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言穿越之锦夜长风
22615300000146

第146章 故地(三)

长风冲着马公公一举手中宝剑,沉声道:“本王有皇上御赐的尚方宝剑,阻拦本王者,杀无赦!”

马公公咽口口水,撤后一步,“嗖”地一下子躲到锦夜身后,心有余悸地探头看向长风。

长风发现我也在,正手扒门框呢。他微微错愕,随即星眸熠熠地注视着我,眼中满是无法掩饰的关切和蚀骨的相思。

锦夜抓着我的手腕将我拉到自己身边,笑意盈盈道:“王爷今日真是繁忙,一早去批阅奏章,监理朝政,又去宫中请来尚方宝剑,还真是鞠躬尽瘁,恪尽职守,王爷现在又天牢故地重游,不知所为何事啊?”

长风并未理会锦夜的奚落,直视着锦夜道:“见此剑如见皇上亲临,锦大将军为何不跪?”

锦夜眉头一蹙,脸上染上了恼怒之色,对长风直呼其名,“沐长风,你不要以为拿了皇上的尚方宝剑就可以为所欲为,你跟我斗,根基尚浅!”

长风也没有进一步跟锦夜纠缠,抬手从怀中拿出杨同礼的供状,“本王今早在内阁阅看公文,竟然看到杨同礼大人的供状和秋后问斩的判决。供状上说杨大人在江南任职时贪赃枉法,媚上欺下,收受贿银,侵占良田,欺男霸女,逼良为娼。(嚯!这要都是真的,让他死八遍都富余)可是本王却早有耳闻,杨大人为官清廉,两袖清风,在江南口碑极佳,百姓都称他为父母官。此份供状,漏洞百出,现如今,仅凭这份供状就要治杨大人和杨夫人的罪,本王认为有草菅人命之嫌,因而要将杨大人及夫人带回刑部重审此案。”

锦夜瞟了供状一眼,不紧不慢道:“犯人业已签字画押,认罪伏法。本案已结,无需重审。”

长风温润的脸上现出义愤之色,指着刑架上的杨大人道:“严刑逼供,屈打成招,杨大人一身铁骨,不肯认罪,便被狱卒毒打至残,说什么‘本案已结,无需重审’,本王眼里,这就是一桩冤假错案。”

锦夜灿然一笑,“王爷对慎行司的手段知道的是一清二楚啊!真是没有白待那几个月。”他凑近长风,压低声音道:“放心吧,那边那间死囚室,我还给王爷留着呢!”

我离得近,听个满耳,不禁担心地看了长风一眼。长风并不惧怕,淡然回应,“三年之内,即便锦大将军想关押本王,也要师出有名。”

刑架上的杨同礼这会儿睁开一只眼睛,满不在乎道:“端清王不必为下官费心了。锦大将军一向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现如今朝堂之上奸佞小人当道,杨某人响当当的一条汉子,耻于与之为伍。不如清清白白地死了,落得一身干净。”

我见杨同礼在如此境况中,面对锦夜却毫不畏缩,依旧敢言。破旧的囚服,残败的身体都掩不住他的一身正气,不禁赞了一句,“好,‘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杨大人有气魄。”

杨同礼一只眼睛扫到我身上,“这位小兄弟目光清灵,豪气干云,只是身形纤细,是个女子吧!”

我吃了一惊,不想他一只眼睛却如此犀利独到。对面的杨夫人小声提醒杨同礼,“是锦大将军的夫人。”

杨同礼上下打量我一下,叹道:“可惜了……”

说完这句,便闭目不再言语,锦夜气得七窍生烟,未等发作,一旁的马公公已经飞起一脚冲杨同礼身上踢去,“你可惜个屁呀!我爹跟我娘天作之合,郎才女貌(汗死,还是说郎貌女才吧!),轮得着你说三道四?难不成你看上我娘了?我告诉你,你还是老老实实地跟你那刁婆子一起挨刀子吧!我爹娘恩爱,情比金坚,你想我娘也是白想……”

他叙叙不止地一边打,一边骂,雷倒了一屋子的人,连锦夜都一头黑线地看着这个活宝。

长风一把拉开上蹿下跳的马公公,劝解杨同礼道:“求死易,求生难。杨大人既抱有必死的决心,为何没有匡复朝纲的斗志?”

杨同礼叹道:“端清王的话下官也明白,只是朝堂上俱是诰命臣工,盘根错节,整日里不思如何报效朝廷,让百姓安居乐业,只想了谋己私利,中饱私囊,为保头上乌纱,不惜奴颜婢膝,颠倒黑白。下官是寒了心了,宁愿不做这官,也不愿意与他们同流合污,但愿以一死惊醒世人,搏得天地清明……”

我余光看到锦夜面色阴寒,马公公也是义愤填膺,若不是被长风隔开,手里的刀子早就招呼到杨同礼身上了。我怕锦夜与长风剑拔弩张,越来越僵持,只能赶紧把话头接过来,“杨大人说得在理,诰命之臣,都是世袭官位,老爹死了儿子继承,儿子死了,孙子继承。现在的征西将军就是当年开国元勋的重重重重孙子,从未带过兵,打过仗,兵书都没有看过,手无缚鸡之力,整日声色犬马,醉卧烟花柳巷,却偏偏顶着征西将军的头衔,简直就是玷污了先祖用性命搏来的荣耀。”

我转头向锦夜,“方才在内阁之中,大家争相向你汇报各地政务,只是按你说的下去照办,没有一个人有自己的观点意见,不过就是个传话筒,这样的朝廷大臣太过好当,找个八哥鹦鹉都能胜任,却吃着皇粮,领着官奉,朝廷养着他们做什么?”

锦夜待要反驳,我赶紧说句好听的堵住他的嘴,“你锦大将军就算是天神下凡,三头六臂,累死自己也做不了这许多事儿来……”

马公公无限感慨地附和着:“父亲大人为了朝政真是日理万机,鞠躬尽瘁啊!可恨那些人受了父亲大人的恩惠却不知替父亲大人分忧解难!”

我一指马公公,“说得好!”我接着发表我的宏篇大论,“一个国家,若只有三两个肯为朝廷效力,为百姓排忧,如何能实现国家的强盛,民众的富足?现如今南方大旱、灾民遍地,除了开国库赈济,那些朝臣可曾想出别的行之有效的法子了?北部边陲告急,蛮人入侵,那个只会逛/窑/子的征西将军,朝廷可放心让他带兵征讨,将一国的安危交在他的手中?……”

我将一串问题抛给锦夜,锦夜默然不语。长风温和地看着我,那副含情脉脉的样子让我一阵心猿意马,都忘了该说什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