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工业传统米制品加工技术
22633600000027

第27章 油炸米制品加工技术(3)

(2)制坯将黄米面团放在案板上揉匀,搓成圆条,再揪成100个面剂。两手各取1个面剂按成圆饼,再把两个圆饼摞在一起稍微用力按一下使其粘实,即为年糕坨。全部做完后,在糕坨表面刷上一层花生油(共需15g),以防皱裂。

(3)炸制锅内倒入花生油5000g,烧至八成热,分批放入年糕坨,待炸至呈金黄色时,捞在盘内,撒上适量白糖即成。

【产品特色】

产品色泽金黄,外皮焦酥,内质软嫩,甜润香醇。

十八、湖南糖油粑粑

【原料配方】

糯米750g,籼米250g,茶油1000g(约耗300g),饴糖175g,水适量。

【技术要点】

(1)制浆将糯米750g、籼米250g混合一起淘洗干净,用清水浸泡4h(冬季浸8h),捞出再冲洗干净,沥干水。然后加清水磨成细滑米浆,灌入布袋内,榨干水,即成干浆粉。

(2)制坯将干浆粉放入钵内捏散,擦揉至光洁,取出。在案板上揪成粉团,揪成20个小剂子。然后逐个用双手揉成圆团,即为粑粑生坯。放在垫有湿布的木板上摆好。

(3)熔糖将铁锅置中火上,倒入茶油1000g(约耗300g),烧至140℃左右,放入饴糖175g。用小铁铲不断推动,使糖逐渐熔化。

(4)炸制待糖油混为一体,烧至150℃左右时,将木板上的粑粑生坯,逐个下入锅内。推动小铁铲稍炸片刻,再用小铁铲将粑粑不断压扁,边压边将糖汁油向粑粑身上泼,直至粑粑在锅内浮起,再炸3min左右,逐个夹出,沥去糖汁油即成。

【产品特色】

产品色泽酱红,质地细软,味道香甜。

十九、武汉炸面窝

传说,清朝光绪年间,有个叫昌智仁的人,看到烧饼生意不好,于是就创出了炸面窝。当然,这只是传说。炸面窝的由来并没有具体记载。

【原料配方】

籼米1600g,黄豆400g,精盐100g,葱250g,姜末50g,棉籽油3000g,水适量。

【技术要点】

(1)磨浆籼米1600g洗净沥干,加黄豆150g,用清水浸泡,待水分渗透米粒和豆粒,用小磨磨成细浆。

(2)泡豆黄豆250g泡至膨胀,淘洗干净,磨成豆浆。

(3)混浆将米豆混合浆液盛入木盆,加精盐100g、葱250g和姜末50g搅拌,边搅边对入豆浆,使两种浆液混合均匀。

(4)炸制棉籽油3000g入锅,烧至八成热时,左手持特制长柄凹勺,舀入85g左右的混合浆液,随即在凹勺中间勾画出一道勺印,使之呈空心窝状,凹勺入油锅炸至一面呈金黄色时,翻面再炸,待另一面也呈金黄色时,夹出。

【产品特色】

产品形圆、色黄、边厚、中薄、外酥、内软。

注:武汉炸面窝分为米面窝和苕面窝。米面窝仅用米豆浆液炸成,而苕面窝在米豆浆液中加了红薯丁、萝卜丝、豌豆等。制法一样。

二十、四川内江糖油饼子

【原料配方】

上等糯米3.5kg,米饭500g,醪糟汁500g,粳米1kg,红糖1kg,小苏打25g,熟芝麻50g,菜籽油5kg(实耗1kg),水适量。

【技术要点】

(1)磨浆将糯米、粳米淘洗干净,用清水泡7~8h,另换清水,加入米饭500g,上石磨磨成吊浆粉。

(2)制坯在吊浆粉内加入醪糟汁、小苏打揉匀,分成100块。然后逐一搓圆,将中间掏空,封好口。注意四周厚薄要均匀。

(3)馅料准备芝麻倒入簸箕内铺均匀。

(4)炸制锅置旺火上,倒入菜籽油,烧至四成热时,下入红糖搅动,待糖与油混为一体时,将饼坯逐个从锅边下入,并不时用锅铲翻动,炸至饼坯膨胀、呈金黄色时捞出。放入有熟芝麻的簸箕内,并将簸箕翻动,使饼子表面均匀地裹上一层芝麻即成。

【产品特色】

产品色泽金黄发亮,外酥内糯,外圆内空,香甜可口。食时多用小竹签穿成一串,别有风味。

二十一、天津耳朵眼炸糕

耳朵眼炸糕是天津风味小吃的三绝之一,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它用优质糯米作皮面,优质红小豆、赤砂糖炒制成馅,以香油炸制而成。

【原料配方】

(以500个为例)红小豆5000g,碱面200g,赤砂糖7500g,黄米20kg,豆馅2.5kg,香油25kg,水适量

【技术要点】

(1)制红小豆馅将红小豆5000g挑去杂质洗净,放入大锅内,加清水5500g,用大火煮至八成熟时,下入碱面200g搅匀、改用小火。烧至红小豆用手一捻就烂时,将其离火晾凉捣碎(或用刀搅碎)。

(2)熬糖汁炒锅置小火上,放入赤砂糖7500g和清水5000g,用手勺不断轻推。熬至糖汁先起大泡、后起小泡时,放入豆馅翻炒。炒至豆馅不粘手时出锅,放在净木板上晾凉。

(3)制剂子将黄米20kg洗净,用清水泡4h左右,上石磨,淋清水磨成米浆。然后灌入干净布袋内,扎紧袋口,滤去水,即成潮湿状的黄米面。将湿黄米面放入盆内,盖上湿布,让其发酵。待面发好后,适量加入用清水溶化的碱面,揉匀,摘成500个剂子,每个剂子揉圆按扁,包入豆馅约50g,收口包严,轻按成扁圆形,放在干布上。

(4)炸制锅置中火上,倒入香油25kg(实耗约6800g),烧至100~110℃时(温油程度),分批下入糕坯炸。待其浮起,外皮稍硬时,用笊篱翻面再炸。直到炸糕两面均呈金黄色时,捞起即成。

【产品特色】

产品色泽金黄,皮酥脆,馅甜爽,香味芬芳。

二十二、福建肉蛎饼

【原料配方】

大米750g,黄豆250g,海蛎肉250g,猪瘦肉250g,酱油50g,精盐适量,葱末100g,植物油1000g(实耗约350g),水适量。

【技术要点】

(1)磨浆将大米、黄豆分别洗净,浸2h,沥干,一并倒入磨内,掺少量水,磨成浓浆,盛钵里,加入精盐,用木棍搅拌。

(2)制馅猪肉洗净,切块并绞碎,放入葱末和酱油拌成馅;海蛎肉洗净,沥干水,放肉馅内搅匀,分50等份。

(3)油炸将锅置中火上,倒入植物油,放进两把长柄铁勺,烧至六成热时,取出1把,在勺上舀入1汤匙米浆,放1份馅,再盖上1汤匙米浆,放入油锅;再取第二把勺,与第一把勺同样操作。两把铁勺轮换操作。炸时铁勺要经常抖动,待两面均炸成金黄色时,捞出沥油即成。

【产品特色】

产品饼皮酥香,肉馅鲜美,是福州、闽东一带盛行的小吃。

二十三、台湾芝麻煎堆

【原料配方】

玉米面100g,糯米粉250g,白糖80g,猪油50g,豆沙馅150g,植物油500g(实耗80g),白芝麻适量,水适量。

【技术要点】

(1)饧面团将玉米面用开水冲烫,拌成糊状,然后与糯米粉混合,加入白糖、猪油,并慢慢加水拌和,揉匀,稍饧。

(2)制生坯将饧好的面团搓成长条,分割成15个小团,逐一压扁,包入少许豆沙馅,再搓圆,滚满芝麻,即成煎堆生坯。

(3)炸制在锅内注入植物油,烧至七八成热时,将煎堆生坯一一投入,慢慢炸成金黄色即成。

【产品特色】

产品酥脆软糯,香甜不腻。

二十四、广东中山煎堆

【原料配方】

干糯米粉500g,黄糖75g,椰蓉75g,白糖150g,糖冬瓜150g,花生仁50g,糖冰肉100g,干淀粉25g,清水225g。

【技术要点】

(1)制馅糖冬瓜及糖冰肉均切粒。白糖10g与椰蓉拌匀,加入糖冬瓜、糖冰肉、花生仁、干淀粉,拌匀后倒入清水约25g,盖湿布备用。

(2)制皮用200g开水将黄糖及余下的50g白糖熬熔,稍晾至50℃左右,倒入糯粉内,拌匀揉透,揪成12个剂子,逐一压薄。

(3)炸制取皮包馅15g,外面蘸芝麻,入中等油温的油锅内浸炸,炸时以笊篱轻压,使煎堆渐渐膨胀,压至身挺,即捞起沥油。

【产品特色】

产品形圆馅美,酥甜香脆。

二十五、炸软皮煎堆

【原料配方】

包谷花(即爆米花)500g,白糖1.45kg,炸榄仁150g,椰丝150g,糯米粉350g,猪油25g,炸用花生油1.5kg(实耗油175g),籼米粉少许,水适量。

【技术要点】

(1)制馅将包谷花放进盛器内,上面放椰丝、白糖(用手铺平),取温水约100g,洒在白糖上,趁白糖潮湿时用手稍为揉搓,然后与包谷花、椰丝充分混合拌匀,最后加入炸榄仁,继续拌匀。用洁净布盖住盛器,静置半小时左右,使糖水充分渗入包谷花内,以增强其黏结力,使包谷花馅容易成形。取包谷花馅600g,用手略蘸水,将之捏成20个小球。手蘸水不能过多以免包谷花馅因过潮而萎缩。手捏成形时,用力要轻巧,不能用“死力”捏实。

(2)制生煎堆用铁锅盛水250~300g,烧开后放入白糖、猪油,随即加入糯米粉,稍铲,煮成糯米粉团,倒在案板上,再加入其余糯米粉100g,揉成糯米粉皮,分成30个,分别用擀面杖擀成圆形薄片,将包谷花馅小球包入,即成小圆球形的生煎堆。制作时用籼米粉防粘。

(3)炸制把铁锅烧热,倒入花生油,油温烧至160℃时,分2批把生煎堆放进锅内浸炸。炸时可用铁勺搅动煎堆使之浸炸均匀,色泽一致。炸至两煎堆相撞有碰击感、表皮酥爽呈无数小孔泡、色泽白而略带象牙色时,就可用笊篱捞起,滤净油,装碟。

【产品特色】

产品外皮香酥略带柔软,内馅甜滑略有椰香。

二十六、广西五香米花

【原料配方】

大糯米5kg,白砂糖3kg,白芝麻250g,五香粉35g,猪油(油炸用)2kg,水适量。

【技术要点】

(1)蒸米选用无虫、新鲜的大糯米,用清水淘洗两三次,放入蒸笼蒸至八成熟的糯米饭(不要过干,以手搓能散开为宜)。然后倒入筛中,冷却后轻轻搓散,撒入五香粉拌匀,再摊开晾干待用。

(2)炸制将猪油倒入锅中,煮至温度为200℃,把糯米饭粒分批投入,猛火炸制1min,即改用文火并使油温迅速下降至150℃,继续炸制3min,炸至饭粒中空,即可捞出沥净炸油。

(3)熬糖液将白砂糖加适量清水放入锅中熬制,煮至115℃,用勺舀起滴下成丝即可停火降温,然后把炸好的饭粒倒入拌匀。

(4)切块把白芝麻淘洗干净炒熟,将1/3撒在模板上,然后倒上糖饭粒抹平压实,再把剩下的白芝麻撒在上面,最后静置10min,凝固,成形后,用刀分切成块状,待完全冷却后包装即成。

【产品特色】

色泽:呈乳白色。无黑点焦块。

质地:块形密实,炸米中空。

口味:酥松可口,清香甘甜,入口化渣,富有五香粉之特殊风味。

二十七、广西桂花根

【原料配方】

糯米7.5kg,白砂糖4.25kg,黄糖10.5kg,熟面粉500g,桂花糖500g,麦芽糖2.5kg,炸油(花生油)3.5kg,水适量。

【技术要点】

(1)制粉糯米用清水淘洗干净,倒在缸内用冷水浸泡5d,中间换一次水,浸透后捞起用清水冲洗干净,沥干水,摊开晾干,碾磨成粉,用筛筛两三遍,粉质越细越好。

(2)煮浆称取糯粉750g,加水900g拌匀,倒入锅内煮成浆糊状,然后加入麦芽糖搅拌均匀,煮成熟浆待用。

(3)制软皮将全部糯米粉倒入搅拌机内,加入熟浆充分搅拌均匀,把其倒在案板上,用擀面杖擀成约厚1cm的软皮(在擀皮时,如果粘手可撒入适量的熟糕粉),然后把其送入软皮机内压成薄片待用。

(4)炸制把薄片切成小条,分批投入油温为170℃的油锅内炸制。坯入油锅后用竹筷轻轻拨动一下,避免坯子互相黏结或沉底焦锅。炸至坯面呈金黄色捞出,把油沥净待用。

(5)裹糖衣将黄糖加水倒入锅内加温溶化,再倒入白砂糖煮沸,煮至糖温为115℃时,倒入熟面粉和桂花糖拌匀,停火,倒入炸好的坯子,用锅铲搅拌均匀,待每个坯子都均匀地裹上一层糖衣后,倒在案板上摊开冷却,经包装后即成成品。

【产品特色】

外形:呈圆条形,长短一致,大小均匀,体形饱满。

色泽:棕黄色。

质地:内有均匀的小蜂窝,表面粘附糖衣,不黏结,不碎。

口味:清甜,酥松、入口化渣,有桂花香味。

二十八、广西白散

【原料配方】

糯米1.5kg,白砂糖750g,清水适量,精炼猪油1.2kg。

【工艺流程】

糯米清水 ↓→淘洗→蒸制→冷却→模印成型花生油→涂油←饼模 ↓→晾坯→淋糖↑ 清水+白砂糖→煮制→糖浆→晾干→炸制猪油 ↓→沥油→冷却→成品

【技术要点】

(1)蒸制选用优质糯米,先用筛除净碎米,再倒在簸箕内摊开拣去杂米,然后用20℃的温水淘洗干净。把洗净的糯米放在饭盆内加少许冷水,置蒸笼内蒸成干爽的糯米饭。然后把糯米饭倒在干净的簸箕上,待其不烫手时轻轻揉散,摊开冷却一下。

(2)模印成型选用刻有“喜”、“福”、“寿”、“迎春”、“丰年”等吉祥词语字样的饼模。先用毛刷扫净模槽,再用少许花生油涂抹一遍,以便成型脱出和保证饼坯字迹清晰、不模糊。

(3)凉坯将糯米饭填入印模内,填满后,用掌跟压实,抹平,轻轻敲出,平摆在簸箕上,放在干燥处自然晾干。晾坯时切勿把其置于强光之下曝晒,防止把饼坯晒裂。