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期诗人
元前期诗人的来源比较复杂,由金入元者如元好问、李俊民等,由宋入元者如方回、戴元表等,还有元朝的开国功臣如耶律楚材、郝经等,而著名的理学家刘因、许衡也颇有成就。这是南北诗风交错、融合的时期,诗坛多呈现出多样化的思想倾向和艺术风格。
一、方回方回是江西诗派的殿军,论诗推崇江西诗风。由于他降元后便被废弃,心中颇多懊悔,同时感受到外界的精神压力,内心不无愧疚,使他的诗作往往表达出低徊沉重的心情。在艺术上,他大力发挥江西派的创作特点,在诗眼、句法上深致工夫,其诗以意向生新、境界老成为主要特征。
二、刘因
刘因(1249-1293)字梦吉,号静修,保定容城(今属河北)人。史称六岁能诗,长而深受宋代理学的影响。至元十九年(1282),征拜右善大夫,旋以母疾辞归。二十八年召为集贤学士,不就。有《静修集》。
刘因的文学成就在元前期的理学家中最为突出。他虽然生在北方,且一度仕元,但出于维护民族文化的思想感情,对宋朝念念不忘。至元五年,元师伐宋,他作《渡江赋》,力陈宋不可伐。宋亡后,他的许多诗作表达了怀念故国的感情。他论诗推崇韩愈,也倾慕元好问。他的七古气势磅礴,雄奇俏丽,颇有韩愈的余韵,如《西山》:“西山龙蟠几千里,力尽西风吹不起。夜来赤脚踏苍鳞,一着神鞭上箕尾。”七律则受元好问的影响较深,如《渡白沟》:
蓟门霜落水天愁,匹马冲寒渡白沟;燕赵山河分上镇,辽金风物异中州。黄云古戍孤城晚,落日西风一雁秋;四海知名半凋落,天涯孤剑独谁投。
这首诗意境高远,沉郁雄浑,深得元好问诗的风致。当然,刘因的创作也受到理学的影响,开创了元代理学家诗文创作的先河。刘因在元代入仕,不算遗民诗人。但其诗讲“大节”,讲“骨气”,颇有遗民气息。
如《白沟》一诗揭示了宋亡的教训:宝符藏山自可攻,儿孙谁是出群雄。幽燕不照中天月,丰沛空歌海内风。赵普元无四方志,澶渊堪笑百年功。白沟移向江淮去,止罪宣和恐未公。诗谓宋太祖积藏金帛谋取幽燕,惜儿孙不能继承遗志。赵普谏阻太祖取燕,真宗澶渊亲征得胜反而增岁币求和,皆是软弱无能的表现,正是北宋一贯的对外妥协种下了靖康南渡的祸根。这番议论体现了诗人的历史批判精神,是宋代文人没有说过的。可见刘因的思想情绪与前代遗民相似,其坚决辞官,自称“不召之臣”,自有原因。
三、戴表元
戴表元(1244-1310)字帅初,庆元奉化(今属浙江)人。咸淳中进士,累为学官,后居家不仕。有《剡源集》。
戴表元深谙宋代诗风的弊端,而力求革除其弊,追求较为高朗健拔的诗风。他以犀利的笔锋揭露社会矛盾,暴露了黑暗的现实。如《夜寒行》:
昨日天寒不成醉,今日天寒不成寐。醉迟得酒可强欢,寐少愁多亦频喟。紫竿苇炬闹荒城,役夫遥作鹳鸭鸣。拥衾高枕未云苦,熟听但觉令人惊。乌孙黄鹄飞不返,辽城白骨填未满。朔风萧萧吹成旗,居人何如去人远。丈夫无成霜满须,沙场万里星河疏。南墙诗翁穷据炉,北窗少年犹读书。
《剡民饥》、《南山下行》等乐府诗,也淋漓尽致地表现了下层人民饱受徭役、战乱之苦的悲惨遭遇。作为由宋入元的士人,有些诗歌表达了故国之思。《辛巳岁六月三日书事》云:“财逢乱世真如土,人到穷途始信天。”又《感旧歌者》:“牡丹红豆艳春天,檀板朱丝锦色笺。头白江南一尊酒,无人知是李龟年。”《元诗选》附云:“《西湖志余》称:戴帅初《湖上赠歌者》一绝,有故国之思焉。”他的近体诗则清新明秀,仍残留着南宋江湖诗风的影响。
四、赵孟頫
赵孟頫(1254-1322)字子昂,号松雪道人,宋室后裔,湖州(今浙江吴兴)人。以父荫补官,调真州司户参军。至元二十三年(1286)被荐入朝,授兵部郎中,迁集贤学士。延祐三年,迁翰林学士承旨。六年辞归。有《松雪斋集》。
赵孟頫以书画名世,诗文亦冠绝一时。仕元后,内心十分后悔,在《五柳先生传论》中称道陶潜的隐居之乐,反思“违己之病”,表示自责。这种思想情感也体现在诗歌中,《罪出》云:“在山为远志,出山为小草。古语已云然,见事苦不早。”表达自己深以出仕为悔的感情。《题归去来图》云:“生世各有时,出处非偶然。渊明赋归来,佳处未易言。后人多慕之,效颦或蚩妍。终然不能去,俯仰尘埃间。斯人真有道,名与日月悬。”正是自我写照,其出处进退与渊明异趣,唯有“俯仰尘埃”之间。
赵孟頫的名作是《岳鄂王墓》。云:鄂王墓上草离离,秋日荒凉石兽危。南渡君臣轻社稷,中原父老望旌旗。英雄已死嗟何及,天下中分遂不支。莫向西湖歌此曲,水光山色不胜悲。此诗以岳坟的荒凉景象起兴,表达了对岳飞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并联想到南宋君臣不顾社稷与中原父老,偏安一隅,最终酿成亡国惨剧的历史。作为宗室,赵孟頫于亡国之际,面对岳坟追寻亡国之因,内心自有与人不同的痛楚,结尾两句即蕴涵着无尽的家国之思、亡国之恨。其风神格调,与元好问咏史诗篇近似。
五、耶律楚材元初开国功臣中的诗人以契丹人耶律楚材最为突出。耶律楚材曾随成吉思汗西征,驰骋万里,始终不废翰墨,在描写了奇诡壮丽的西域风光。《过阴山和人韵》其一:阴山千里横东西,秋声浩浩鸣秋溪。猿猱鸿鹄不能过,天兵百万驰双蹄。万顷松风落松子,郁郁苍苍映流水。天丁何事夸神威,天台罗浮移到此。云霞掩翳山重重,峰峦突兀何雄雄。古来天险阻西域,人烟不与中原通。细路萦纡斜复直,山角攀天不盈尺。溪风萧萧溪水寒,花落空山人影寂。四十八桥横雁行,胜游奇观真非常。临高俯视千万仞,令人凛凛生恐惶。百里镜湖山顶上,旦暮云烟浮气象。山南山北多幽绝,几派飞泉练千丈。大河西注波无穷,千溪万壑皆会同。君成奇语壮奇诞,造物缩手神无功。山高四更才吐月,八月山峰半埋雪。遥思山外屯边兵,西风冷彻征衣铁。
这首诗作于元太祖十四年(1219),是诗人随军西征,对途经天山塔勒奇岭时所见奇特景观的生动描述。从山势到飞泉,从秋风到白雪,反复渲染各种壮观的风景,用极尽夸张之笔,淋漓尽致地描绘了西域天山的神奇风采。
楚材擅长近体诗,集中尤多七律,流畅沉稳,风骨遒健。《过阴山和人韵》其二:八月阴山雪满沙,清光凝目眩生花。插天绝壁喷晴月,擎海层峦吸翠霞。松桧丛中疏畎亩,藤萝深处有人家。横空千里雄西域,江左名山不足奇。诗人不但描绘了神奇的山势、如沙的白雪,还具体细致地描绘了少数民族的生活情景,在雄壮的天山图卷中透出一股田园生活的清新气息。又如《和移剌继先韵》:“旧山盟约已愆期,一梦十年尽觉非。瀚海路难人去少,天山雪重雁飞稀。渐惊白发宁辞老,未济苍生曷敢归。去国迟迟情几许,倚楼空望白云飞。”
可惜他的应酬之作过多,往往流于率易,缺乏锤炼。但在元初少数民族诗人中,仍是难得的诗人。
中后期诗人
元代中期社会渐趋稳定,********有所缓和,诗歌创作十分繁盛,诗坛崇尚“雅正”之风。所谓“雅正”,有两层内涵:一是诗风以温柔敦厚为皈依;二是题材以歌咏升平为主导。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诗坛上最流行的是歌功颂德、********和赠答酬唱、题咏诗画的题材,仅有少数诗人能突破这种风气,代表诗人有“元诗四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