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中医养生学
22238500000022

第22章 中医药养生方法(8)

2.移情疗法移情疗法是突发猛烈的、暴发性的强烈情感如狂喜、暴怒、惊恐而难以抑制,从而对人体气机造成严重影响时,治疗时用另种情感去对制这种情绪,从而打破情志上的恶性循环,重新建立起一种良性循环的方法。

如前所说,情志与形体之间、情志相互之间,在生理和病理上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我们可以应用七情间的五行生克制化关系“以其胜治之”(《素问·脉要精微论》),使其归于平衡。本法的具体运用举例如下。

(1)悲胜怒。“怒伤肝,悲胜怒”,怒的情感可以用悲的情绪调节。怒为肝所主,郁怒不解则气逆于上,引起内脏气机紊乱,出现胁痛、口苦、头痛、心烦、呕逆等症。悲为肺所主,“悲则气消”,且肺气以肃降为顺,肃降的肺气与升发的肝气相互对抗。张介宾在解释“悲胜怒”时说:“悲则不怒,是其征也。”所以《儒门事亲》提倡采取唤起患者的悲伤情感,以治疗郁怒的情志病症。所谓“怆恻苦楚之言感之”。

(2)恐胜喜。“喜伤心,恐胜喜”,喜的情感可以用恐的情绪调节。喜为心所主,喜太过则气缓,心气耗散则“神惮散而不藏”(《灵枢·本神》),症见健忘、失眠、多梦、喜笑不休。恐为肾所主,肾主水,在五行上肾水克心火,在病理上“恐则气下”。张介宾在解释“恐胜喜”时说“恐则不喜,是其征也”,所以《儒门事亲》提倡采取唤起患者的恐惧情感,运用惊恐、惧怕之类的刺激去治疗某些强迫症和忧虑症,使病人在惊惧羞畏的情感中逐渐解除其“神散”症状,所谓“恐可以治喜,以迫惧死亡之言怖之”。用本法时须控制刺激量,勿过用、久用,导致新病又生。

(3)喜胜忧。“忧伤肺,喜胜忧”,忧愁情感可以用喜的情绪调节。《三因极一病证方论》指出“遇事而忧……忧伤肺,其气聚”,肺之治节不行,郁而生病,久则化热化燥,或生痰生瘀。喜属心主火,在五行上心火克肺金;又“喜则气缓”,“喜则气和志达,营卫通利”,所以《儒门事亲》提倡采取唤起患者的欢娱情感,以调节忧愁悲哀的病症,所谓“以谑浪亵狎之言娱之”。

(4)怒胜思。“思伤脾,怒胜思”,思虑情感可以用怒的情绪调节。思则气结,属脾土为病,陈无择说:“思伤脾,气留不行,积聚在中脘,不得饮食,腹胀满,四肢怠惰。”怒属肝木,肝主疏泄,在五行上肝木克脾土,人在愤怒时可以忘掉忧虑,郁结、结聚之气上达外散,忧思之情得以缓解。意在调动病人怒的情绪,用以治疗因忧思郁结所导致的情志病症。

(5)思胜恐。“恐伤肾,思胜恐”,恐惧情感可以用思虑的情绪调节。恐为肾志,陈无择说:“恐伤肾,其气怯。”恐引起气机变化为“恐则气下”,还会出现“恐则精却”的病理变化。思为脾土之志,“思则气结”,吴崑说:“思深虑远则见事源,故胜恐也。”所以《儒门事亲》提倡采取唤起患者的思考谋虑,达到理智对待,从而获得精神上的解脱,摆脱恐惧心理。所谓“以虑彼志此之言夺之”。

3.修身养性修身养性疗法是通过调节情志、收摄精神、戒除嗜欲,从而防病保健的一种养生方法。善于修身养性之人,能使情绪中和,阴阳平和,气机调畅,对防病保健有着积极的意义。

修身养性与身体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嵇康《养生论》曰:“修性以保神,安心以全身,爱僧不栖于情,忧喜不留于意,泊然无感,而体气和平。”孙思邈在《千金要方》指出:“夫养性者,欲所习以成性,性自为善,不习无不利也,性既自善,内外百病皆悉不生,祸乱灾害亦无由作,此养性之大经也,善养性者则治未病之病,是其义也。”养性有道者,是积习成性,好的养生习惯沉淀到生命中,则人的机能处于和谐状态,身体健康。他的养性理论不但包括服药、导引气功和饮食起居情志的调节。其中,情志的调节是重要的方面,其引用嵇康的话说:“养生有五难,名利不去为一难,喜怒不除为二难,声色不去为三难,滋味不绝为四难,神虑精散为五难。”在这五难中,其中去名利、除喜怒、慎神虑都与情志的调节有关。

(1)道德修养。道德修养包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婚恋观、成败观。只有这样,才能正确对待自我,对待社会,对待他人,对待自己人生中的生活、事业。在社会中无过度的嗜欲、妄想,对于社会形形色色的不良刺激能够有正确的判断力,从而自我防范、自我调适,避免不良情绪的产生。良好的道德修养不仅使人有被动的调适能力,而且能够积极实现人生的价值,热爱自然、热爱社会、热爱生活、热爱事业。从而增强心理素质、增强自信,建立社会交往的良性循环。所以王冰说:“适于嗜欲,心全广爱,故不有恚嗔,是以常德不离,殁身不殆。”

(2)正确对待名利与欲望。欲求不满造成不良情绪的发生中,古人特别强调对名利的需求。中国的儒家思想对于修身养性的重点在于“内圣外王”,主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其中必然涉及名利的干扰。《千金要方·养性》指出:“孜孜汲汲追名逐利,千诈万巧以求虚誉,没齿而无厌,故养性者知其如此,于名于利,若存若亡,于非名非利亦若存若亡,所以没身不殆也。”作为综合儒释道修身养性思想的养生大家孙思邈,并不排斥名利,而是要求人们对名利不要过分执著、追求。对于包括名利的其他欲望,孙思邈主张“知足”,不过于贪求,否则于健康不利。他说:“居处勿令心有不足,若有不足,则自抑之,勿令得起,人知止足,天遗其禄,所至之处勿得多求,多求则心自疲而志苦。”欲望的贪求造成身心的疲惫,是得病的根源。

(3)用坚强的意志调整情绪。人是有理智的动物,除了通过明是非、修涵养,以调适情绪以外,用坚强的意志控制不良情绪的发生也必不可少。《灵枢·本脏》指出:“志意者,所以御精神,收魂魄,适寒温,和喜怒者也。……志意和则精神专直,魂魄不散,悔怒不起,五脏不受邪矣。”强调坚强的意志,实际是强调在情绪的调控中,要积极发挥人的主动性,不能一味“顺其自然”、“随心所欲”。

(四)情绪的调节

人是有感情的,但更是有理智的。一个心理健康的人能用理智驾驭情感,这就是适应社会的能力。

1.合理宣泄情绪对正常的情绪就不能过多压抑,而要加以宣泄。当情绪发作时,人体内潜藏着一股能量,须借情绪的发泄来加以释放,否则积聚起来,将有害身心健康。如果我们的情绪表达经常受到压抑或禁制,便易引起身心疾病。在身体上常见的有胃病、高血压和心脏病等,在心理上常见的是心理紧张、神经症以及精神病。情绪上所受的抑制太多,或心理压力太大,还能引起心智障碍,影响记忆、思维等心智活动的效率。如家庭或学校的气氛过于严肃,加于儿童的限制太多,或对他们的好奇心不予满足,都会导致“心智的僵固”,有碍智能的发展和创造性的发挥。一个在情绪上受到过多限制的人,个性通常不够开朗,而且可能产生不合作、不合群,甚至反抗的行为,这自然会使他在社会适应和人际关系方面大受影响。

情绪的宣泄有直接和间接两种方式。直接的宣泄就是直接针对引发情绪的刺激来表达情绪。当直接发泄对于别人或自己不利时,则可用间接发泄使情绪得到出路。心中不平,向他人倾诉,并接受他人的帮助和批评,通过自己感情的充分表露和从外界得到的反馈,增加自我认识而改变不适当的行为。学会开诚布公地交换意见,解开疙瘩,消除误会,千万不要让怒气积压在胸中。万不得已,在至亲好友面前大哭一场,述说心中的委屈痛苦,得到安慰和同情,心里也会好过一些。痛哭本身作为纯真的感情爆发,是人的一种保护性反应,是释放积聚能量用于排出体内毒素、调整机体平衡的一种方式。好比洪水暴涨,水库即将决堤,打开溢洪道,便可避免一场灭顶之灾。情绪应该宣泄,但宣泄必须合理。泄愤方法不合理不但于事无补,而且会影响团结,妨碍工作,因而是不可取的。

体育锻炼和文化娱乐活动也是消除心中郁结、宣泄情绪的好方法。

高尚的幽默是精神的消毒剂,是极有助于个人适应的工具。当一个人发现一种不调和的或对自己不利的现象时,为了不使自己陷入激动状态和被动局面,最好的办法是以超然洒脱的态度去应付。此时,一个得体的幽默往往可以使一个本来紧张的情况,变得比较轻松;使一个窘迫的场面在笑语中消逝,使愤怒、不安的情绪得以缓解。善于幽默的人,不开庸俗的玩笑,更不随便拿别人开心,而是以机智的头脑、渊博的学识,巧妙诙谐地揭露事物的不合理成分,既一语破的,又使人容易接受。在一些非原则问题上,宁可自我解嘲,而不去刺激对方,激化矛盾。

将不为社会所认可的动机或欲望导往比较崇高的方向,使其具有创造性、建设性,叫升华。这是对情绪的一种较高水平的宣泄,是将情绪激起的能量引导到对人、对己、对社会都有利的方面去。据说歌德年轻时,曾遭受失恋的痛苦,几次想自杀,但他终于抑制了这种轻率的行为,把自己破灭的爱情作为素材,写出了震撼欧洲的名著《少年维特之烦恼》。遇到不公平的事情,一味地生气、憋气,或颓唐绝望,都是无济于事的,做出违反法制的报复行动更是下策,是在用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正确的态度应该是有志气、争口气,将挫折变成动力,做生活中的强者。

当一个人追求某项事物而得不到时,为了减少内心的失望,常为失败找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用以安慰自己,就像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狐狸一样,所以称作“酸葡萄心理”,以此冲淡内心的不安与痛苦。这种自欺欺人的方法,偶尔用一下作为缓解情绪的权宜之计,对于帮助人们在极大的挫折面前接受现实,接受自己,避免精神崩溃,不无益处。但若用得过多,成为个人的主要防卫手段,则是一种病态,会妨碍自己去追求真正需要的东西。

通过训练,人们还可以用自我放松法控制情绪。即按一套特定的程序,以机体的一些随意反应去改善机体的另一些非随意反应,用心理过程来影响生理过程,从而取得松弛人静的效果,使紧张和焦虑的情绪解除。我国的气功、印度的瑜珈、日本的禅宗等均属此类。

情绪的现代研究也进一步表明:情绪状态可以通过生物、心理和社会等多种途径或方式与身体健康产生因果性的联系,并且可以通过改变信息到达大脑时的舒适感影响人们对身体症状的认知、对健康行为方式的选择、对所患疾病的适应。积极的情绪状态会增强免疫系统的功能,进而为情绪状态对身体健康的影响提供了一种具体机制。其一,提高机体免疫水平,降低患病率;其二,快乐的人觉得自己更能够感觉到舒适和能力从事有益于健康的行为,而且更自信这样的行为能保持他们的健康或解除他们的疾病;其三,积极情绪状态的主要作用,是使人们更容易地获得进行革新性和创造性思维和行动的心理能量,因此积极的情绪状态可以促使人们去设想和计划将来,而消极的情绪状态则使人们忙于应付最近的、即刻的事件。着眼与将来并相信会有好的结果所带来的心理能量,能够导致明显的健康益处;其四,医护人员在与患者交往时的乐观态度和重塑希望,是所有治愈努力中的一种有效力量,其所引发的积极情绪体验,对患者特别是对那些长期忍受病痛的患者,会产生不可低估的健康益处。

2.学会发自内心的微笑和开怀大笑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都会有值得笑的时候。俗话说“笑一笑,十年少”,但人们往往忽略了笑是一种良好的运动方式,是可以有意识地进行锻炼。当一个人总是与仇恨、愤怒、嫉妒、烦躁、焦虑、恐惧、惊吓等消极情绪为伴时,很难得有舒心一笑,所带来的结果只能是紧张不安和无穷烦恼;反之与热爱、祥和、大度、信任、放心、安全、努力、乐观等积极情绪为伴时,很容易有舒心的微笑和开怀大笑的机会。笑不仅仅有增加肺的呼吸功能、清洁呼吸道、抒发健康情怀、消除神经紧张、使肌肉放松、散发多余精力的生理意义;更重要的是驱散愁闷,减轻“社会束缚感”,克服低落情绪、困窘的感觉,有助于人际交流,适应环境,乐观对待现实,可以有意识避免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急躁易怒”、“焦虑”、“忧思”等消极情绪的社会学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