体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性结膜角膜炎,是致盲眼病之一。沙眼衣原体常附在病人眼睛的分泌物中,任何与此分泌物接触的情况,均可造成沙眼传播感染的机会。
沙眼通常侵犯双眼,儿童少年十分容易感染,且多为急性发病,感染者有异物感、畏光、流泪,有很多黏液或黏液性分泌物。数周后急性症状消退,进入慢性期,此时可能无任何不适或仅觉眼睛易疲劳。如于此时治愈或自愈,可不留瘢痕。但沙眼在慢性病程中,常急性发作,特别是在流行地区,卫生条件差,常有多次的反复感染或合并其他细菌性感染,加重多种损害视力的病情,甚至失明。
特别提示:
1.据统计,全国有1.2亿沙眼患者,中小学生的沙眼患病率已达21.2%。
辨认沙眼的5个主要体征
1.滤泡:眼睑结膜面(把眼睑翻过来看)有称为滤泡的小白点。
2.炎症:上眼睑结膜面严重红肿、增厚、血管模糊。
3.疤痕:眼睑的结膜面出现疤痕,睑结膜面像白色条纹。
4.倒睫:疤痕引起眼睑内层增厚和眼睑形态改变,形成沙眼性倒睫,睫毛摩擦伤害角膜。
5.角膜混浊:如果倒睫持续摩擦角膜,看起来本应清亮的角膜发白、混浊,造成视物不清。
2.沙眼是致盲的重要原因,所以预防尤为重要。
3.沙眼在每个阶段都可以防治,阻断其发展,使人类远离失明的危险。
【健康DIY】
医生提醒:预防沙眼,卫生是关键!
1.患者使用过的洁具、衣服等洗净后在阳光下暴晒,可杀灭沙眼衣原体。
2.沙眼的治疗,与其他病一样,要注意早期治疗。
3.用抗生素控制炎症性沙眼是有效的,但这种治疗需要至少连续用药6个月。
我们可做到的几点:
1.脏手病,从手防。讲卫生,要普及。
千万不要养成用手揉眼的恶习,如果实在感到眼痒,可用干净的纸巾或手绢擦拭。
勤洗手,抹上肥皂后应该搓一会儿,还要注意手指缝、指甲缝的清洁。
2.抗生素,用六周。定期查,很重要。
定期检查和治疗活动性沙眼患者是很重要的。
活动性沙眼可用1%四环素等抗菌素眼膏涂眼,每天两次,用药六周。
3.常洗面,洁眼部。洗用具,常消毒。
增加洗脸的次数以保持面部清洁,可有效地防治沙眼。
要注意毛巾和脸盆专人专用,以防沙眼微生物相互传播。
4.灭苍蝇,环境洁。水源净,阻传播。
改善环境(水和卫生)以消灭沙眼。
合理地处理垃圾、消灭苍蝇、睡眠区的分隔与通风能够预防沙眼。
足癣
【健康红绿灯】
小晓的奶奶有脚癣,每次小晓到奶奶家去,做医生的妈妈都要叮嘱她:“不要用奶奶的洗脚用具”,小晓因此觉得妈妈不喜欢奶奶,所以故意不听话,只要是到奶奶家就一定与奶奶合用洗脚盆和毛巾。不久后小晓的脚长出了不少的小泡泡,痒得十分难受,妈妈一看就明白了是怎么回事。经过妈妈的医治,小晓不仅脚癣有了好转,也明白了脚癣是传染病。
【健康探究竟】
足癣又叫“脚气”或“脚癣”,是由真菌感染引起的皮肤性真菌病,致病菌多寄生在足趾部及足趾间,也可延至足背和踝部皮肤的角质层中引起皮肤反应。表现为两足趾间的皮肤浸软、脱皮并伴有裂隙,以4~5足趾间和3~4足趾间最多见,有难闻的臭味,剥去腐烂的皮肤,下面是红色糜烂面。患者多伴有足部多汗,常感瘙痒难忍经常搔抓,常可引起细菌感染,红肿化脓不易治愈。足癣在我国炎热、潮湿的南方发病率较高。
足癣还会继发其他部位的感染。如果治疗不积极,抓挠后极易引发身体其他部位的真菌感染,如手癣、体癣、头癣等。更严重的是,搔抓会导致局部细菌感染,可发展成淋巴管炎、蜂窝组织炎及丹毒,可谓后患无穷。
脚癣的表现
1.糜烂型:开始为趾间潮湿,发白或起小水疱,剥去皮屑为湿润、潮红的糜烂面,奇痒。
2.水疱型:开始为足缘长出壁厚饱满透明无红晕的小水疱,自觉奇痒。抓破易感染。
3.角化型:好发于足跟。主要表现为皮肤粗厚而干燥,角化脱屑、搔痒,易发生皲裂。本型无水疱及化脓,病程缓慢,多年不愈。
特别提示:
1.中国内地有超过六成的足部疾病为真菌感染,其中足癣的发病率是45.2%。
2.足癣通常都是双侧同时发生,而手癣却往往是单侧出现。
3.足癣不是小问题,它会严重影响人的生活质量。
【健康DIY】
医生提醒:脚癣是一种传染病,切断传播途径是预防的重点!
1.患了足癣不要抓搔,以免鳞屑飞扬,传染自身手部或传染给他人。
2.足癣是不会自愈的,应努力劝说周围的足癣患者积极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
3.治疗上目前尚无特效疗法,可用抗真菌治疗与对症治疗相结合。
4.中成药对抗治足癣。
藿香正气水:先用温开水或淡盐水洗净患处,擦干,用棉签蘸适量藿香正气水外搽患处,至少保持2小时,每日1~2次,对起疱流黄水者,用药4~8小时后水疱逐渐消失,12小时后渐变为干皮脱落。
风油精:每晚睡前用温水洗脚后,擦干,用棉签蘸少许风油精外搽患处,每天1次,连续3~5天,伴有水疱者先用针将水疱挑破,用药棉将脓水吸尽,再用棉签蘸风油精外搽患处,每日1次。症状较重者可同时配合龙胆紫或碘酒外涂,一般3~4次即可痊愈。
我们可做到的几点:
1.防脚癣,有四忌。注意好,感染少。
忌碱性,洗脚忌用碱性肥皂等。
忌辛辣,忌食辣椒、生葱、生蒜等容易引发出汗的食品。
忌共用洗漱用品。
忌和患有真菌感染疾病的人频繁接触或共用毛巾、鞋袜及洗脸盆、洗脚盆等物品,以免感染足癣。
2.穿鞋袜,要透气。去脚汗,有妙招。
不穿或少穿不透气的鞋,尽量少穿尼龙袜。
足部多汗的人,可用明矾或食盐25克加温热水四大杯,待溶解后泡脚,每日1~2次,此法可减少脚汗。
3.勤洗脚,勤换袜。洗用具,要分用。
搞好环境卫生,家庭中如有患脚气的人,其用具应注意消毒。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脚、勤换袜,鞋袜及擦脚巾经常暴晒,注意保持干燥。
4.常锻炼,有抗力。食谱广,皮肤强。
应加强体育锻炼,注意营养,增强机体的抵抗力。提高皮肤的抗病能力,也对预防脚气的发生有着一定的作用。
远离肛肠疾病
【健康红绿灯】
小康的胃口特别好,什么都能吃很多,就是吃了后几天都不排便,小康认为是自己吸收功能好,爸妈的劳动成果自己一点都没浪费。一段时间后,小康发现自己每次排便****都很疼,而且有时大便上还有血。妈妈急忙带他到医院检查,医生说小康有点肛裂,原因是小康蔬菜吃少了,还有排便习惯不好等问题,希望小康要注意。
【健康探究竟】
肛肠疾病是指包括****、直肠、结肠病的总称,是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病、多发病。一般认为肛肠疾病似乎主要是痔疮、肛瘘、肛裂等****疾病,这是狭义的理解。除了上述疾病,肛肠科的治疗范围很广泛。
肛肠疾病从性质来看,并非恶性疾病,但患者十分痛苦。常会发生****疼痛、腹痛、排便困难,甚至会恐惧排便等。这种状况使患者难以保持正常的生活。肛肠疾病中如阑尾炎、乙状结肠扭转、结肠憩室穿孔、肠套叠等会出现起病急、病情发展快,症状重的急性腹痛。肛肠病还会引发一些严重的并发症,如贫血、坏死、感染等,严重时会威胁生命。由于青少年处于生长阶段,****大肠容易患疾病,如果处理不当,对他们的生长发育会产生长远的影响。所以,重视肛肠病的预防和及早治疗是十分重要的。
急性腹痛疼痛部位与疾病
1.肠道炎症明显的时候出现下腹部疼痛;
2.大肠的炎症可引起反射性腹痛,如阑尾炎、回盲部套叠等,常引起右下腹痛;
3.乙状结肠溃疡性结肠炎可出现左下腹痛;
4.直肠的病变常常有下坠感和腰骶部的痛疼。
特别提示:
1.全国普查资料显示,喜食辛辣者其肛肠疾病发病率为61.6%。
2.不良的排便习惯,容易造成****直肠内淤血而诱发肛肠疾病。
3.腹泻和便秘均是肛肠疾病的重要发病因素。
【健康DIY】
医生提醒:坚持运动、合理膳食、作息规律,是远离肛肠疾病的良方!
1.便秘是最大的祸根,用力解出干燥粪块,会使****产生淤血、肿胀、裂口等病理改变。
2.腹泻常是结肠疾病的表现,会使****感染产生肛窦炎、炎性外痔、肛周脓肿等疾病。
3.****直肠在人体下部,长期站立或久坐,会使静脉回流不畅引起痔疮。
我们可做到的几点:
1.肛肠病,若遗传,大医院,尽早治。
如果是先天性的肛肠疾病,家长要重视,尽早诊断,抓紧治疗;在诊治上家长要把正规的大医院作为首选,否则,将给孩子留下终生遗憾。
2.若外因,改习惯。多蔬果,少辛辣。
建立正常的膳食习惯,辛辣食物不宜多吃。
应多吃清淡含丰富维生素的食物,如萝卜、冬瓜等新鲜蔬菜和水果。饮食上还应多吃含蛋白质的食品,如瘦肉、牛肉、蘑菇等。
3.排大便,要定时。排便后,要清洗。
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每日排便后要清洗****保持清洁,对预防感染有积极作用。
有肛肠疾病者可用淡盐水坐浴。
4.久坐后,伸懒腰。睡觉前,提提肛。
坐久了可站起来伸懒腰,做半蹲运动。这些方法都可以起到锻炼腹肌的作用。
提肛运动对防治痔疮和脱肛颇有功效。早晚各做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