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三峡水文化研究
22237300000024

第24章 展现三峡水域历史风云的水战文化(2)

《中国三峡文化概论》转述的这个民间传说,是三国英雄的圣迹在三峡地区民众心灵中的集中体现。张飞首级由嘉陵浮游长江,而不愿出峡到东吴之地,祈渔翁葬首蜀江岸边,而后又鼓风扬帆以助纤夫驾船溯江而上。其事都涉江水,其情总关舟人,三峡水域文化,平添若干神秘、壮美的英雄色彩。

四、元明时期的几次水战

(一)明玉珍伐渝与朱元璋灭夏

元至正十一年(1351年),全国爆发红巾军起义。湖北随州(今湖北省随州市)的明玉珍亦揭竿而起,参加徐寿辉军,授予统兵征虏大元帅。至正十五年(1355年),明玉珍奉命统数千将士,驾斗船50余艘,溯江西上,到川东巫峡一带筹粮。时值驻渝元朝统治者发生内讧,明玉珍率兵溯江西进。占夔州,定万州,至正十七年(1357年)四月,明玉珍斗船云集,攻破重庆。以后,又溯江攻下泸州、宜宾等地;再溯涪江西上,击败元军;复溯江西上取成都,趋嘉定(今乐山),并平定四川其他地区的元军,确立了对四川大部分地区的控制。于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在重庆称帝,国号“夏”,改元“天统”,以重庆为国都,建立大夏政权。天统四年(1366年),明玉珍殁,其子明升即位。

公元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派兵南征北伐,讨平割据势力。洪武四年(1371年),朱元璋派汤和统舟师过三峡攻渝。六月,汤和军抵重庆,明升投降,明夏政权灭亡。

(二)秦良玉重庆平叛

明天启元年(1621年)九月,四川永宁宣慰使奢崇明叛乱,占据重庆,以重庆为东京,号“大梁”,改元“瑞应”,设丞相、五府等官。

而奢崇明党樊龙反重庆,金帛结援。良玉斩其使,即发兵率民屏及邦屏子翼明、拱明溯流西上,度渝城,奄至重庆南坪关,扼贼归路。伏兵袭两河,焚其舟。分兵守忠州,驰檄夔州,令急防瞿塘上下。贼出战,即败归。良玉上其状,擢民屏参将,翼明、拱明守备。已而,奢崇明围成都急,巡抚朱燮元檄良玉讨。时诸土司皆贪贼赂,逗遛不进。独良玉鼓行而西,收新都,长驱抵成都,贼遂解围去。良玉乃远军攻二郎关,民屏先登,已,克佛图关,复重庆。

《明史·秦良玉列传》这段文字,记述了秦良玉率军与奢崇明叛军凭江激战的情况。这是又一次充分体现三峡水战战况的实例。

(三)张献忠攻占重庆

明朝末年,阶级矛盾尖锐,爆发农民起义。崇祯三年(1630年),陕西延安人张献忠亦率众起义,长期转战于陕西、山西、河南、四川、湖广等省。崇祯十七年(1644年)当李自成起义军北上推翻明王朝的同时,张献忠率60万大军,自湖广溯江而上,第五次进入四川。正月,攻占夔州、云阳;二月,夺取万县;经休整补给后,五月至六月,连克忠州、酆都、涪州等沿江州县;六月中旬,进抵重庆下游之铜锣峡,形成对重庆的进攻态势。明军派重兵把守铜锣峡,又在长江南北水陆两路派兵夹击张献忠。张献忠放弃强攻,率精骑由小道向西疾驰150里,破江津县,然后顺流而下夹攻重庆。六月二十二日,攻下重庆。

七月,又兵分两路向川西进军,水路沿长江而上,直取川南重镇泸州;陆路沿永川、隆昌成渝驿道直指成都。八月,攻克成都。十一月,张献忠在成都建立政权,国号大西,改元大顺,以成都为西京,自称大西王。

第二节钓鱼城抗元战争

三峡水域的古代水战,除上述列举的战例外,需要着重叙说的是宋朝末年,以合川钓鱼城为支撑点的抗击元军入侵,延缓南宋灭亡的“钓鱼城之战”。钓鱼城地处嘉陵江、渠江、涪江汇合处,上通三江,下达长江,系重庆的天然屏障,又是川西、川北经陆路以达夔门的必经孔道,占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钓鱼城抗元战争,凭借江河通道,进退攻防,当然不乏陆战之举,但水战则是其重要举措。钓鱼城抗元战争,先后坚持了40多年,在中国乃至世界保卫战中都是罕见的。这次战争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

一、彭大雅筑重庆城以御元军

(一)蒙军大肆入侵四川

南宋宁宗开禧二年(1206年),成立蒙古国,大汗铁木真,号“成吉思”。当时,中国四分五裂。辽金居北,南宋隅南,西北为西夏、西辽割据,西南则吐蕃、大理分立。蒙古国成立之初,主要与金激战。宋理宗端平元年(1234年),会同南宋灭金之后,蒙军即发动了对南宋的军事进攻。

进攻之初,蒙古窝阔台汗就制定了首先攻取四川,然后顺江而下灭亡南宋的战略,因此,四川就成为宋蒙战争的主战场。宋理宗端平二年(1235年),蒙军大举入蜀。次年,蒙军又两路攻蜀。一路攻破朝天关,由嘉陵江顺江而下,占领阆州,夺获蜀舟300艘。另一路经利州长驱直入,攻下成都,横扫全川。尔后,相继攻破成都府路、利州路、潼川府路所属的许多州县,“五十四州俱陷没,独夔州一路及泸、果、合数州仅存”。蒙古军剽掠之后,旋即退出四川。宋理宗嘉熙元年(1237年),蒙军再度侵蜀,自金州(今陕西省安康地区)越大巴山,剽掠至开(州)、达(州)、梁山(军)、忠(州)、万(州)等州军,远际瞿唐、夔府、巫山之界,所向无敌。嘉熙三年(1239年),蒙军再次入犯,由长江进攻重庆,图征万州。蒙将按竺迩顺流率劲兵,乘巨筏,浮革舟,势如破竹。攻重庆未下,又攻万州、夔州。宋将舟师数百艘,逆流迎战,居于被动。蒙宋两军水师,在瞿塘峡展开一场激烈的水战,宋军败于夔门,战舰千余艘,均为蒙军所获。蒙军沿三峡东进,后在归州为宋军击败。

蒙军在四川长驱直人,轮番对四川进行剽掠破坏,四川军民不得安宁,南宋长江上游防线岌岌可危。

(二)彭大雅筑重庆城

为巩固四川防线,扭转危局,南宋政府从嘉熙元年(1237年)起先后派遣几批官员到四川重新修补长江上游防线。是年秋,任命曾出使蒙古的彭大雅为四川安抚制置副使兼知重庆府,驻节重庆,经营东川防务。时蜀地残破,要阻挡蒙军进攻,必须加强成都、重庆城防,而成都已经多次遭蒙军破城,民众流散,土地荒芜。就地形而言,川西、川北之水,均交汇于嘉陵江与长江,而两江又会流于重庆,重庆城实为封锁全蜀水流的锁钥。在军事上,无论攻守,都必须经营重庆,因此,重庆不仅为扼守全川咽喉的军事要地,而且是保卫南宋“国之西门”的锁钥,关系整个四川以致南宋政权的生死存亡。

彭大雅在边抵御蒙军进攻的时候,边修筑重庆城防。城池西线,将原金碧山后的大梁子、较场口一线西移,拓至今临江门、通远门一线,将原城外西部的制高点(今重庆市自来水公司水池区)筑入城内。利用小梁子以北的天然陡坎构筑城墙,不但可以将原城北的大片已经发展起来的街市筑入城内保护起来,而且可以顺山势筑城节约大量的人力、物力。由于工程量大,时间紧迫,同时部属反对,加之朝廷猜疑,政敌攻击,阻力很大。但彭大雅通晓兵略,洞察鞑情,刚毅坚韧,果敢有为。他力排众议,坚持修城。经过数月的艰辛,终于在嘉熙四年(1240年)春,完成了这一工程。

同时,他又在合州城东的位于嘉陵江、涪江、渠江交会之冲的钓鱼山上修建了驻兵的城寨,派兵驻守,作为重庆的屏障。

彭大雅修筑重庆城和钓鱼城,为以后抗击元军奠定了军事防守的基础。

二、余玠建立防御体系挫败元军

(一)防御体系的建立

宋理宗淳祐元年(1241年),蒙军再侵四川,攻下成都。后又攻破汉州、嘉定、泸州、叙州等20余城。四川仅存重庆一带尚可据守。在川蜀危急、京湖震动的形势下,宋廷于淳祐二年(1242年)六月拜余玠为权工部侍郎、四川宣谕使,入川主持四川防务。十二月,又改任余玠为权兵部侍郎、四川安抚制置使兼知重庆府。

余玠上任后,礼贤下士,集思广益,采取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防御措施。在政治上,健全整顿行政机构,任贤黜庸,奖惩分明;在经济上,发展屯田,劝课农桑,复苏商业,轻徭薄征;更主要的是在军事上,建立起了以重庆为中心,以钓鱼城为支撑点的防御体系。

这个防御体系是针对蒙古占领四川,顺江东下灭亡南宋的军事战略制定的。其核心内容是利用山城防御阵地,以重庆为统帅部,合州钓鱼城为防御支撑,借助长江天堑,以长江南岸为后方依托,将长江北部作为防御正面,南部为防御纵深,先后筑城20余座,形成一个进退相接、可攻可守的阵地网络。这20余座山城可以分为两组:

一组为前沿线。以合州钓鱼城为支柱,由汇注于合州的三江及其支流上的11座城和沱江云顶、梁山赤牛等城组成。其中嘉陵江沿线有苦竹隘(隆庆府)、大获城(利州、阆州)、运山城(蓬州)、青居城(顺庆府)、钓鱼城(合州)、重庆府多功城(今重庆市渝北区翠云乡);渠江沿线有得汉城(洋州)、平梁城、小宁城(巴州)、大良城(广安军、渠州);涪江沿线有铁峰城(普州)和沱江沿线的云顶城(潼川府、成都府、怀安军)以及位于长江支流上的梁山赤牛城。

余玠在筑城的同时,逐渐调整防区,收缩兵力,把各军屯驻在重要据点。当时的四大戎司的驻地及防区范围如下:沔戎司——驻青居城,备内水(嘉陵江);利戎司——驻云顶城,备外水(岷江、沱江);兴戎司——驻钓鱼城,备内水(嘉陵江);金戎司——驻大获城,守护蜀口钓鱼城。

这13座山城形成了一道以合州钓鱼城为支柱的天然叉状防御网。网上各城有水运可以沟通联系,各城似网上之目;而网纲钓鱼城,恰为全川防御重点、重庆屏障,通过钓鱼城,帅府(制置司)可以如臂使指,纲举目张。

另一组为后卫线。以制置司所在地重庆府为中心,西起嘉定府(今四川省乐山市),东抵夔门,横贯岷江、长江沿线,包括凌云城(嘉定府)、紫云城、神臂城(泸州府)、重庆城、天生城(万州)、白帝城(夔州)、瞿唐城,共7座城。其中,“重庆为保蜀之根本,嘉定为镇西之根本,夔门为蔽吴之根本”,三城鼎立,东西声援,前后呼应,其势巩固。

两组山城,交相掩翼,蜀江为之连接,重庆调度指挥居中,钓鱼城屏障于前,形成一个完整的防御体系,支撑着南宋半壁河山。

(二)多次挫败元军进攻

“余玠在建立山城防御体系、发展四川经济的同时,积极开展攻防战,抗击蒙古军的不断侵扰。淳祐三年(1243年)蒙古军入侵,大小三十六战,宋军大都取得了胜利;除无险可守的资州(今四川省资中县)以及沦为敌后的大安军以外,其余地区皆得保全,一改过去丧师破城的败绩,初步扭转了蜀中战场多年溃败的趋势。淳祐六年(1246年)春,又取得粉碎蒙古军四路入蜀的大捷。淳祐八年(1248年),为阻止蒙古军开拓蜀之西边,沿今松潘、泸定一带四川少数民族地区向南发动侧翼进攻,迂回包抄,余玠命令驻守嘉定府的俞兴出兵5000进行西征。蒙古军在今泸定县以北遭到西征军的迎头痛击。西征军的主力、三千播州少数民族步骑兵与蒙古军相遇,三战三捷,生擒蒙军将领秃满心于大渡河,蒙古军被迫退走。西征军粉碎了其绕道云南,夹击四川、荆湖南路(今湖南省)、广南西路(今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战略计划。”

三、王坚坚守钓鱼城蒙哥殒命

宋理宗淳祐十一年(1251年),蒙哥继任蒙古可汗位。宋理宗宝祐六年(1258年)四月,蒙哥汗所率蒙古军分三路侵蜀,是年冬抵达合州钓鱼城下。蒙哥命部将率领战舰200艘,骚掠钓鱼城,夺获宋军粮船400艘。

此时,合州钓鱼城守将为王坚。王坚在余玠创筑钓鱼城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了钓鱼城的防御功能,“发郡所属石照、铜梁、巴川、汉初、赤水五县之民,计口八万,丁一十七万,以完其城。出屯田野,以耕与耘,秋则收粮运薪,以战以守”,使钓鱼城成为一座集聚秦、陇、蜀民,“人物愈繁,兵精食足,兼获池地之利”的军事重镇。

蒙哥派南宋降将蒲国宝到钓鱼城招降王坚,王坚拒绝,并将蒙使在城内阅武场处死。宋理宗开庆元年(公元1259年)正月,蒙哥纽瞵部蒙军加紧向重庆下游江面进攻,占领长江沿岸一带,在涪州蔺市(今重庆市涪陵区蔺市镇)架设浮桥,以切断由长江下游西上的南宋援军必经的川鄂交通线;又在重庆下游铜锣峡夹江据崖为垒,威胁牵制重庆的宋军。蒙哥派遣诸王莫哥都攻渠州礼义城(今四川省渠县东北),曳刺秃鲁雄攻巴州平梁城(今四川省巴中市西),以切断钓鱼城与渠江流域诸城的联系;派遣降将杨大渊攻合州旧城,俘走男女居民8万,以切断钓鱼城与旧城的联系,陷钓鱼城于孤悬之中。

“二月初至三月底,蒙哥亲临前线,冒着交加的矢石指挥蒙军主力进攻钓鱼城,均被宋军击退。蒙军只得将城团团围住,企图迫使守城宋军投降。但钓鱼城军民在王坚的统率下顽强抵抗蒙军的不断进攻。四月,接连出现20天的大雷雨,攻城暂停。下旬,蒙军曾一度攻入外城,但终被宋军打退。五月,钓鱼城军民在王坚的统帅下负险固守,斗志高昂,不时利用夜间开城突击,袭扰蒙军,终使蒙军不敢越雷池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