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天香——圣经中的女人
2246100000029

第29章 荒漠与甘泉 (1)

——撒玛利亚妇女①篇

一个在生活中充满错误的女人。一个没有答案,而被一再带入失败境地的女人。

《约翰福音》专辟三个小节讲述耶稣与她相逢谈道的情形,可见她在《圣经》中的位置,一定有其必要。

当我们阐述她,或许得到真理启发的,就不仅仅是她了。

撒玛利亚妇女——这井旁的女人。

她已陷入生活的荒诞。结了五次婚,现在她又跟第六个男性同居。多么可怕的命运啊,这哪里还是一位清纯女子?如果不是自甘堕落,那她一定已身心疲惫,被某种混乱的污泥浊水弄得晕头转向,生活失去最基本的甘美了。

她感情的失落可想而知。追求爱情,爱情仿佛是泡影;为了生存,生存的不幸却步步进逼。在那样的年代(在现今这个时代也一样)结婚不是小事情,反复结婚对一个女性,即使不是厄运缠身,也应被视作是不洁、耻辱的事情。这真是女性一种极大的悲哀和荒谬。谁之过?不可能都是他人的错。

不管怎么说,她正遭到生活无情的嘲讽。她怎么可能幸福呢?她感情的希望已被耗尽,生存的压力又使她疲顿不堪。

这不,即便与第六个男人结合,她也没有得到福分和快乐,恐怕仍是没人疼爱,大晌午还要亲自大老远地去井台打水。

这个女人不仅仅是迷惘吧,她对生活的倦意,足以使她进入麻木状态,她只好得过且过了——

这位被称“撒玛利亚妇女”、连名字都不被提及的女人,却与耶稣邂逅在井台!

于是,打水这一惯常的生活辛苦,突然产生了新的内容——

耶稣在井台歇脚

耶稣在井台歇脚。

从犹太地区的耶路撒冷,向北步行去加利利,他和他的门徒们裤脚都已沾满尘土。

耶稣走累了。他没有绕行约旦河,而是穿行那块犹太人、加利利人都避开的异族异教之地撒玛利亚。就在这异乡的一口水井旁边,他自己坐下来休息。他让门徒们先去城里买食物了。我却觉得,这是耶稣有意安排的独自时刻。与其说歇息,不如说他还要单独完成一件事。

因为这口井不是普通的水井,而叫“雅各井{1}”。也就是说,这口井与以色列先祖有关。这个耶稣暂且驻足的地方,是古代希伯来人称“示剑”而希腊文叫“叙加”的交通要地。由于以色列先祖亚伯拉罕、雅各、约瑟都与此地有关,在此地筑坛敬拜上帝,因此,这里渐渐成为众所瞩目的枢纽之地。耶稣当然知道这一圣地的意义。

然而,此时叙加为撒玛利亚人定居。他们不但世代生活在这儿,还敬拜附近基利心山上的异神——这已经是实际存在的情形了。

由于亚述人的侵入,以色列国分裂为南北,居中的撒玛利亚地区涌入许多外族人。当地人与外族人通婚,才逐渐形成了新的居民——撒玛利亚人。撒玛利亚地区夹在犹太教的两个省之间,犹如孤岛。撒玛利亚人为整个以色列人所不齿,和撒玛利亚人一同吃喝都是被犹太教人禁止的。耶稣和门徒们从耶路撒冷返回加利利,没有像其他人那样宁肯绕道别处,而是直接进入撒玛利亚地区,并且就在叙加的雅各井旁停下脚步——这难道不是耶稣另有意图?

我想,耶稣确实想做一件与他先祖有关的事儿。

时值正午。太阳充足地照耀着。这是人们应该歇息在房间里、也是该饮食的时刻。

但,耶稣在这个郊外的雅各井旁静静地陷入沉思……

而那位劳苦却愚钝的撒玛利亚妇女,正匆匆从远处赶来,想到这口井台上打水。

似乎是巧合,不,注定是某种必然的安排。

耶稣对她说:“请你给我水喝。”

耶稣对她说:“请你给我水喝。”

由于犹太人与撒玛利亚人素不来往,这妇人就惊诧耶稣对她提出的要求。

她当即表示了疑问,说:“你既是犹太人,怎么向我一个撒玛利亚妇女要水喝呢?”

耶稣回答她的是:“你若知道神的恩赐,和对你说‘给我水喝’的是谁,你就早求他,他也必早给了你活水。”

耶稣是求助于妇人一口水吗?不,他不过是用“喝水”打个比喻。口渴,是每个人会遇到的困境;有了水喝,便是困厄解除。但在这里,耶稣口渴是个小事实,即便妇人不能满足他,他也会有另外的方式喝到水。妇人“口渴”——心灵之渴,是个大事实,满足她的就不是一瓢水那么简单了。所以,耶稣真正的意思,不是跟她要水喝,而是与她有话要说。

耶稣想使她得到那永远不竭之活水。

接下来的情节,井台求水,很快地转入关于永生与上帝的主题。

妇人说没有打水的器具,井又深,耶稣无法得到井里的“活水”;并且,妇人强调这口井是祖先雅各留给后人的,后代一直享用这口井里的水——她反问耶稣,他能否比雅各等先祖还“大”(位尊)?言外之意,耶稣想给她“活水”,未免说大话了。

这显然已不是口渴不口渴的问题,是争论谁对这口井有说话权了。实则这关系到拯救的资格问题,妇人潜意识里有究竟相信谁的问题,因此她下文才有信仰哪个地方神明的疑虑。这个时候,妇人对这个外乡人,除了惊讶他主动与她说话、跟她求水喝外,并没有看出这个外乡人有什么特别之处。尽管耶稣已经自报家门,说明自己的奇异力量——可赐“活水”给她。显然这个妇人已经被生活捉弄得呆滞、盲目、可怜,识别的能力变得迟钝。她恰恰是耶稣认为应该领悟上帝之道的那种人。

可耶稣说的再明白不过了:“凡喝这水的,还要再渴;人若喝我所赐的水,就永远不渴。我所赐的水要在他里头成为泉源,直涌到永生。”

这妇人却有一种愚执。她不仅思路仍纠缠在打水、口渴这些具体事情上,而且极其实用主义地想求耶稣给她这种大有好处的水,免得口渴(纯生理性的)、免得走远路打水——这话仍停留在世俗物质需要的层面上。她丝毫没有考虑到耶稣话语的另有深意。她只不过关心自己眼前需求,很想马上改善打水路远这一困难。这种务实性的态度我们颇不陌生。往往越是生活贫乏的人,你若跟他谈什么精神,所要遭到的逆反心理就常常越是这么个情形,相当于一句俗语反驳我们——“站着说话不腰疼”!渴于解决当下的需要,你不马上给他个饼子,却还谈什么上帝之道,仿佛简直就是骂他。甚至他认为你可恶至极,是迂腐或者冷漠的表现。这位撒玛利亚妇人虽然没有这么指责耶稣,可是,她也绝没有明白耶稣想对她有所恩赐。

看到她这个难以启迪的样子,耶稣未免心急。他不得不换另一个方式开启她,从向她要水喝,变为要她把丈夫带到井台来——这明显不是耶稣口渴的需要了,是传道遇到障碍,要以新的办法继续下去。因为耶稣的上帝之子身份,是明知她的婚姻状况的,他故意提出让她丈夫来,无疑是难为她一下,好使她自知头脑的糊涂、心智的蒙昧。

是的,这女人结婚五次,还在与第六个男人同居,她情感生活的迷失,不可能都归罪于他人,应该从她自身找到问题的症结和生活的答案。

这也是我们现代生存境遇中该思考的问题!

如果这位撒玛利亚妇人,没有思考出某种至为重要的生活原则,婚姻、感情的成功就不能依凭次数和擅自选择而达到理想状态,即便她结婚二十次、与第二十一个男性同居,她也是同样得不到一份良好感情的安慰,而会一再陷入爱情失败的窘境。

电影《乱世佳人》中的郝思嘉,就有这种情感的荒漠及失利。她总是匆忙结婚,又把每次婚姻弄得都令别人倒霉,自己的爱情也不知所终……

我们若不排除撒玛利亚妇人结婚是某种功利心理,争强好胜如郝思嘉,用一顶帽子或者一个木材厂代替爱情,从而把她的再嫁看作是个人品质的可恶,也就没什么可说的了。之前,我们探讨的《圣经》中的女人大利拉、莎乐美之类,算不得是人性的迷路,而是人性的糟粕!可我觉得眼前这位撒玛利亚妇人并非与她们一路货色。她的问题是她自己也不得要领,反复犯错而没有纠错的能力。个人心智、心灵的匮乏,导致了她自己一路的尴尬与羞耻。

法国作家圣埃克苏佩里的童话《小王子》,击中了许许多多成年人的心理问题。他说出了一个感情的要害所在——你不能仅仅凭眼睛看到所爱,而应该凭心灵“看见”。还有,要为你的“玫瑰”负责任——这都是这篇童话告诉我们的真谛。

当初你看上这朵玫瑰,而不是别的玫瑰,已经意味着你心灵的趋向。然后,玫瑰在与你共同生活中开始出现不完美:无理取闹,不应该的撒娇、逞强,说话不经过大脑伤害你,有时疏忽你、忘记你的存在,甚或头脑忽然发昏对邻居搔首弄姿……这些不一而足的情况都引起了你的恼怒和伤心!但是,你不该就此离开她,而是要纠正她、帮助她,或者,暂时用一种方法化解与她的矛盾。配偶的意义也许就在于这种爱的坚持。

如果你一狠心就放弃了她,要受苦遭罪的肯定不是她一人。从此,你也会永远失去感情的幸福。就像童话中那位孤独的小王子,离开与玫瑰共处的那个微小的星球家园,他到其他一个个星球上的浪迹旅行,都是更加背离家园的孤独。他遇见各种各样的人,遇见那么多看似相近的玫瑰,还碰上那能够领会他并且肯爱他的狐狸,他却仍然处于茫然与低迷的状态。

那只狐狸才点透他的问题所在:只有他为玫瑰付出的那些辛苦,才证明了他对玫瑰的爱情。他对狐狸只懵懵懂懂地付出了几天,一旦清醒,他就不愿意为她付出了。应该用自己的心灵体会玫瑰的本质。而不仅仅看玫瑰的一些令人生气的小表象。曾经爱她、选择她,那就是他心灵最大的根本。抛弃这一根本,如同抛弃基石。然后,就极容易导致人生的怀疑与虚无。那个头发像金色麦浪的小王子,柔弱的心星星一样渴望互爱的感情,最后用自己的生命抵给毒蛇,换来对家园的“重返”——爱需要归宿——我相信他又见到他的玫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