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中国诗歌史简明教程
22236800000028

第28章 唐诗概况

题材、风格流派和体裁

在中国文学史上,唐诗代表着古典诗歌的最高成就。唐代诗歌题材类型丰富,涵盖了唐人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且具有鲜明的风格,四杰的华丽壮美,李白的清俊飘逸,杜甫的沉郁顿挫,山水诗派的清雅淡远,边塞诗派的豪迈雄壮,元白诗派的平易通俗,十才子的精工纤巧,韩孟诗派的奇崛险怪,温李诗派的婉丽精深,多种风格流派争奇斗艳,铸就了唐诗的繁荣局面。古典诗歌至唐代也各体皆备,五、七言古体起源于汉魏,经唐人融入律诗的某些元素,使古诗在苍劲顿挫的基础上,韵致变得生动流畅起来,其创作在三百年间绵延不衰。唐人歌行有多样化的风格,或流丽婉转,或激情豪迈,或感情沉郁,也是古体诗创作的重镇之一。律诗的形成则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在六朝骈文和永明体讲究声韵、崇尚偶对的基础上,唐人将以平仄为中心的律诗要素予以程式化,逐步形成了体式丰富的近体格律诗,在初唐定型后,盛唐诸家各擅胜场,至中晚唐更是异彩纷呈。诗歌是唐人生命的一部分,唐人是古典诗歌最有力的缔造者。

发展与分期

三百年唐诗的分期是一个复杂的话题。在各种分期类型中,最著名的是“四唐说”,即将唐代诗歌创作划分为初、盛、中、晚四个时期。

由于初唐诗歌还没有完全从南朝宫体诗中解脱出来,明显残留着南北朝文学特征。因此,初唐(618-712)诗坛是准备期,主要任务是批判六朝文风,为创立一代新风打下基础。初唐前五十年,执掌诗坛的是唐太宗及其群臣,诗歌虽有新的元素注入,但仍是齐梁诗风的延续。在这个时期,诗人王绩和王梵志特立独行,王绩风格近于陶渊明,王梵志的诗则通俗易懂。初唐后五十年,诗坛有两大潮流:一为上官仪、沈佺期、宋之问等宫廷诗人,内容贫弱,诗风却细致精工;一为“初唐四杰”、陈子昂等,他们批判六朝余风,提倡诗歌的刚健之气。上官仪等为律诗的定型做出了贡献,四杰等为题材的开拓,新诗风的树立进行了尝试。这些因素都是盛唐诗歌的繁荣不可或缺的。

盛唐(713-765)诗坛群星璀璨,令人目眩。此时期最显著的特点是出现了两大诗派和两座高峰。两大诗派是指山水田园诗派和边塞诗派。前者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诗歌多描写山水田园的清幽明丽,具有空灵闲雅之美。后者以高适、岑参为代表,其诗多描写瑰奇壮美的边塞风光,借以抒发报国豪情。两座高峰是指李白和杜甫。李白是盛唐气象哺育出来的伟大诗人,他的诗歌以澎湃激昂的气势,出人意料的想象,清新自然的语言,书写大自然的造化之妙以及卓尔不群的人格,是盛世繁荣的典范。杜甫是社会动荡时期再现苦难世道的思想代表。亲历唐代社会由盛转衰的诗人,以其如椽之笔再现了惊心动魄的历史现实,其诗素有“史诗”之称。盛唐虽然时间很短,诗人数量不是太多,诗歌成就却无与伦比。

中唐(766-827)诗坛是盛极之后求奇求变的发展期。这一时期,无论在诗人还是诗作的数量上都超过了盛唐,也具有独特的风格,是诗歌的又一繁荣时期。以韦应物、刘长卿与十才子为代表的大历诗风,标志着盛唐向中唐的过渡。他们大都经历了安史之乱,对战乱给人民造成的苦难有所了解,他们的诗歌对社会多有冷静的观察和描写,缺少了盛唐的气势和激情。贞元、元和年间,士人渴望中兴,在政治革新的同时,诗坛也出现了革新风气。以白居易、元稹为代表的元白诗派,关注国计民生,以诗歌针砭时弊,力图将诗歌写的通俗易懂。以韩愈、孟郊为代表的韩孟诗派,追求险怪,甚至以丑为美,追求惊世骇俗的审美情趣。另外,刘禹锡与柳宗元不入流派,各自树立,他们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贬谪中度过,表现内心苦闷,以及身处逆境的执着,是其诗歌的共同内容。

晚唐(827-907)诗坛是衰变期。长庆以后,中兴成梦,士人生活平庸,诗情消减,诗题狭窄。在诗情退潮之中,杜牧、李商隐相继崛起诗坛,是晚唐诗歌的主要代表。杜牧的古体、七律都好,咏史怀古绝句警策隽永,别具一格。李商隐以其细腻的情感,超乎常人的想象,表现朦胧的情思和意境,将诗歌表现心灵世界的深度推向了极致。晚唐诗人还有皮日休、陆龟蒙、杜荀鹤、韩偓、吴融等,他们无论出处穷达,对时局都不抱任何希望,其诗多感伤悲愤的情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