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翡冷翠山居闲话:徐志摩散文
22378400000004

第4章 曼殊斐儿[1](3)

她问我最喜读哪几家小说,哈代、康拉德,她的眉梢耸了一耸笑道——

“Isn"t it!We have to go back to the old masters for good literature the real thing!”[70]

她问我回中国去打算怎么样,她希望我不进政治,她愤愤的说现代政治的世界,不论哪一国,只是一乱堆的残暴和罪恶。

后来说起她自己的著作。我说她的太是纯粹的艺术,恐怕一般人反而不认识,她说:

“That"s just it.Then of course,popularity is never the thing for us.”[71]

我说我以后也许有机会试翻她的小说,很愿意先得作者本人的许可。她很高兴的说她当然愿意,就怕她的著作不值得翻译的劳力。

她盼望我早日回欧洲,将来如到瑞士再去找她,她说怎样的爱瑞士风景,琴妮湖怎样的妩媚,我那时就仿佛在湖心柔波间与她荡舟玩景:

Clear,placid Leman!

…Thy soft murmuring

Sounds sweet as if a sister"s voice reproved.

That I with stem delights should ever have

been so moved…Lord Byron[72]

我当时就满口的答应,说将来回欧一定到瑞士去访她。

末了我说恐怕她已经倦了,深恨与她相见之晚,但盼望将来还有再见的机会,她送我到房门口,与我很诚挚地握别……

将近一月前,我得到消息说曼殊斐儿已经在法国的芳丹卜罗[73]去世,这一篇文字,我早已想写出来,但始终为笔懒,延到如今,岂知如今却变了她的祭文!下面附的一首诗也许表现我的悲感更亲切些。

哀曼殊斐儿

我昨夜梦入幽谷,

听子规在百合丛中泣血,

我昨夜梦登高峰,

见一颗光明泪自天坠落。

罗马西郊有座墓园,

芝罗兰静掩着客殇的诗骸;

百年后海岱士(Hades)黑辇之轮。

又喧响于芳丹卜罗榆青之间。

说宇宙是无情的机械,

为甚明灯似的理想闪耀在前;

说造化是真善美之创现,

为甚五彩虹不常住天边?

我与你虽仅一度相见——

但那二十分不死的时间!

谁能信你那仙姿灵态,

竟已朝露似的永别人间?

非也!生命只是个实体的幻梦;

美丽的灵魂,永承上帝的爱宠;

三十年小住,只似昙花之偶现,

泪花里我想见你笑归仙宫。

你记否伦敦约言,曼殊斐儿,

今夏再于琴妮湖之边;

琴妮湖(Lake Geneva)

永抱着白朗矶(Mount Blance)

的雪影

此日我怅望云天,泪下点点。

我当年初临生命的消息,

梦觉似骤感恋爱之庄严;

生命的觉悟,是爱之成年,

我今又因死而感生与恋之涯沿!

同情是掼不破的纯晶,

爱是实现生命之唯一途径;

死是座伟秘的洪炉,此中

凝炼万象所从来之神明。

我哀思焉能电花似飞骋,

感动你在天曼殊之灵?

我洒泪向风中遥送,

问何时能戡破生死之门?

(原刊1923年5月《小说月报》第14卷第5号)

[1]曼殊斐儿,通译曼斯菲尔德(1888—1923),英国女作家。生于新西兰的惠灵顿,年轻时到伦敦求学,后在英国定居。

[2]这首诗译述如下:“啊,人性,如果你是绝对脆弱和邪恶,/如果你是尘埃和灰烬,/你的情感何以如此高尚?/如果你多少称得上崇高,/你高尚的冲动和思想何以如此卑微而转瞬即逝?”

[3]理巴第,通译为莱奥帕尔迪(1798—1837),意大利诗人、学者。

[4]麦雷,即约翰·米德尔顿·默里(1889—1957),英国诗人、评论家,也做过记者、编辑。曼斯菲尔德与第一任丈夫离异后,一直与他同居。

[5]Athenaeum,即《雅典娜神庙》杂志,创刊于1828年,19世纪一直是英国颇有权威的文艺刊物。

[6]纽新兰,通译新西兰。

[7]In a German Pension,即《在德国公寓里》。

[8]London Nation,即伦敦的《国民》杂志。

[9]Bliss,即《幸福》。

[10]Garden Party,即《园会》。

[11]陈通伯,即陈源(西滢)。

[12]Charing Cross,可译作查玲十字架路。这是伦敦一个街区的名称,英王爱德华一世曾在此建立一个大十字架以纪念他的王后。

[13]道施滔庵符斯基,通译陀思妥耶夫斯基(1821—1881),俄国作家,著有《罪与罚》、《卡拉马佐夫兄弟》等长篇小说。

[14]这本书直译为《马丁·塞克批评研究》。

[15]契高夫,通译契诃夫(1860—1904),俄国作家,以短篇小说和戏剧创作著称。

[16]Philistinism,即庸俗主义。

[17]惠尔思,通译威尔斯(1866—1946),英国作家、历史学家,著有《时间机器》、《隐身人》等。

[18]Easten Clebe,译作伊斯坦克利本,伦敦附近的一个地方。

[19]Rose Macaulay,通译罗斯·麦考利(1881—1958),英国女作家,著有《愚者之言》、《他们被击败了》等。

[20]Virginia Woolf,通译弗吉尼亚·伍尔芙(1882—1941),英国女作家,著有《海浪》、《到灯塔去》等。她是“意识流”小说的早期探索者之一。

[21]Roma Wilson,通译罗默·威尔逊(1891—1930),英国女作家。其文学生涯虽短暂,却卓有成就。著有长篇小说《现代交响乐》等。

[22]Mrs.Lueas,未详。

[23]Vanessa Bell,通译文尼莎·贝尔(1879—1961)英国女作家。她是弗吉尼亚·伍尔芙的姐姐,著名艺术理论家克莱夫·贝尔的妻子。他们同属于“布卢姆斯伯里”艺术圈子。

[24]Freudian Complex,直译为“弗洛伊德情结”,但这个说法显然有误,应为“俄狄浦斯情结”。

[25]Birth Control,即“人口控制”。

[26]George Moore,通译乔治·穆尔(1852—1933),爱尔兰作家。

[27]James Joyce,通译詹姆斯·乔伊斯(1882—1941),爱尔兰作家,现代主义文学奠基人之一。

[28]A Story telle"s Holiday,直译为《一位故事大师的假日》,但詹姆斯·乔伊斯并没有这样一部著作,疑为他的长篇小说《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之误。

[29]Ulysses,即《尤利西斯》,詹姆斯·乔伊斯最重要的一部小说。

[30]Amy Lowell,通译埃米·洛威尔(1874—1925),美国女作家,意象派诗歌的代表人物之一。

[31]Futuristic,即“未来派”、“未来主义”或“未来派作家”,但这里是形容词,似可按现今文坛上一个流行字眼“前卫”理解。

[32]Virgin Diana,即圣女狄安娜。

[33]Isis,即埃及女神伊希斯。

[34]Mithraism,即密特拉教。

[35]Virgin,即圣女。

[36]密司Beir还是Beek,贝尔小姐或比克小姐,即后文中的“密司B”。

[37]法兰,通译罗杰·弗赖(1866—1934),英国画家、艺术评论家。

[38]Sydney Waterloo,未详。

[39]迦赛林,通译凯瑟琳,即曼斯菲尔德的名。

[40]这句英文意为:“悉尼,别谈得太多。”

[41]London Nation and Athenaeum,即伦敦《国民》杂志和《雅典娜神庙》杂志。

[42]Sullivan,未详。

[43]Parnassus,帕那萨斯,希腊南部的一座山,古时被当作太阳和文艺女神们的灵地。

[44]Mycenae,迈锡尼,阿果立特史前的希腊城市。自19世纪70年代被发现以来,一直被认为是希腊大陆青铜晚期文化的遗址。

[45]赵之谦(1829—1884),清代书画家、篆刻家。

[46]王觉斯,即王铎(1592—1652),明末清初书法家。

[47]梁山舟,即梁同书(1723—1815),清代书法家。

[48]这句话中的英文意为:“光线太强以致淹没了知觉。”

[49]培德花芬,通译贝多芬(1770—1827),德国作曲家。

[50]沁芳南,即交响乐一词Sinfonie(德语)、Sinfonia(意大利语)、Symphonie(法语)的音译。

[51]怀格纳,通译瓦格纳(1813—1883),德国作曲家。

[52]奥配拉,即歌剧一词opera的音译。

[53]密克朗其罗,通译米开朗琪罗(1475—1564),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塑家、画家。

[54]卫师德拉,通译惠斯勒(1834—1903),美国画家,长期侨居英国。

[55]柯罗(1796—1875),法国画家。

[56]开茨,通译济慈(1795—1821),英国诗人。

[57]济慈的这几句诗大意为:“我的心在悸痛/瞌睡与麻木折磨着我的感官/就像我已吞下了毒芹/……/不是因为嫉妒你的幸运/而是在你的快乐中得到了太多的欢愉。”

[58]Miracle,奇迹,令人惊奇的事。

[59]Abt Vogler,通译阿布特·沃格勒(1749—1814),法国作曲家。

[60]这段话意思是:“她的声音已经远去,但我们人人都为了这悦耳的声音而活着,当永恒证明了时间的存在……这声音他听到过一次就足够了,我们不久还将听到。”

[61]Ribecca West,通译丽贝卡·韦斯特(1892—1983),英国女小说家、批评家、记者。原名塞西利·伊莎贝尔·费尔菲尔德。

[62]Romer Wilson,通译罗默·威尔逊(1891—1930),英国女小说家。

[63]Hutchingson,通译哈钦森(1907—),英国小说家。

[64]Swinnerton,通译斯温纳顿(1884—?),英国小说家、文学批评家。

[65]The Problem of Style,风格问题。

[66]安诺德,通译阿诺德(1822—1888),英国诗人、文艺批评家,曾任牛津大学教授。

[67]Arthur Waley,通译阿瑟·韦利(1889—1966),英国汉学家、汉语和日语翻译家。他翻译的东方古典著作对叶芝、庞德等现代诗人有深刻影响。

[68]Wonderful Revelation,“极妙的启示录”。

[69]“That"s not the thing!”,“那算什么东西!”

[70]这句话的意思是:“不是吗,我们不得不到过去的文学名著中去寻找优秀的文学,真正的东西(艺术)!”

[71]这句话的意思是:“是啊。当然,大众性不是我们所追求的。”

[72]这里引的拜伦的诗句,大意是:“清澈、平静的莱蒙湖(日内瓦湖)!/……你轻柔地低语/有如一位女子甜蜜的嗓音/这快乐定然使我永远激动不已。”

[73]芳丹卜罗,通译枫丹白露,巴黎远郊的一处森林风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