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言农门冲喜小娘子
22486500000258

第258章 对置容不得他们抵赖(1)

毕竟是心虚,有两个管事掌柜的心理素质稍差,当下腿一软便跪了下去。

风达见势不妙,脸色也沉了下来,眼中一抺狠厉不屑闪过。

然,抬头刹那,眼中狠厉不屑早已隐藏,却似沉痛,“风达没有管好这些产业,是风达一个人的错。他们这些管事掌柜的一直都是尽心尽力,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小姐若只因那些天灾人祸便一味的把责任降下来,会让底下人寒心。”

寒心?她失了钱财,被他这个曾经的恶奴摆了一道还没说寒心,他倒是先寒上了。

果然不是善类,只一句话便把手下几人惶惶不安的心聚在了一起,还将了她的军。

若不是她找到了真凭实据,只怕真不能动他分毫。

陌千雪冷笑不语,风达撩开衣摆,单膝跪地,目中似有泪光,声音甚是激动,“若小姐真有什么不满,大可以收回风达的总管之职,没有必要这样连他们低下的这些管事一起怪罪,风达一力承担便是。”

苦肉计、金蝉脱壳、釜底抽薪……一箭三雕,收买人心的同时,还想就此脱身,更要让她措手不及。

他是料定她在这七日间,是绝对找不到丝毫纰漏。也料定她在这七日间,找不到接手他位置之人。

果然,那八个管事掌柜见风达在前一力承担,有的是会过意来,有的是觉得这个风总管真是义气……

于是,这个道,“老奴无能,愿辞去掌柜一职。”

那个道,“既然小姐不再信任老奴,老奴愿辞了掌柜一职。”

更有人道,“老奴虽不才,却也是忠心耿耿,若小姐不信,唯一死以证清白……”

见这一群人都一副胜卷在握的样子,陌千雪反而不气了,当下笑道,“难得你们一个个如此忠义。本来本小姐想看在你们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的份上,出了这样的事也只打算训叱一顿也就罢了。可谁知你们忠心至此,做错了些事便纷纷请辞告罪,本小姐若是不准,倒显得本小姐太过严柯了。”

他们不是要对她釜底抽薪么?她便将计就计,将这釜底抽薪还给他们。“既然大伙都请辞,本小姐也准了,那正好今日便把往日的帐清一清,也好还了各位的清白。”清白两字说得犹重,也故意拖得极长。

言毕,陌千雪又面露为难之意,似是犹豫不定的叹了一口气道,“也罢,不能再为难各位了。反正开着也是贴钱,不如关门整顿几日,盘点盘点,重新开始。”

一众人显然没有想到陌千雪会答应的如此爽快,当下就懵了,特别是那八个管事掌柜,脸一刹那全绿了。

风总管当初说的可是,大小姐个性软弱,绝对不会发现帐中的猫腻,不能让他们把吃下去的都吐出来。

如今的国公府连这个月的月例也无,可日子却是一定要过下去,面子还是要支撑的。面子是什么?是钱!

他先前虽是建议大小姐把那些田产和庄子卖掉,只是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把戏。

大小姐是绝对不会先把田产庄子卖掉的,就算她糊涂好糊弄,她身边还有陌管家,还有莫嬷嬷,这两个人可不都是傻子。

他们虽然猜到帐中有猫腻,却也拿他们无法子,最后必定会劝大小姐把这些铺子给卖掉。到时,他们各自暗中再盘下来,如此,他们便再也不是为他们做工的奴才,而是东家,主子……

可,如今是什么情况?!小姐不但不开口说钱的事,也不开口要卖这些铺面,反而随了他们的话顺坡下驴,一句话就要把他们这些人都给清出去。

这一刻,几人都想抡起手掌打自己嘴巴子,有些恨自己嘴欠。

风达见机的快,当下泪便垂了下来,“大小姐要怪罪,就怪风达无能。他们都是夫人手下的老人了,平时听风达之命行事,何错之有?这些产业都是夫人留下的,岂能说关就关!”先抬出夫人,稳住大小姐,其它之事再从长计议。

“何况,自大小姐回来后,风达和众管事掌柜痛定思痛,经营方向都作出了一些调整,最近有两家生意已有了起色……”

他本来就想趁此机会脱身的,就算日后大小姐再把帐查清,他人已走,帐已清过,纵然有事,与他何干?

然,他可以走,但这些个管事绝不能走!

那些人都是他的心腹之人,只要他们还在,何愁这些铺子到时不能得手。

这七日间陌千雪已派人将风达管辖的所有铺子一一的查探了一遍,这些铺面的生意虽不是顶好,却也还算不错。是以,以她初步推测,铺面的收入加上田产庄子的收入,一共走失的银子至少有百万两之多。

若是可以,她现在便想拿出帐本,指出其中纰漏与之对置,然后指他贪墨。证据确凿之下命人搜他家,拿回属于她的那份,把他全家发卖,再将他乱棒打死。

可,他是良民,不是奴籍,他的性命已不是国公府能说了算的……

若她真如此作为,那便真的是草奸人命,皇后多了一条置她于死地的理由,皇上也多了个要协她的把柄。陌天放遗留的一世英名,也会尽毁她手。

他倚仗的不过就是此!

那帐做得很是高明,虽有端倪,但确实都是平的,每一笔收入支出,都记得很清楚很细致,只是在数目上做了手脚……若是走正常渠道,那么几百本的帐本,通过官府来查证,不说七日,便是百日也难有结果。

风达在京中混了这么些年,打点良多,孝敬各牛鬼蛇神也是良多,此时不用,更待何时……于是,官府中的帐本被老鼠啃了,或是不心浸了水,再或……只要是少上一两本,便是无头公案,只能不了了之……

府衙最多会迫于国公府的压力,将他名下的财产全部充入国公府便算最大的情面了。

她查得清楚,这家伙很是滑头,名下并无什么钱财,百亩良田加一间不大的宅子。那宅子还是当年她母亲赐他的宅子,他做了外事总管自然是有脸有面之人。

他是陪房出身,父母自然都是国公府的奴才,母亲心善便早让他从府中接了他的父母回去养老,这宅子便是由他一家老小带着几个仆从住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