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学生文明礼仪指南
22238900000014

第14章 礼仪文书篇(1)

礼仪文书是人际交往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一种利用书面文字来表达语言的形式。它起到口头语言无法或不便表达的作用与效果。

礼仪文书主要包括有:书信、便笺、请柬、婚寿节庆祝辞、楹联、匾文、吊唁类文书、商务文书、电报、电子邮件等。

一、书信

书信是一种应用最广泛、受众最多的文书形式,也是最便捷、最能交流思想和包容量大的通讯方式,男女老小,不同国籍和不同民族的人群都完全适用。书信由信封和信笺两部分组成。

(一)书信格式

1.信封写法

(1)邮政编码是六位,要填写正确,如不能确实查得村镇邮编号,最少落实到县区。

(2)写清省、市、县(区)乡(镇)村名。写上寄信人的详细地址,加上姓名。即使是关系密切的人也要写上详细地址,而不能写“内详”或一个大地名(如北京、上海、广州等),因为万一收信人地址变动,邮局就难以准确地将信件退回给寄信人。

(3)收信人的称谓。信封实际上是给邮局派寄或单位收发的人看的,因此,收信人的姓名必须是全称,而不能省略。姓名后的称谓一般用“先生”“小姐”“女士”“同志”之类的通用称呼,也有与收信人之间关系的称谓,如爷爷、爸爸或职务等。

此外,信封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晰,一般用钢笔、毛笔、圆珠笔书写,不能用容易擦去涂改的铅笔书写。切忌用红色墨水书写,因为红色代表绝交。

2.内文写法内文的基本结构:一般分为台头、启辞、正文、敬辞、署名、日期等六部分。

(1)台头。就是对收信人的称呼,要单独成行,顶格书写。按平时对收信人的称谓写下即可。用纸要方正干净,书写要工整美观,层次清楚。不要有残缺,最好用专用纸。要正确运用标点符号,避免出现错别字、语句不通顺问题。

(2)启辞。也就是开场白,一般是用来寒暄或客套的,如果是复信,也用来说明来函已经收到。

(3)正文。是书信的主体部分,即写信人对收信人要说的话。一般说来,要先写与对方有关的事,比如问问他的近况或回答他来信问及的事项,这样表示关切、敬意或谢意;然后再谈自己的事,比如自己的近况、来信的目的或请求帮忙的事等等。如果在写完信后,发现中间对某件事说得不够明白或少说了一点,可以后面用“补”“又及”“另”等字样,以作补充。

(4)敬辞。就是在正文结尾时写一句表示祝愿、祝福或敬意的短语,如“即颂近安”,“此致敬礼”等。敬辞在格式上有两种习惯性写法:一是在正文结尾处另起一行空两格写“此致”(或“即颂”),再下转一行顶格或空两格写“敬礼”(或“近安”);二是正文结尾后另起一行空两格写“安好”“平安”之类,不分两行,一行即可。

(5)署名。应写在正文结尾后的右下方的称呼,如“哥”“姐”“弟”“儿”等,再写上自己的名字(不用姓氏,甚至可用小名)。如果是写给不熟识的人,一定要写上全名。

(6)启禀词。在名字的后面,也可加上启禀词,以表示对对方的尊重,启禀词与名字之间空一格。

常用的启禀词如:对长辈:叩、叩上、拜上、自拜、叩禀、禀告对平辈:谨启、顿首、鞠启、亲笔、上对晚辈:字、示、谕、手白。

(7)日期。在署名的下方写上年月日。年、月、日虽然与信无关,但一定要有,表明信件所写的日时,既利于保存和日后查对,也利于收信人了解写信人一些与时间相关的想法。在日期后面,还可加上写信时所处的地点、氛围等,如“于途中”“深夜”于北京等。

(8)信函中的常用启辞。客套语喜接来函,欣慰异常。久不通函,甚以为念。

顷接手示,如同谋面。

思念语分手多日,殊深驰系。故人念切,梦寐神驰。别来良久,甚以为怀。

钦佩语喜接诲教,甚解朦意。谨承教诲,顿觉祛尘。先生德高望重,拜服至极。

问候语春风送暖,料想身心均健。尊恙大愈否?望善自珍重。重病新愈,望珍摄自重。

告白语合家老小安好如常,勿念。贱躯安健,春属如常,聊可告慰。贱体安康,可请勿念。

祝贺语欣闻……聊表贺意。顷闻吉音,恭贺嘉事吉礼。

歉意语惠书早悉,拘于琐务,未即奉答为歉。因事纷繁,所托之事尚未完成,甚歉。

感谢语承蒙存问,不胜感激。承蒙不吝赐教,获益良多。

请教语冒昧相求,若蒙赐教,不胜感念。今有拙作幼稚,恳请大力斧正。

(9)信函中的常用敬辞。请示上级或领导妥否;请批复;并请函复;请教。

答复对长辈肃此奉禀;敬此;肃此敬达。

对平辈草此奉闻;特此奉达。答谢敬申谢意;敬抒词意;心领肃谢。送别特诉离绪;藉罄别情。

请鉴对长辈伏乞恩鉴;伏祈垂察对平辈统祈爱照;诸维朗照。

3.例文

(1)诸葛亮:《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弛,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注:因是古文献,并非原作者手稿,所以就不再妄加台头和署名格式了。

(2)玛丽·巴什克采夫:致莫泊桑书

先生:

我拜读过你的大作,几乎可以说是怀着喜悦的心情读的。你以宗教式的忠实态度描摹人生;在这方面,你具有令人万分惊叹的灵感。同时,你还以具有深切人情味的笔触打动读者的心,使我们仿佛在你的作品中看到自己的形象,因而对你产生一种出自私心的爱慕。难道这是毫无意义的恭维话吗?请宽慰吧,我这席话基本上是诚恳的。

你一定会理解,我有许多美丽动人的话要对你说;但要突然一下子这样说出来,实在令人难以启齿。我对此感到更加遗憾,因为你是个赫赫有名的大人物,容易引起人家一些浪漫的幻想,希望成为你这个具有美丽灵魂的人的知心朋友(我一直相信你的心灵是美丽的)。

假如你的心灵并不美,又假如“你对这种事并不在行”,那我首先将为你感到遗憾;其次,我将在脑子里留下这样一个印象:你不过是个文学制造商而已,然后把这件事置之脑后。一年来我一直想给你写信,而且多次提过笔。然而——有时我又觉得自己过分夸大了你的才华,不值得这样做。可是,两天前我忽然在《高卢人》上看到一个消息:有人给你写了一封恭维信,你就打听这个好心人的地址,以便给他回信。我立刻妒忌起来,你的文学才华又使我眼花缭乱。于是——我就写了这封信。现在,我必须告诉你:我将永远对你隐姓埋名。我连远远望你一眼的欲望都没有——你的尊容很可能不讨我喜欢——谁知道呢?我现在只知道你翩翩年少,尚未娶亲,即使对一个遥远的爱慕者来说,这也不失为两个重要条件。

然而,我必须告诉你:我长得很迷人;这个美好的印象将促使你给我回信。我觉得,假如我是个男人,我是不愿跟一个丑八怪似的英国老太婆交往的,即使是书信来往也罢,不管她自己作何感想。

莫泊桑:居伊·德·莫泊桑(1850-1893),法国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玛丽·巴什克采夫(1860-1884),俄罗斯少女,以记日记写书信在读者中享有盛誉。这是她寄给莫泊桑的第一封信。

(3)莫泊桑复玛丽·巴什克采夫

小姐:

我这封信肯定会使你大失所望。首先,要感谢你对我的一番好意和溢美之词。现在,让我们实事求是地谈谈吧。

你要求做我的知心朋友。凭什么权利呢?我跟你素昧平生。你我是陌路人,你的思想、脾气等等很可能跟我的气质格格不入;那么,我在公开场合或者私下里有可能对我的异性朋友说的话,为什么要对你说呢?那不是傻瓜或对朋友不忠不义的人做的事吗?

这种秘密的书信来往能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增添什么魅力呢?男女之间的爱情——纯洁的爱情——其甜美的滋味难道不是主要来自双方见面、交谈以及在给朋友写信时,心目中想象眼前的信纸上刻画着她的芳容这种情景吗?

一个连她的体态、发色、音容、笑貌自己都毫无所知的人,你怎么能在书信中将自己内心深处的隐私向她倾诉呢?你提到我最近收到的一封信。这是一个向我讨教的男人写来的。好吧。现在回来谈陌生女人的来信吧。过去两年之中,我一共收到过大约五六十封。我该怎么从这些女人中挑选(用你的话来说)知心朋友呢?

如果她们愿意像体面社会中的人那样出头露面,和我结识,那么,一种友好、亲密的关系是可以建立起来的。否则的话,我为什么要为一个或许很可爱、但自己并没有把握的朋友(也就是说,一个相貌和才智都可能不讨人喜欢的人),而疏远自己熟悉的那些可爱的朋友呢?这些话都不怎么斯文,对不对?然而,如果我拜倒在你石榴裙下,你能相信我在道德上和爱情上都会忠实于你吗?

小姐,与其说我是个富于诗意的人,毋宁说是个讲求实际的人;请原谅我讲的这番道理,并请相信我是你忠实的朋友。感谢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